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热点预测、范文、素材

来源:中华大课堂

4f78c86ae0d24c6eb5bff3d8654f6af5_meitu_2.jpg

一、2020热点作文预测

【预测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人民投入到抗击病毒的战斗中。然而,一些地方却出现湖北人、武汉人在外地无法入住酒店、返乡人员信息泄露遭歧视、鄂A牌照私家车被围堵等现象。在网络上,甚至有一些人对武汉人贴标签、冷嘲热讽、恶语相向。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一:

湖北人,是同胞也是同袍

这几天,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新闻牵动人心。正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对抗疫情的时候,一些新闻却在刺痛人们的神经。

有同学反映,许多驻武汉高校寒假返乡,及归家路途经过武汉的同学的个人信息被恶意泄露,包括他们的姓名、详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手机号、回家车次时间,甚至还包括学校名称,以及他们父母的身份信息在各种微信群里被大肆散播,还有一些同学和家人还遭到了电话、短信的轮番骚扰,甚至上门谩骂。

而另一些地方也出现了“酒店拒绝湖北人入住”“围堵鄂A牌照私家车”等过激行为,各种讽刺、挖苦湖北人的图文也在朋友圈流传。

心痛!无奈!从国家公布疫情信息至今,武汉、湖北,这几个字眼开始让一些人谈之色变、避之不及。

而这些非科学、非理性的极端态度和做法,正在刺伤湖北人民的心,不仅对封城之内抗击疫情的湖北人造成二次伤害,让因各种原因滞留外地的湖北人或有湖北旅行史的人感到恐慌和心寒,还会让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抗疫大局从内部产生隔阂和阻碍。

的确,大难当前人们心情紧张,采取防御措施无可厚非;肺炎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控制感染源也十分必要;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泄漏个人隐私,进行人身攻击,无视他人的权利,这些行为无异于触犯法律的底线,践踏道德的价值。

在处理滞留湖北人的问题上,湛江市徐闻县的做法得到了微博网友的点赞,湖北的旅客可以在县里的酒店内进行医学健康观察,统一疏解,集中安置,暖心包容的举措为湖北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为当地每一位百姓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隔离病毒,但不能隔离爱;科学有序防控,而非以“湖北”作为一刀切的标准,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对待同胞应有的态度。

因为在这场残酷的疫情面前,湖北人民真的不容易。他们最先成为受害者,也最先成为牺牲者。他们大多数人在返乡之前并未了解疫情的严重性,之后又用坚守为全国人民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线。

他们坚强!B站UP主(视频内容创作者)“林晨同学”用镜头记录了他眼中的“空城”武汉,在超市里井然有序排队买菜的人们,脸上几乎看不见慌张,冷静镇定得让人难忘。

他们乐观!一条武汉市民晚上高楼间喊话的视频,让人笑着笑着就看哭了,“对面窗户打开,吵下架啊!”心酸中流露出的喜感,却成为了武汉人民在大难面前“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别样诠释。

他们奉献!这个春节放弃与家人团聚留在湖北;几乎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奋战在生死一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无怨无悔,义不容辞。他们在保卫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的同胞,更是在保卫全国14亿人民的生命健康。

“非常抱歉,湖北给全国人民添麻烦了。我们会自行隔离到疫情稳定为止。加油武汉,加油中国。”这样的心声让人泪目。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战袍。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上阵拼搏的不仅仅是那些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们,还可以有每一个普通人。“与子同袍”,正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写下的“请战书”!

这封“请战书”的内容可以是:不对湖北籍人民另眼相看,不差别对待,不制造对立,不激化情绪。关爱身边的手足同胞,不论他们是湖北人还是非湖北人,不论他们是家人还是陌生人,不论他们是青壮年还是老幼者,无论何时何地,每一个中国人民都是我们的同袍!

此时的广大湖北人民,他们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不应该被人们忽视,更不应再遭受人们的指责。

因为在这场阻击战中,我们需要面对的,是新冠病毒这一共同的敌人;我们需要实现的,是战胜肺炎疫情这一共同的目标!

在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的同时,也请向与我们守望相助的湖北同胞们,致敬!

加油,我们一起共渡难关!


范文二:

面对疫情,理性和信心也是一剂良药

当前,随着国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措施逐步升级,不少地区开始逐人逐户全面摸排有武汉旅居、接触史人员。然而,一些地方却出现湖北人、武汉人在外地无法入住酒店、返乡人员信息泄露遭歧视、鄂A牌照私家车被围堵等现象。在网络上,甚至有一些人对武汉人贴标签、冷嘲热讽、恶语相向。加强戒备和防护可以理解,但若演化为对他人正当权利的攻击和侵犯,就不能被容许。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抗击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那些非理性的极端情绪和行为正在制造“二次伤害”,也应是我们共同反对和需要杜绝的。

在这场疫情中,湖北省以及武汉市受到的伤害最大,市民付出的代价最多。根据最新统计,湖北省确诊病例达2714人,死亡100人,不少人仍在重症监护室中抢救;武汉市主动采取封城举措,切断了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大量从武汉到各地的返乡人员主动报告情况,做好居家隔离……他们的遭遇和付出,理应得到更多同情、尊重和支持,而绝非歧视、恐惧和谩骂。在肆虐的疫情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同时也是一个战壕中的战友,唯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扶持,才能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阻击战、歼灭战。

比疫病更可怕的,是疫病引起的“想象”。所谓“恐鄂情绪”,说到底还是源于对疫情本身不必要的恐慌。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透明度高,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情况,但反过来,也可能导致泥沙俱下,甚至激起非理性的极端情绪。在此次疫情中,无论是网络上“谈武汉人色变”的舆情,还是吸烟、喝酒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的谣言,亦或是一些毫无根据、违背常识的悲观论调,都是抓住了人性在面对灾难、疾病时的恐惧和怯弱,再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不断放大。这启示我们,在重大疫情中,不仅要和病毒作斗争,也要和一系列不真实的消息、不健康的情绪作斗争。要想取得胜利,既需要相关部门做好权威信息的发布工作,提升公开度、透明度,及时辟谣,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对疫情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战胜困难和挑战保持必要的信心和耐心。

当然,理性健康的心态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举措,反过来,更扎实的防控措施反而是我们的信心之源。在广东湛江徐闻县,湖北的旅客可以在县里的酒店内进行医学健康观察,科学合理的安排既保障了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也是对湖北人民的健康和权利负责。在云南,面对湖北籍游客因疫情管控无法返乡、滞留当地时入住宾馆饭店被婉拒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要求各州市至少确定一家宾馆饭店为滞留游客提供住宿,并密切关注游客身体状况。政策层面的支持、机制上的保障,才能化解各方心中的芥蒂、免除大家的后顾之忧,为包容的社会心态提供土壤。对此,各地政府部门义不容辞,需要拿出更多科学、务实的举措,避免社会情绪的极端化、对立化。

