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评价《西游记》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一部《西游记》,看似写尽了神魔鬼怪,实际上却是借神魔写现实人性,蕴含着许多人生哲学。作为其中最耀眼的角色,孙悟空的身上更有着平凡而深刻的一面。书中说:“鸿濛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他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是一次人生洗礼,每一阶段都是一场修行。
一、学艺
孙悟空本是一只天地精华所孕育的石猴,他以草木树果为食,以山涧清泉为饮,与狼虫虎豹为伴,活得简单而纯粹。但,没有人是甘于现状的,他同样也有进取心。要想活得更好,就要学习本事。于是,他开始遍游天下,四处寻仙问道。
来到西牛贺洲后,在樵夫的指引下,孙悟空顺利拜入菩提老祖门下。此时的悟空如同一个寻到宝的孩子,刚一见到祖师,便倒身下拜,结结实实地磕了不计其数的响头,口中喊道:“师父,师父,弟子诚心拜师!诚心拜师!”祖师见这猴子挺实诚,便收下了他,并赐名为“悟空”。
在求学期间,他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忙时,与众师兄讲经论道,焚香习字;闲时,独自一人扫地锄园、劈材挑水。很快,他便从菩提老祖处学得了筋斗云和七十二变的神通。当他在同门师兄弟面前一展身手时,没有一个人心怀嫉妒,相反,众人齐为悟空喝彩,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
有人说,人身上唯一不衰老的东西,是善良。心地善良,是一个人真正的福气,它不但能感化别人,还能成就自己。
二、叛逆
在我们心里,孙悟空是离经叛道、追求自由的大英雄,他敢于反抗权威,也敢于打破常规。其实,自由并不等同于叛逆,更不同于放纵。当一个人的能力远远超出他自控的能力,结果往往是破坏性的。
在悟空学成法力神通后,他总是跃跃欲试,想一展神通。在傲来国,他当众抢劫武库,让老百姓们“关门闭户,无人敢走”;在花果山,他啸聚群妖,大起兵戈,将曾经安稳的洞天福地变得乌烟瘴气;在龙宫里,一言不合便挥动如意棒,把龙宫搅得人仰马翻;他还想贪名逐利,要做官,自封“齐天大圣”……
终于,祸越闯越大,偷蟠桃、毁瑶池、窃仙丹、闹天宫。
十万天兵拿不住,刀斧火雷伤不了,各路神仙都对他束手无策,最后万不得已,只得请如来出马了。面对如来的质问,孙悟空说:“玉帝虽年久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玉帝搬出去,将天宫让给我便罢了,如若还不让,定要搅乱,永不清平!”
面对如来的“赌约”,孙悟空不屑一顾:“这如来十分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他自以为翻云覆雨、无所不能,却不料,一番遨游不过是在如来五指之间兜兜转转罢了。
正如《西游记》第七回“五行山下定心猿”的开篇诗所言: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悟空为自己的嚣张放纵付出了代价,被如来五指所化的五行山整整压了五百年。
狂妄常常是厄运的开始,因为狂妄的背后,都有一个被遮蔽的自我。人若是看不清自己,便看不清前路;人若是管不住自己,则会误入歧途。须知,有所约束的人生,才能活出真正的自由。
三、修行
《西游记》是一部修行之书,九九八十一难,是取经路上的重重艰险,也是人生路上各种无常的磨难。
五指山下的五百年,消磨了悟空心中的名利,滋长了他心中的山水。为了重获自由,他收起性子,踏上了取经之路。也正是在应付每一个妖魔鬼怪的过程中,悟空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更磨砺了自己的心性。
在平顶山上,为了搭救唐僧,他一次次甘冒奇险,一人分饰三角,不断去找魔头的麻烦,最后成功战胜金角银角;为了越过火焰山,他一次次向铁扇公主求借芭蕉扇,放下高傲的性子,与对方有商有量;为了救出师父,他上天入地,求助各方神灵;后来的取经路上,孙悟空不再埋怨,不再一言不合就生逃遁之心。他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行者”,一步步踏实地走,一关关努力地过。
四、得道
跋山涉水,终至灵山。在灵山佛前,孙悟空功德圆满、得成正果,心性也有了明显的不同。
在师徒取得真经、返回大唐的路上,他们再一次来到了通天河。由于劫难未满,师徒四人无法腾云驾雾,幸好这河底的老鼋自愿驮他们过河。谁曾想,就在渡到一半之时,因唐僧忘记了老鼋嘱托之事,使得老鼋十分生气,只见它身子一抖,就把众人连同经书都掀进了水里。千辛万苦取来了经书,却不想掉进了水里,更糟糕的是:在晾晒经书的时候,一不小心将一页经书弄破了。看着美中不足的经书,唐僧十分懊恼,不由得自责起来。这时孙悟空来到他身边,笑着劝道:“天地本不全,经书也理应不全,这是天意啊,没什么可懊恼的。”
九九八十一难,教会了悟空如何走出困厄,也教会了我们如何通达地面对人生挫折。小时候,我们只看到孙大圣的腾云驾雾与七十二变,觉得他是天生的英雄。长大后,当我们再一次翻开《西游记》时,看到的却是孙悟空人生中的得与失。直到此刻,我才忽然明白:这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伟业,也没有得天独厚的英雄。所谓的盖世英雄,都是一点点练出来的;所谓的精彩人生,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人生之路漫长而艰难,而我们要做的便是:怀着一颗淳朴的心、系着一条自律的绳,然后坚持不懈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