感知生活怎么过?

来源:中华大课堂

感知生活怎么过?这的确很难想象,生活总要有出发点和动机,否则,我们就不知道该怎样做出行为。而且,每个人的行为都不相同,目的不同,行为的内容和意义就不同。每个人都在从自己出发做出行为,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意义是封闭的,叫做自我的行为。

自我行为在自我的范围,不仅是我们得对自己做出的行为负责,而且行为本身具有封闭的意义,即个人的行为具有私人性,叫做私人行为或私下行为,即使公开的行为自己也是行为的唯一责任者。行为是个人的专属性存在,也是个人存在的表达,你有你的行为,我有我的行为,人的行为互相不发生本质性关联。合作性行为是一种约定性行为,人与人发生关联的多是交易性行为,即人们用行为价值作互相交换所用,换取我们的所需。生活中的行为大多是交易性行为,不要说陌生人的契约型交易,就是至爱或至亲,都是感情行为的过从交易,绝没有仅仅是单方面没有目的的付出。

我们对行为私有化毫无意识,我们没有意识到个人行为的封闭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行为的孤立、无由、无理、随意、无觉和失去意义。行为私有化的表征就是人的行为是私下里的、背地后的、隐蔽的、属于个人隐私。如果人的行为都具有这种性质,这比物质财富私有化的性质更为严重,我的行为与他人无关,我的行为我作主,我的行为的意义由我决定,这就使得每个人的行为各自存在,各做各的,各自用行为实现各自的目的,这就是世界分崩离析、生活四分五裂的内在原因。生存社会的行为原则是,各自谋生、各行其是、各求所需、各得其所。

这种行为割断了人们行为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让人只能运行在各个孤立的自我之中。我们往往只在乎人的所有,而不在意于人的所为,我们只用结果来衡量事实的价值,我们忽略了人行为表达的意义。当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他自已的私事,属于个人的隐私范围,我们人的行为本身,隐藏了多少桌面底下的意义?而每个人行为的存在其实就是无法掩盖的事实的存在,这是无法遮蔽的真实的存在,这种个人性行为实际上无意识地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所以,生活表面上是共同的,其实却是私下的,私下里的生活往往才是本质的生活。

对个人行为的意义我们从未作过如此追究,对个人行为我们缺乏自觉意识,就更不可能从原则上来要求人。我们只用粗糙的法律法规来要求、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对个人行为的实际存在及其产生的结果我们一概忽略。个人行为,实际上就是社会基础和生活基础,是我们的存在本质和生活本质,我们对此严重缺乏认识。

相比较的是,感知社会人的行为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人的行为不再私有,也就是说,再无个人私下的行为,一切行为都具有公共性。更确切的意义是,一切个人行为都与他人紧密相关,再无自己的事,再无各自的行为。做个比喻就是,你拈花,我微笑;你喝酒,我醄醉。逻辑意义就是:人们做出的行为是彼此联系起来的,不再是断裂的你的行为和我的行为。人们做出的行为都具有共同性和互动性,都具有整体性,就是全社会、全人类在整体性地做出行为,没有谁被排除在整体之外,因此,也没有谁有隐藏任何行为的意图,因为,那样的行为毫无意义。

为什么感知社会个人行为不再具私有性?因为我们的行为目的是愉悦感知,愉悦感知必须在共同性和相互性中完成,个人行为必须是共同存在中的一个环节,人的行为必须是连续的,可以互享的,可以接续的活动。没有任何孤立的行为产生,孤立的行为失去了意义。也就是说,个人的行为只有在他人处才产生价值和意义,对自我只是内部调整,不具备价值与意义。人的行为意义在他人不在自己,这是感知社会人类行为的重大特征。无疑这已经改变了我们行为的性质,从自我行为到行为不再私有化,我们的存在已经从本质上得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已经是公开的共同的生活,个人性存在已经不再保留任何余地。

人的行为不再有动机与目的的分歧,人的行为意义就非常明确,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获得共同的愉悦,而人们行为活动的交织运行只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营造幸福愉悦的生活。人们行为的纯粹性就有了根据,这就跟蜜蜂的行为一样,蜂群的行为原则就是感知社会我们的行为原则,这保证了任何一个人都跟蜂群的任何一只蜜蜂一样幸福。

——节选自王建平著《感知论》

阅读747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