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疾病、意外,都可能面临困难、挑战,正因如此,在灾疫面前,我们尤须保持一颗同理心,彼此宽慰、互相支持。从不远千里驰援武汉的“最美逆行者”,到“武汉加油”“今夜我们都是武汉人”的声声呐喊,再到来自各方的物资支援,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有网友感慨,鼠年春节恐怕是最冷清的一个春节。但恰恰因为所有中国人都心系疫区、心系彼此,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最暖心、最热闹的春节。

【预测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2020年的春节,人们的感受不一。有人觉得年味太淡,完全没有过年的气氛,不能四处走动,比较压抑。有人认为防控疫情需要大家安静待在家中,而且亲情和家庭氛围更浓了,这样过年别有意义。

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一:

这个春节,我们以“静”致敬

没有春节不是流动的,也没有春节不是走动的。这是以往中国人过春节的常态,热热闹闹、走亲串户、朋友相聚,动起来的春节被视为祥和、欢乐的时节。

然而,这个春节,真的不一样。一个现实原因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还在持续,全国人民为此揪心。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与心态,过好这个春节,值得我们细细思量。春节的流动、拜年的走动、庙会的人头攒动,这些人们已经习惯了的过年方式,在这些日子里恐怕需要改一改了。

此时,“动”的年节莫若“静”的岁月。人们越是大规模流动,越是大范围聚集,越容易增加疾病传染的概率。走动起来还是宅上一宅,理性人不难看透其中的得失,既为人也为己。事实上,不走动也能过好年。技术发达了,信息拜年、视频祝福、在线聚会,都不失为一种时尚,那些以往通过面对面完成的新春祝福,借助云端就能迅速直抵耳畔、身边,过年礼仪一样也缺不了。

此时,“动”的脚步莫若“静”的心意。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各条战线上的“勇士”都已经动起来了,他们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以这样一种方式过了个“动”的年,是真正的大无畏。相反,对普通人来说,如无特殊情况,宜静不宜动,什么自驾跨城回家、什么一定上门拜年、什么提前安排好的聚会等等,都不妨在冷静且理性地审视下做个宅男宅女,不远行、不扎堆、少聚会。现在,最好的祝福是以你我的安全距离为彼此送上健康祝福,最大的心意是以你我的实际行动护佑早日战胜疫情。

此时,“动”的冲动莫若“静”的责任。正视才能重视。充分认识人员流动对疫情防控的难度、充分认识人员聚集对疫情防控的压力,就能更加理性地看待过年与抗疫的辩证关系。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动起来,或是响起村里大喇叭,“各过各的节,没事别瞎串”;或是群发提示信息,“春节在家发微信,情到意到人安全”;或是普及顺口溜,“出门就把口罩戴,切莫随意乱吐痰”……这样的“动”不是冲动,这样的“动”既是行动又是保护,因为此刻,每个人的“静心”“静态”都是疫情防控的需要,都是对防病防疫尽的一份责任。

时间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我们正在全力与病毒赛跑、与疫情赛跑,也一定会战胜病魔、战胜疫情,需要争分夺秒、众志成城。每个人都是主体,每个人都有义务,每个人都应该以“静”致敬那些坚守的、“逆行”的英雄们。如此,我们一定会风雨无阻向前进。

【预测三】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请你以一名媒体记者的身份,在报纸上撰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800字左右。选好角度,符合实际。

范文一:

疫情袭来,如何自我保护,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全体市民朋友:

发端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作出防控部署,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其实,遏制疫情蔓延势头,除了政府部门的决心、努力,每个普通公民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讲究卫生,利人利己。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仅关乎自己,也关乎别人,少一个发病者,就少一个传播源。专家表示,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好个人防护,以保护自己和他人。如佩戴口罩,而且应佩戴N95或医用外科口罩,而不是棉布口罩。还应勤洗手洗脸,注意眼睛、鼻腔、口腔卫生,少去公共场所。

管好自己,管住自己。如果您是一名菜市场商贩,请不要再乱卖野味了;如果您是一名“吃货”,请管住自己的嘴,别再乱吃野味了。相关报道称,从感染人群的地理分布看,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关系很密切——调查显示,此前在这个海鲜市场中有非法售卖野生动物现象。而十几年前的SARS暴发,较大的可能也是跟乱吃野味有关,前车之鉴,教训已够深刻学.不要传讹,谨慎“转发”。疫情发生后,一些耸人听闻的谣言已开始在自媒体上传播。所以,请您手不要“太快”,转发疫情信息之前多想一下——这个信息是不是权威部门、权威媒体发出来的?是不是有违常理?尤其是那些未经证实的过于“吓人”的消息、说法,更要三思。如果随意转发,甚至自己造假造谣,不仅会给社会添乱,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还可能触犯相关法规。

遵守规定,不要侥幸。这一新型肺炎疫情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理论上,人停止流动,病毒就失去传播途径,疫情就无法肆虐——当然,在现代社会,让人停止流动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当下人人归心似箭的春运时刻。但一些出行,的确也是可以自我调整的。钟南山院士建议:如果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就不要春运出行了,尤其是身体发烧、身在武汉。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也呼吁:现在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武汉九省通衢,位置十分重要。从目前公布的疫情看,各地患者大多数都去过武汉。听从钟院士等的建议,的确会给个人带来不便,但在疫情还不是很明朗,又叠加春节人员大流动的非常时刻,这不失为控制疫情蔓延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信科学,要有信心。面对疫情,我们要严阵以待,严密防治,但也不要风声鹤唳,悲观沮丧。要相信科学,树立信心,宣传科学的疫情防护知识——当年气势汹汹的“非典”疫情,不是也在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科学防治下被摁住了吗?权威专家说,“非典”以后,全国各地都已经建立起一套安全的门诊防控体系,也有一套治疗、抢救方法。“大家不要怕,被感染了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武汉的一些患者,也已治愈出院。

危机时刻,最能考验一个公民的素质。遏制新型肺炎疫情,有责任感的公民不仅仅是受保护者,也是防范链条上的主动积极行动者。非常时刻,每个人牺牲一些不便,让渡一些权利,减少一些获得,可能就是控制疫情的关键。千万不要觉得疫情好像离自己很遥远而漫不经心,各地患者数量还在攀升,麻痹不得!

