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季羡林,就不得不提济南,这是季羡林的第二故乡,有影响季羡林一生的老师,有季羡林爱恋的理想夫人,这是季羡林学术研究的起点,季羡林就是从济南佛山街柴火市的一个四合院,走到了北京,走到了德国,走到了30多个国家,成为一位兼容百家、学贯中外的学界泰斗。
1、济南的油旋
季羡林老家在山东临清,但季老从6岁起就离开老家来济南读书,直到去北京上大学才离开济南。在季老的《我的童年》、《月是故乡明》等多篇散文中,他都提到了家乡和济南。而济南的一个小吃却让季老魂牵梦绕,一生也没忘了那个味,"闻到那个味儿,想起济南府"。
油旋是一种旋涡状葱油小饼,在南方,油旋的口味是甜的,相传清朝时有齐河县有徐氏三兄弟根据北方人的饮食特点,在油旋里加入盐、葱和油,改成咸香味,并一直传承至今。
清代顾仲编着的《养小录》中有关于油旋的描写:"和面作剂,擀开。再入油成剂,擀开。再入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
油旋儿有据可查的历史是从耿常银开始的,早在光绪二十年开业的"文升园"饭庄鼎盛时期,耿长银制做的油旋就已经享誉泉城,济南油旋也成了当时名扬全国的小吃。
《季羡林口述史》的作者蔡德贵教授,2000年一次去北京看老师季羡林,特意捎带上老师最喜欢的油旋,当时买的是经四纬三上的张世华做的油旋,结果季老一吃,感慨万千,还是那童年时的味道。从此几乎每次到北京看望季老,都会从济南定做油旋,早上做好,中午赶到北京,让季老当天就能吃上。
时间长了,张世华知道,吃他油旋的是大名鼎鼎的季羡林,他试探的给季老的友人说,能否给自己的店铺题个字。没想到,在医院病榻上的季老,很快就给他题了,而且分文不收。
“软酥香,油旋张”。我说你这个名字挺好听,他老人家这一生使毛笔没大写过字给人家,你这是第一幅字啊。
2009年7月11日,98岁的国学泰斗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辞世。失去这位学界泰斗,举国悲痛,到灵堂吊唁的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季老生前的朋友、同事,有他的学生,也有很多崇拜和敬仰季老先生的人。在成百上千吊唁的人群中,来自济南的张世华夫妇,挎着两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98个香喷喷的油旋。他们给季老送了最后一次油旋。
98个油旋,代表的是家乡人对季老的无限怀念,98个寒暑春秋,季羡林的的思绪哪一时哪一刻又曾离开过故乡呢?
2、济南的学校
说到季羡林和济南的缘分,不只是油旋这么简单。季羡林出生在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贫穷的小村庄。为了让他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父母将他过继给当时在济南谋生活的叔父,六岁那年,季羡林便跟着叔父来到济南。起初他住在佛山街柴火市一个老宅子,是一所典型的四合院。在童年季羡林眼里,济南是一个热闹好玩的地方。
在这个家里,季羡林系统地接受了叔父给他的教育,他在《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一书中回忆过这段时光。“我上过大概一年的私塾,就进了新式的小学校,济南一师附小。……国文教科书中有一篇寓言,名叫《阿拉伯的骆驼》,故事讲的是得寸进尺,是国际上流行的。叔父看到这篇课文后勃然变色,大声喊道:‘骆驼怎么能说话呀!这简直是胡闹!赶快转学!’于是我就转到了新育小学。” 12岁那年,季羡林报考上了大明湖畔的正谊中学。在这里,季羡林见到了一个后来让他终生敬仰的教育家——校长鞠思敏。每周一早上八点到九点,鞠思敏先生总是亲自对全校学生训话。
鞠思敏(1872年-1944年)
季羡林为济南示范学校附属小学赠言
正谊毕业后,季羡林考取了山大附设高中。北园的两年高中,对他人生的真正转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开始学习德语,因成绩优异还受到过状元王寿彭的表扬。1929年,山大附设高中改建为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季羡林遇到了一批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国文老师,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董秋芳先生。1930年夏,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北上求学,假期经常回到济南探家。1934年大学毕业后,季羡林回母校一中当了一年的国学教员。后来从德国留学回国直到21世纪之初,季老又多次返济,济南的大明湖、黄河岸边等到处留下了他的身影。
1973年,季羨林回济南,与家人摄于大明湖畔。后左一季羡林,后右一季承,前左二季羡林夫人彭德华,左三为季羡林婶母。
2001年季羡林在南郊宾馆与亲属合影
3、济南的初恋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埋头书斋、治学严谨的学者,但同时又是一个内心感情世界极为丰富的普通人。2006年,已经95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的病榻上,用颤抖的手,写出了《病榻杂记》和《怀念何姐》两篇文章,揭开了他青年时代在济南的一段感情大幕。
在06年的时候,季先生打开这一段尘封的记忆了,实际上他向往的初恋情人是何姐,也就是四姐。
何姐,季羡林妻子彭德华的堂姐妹彭龙华,季羡林称他为四姐。当时,季家和彭家都住在济南佛山街,季羡林住在前院,彭家住在后院。季羡林年长之后,由叔叔一手包办,季羡林娶了彭德华。
在那个时代,叔父之命,季羡林不敢违抗,只是把这段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里。虽然他一生都和自己的夫人相敬如宾,但爱情,特别是年少时纯洁的恋情,是刻骨铭心的。即使被岁月的黄沙掩埋的太久,也不能泯灭。
70多年之后,耄耋之年的季羡林终于说出了自己对青年时代恋人的思念:说心里话,她就是我心向往的理想夫人,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经常想到何姐,一转眼,她的面影就在我眼前晃动,莞尔而笑。如果统领宇宙的造物主愿意展示他宏大无比的法力的话,愿她,让我那在济南的何姐,依然活着,她只比我大两岁。
《我的济南老家》是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一部记述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大型文献电视纪录片(上、下两集),曾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在《我和济南》中,季羡林写道:“我6岁到济南,19岁离开,一口气住了13年之久,说句夸大点的话,济南的每一寸土地都会有我的足迹。”季老在济南读书、教书,前后超过13年,济南之于季羡林不是故乡胜似故乡,对济南这份浓浓的情谊在他的著作中随处可见。他对泉城济南的思念之情,越老越浓,就像奔腾而出的趵突泉水,汩汩东流。
如今,季羡林已经去世十一年,济南人民依然怀念这名济南佛山街柴火市走出去的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