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我一生只佩服一个人

来源:中华大课堂

邓公晚年在回忆人生经历的时候,直言自己这一辈子只服过一个人,那便是周总理。周总理比邓公年长几岁,阅历也更深一些,两人一起在欧洲留学期间,是总理手把手带着邓公闹革命,两人曾经为了印刷宣传革命的小册子,挤在一间小作坊里没日没夜的工作,累了就倒在一张小床上睡觉、休憩。


后来,邓公被选派到苏联学习马列主义和军事理论,而周总理此时已经在黄埔军校当上了高干,亲自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并且在东征中大放异彩。此后尽管国共分道扬镳,但国民党中的黄埔学子还是愿意称呼周总理一声“周主任”,以表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土地革命时期,邓公和周总理同在上海从事地下活动,不过邓公的斗争经验比较浅,有时难免会遇到麻烦,每次在危急关头,周总理都会及时出面为邓公提出帮助。后来,邓公和周总理先后去了中央苏区工作,期间邓公因为反“左倾”而被免职,周总理担心邓公会遭到进一步批评、打击,于是出面保护邓公。


抗战时,邓公在地方工作,而周总理在中央工作,两人相辅相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战结束之后,毛主席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周总理全程陪同,并率领诸多安保人员保证主席的安全,立下了大功。建国后,周总理主要负责政务工作,为了尽快让人民政权实现发展,总理忙得是不可开交,最终耗尽了心力,于70年代中期逝世。

周总理一生为革命、民族而战,公德和私德从未有亏,堪称革命者的楷模,也正因为如此,邓公才对周总理佩服之极,在总理的追悼会上,他更是代表党中央为总理致悼词,以感念总理对人民政权所作出的贡献,两人的友谊将永载史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邓公还有两个“怕”的人,其一是妻子卓琳,其二便是女儿邓榕。当然,这里的“怕”并非是害怕,而是担心和关爱。邓公前半生都在征战沙场,所有的心思也都放在军事指挥上,对于家庭少有关注。而卓琳为了邓公能专心革命,一肩挑起操持家务的重担,兢兢业业的照顾一家老小,帮邓公解决了后顾之忧,让邓公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而对于女儿邓榕,邓公则始终觉得有亏欠。邓榕出生的时候刚刚建国,邓公忙于政务,根本没有时间陪伴女儿,只能让妻子独自带孩子。后来邓榕上了中学,稍微独立了一些,邓公这才稍稍放下心,不再为女儿的生活发愁。可没过多久,动荡降临,邓公被“打倒”,邓榕也受到牵连,被安排到山西某地“插队”。


基层的生活非常辛苦,邓榕每天既要干农活,还要和大家一起接受思想教育,加之长期吃不饱饭,导致她患上了贫血症,经常无故晕倒。远在江西的邓公闻讯后很是着急,他很想帮助女儿,但眼下他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又哪里有余力关照女儿呢?邓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写信安抚女儿,鼓励女儿振作起来,迎战困难,决不放弃。

动荡结束之后,邓公重新回到领导岗位上,邓榕也获得“解放”,被安排到外交部门工作,曾经在中国驻美使馆任职,主要负责联络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邓榕在动荡时期遇到了自己心仪的人,邓公得知此事之后鼓励两人继续接触,加深了解,在邓公的鼓励之下,两人最终成功步入婚姻的殿堂,成为一对甜蜜的夫妻。

80年代后期,邓公主动离职,将权力交接给下一任领导人,此时他终于有时间和家人相伴了,他经常和卓琳一起出席一些公开活动,而在私底下,他也和卓琳和谐相处,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两人的感情却丝毫没有变淡,自始至终非常甜蜜。


每逢节假日,邓榕都会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家里一趟,邓公和卓琳则会热情招待女儿一家人,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1997年,邓公即将离世,在临终之时,他将卓琳叫到身边来,向她交代了后事,邓公告诫卓琳,往后要谨言慎行,千万不能随意讲话,除此之外,也不要再继续工作,直接回家疗养。卓琳遵照邓公的安排,在1997年之后便一直赋闲在家,过着低调的生活,一直到2009年,卓琳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时年93岁。

阅读433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