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才能把疫魔绑住,让全国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XX市人民政府

2020年2月6日

范文二:

病毒不过春节,切莫掉以轻心

全体市民朋友:

当前,疫情还在进一步控制。人们的一个谈论重点也是各地的疫情变化情况、安全防护提醒、对医务人员的敬意等,甚至连新春祝福都有意识地变成了“做好防护,保护身体”。这个新春,在疫情的氛围下,很多人坚持在工作第一线,很多人无法与家人团聚,很多人以实际行动做着防范与自我防范工作。人们的期盼就是,众志成城,早日战胜疫情。

疫情在新春时节肆虐,让抗击疫情发展有了更大的艰巨性。考虑到人员流动性大、聚集程度高、扩散频率大,对抗击工作产生了不小压力。看着各地增加的病例数量,人们在揪心之余,同样在思考:如何能从自我做起,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努力?如何从治理做起,为抗击疫情筑牢防线?如何从周边做起,为抗击疫情注入力量?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不仅是医护人员的使命,也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分内之事。唯有每个人绷紧那根弦,才能以最大努力狙击病毒。

必须看到,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但是病毒不过春节。越是阖家团聚的时候,越容易放松警惕,也越有可能让病毒有机可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歇歇脚、喘口气,而是一刻不松、一步不停,对病毒步步紧逼,才能让健康节节胜利。这个年,是团结的年,不是单纯的“合家欢”,而是以团结的力量战胜不安的病毒,以团结的意志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以团结的精神最终让其乐融融的新春氛围回归常态。可以说,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团结战”。

战,则胜;不战,则败。合,则利;不合,则伤。公共健康是全民健康,公共安全是全民安全,具有公共属性,不能有个别得失之分、利益之别、属地之界。抗击疫情,不是一城一地之事,不是医疗卫生战线的事,而是全国人民的事。医护工作者换上防护服,义无反顾地走进病区;武汉采取应急措施,留下阻击疫情的决心;厂家加紧生产口罩等医疗用品,承诺不加价、不断货,驰而不息地运往各地……从政府到个人,从救治前线到支撑后方,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只有积极行动起来、主动作为起来、誓死坚守起来,才能以自我之强大压制住病毒,全社会的“免疫系统”需要在恢复中增强抵抗能力。

不隐瞒,才能擦亮防护的眼睛;不侥幸,才能筑牢抗击的堤坝;不懈怠,才能屏住奋战的气息。重视,重视,再重视!行动,行动,再行动!科学,科学,更科学!在这个新春,抗击这场疫情,没有人是孤军奋战,惟其14亿中国人民勇毅、同心,才能势不可挡、战无不胜。

XX市人民政府

2020年2月6日

【预测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些野生动物身上存在的病毒和细菌,对其本身并不致病,却可威胁人类健康。2月3日,10部委(局)联合部署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各地积极行动起来,严查违法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以及相关的广告。

面对疫情,专家提醒,公众要坚决拒吃野味,注意个人卫生。

2月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公安部等10部委(局)联合部署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势,专家建议,要坚决拒吃野味,保持个人卫生。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

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

天地行之有道,妄自贪痴可休矣——关于拒绝捕食野生动物的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朋友:

春节将至,“武汉肺炎病例”在引起担忧的同时,也勾起我们对十七年前SARS浩劫的惨痛记忆。病情出现时,它们有相似的开头:一个病人出现,一系列人传染,由一至百呈“井喷式”增长;回顾病源时,更有相似的起因:国家卫健委指出,病毒是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有人都在关注开始肆虐的疾病如何防控,我们也应注意到疾病的由来,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从源头上遏制病毒。

纵观近几十年新型传染病的发源,艾滋病毒来自于非洲白眉猩猩,寨卡病毒来自于恒河猴,埃博拉和H1N9禽流感这些更为熟悉的疾病,也都和野生动物有关。这次肺炎的第一例感染者与随后十余名病人都来自野生动物市场,而多年前SARS的第一位感染者正是一名野味厨师……这些事实无一不告诉我们:捕食“野味”是病毒传播关键的一环。“SARS的源头是蝙蝠不假,但是它发展的舞台是广东野生动物市场和酒楼、餐馆。如果没有我们滥用果子狸,食用果子狸,那么病毒从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的传播链就不会发生,当年的SARS就不会爆发。”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员石正丽在“一席”演讲中说。

因此,在屡次发生的血的教训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拒绝追求“野味”。从前我们呼吁保护野生动物,只是关注它的生态意义,还是有一些人不以为意,我行我素;如今这些传染病提醒我们,拒绝捕食野生动物,不仅关乎生态,更关乎公共安全。由人的贪念、痴昧引起的后果来之迅速,更是来势汹汹。在此,我发出如下倡议:

第一,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不抱猎奇心理。

国人对“野味”的嗜好,有文化心理、传统以及中医药文化影响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人把捕食一掷千金的珍稀野生肉类当做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这样的“排面”建立在一条条原本在自然中灵动的生命和一个个潜在的病毒威胁之上,真的值得追求吗?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明确捕食野生动物的危害,不抱侥幸心理。

在记者卧底的一个“野味群”,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汉疫情,一群友回复“该吃吃该喝喝,没那么容易来我头上”。总有人不相信野生动物会传播疾病,或者说是不相信传播病毒的野生动物就是自己接触的这只,抱着侥幸心理。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经济损失动辄数千亿,生命的代价更是无法衡量。

第三,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不抱自大心理。

化用一句莎翁名言,同一的太阳照着人类,也不曾避了任何一种生物。天行有常,万物都在其该在的位置,维持天地的周转。一些病毒寄生宿主,千百年来动物共同进化出了特殊抗体,而新鲜宿主人类却对它们毫无招架之力。如果不是人类自高自大,把自己当做主宰而任由欲望膨胀,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狸摆上餐桌,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圣雄甘地曾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每一次无节制的索取,大自然都会要求偿还。也许这一次“武汉肺炎”的战争,我们也会像打败“非典”一样打败它,但这场战争建立在惶惶人心和无数人命之上,早已不能以输赢来论。我们不要等到出现超级病毒再后悔贪婪,不要等到付出惨痛代价再后悔愚昧。

一名中学生

2020年02月10日

【预测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迈不过的坎。当疫情来临,白衣天使们不畏艰险,逆风而行;公安交警部门不辞辛苦,奋战前线;物业安保人员守土有责,毫无怨言;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守护群众安全;媒体记者快速反应,及时报道……各行各业携手同行,一直在行动。

但是总有一些人觉得疫情与我无关,不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出门不戴口罩,甚至对上门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辱骂,还有人偷偷将口水抹到电梯按键上……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

用科学精神和公民素养,给战胜疫情增加砝码

犹如当年的非典防治战,这场敌人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所挑战的不只是医疗机构,也是对全民共同体,乃至每个人的考验。

不少时候,碰到灾难等突发状事故,舆论都会习惯表达“我们都是××人”,但就关联度而言,恐怕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人传人”的传染病疫情,能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到——“我们都是防疫人”。

钟南山院士就建议,“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此类忠告和防控应对,需要每个人的配合,也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不少人一时的便利、打乱原有的春节计划。像一些人原本约好的同学、亲友聚会,可能就得注意场合乃至取消,甚至一些商业行为也难免受影响。

必须承认,不少防控工作,尤其是涉及管控、监测、检查等,都是以削减民众的便利程度、牺牲局部利益为前提的。其中一些或可通过构建合理的机制来实现社会共担,但有一些可能注定需要个体的承担,这是必须接受的事实,也是非常时期的不得已而为之。

本质上,这次疫情也是对民众科学素养与公民精神的“拉练”。多相信科学,遵循那些科学的“自我保护指南”,别被那些蹭疫情夹带私货的“鞭炮防传染,吸烟能消毒”、兜售阴谋论的“生物战”话语所蒙蔽;多循守理性,不盲目不恐慌,服从防疫的管制安排,尽量避免成为交叉感染的一环……这些都是个体应有的“价值自觉”。

当无数的个体能真正依据科学精神、秉持公民素养,合理调整防疫期的个体行为,全社会战胜疫情的砝码就大一些,成本就更低一些,最终带来的公共利益增量,也将回馈给每个人更多的安全感。

病毒所挑战的是整个社会的应对系统。这个应对系统里面,没有人可以例外。目前病毒的传播和疫情发展,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个体还是相关部门、机构,在应对上多一些“打提前量”和冗余准备,少一些盲目乐观和侥幸,多一些配合、公开,少一些自行其是,这样人们的从容就多一份,战胜病毒也能愈发可期。说到底,就是科学精神和公民素养越充沛,越能给战胜疫情增加砝码。

再难也要挑好防疫与春耕的扁担

作者:郝中华   

  当前,我国自南向北开始逐步进入春耕时节。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虽然疫情拐点尚未来临,但农业发展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当务之急必须要做好疫情防控与春耕备耕两不误。

“两不误”就好像肩膀上担着一根扁担,一头装着平安健康,一头装着播种希望。防控疫情不能松劲。在党中央统一指挥下,依靠国家力量的紧急动员、依靠白衣战士的奋不顾身、广大群众的积极“参战”以及交通运输部门的后勤保障,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此时,我们绝不能放松对疫情的警惕,有缓口气、松口劲的想法,要知道麻痹大意可能引发疫情“倒春寒”。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工作。近日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因此,后方备春耕的任务必须抓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扁担才能挑得稳。如同前方的战疫需要N95、护目镜等“枪支弹药”,后方的春耕“补给场”也需要种子、化肥等耕种的原材料。

  只有把春耕所需的原材料及时的送到老百姓的手中,才会不误农时。国铁集团作为交通运输部门的“先行官”,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加强装卸人员防护,强化作业场所清洁消毒,采取优先配空、优先装车等方式,加快物资中转,帮助企业快速抢运农运物资,为春耕保驾护航,确保不误农时,为保障全年农业丰产、农民增收提供助力。

  虽然当前防控疫情还面临很多挑战,只要我们秉持“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以 “挑山工”永不懈怠的精神把稳扁担的两头、踏稳脚下的坎坷,我们定会战胜“疫魔”,播好春天的果实,美好的期望也定会如期而至!


情绪化反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权,无益于认识真问题

刘远举(专栏作家)

中国的发展需要开放,而开放必然包含对外国人居住的开放。

最近,司法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简称《条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出乎意料的是,这在网上引发很大争议。这些争议,有些是出于某种担忧,但也有不少误解。有必要回归《条例》本身去评估这些争议。

一、外国人永久居留的门槛并不低

根据《条例》,外国人获得中国的永久居留权,大概有四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杰出人士。

外国人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推荐,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国际公认杰出成就的外国人,可以直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第二个途径是推荐制。哪些机构有推荐资格呢——

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区域的主管部门;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国内知名企业。

第三个途径是通过长期工作获得这个资格。

大致上申请者要有博士学历或从国际知名高校毕业,在中国境内工作满三年到八年,工资要是所在地平均工资的三到六倍,工作年限越短,工资就要越高。

比如,上海平均工资大概一年10万,一个外国人在上海连续工作四年,工资要达到60万才有资格申请。而且,这还是最低要求,各地区政府还可以加码。

至于申请者的工作范畴,包括投资、开公司等,投资要达到1000万以上,高科技企业,效益要显著。

第四个途径是亲属关系。申请者结婚要满5年,每年在中国要住满9个月。未成年子女,年老的父母也可以投靠。

这一条,也是各国管理永久居留权的惯例。

显然,这些标准都不低。国际公认自不用说,政府、高校的推荐,都很难拿到。而投资的门槛也很高,美国EB-5投资移民,金额也仅仅在50万美元,加上其他的一些杂费,60万美元以内也足够。

至于工作,一个外国人,高学历,能在中国工作很多年,工资能达到60万,这样的人,对中国来说,就是人才。

更何况,这个《条例》还有兜底性的条款,即国务院还可以批准,对外国人永久居留资格实行定额审批制度,实行每年的总量控制。

综上,外国人要想在中国拿到永久居留权,难度并不小。

二、反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权的原因是什么?

但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觉得这个标准低呢,以至于对《条例》产生抵触情绪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对国情不了解。

中国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技术发展得都很快,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有人问,“一个三流学校的博士就能敲开中国的大门吗?” 这种疑问,其实更像是一种情绪,一种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不理解。

一个留学生能在中国读到博士,哪怕是三流学校,也远远超过了很多普通人。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历年人才数据统计,自1997年到2018年,我国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数大约为78.8万人,招收人数约为120万人,2018年初博士研究生在校人数约为38.9万人。如果按人口比例算,平均每万人当中大约只有5.6人拥有博士学位,即便是按照招生人数计算,其比例也不过0.068%,而美国的这一数据为0.6%左右。

就此而言,引进博士人才对提升我国科研水平与国力,显然有积极意义。

第二,《条例》中确实存在某些模糊地带,这可能会导致一些灰色渠道,即有资格推荐的机构,拿这个去换钱。所以,很多人才觉得规定越严格越好。

眼下,确实存在一些外国人非法入境的问题。一些人以外贸名义,说来中国考察生产厂家,但到了中国,却并不是如此。这种状况当然存在,这要求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严格管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担心,外国人到了中国,会有超国民待遇。这种担心,有一些现实的依据,但这个问题,并不在于是否让外国人进来。

超国民待遇,是在有限的公共服务之下,优先将其提供给外国人,是“外交无小事”的理念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延伸。

过去,在中国的外国人很少,来的外国人多多少少与国家事务、外交事务相关。所以,用外交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日常生活,确有必要。

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与全球联系日益密切,“趋同化管理”其实已日益常见。

接下来,要加以改善的,显然也是部分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理念,而不是单纯地排斥外国人。当公共服务部门更加重视国人的利益,一些人“比外国人矮一头”的现象自然会改变。

三、一些过时的、狭隘的陈腐观念,该改变了。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反对意见中,有一种很不好的观念,那就是种族歧视与粗陋的排外主义。

我们要认识到,现代政治理念是与排外主义绝缘的,现在都2020年了,就不宜再把自己的观念留在几十年前。

实际上,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摒弃种族主义、排外主义的时候,他们才能更好地做一个公民,从而得到公共服务上的平等地位。

一个外国工程师,在华为工作多年,和中国人结婚了,最后想留在深圳,这应该不是难以理解的问题吧?

一些过时的、狭隘的陈腐观念,该改变了。

不管是发展中国的经济、技术,还是扩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让外国人来定居,吸纳各个国家的人才,都可以说是最高效、最低成本的政策。

中国的发展需要开放,而开放必然包含对外国人居住的开放。中国要发展,要成为全球的技术创新高地,引进外国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措施。美国之所以能够在二战后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广泛地引进各国人才就是根本原因之一。

当然,在落实外国人永久居留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止产生灰色地带,保证中外居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点是《条例》能够高效实行的前提。


违规收取防疫“隔离保证金”,是给抗疫抹黑

编辑:胡博阳 余明辉(职员)

违规收取防疫“隔离保证金”,不仅是给紧张严肃的防疫添乱和抹黑,也是地方政府现代服务意识不足的凸显。

2月29日,南阳市纪委通报一起违规收取防疫“隔离保证金”问题。其中提到,2月8日晚,唐河县源潭镇出台土规定(未执行),要求外出务工人员在办理健康证明时签订承诺书,承诺若被务工地劝返,回乡后需接受集中隔离,并每人缴纳500元“隔离保证金”。

2月15日,该县桐寨铺镇转发这一规定并要求参照执行。该镇李营寨村据此在办理健康证时向外出务工人员收取押金共计3000元,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2月28日,相关责任人被县纪委党内警告、严重警告等。违规收取的押金已全额退还群众。

在国内疫情好转、复工复产加速推进的当下,基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劳务输出服务,对被务工地劝返的回乡人员采取集中隔离措施,是抗疫一盘棋下的地方应有“落子”。问题是,即便是为了更高效地防疫,也不能简单粗暴地收防疫“隔离保证金”。

首先,“隔离保证金”在法律层面就站不住脚。按照我国《价格法》《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管理办法》等规定,机关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只有国家部委和省级以上(含)政府等才有权设立,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设立。且根据原国家发改委等规定,政府及部门收取的各种保证金、押金等收费项目早已经被取消,各级各部门不得再设立。

再者,就现实而言,收取“隔离保证金”,也有懒政之嫌。这乍看似乎能起到督促返乡人员自觉隔离的目的,但这有些一厢情愿。

一方面,在目前防控机制下,没必要用收保证金方式督促外出务工被“遣返”的人员主动隔离,落实了网格化管理,对流入人员及时发现和登记造册,按要求就必须进行强制隔离,就没必要再在担保上加重民众负担。另一方面,这样毫无依据的乱收费,只会增加的民众的厌恶、反感乃至不配合情绪,不但对眼前的防疫不利,恐怕也会让防疫的严肃性、紧迫性大打折扣。

本质上,唐河县相关乡镇设立的防疫“隔离保证金”制度,没有法理依据和现实合理性。直白些说,这不仅是给紧张严肃的防疫添乱,也是地方政府现代服务意识不足、管制思维浓厚的无意识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发生和全面防控以来,相关部门三番五次强调和警示要依法依规防疫。但遗憾的是,就是在这样警钟不断的情况下,唐河县一些乡镇村仍出现这样的违法违规事件。因此,当地有关乡镇和村干部被党纪等处分,也算是咎由自取。

对于其他地方来说,也应该“对镜自照”,如果存在类似“隔离保证金”的情况,也应该主动及时纠偏,不能让民众在忍受疫情影响的同时,还为遭遇权益侵害而烦恼,更不能以此给抗疫抹黑。

二、2020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2020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积累——让网课公平跨越贫富,照亮前程,再难也要挑好防疫与春耕的扁担!

“三姐弟共用一部手机”:让网课公平跨越贫富

编辑:陈静□国华(媒体人)

疫情之下,上网课已然成为全国各地学生的“刚需”,在河南之外,显然还需要更多的地方跟上,全面摸排、精准帮扶。

近日一则,“女孩因无手机上网课自杀”的消息引发海量关注。

据新京报报道,女孩父亲回应称,“孩子救回来了,还在医院观察。”他透露,姊妹三人共用一个手机上网课曾有过争执,但二女儿服药自杀原因并不清楚。村支书称,女孩家系贫困户,女孩父母均系残疾人,女孩父亲靠补鞋维持生计,当地村民已发起捐款,女孩医疗费也将由政府承担。对此,邓州市政府新闻办通报称,女孩无生命危险,当地已成立调查组,对女孩服药原因进行深入调查。

3月2日,河南省教育厅发文,要求各地全面摸排学生网上学习情况,准确掌握学生线上学习硬件条件,对不具备“上网课”条件家庭的学生,要建立精准帮扶机制。

一个花季女孩的自杀,牵动了无数人心。事情结局很暖心,但此事还是让所有人捏了一把汗。青春期孩子本就敏感,涉事女孩到底为什么走上不归路,尚有待进一步调查。可这也将一个问题抛入公众视线——防疫期间上网课,会不会让那些没手机的孩子被落下?怎么克服贫富差距去实现网课公平?

此前,为了防止延迟开学耽误孩子学业,教育部门要求“停课不停学”,全面推广网课。该政策的用意无疑是好的,也要看到,要上网课,手机、电脑、宽带,是不可或缺的硬件。对于绝大多数城市家庭而言,这些未必是难题。但在那些贫困的农村地区,可能仍有些家庭用不起、配不齐。

以涉事家庭为例,这位父亲就提到,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有使用手机上网课、考试做作业的需求,但是家里无力购置第二部手机,只能两人轮着共用一部手机,这必然无法同时满足她们的学习需求。

这种情况恐怕不是个例,要知道,在许多农村家庭,电脑和宽带至今还未普及。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有的连智能手机都没有,有的即便父母有也不知道怎么用。

对因贫困带来的资源不均衡,社会不应该失去应有的现实感知能力与想像力。有些电子化设备,你可能认为已成现代社会人们的通讯沟通“标配”,但那可能是有些群体梦寐以求的。

网课背后的社会公平之痛,早在这起自杀事件之前就已露出端倪。媒体曾报道,河南高三寒门学子小通,家里没网又舍不得用父母手机流量,就向邻居借网。因为屋顶信号最好,寒冬里每天一大早就爬到屋顶上课。高三学霸爬屋顶蹭网上课,一下成为网络传颂的励志故事,但是,这种“励志”背后也透着些许无奈和心酸。

另据报道,江西宁都偏远山区大沽乡阳霁村东坑小组的胡成,在后山空旷的地方找到了手机信号,妈妈跑回家从家里给孩子搬来简易桌凳和棉衣、雨伞,守在孩子身边陪着胡成学习;四川广元市旺苍县金银村的杨秀花,在离家4公里远的一个悬崖边发现信号特别稳定,由于学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7点45分打卡报道,她不得不6点就匆匆起床,书包里装上一天的口粮,她要在悬崖边学习到下午5点才回家。

贫困家庭孩子网课学习的艰辛,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网络化教学看似对每个人都开放和公平,但实际上,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获取的教育质量和效果往往是不同的。那些孩子为一个手机都要争抢的家庭,那些连手机流量都用不起的家庭,注定要在这场竞争中落于下风。此时,教育起点公平就难以保障。

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在推广网课时,设计好相关的配套措施。对于那些缺乏手机、电脑、宽带的家庭,对于那些孩子较多,经济拮据的家庭,给予相关的支持。

尤其是初三、高三阶段的贫困家庭,更值得关注,因为这些家庭的孩子眼看面临着升学,学习压力本来就大,如果因为缺乏手机电脑,导致学习落下,这恐怕是他们人生难以承受之重。

此前,教育部门曾一再强调,网课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其实,网课教学固然要在线上下工夫,但更为迫切的,是全面打通线下“最后一公里”——在学习设备资源上予以支持,让贫困家庭孩子也能接入“上网学习”体系,而不是被落下。

如今,针对此事,河南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对贫困家庭学生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当地教育部门这种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并第一时间出台措施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行为值得肯定。而考虑到疫情之下,上网课已然成为全国各地学生的“刚需”,在河南之外,显然还需要更多的地方跟上,全面摸排、精准帮扶。


凡人微光合现澄澈光明,照亮前程

作者:李义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消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城市环卫行业在岗率超过90%,各城市普遍增加了清扫保洁和消毒杀菌作业频次和范围,作业量较平时至少增加一倍以上。

  来势凶猛的疫情一度打乱了国人的生活节奏。或许很多人还都在为躲避危险“足不出户”而感到抱怨,急盼早日脱下口罩去户外自由地“放飞翱翔”。而有一批人,不仅现在每天必须得出门,还要比平时更多地在户外工作;许多行业都暂时歇业了,可是有一个行业,不仅全天候作业,还增加了比平时更艰巨的任务。他们,就是环卫工人;他们做的,就是再增加一些特殊的环卫战“疫”作业,做好城市的“卫士”。

  微光、星火,星空、朝阳。不由得又想起最近的一篇热文报道《隔离环卫工退房后自觉打扫酒店经理边查房边抹泪》,人民大众,才是一个国家、民族真正的底色。事实上,环卫工人一直是中国最朴素、最坚韧“民族之魂”的无声体现。

  他们体现的是“劳动创造美好世界”的真理。用扫帚丈量城市,用汗水灌溉热土,用奉献迎接朝阳,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是整洁环境的缔造者,我们的城市环境因为有他们的奉献,变得靓丽芳馨。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既创造了自己的美好生活,更创造了我们共同的美好世界。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对“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的朴素真理的笃行。

  他们体现的是“巨石挡不住、狂风吹不倒”的生活韧劲。大音希声、负重前行。只要心存美好、心存希望,再苦再累都无所谓。环卫工人这一群体,拿着最微薄的工资,却干着最苦、最累的活。谁没有幸福的渴望?不是他们不愿选择更体面的生活。一方面,社会分工不同,任何工作总得有人干;另一方面,他们大多身处贫寒,自己或是家里的“顶梁柱”,或是为人父母、子女的责任,让他们无悔于任何辛劳,用汗水浇灌收获。只要去努力工作,就会为生活带来更大的希望,更多的改善。无惧风雨、迎难前行,既是生活,更是责任。

  他们体现的是尽责职守的使命与荣光。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干好自己分内的事”就是他们朴素的“道理”与坚守。“站好岗”、尽己责,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让城市更加干净明亮、健康安全,就是他们对工作的认知与荣光之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正是他们的默默坚守,我们的城市才愈发整洁有序、愈发瑰丽多姿。他们用默默行动,书写担当与奉献,书写责任与荣光,让为我们由衷的景仰与爱戴。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英雄的事迹固然可歌可泣,但平凡的伟大却更加贴近你我,最是动人心魄,让人心生希望,迸发出激昂奋进的花火。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正是如环卫工人般的一束束“凡人微光”簇拥在一起,汇聚成熊熊火炬、璀璨星河,合现澄澈光明,照亮、温暖着我们坚定前行。


健康码“跨省互认”值得推广

作者:叶金福

2月28日,浙江省、河南省签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互认合作协议,有效解决疫情防控和务工人员顺利返岗复工的难题。

  据报道,此次两省采取三种方式实现“健康码”的跨省互认:一是“亮码”互认,持对方省份“健康码”人员,可参照本省“健康码”规则予以亮码通行或落实相关管控措施;二是“验码”互认,双方可通过扫码验证方式,提取对方省份人员出示的“健康码”信息,共享人员健康状态等数据,确认应采取的管控措施;三是“转码”互认,跨省使用“健康码”时,验码省份同步提取发码省份相关数据,自动转换生成当地“健康码”。

  眼下,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扩散和蔓延,浙江、重庆、河南、湖北、云南等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相继推广使用“健康码”,居民可以凭“码”通行。这种网络健康码不仅加强了对居民身体状况的动态监测,还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但由于目前各地“健康码”规则不统一,往往都是各省“自成一体”,存在着很强的地域性限制。尤其是本地与异地“健康码”不互认,导致“健康码”不能跨省市使用,无法做到“一码行天下”,每到一地都需重新填报信息、重新申请,既不利于人员跨省市流动,又阻碍了疫情防控和务工人员顺利返岗复工难题的解决。

  而推行健康码“跨省互认”,就完全可以避免“地域限制”带来的诸多不便和麻烦。此次浙江和河南两地率先实现健康码“跨省互认”,采取“亮码”“验码”“转码”三种方式实现“健康码”的跨省互认,实现了流动人员的“健康码”数据打通,避免了重复检测、认证环节,这既便捷、省力,又提高效率。可谓是一种“多赢”之举。

  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域之间的人员流动也越来越大,人们不再局限于省内流动,而是实现跨省、跨市“大流动”。但鉴于目前疫情防控的需要,各地纷纷采用“健康码”的方式,加强对流动人员身体状况的动态检测,这无疑是一种好办法。但由于目前尚未实现全国统一的“健康码”互认制度,结果导致许多人员跨省流动极为不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工作。可见,实行健康码“跨省互认”很有必要,理应大力推行。

  因此,笔者以为,各地不妨多多学学浙江河南两省健康码“跨省互认”的好做法,既简化程序,又提高效率,还方便出行,也利于防疫。同时,也希望尽早制定“健康码”全国统一标准,利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全面落实健康码“跨省互认”制度,打通地域限制和阻碍,落实跨地区互认原则,推动社会经济秩序正常化,为疫情防控夯实技术基础,从而真正实现“一码在手,全国通行”,让人们的跨省流动不再为“码”发愁,受“码”限制。、


为“不戴口罩被停业”叫好

  作者:廖卫芳

  几天前,宁波市象山县大徐集贸市场的经营户徐某在市场内将口罩拉到下颌处吸烟,刚好被市场管理方督查发现,结果被扣除信用分6分并责令停业3天。

  眼下,随着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力度的加大,疫情形势已经开始“向好”发展,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在“双降”,甚至是“零增长”,一些省份也根据疫情形势把防控响应级别由原先的一级降为二级或三级,一些小区、路口的执勤卡口也纷纷给撤销了。这无疑是一种“利好”趋势。

  但疫情形势“向好”“利好”,并不意味着防控可以“松懈”。出门戴口罩、不聚集、不聚餐、不打牌等要求,依然是防疫之需。尤其是“出门戴口罩”必须成为一种“防疫自觉”。

  众所周知,戴口罩是有效防控疫情传播、扩散和蔓延的最好办法之一。这不但可以防止病毒传染他人,也可以避免被他人传染。因此,“出门戴口罩”应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些人竟抱着侥幸心理,总以为自己不会那么“霉运”,不会被感染病毒。加之,现在疫情形势开始“向好”发展,一些人更是放松警惕。于是,有的人出门,不但自己不戴口罩,看见别人戴口罩,还以“怕死鬼”予以嘲讽;有的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喝茶,且个个都不戴口罩;有的甚至不戴口罩,还在超市、商场里闲逛。殊不知,“出门不戴口罩”,一旦被感染了病毒,最终受害的还是你自己。

  其实,“出门戴口罩”也是一种抗“疫”,也是在为抗“疫”做贡献。如果人人都能养成“出门戴口罩”的良好习惯,那么,就不会被病毒轻易感染。而不被病毒感染,疫情就能得到有效防控。可见,“出门戴口罩”不仅是一种文明,更是一个“防疫”好办法。

  此次,宁波市象山县一经营户在市场里不戴口罩被查,结果被扣除信用分6分并责令停业3天。笔者以为,此举值得点赞。这不仅是给那些防“疫”意识淡薄的人敲响了一记“警钟”,而且也是对广大市民自觉养成“出门戴口罩”的一种善意提醒。

  但愿通过“不戴口罩被停业”这一件小事,能提醒每一位市民在疫情防控非常时期都能多一些“防疫自觉”,不妨从“带上口罩”做起,多为防疫“做贡献”,少为防疫“添麻烦”,从而为防疫尽心出力,助力抗“疫”战早日大获全胜。


三、11个抗疫时评精彩片断

1.和疫情赛跑的“中国速度”

火神山医院从开始设计到建成完工,历时10天。2月3日,武汉三座“方舱医院”在一夜之间建成。各地医生火速驰援武汉,许多请战书感动了万千网友。这是“中国速度”,所有这些果断有力的措施就是在和病毒抢时间,和疫情争速度,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


2.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的勇敢

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的勇敢。疫情当前,医务工作者“逆行”走向一线。解放军医生刘丽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脸庞留下深深勒痕;90后护士单霞为避免毛发沾染病毒,毅然剪掉了自己的长发;初为人父的90后高铁随车机械师陆德茂在大年初一接到单位的备乘电话后,放下熟睡的儿子紧急归队.....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逆向而行”,在“大疫”中书写大义,用真情与大爱、勇敢与奉献,集结成万里神州抗击疫情的硬核力量。(汉网)


3.疫情是魔鬼,从细节里把魔鬼揪出来

近日,天津市的一次疫情病例分析收获许多好评。做分析的天津市疾控中心专家张颖也成了“网红专家”,被誉为追踪病毒的“福尔摩斯”。张颖将某百货大楼发生的聚集性疫情详细拆解,还原了疫情从外地输入又在百货大楼内传播的过程。“福尔摩斯式”疫情分析的看点不在于推理小说一般的故事性,而在于相关人员、相关机构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精神。这是战胜疫情所必需的武器。


4.228名援汉医护“削发抗疫”,是另一种大美

驰援武汉的西安国际中心医院医疗队228名医护人员一起做出决定:集体理发。一缕缕青丝被剪下,摆放整齐,写上女医护人员的名字。满头秀发变平头甚至光头,所有女队员都没有哭,反而觉得这是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一位护士说,“等我长发飘飘时,再来看看武汉。”(新京报评论)


5.致敬李文亮,以及那些平凡着的良知与善行

疫情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行动中。有三个名字,已被刻在了公共记忆墙上:李文亮,张定宇,张继先。李文亮,疫情“吹哨人”,最早向身边人发出预警,甚至因此而被“训戒”;张定宇,为了抗疫,起初隐瞒自己身患渐冻症,也无暇顾得上照顾被感染的妻子;张继先,疫情上报“第一人”,也是湖北省首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的人,一个“流干了一辈子眼泪”的人。(新京报评论)


6.致敬李文亮,是普通人对“普通人”的旌扬

一个“普通”的人,说了一些“普通”的话,因缘际会成了无数普通人心目中的英雄。这并非反常。英雄从来都是不经意间从茫茫人海中走出来的,亮相时还难免遭遇误解、争议、苛责。直到时间验证了他们的判断力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发出光来,照亮时代的一角。(澎湃评论)


7.用书香守护希望1

2月5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首批患者入住,一位患者的照片在网上热传。这位戴着口罩的年轻男子,半躺在病床上,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读。网友把这张图放大,原来他正在读的是弗朗西斯福山的名著。大疫之下,书香不辍,文脉流长,让人们看到文明的力量。(澎湃评论)


8.用书香守护希望2

有一幅著作的历史照片《废墟上的阅读者》:1940年10月22日,英国伦敦肯辛郡一座名叫“荷兰屋”的图书馆遭到轰炸,屋顶已被炸塌,烧焦的梁木、瓦砾遍地,此时有三名绅士站在图书馆的废墟里静静地选书、读书。如今,我们等到了属于中国人的“方舱医院”里的阅读者,一样是在艰难环境下对文明、诗性的坚守和向往。(澎湃评论)


9.战“疫”在云端,防控有力量。(新闻晚报)

织密防疫网络,“云防控”强信心。

搭建便利桥梁,“云服务”暖人心。

筑牢战斗堡垒,“云传播”聚民心。

论述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云端”抗疫,观点新颖别致,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我个人非常喜欢,写高考作文可以参考。


10.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防线。

国之领导者,在参战,筑起精神防线。

国之脊梁者,在参战,筑起科学防线。

国之冲锋者,在参战,筑起攻坚防线。

国之守卫者,在参战,筑起身边防线。

论述的是举国上下,共同“抗疫”。面对疫情,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守土有责,共同铸就一条钢铁防线。当然,会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像钟南山,是国之脊梁者;像白衣天使们,是国之冲锋者,而在后方生产物资的企业、宅在窝里做好自我防护的普通人,是国之守卫者。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共同铸造抗疫防线。


11.向抗疫幕后的“隐形战士”致敬(金羊网)

“防未然”是疾控人员的初心。

“治未病”是疾控人员的使命。

“成未竟”是疾控人员的职责。

“功未来”是疾控人员的境界。

关注的是“隐形战士”:疾控人员。在抗击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诊断、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隔离和被污染环境消毒。在这五个环节中,除了救治环节由临床医生承担外,其余四个环节均由疾控人员负责。可以说,疾控人员事务多、责任大,但往往不处于聚光灯下,而是在一线奔波,某种程度上属于“隐形战士”。金羊网这篇评论,就是向这些身处幕后的隐形战士致敬,视觉独特,观点犀利,写高考作文,可以参考和借鉴。


2020高考作文十大“高频主题”,及立意指导

每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总有一部分细心的同学惊呼:今年的高考作文立意和哪一年哪一年的一样,只是材料有所改变。实质上,这些细心的同学实实在在地道出了一个事实,同一个主题或立意换换材料反复考查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常见现象,因此高考作文题“撞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针对以上情况,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高考,小编提炼出了近几年高考至少考查过3次的10个作文主题,锁定了这些高频主题,“撞车”高考作文将成为“不可能”中的“可能”!


一、家园

家园,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话题,也是近几年世界性热门话题。家园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温馨的,也有惨淡的;有让人欣慰的,也有让人无奈的……关注物质家园引导考生思考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敬畏自然的意识;关注精神家园引导考生反思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文环境。家园这个主题既关注了社会热点,又呼唤人文精神,对引导考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有意义,因为呵护家园,就是在呵护人类的明天。

【最佳立意方向】

此主题既具有时代性,又贴近考生生活,考生可放到时代大背景下立意,也可化大为小抓住一点写出深度。

1. 物质家园需要呵护。比如要敬畏自然、低碳生活、远离战争、捍卫和平等等。

2. 精神家园需要呵护。比如要构建道德体系、加强法制建设、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国民素养等等。

3. 呵护家园需要全民的参与。比如要树立责任意识、倡导奉献精神、加强人与人及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等等。

4. 采取层进式结构立意。由物质家园起笔升华到精神家园,也就是由实到虚,综合以上三点进而呼唤如何呵护我们的家园。

二、见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历史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历史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富起来”;历史见证了短缺经济的拮据,也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在“中国梦”指引下的中国人,将会有更多的奇迹见证于世界……

【最佳立意方向】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所以,本主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1. 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如神舟十号上天、“辽宁舰”入役等。

2. 生活的变迁见证了人生的悲喜。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选取他人,也可写自己的经历,在文体的选择上宜写成记叙文或散文。

3. 某些具体的事物见证了观念的变迁。如手机见证了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转变,门的变迁见证了城市人际关系的亲疏等等。

4. 无论国家、社会、历史、个人层面,见证都需要每个人的实干精神。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联系领袖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来行文立意,让文章更具有时代感。

三、中国梦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同时也是全民族的。它既是我们个人人生的具体理想,也同国家的未来相通,所以在这个大时代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尽最大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因为“中国梦”归根结底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利益和价值的聚合……

【最佳立意方向】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领袖在2013年两会上谈得最多的一段话,所以价值这个主题考生可放到时代大背景下立意,也可结合自身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 每个存在的生命都有价值,承认生命的价值同时也是对生命的敬畏。比如社会的发展需要栋梁,也需要砖瓦、沙土;需要庞大的机体,也需要小的螺丝钉;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需要通晓物理的科学家,也需要挥镰抡镐的农民;因为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需要各种不同材质的人共同来构建社会大厦。

2. 每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比如封建社会,读书人的价值取向是“学而优则仕”,近代的仁人志士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孙中山等老一代革命家的人生追求是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他们在为此目标的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解放后,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守卫边防的子弟兵,维护社会安定的公安干警,在各行各业无私奉献的千万大众,都在为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领域的精英们,大批商海的弄潮儿,为推动经济的发展,民族振兴,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3. 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命的价值来源于对自己的肯定,来源于坚持不懈、无私奉献、自信达观、个性飞扬、平凡真诚等等。


四、公平

“总量”与“平均”的尴尬反差,“共富”与“个富”的局部失衡昭示我们:托起“中国梦”的,不仅是国家的强大、物质的丰沛,还有圆梦的“舞台”。这个舞台,就是十八大所强调的:“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唯此,才能拓展“中国梦”的幸福纵深。

【最佳立意方向】

用公平托起中国梦,需要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均衡、规则的透明。因为只有权利公平,梦想才能起飞;只有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只有规则公平,社会才能进步。

1. 公平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考生可采取并列结构进行阐释,比如一个社会只有公平才能和谐,公平是现代文明进步的尺度,不公平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等。

2. 实现公平需要政府与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就政府而言,实现公平需要公正和公开,实现公平需要法律的保障等;就个人而言,实现公平需要具有一颗宽容之心,需要一种舍小为大的气魄等。

3. 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公平问题,不能把它绝对化。上天给谁的都不会太多,只有勇于接受生命的历练,不一味怨天尤人,也许你也会成为别人眼中“不公平”的对象。

五、真情

感情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有情感的地方就有温暖与感动,有情感的地方就有快乐与温馨。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经济大潮的冲击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漠,金钱至上的社会百态对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提出了严重地挑战。关注真情,呼唤真情,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中生在人格上的必修课。

【最佳立意方向】

真情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危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真情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真情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面对本主题考生可用化虚为实,点面结合的方法立意:

1. 联系现实从社会层面解读,论述当今社会真情缺失的现状。比如道德滑坡、冷漠、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等等。

2. 从小事入手,用生活细节打动阅卷老师。比如母亲蹒跚的脚步、老师窗前的灯光、风雪中交警的手势、路人给乞丐撑起的一把雨伞等等,抒发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3. 采取层进式结构,由当前社会真情缺失的现象入笔,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六、情调

如今,国人很忙,忙着挣钱,再忙着消费,一项调查显示,70%的中国人日均休息时间少于3小时,还有8%的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日益发达的科技手段和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新意不断,但忙碌过后常有空虚感袭来,原来我们“丢”的不是生活,而是“情调”。

【最佳立意方向】

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忽略自己的心灵,重拾生活的情调并非要人们闲置大把时光,放弃理想与责任,而恰恰是在提醒忙碌的现代人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不要丢了自己的“心”。

1. 古今对比,论述古人在物质及其匮乏的情况下仍保留生活的情调,而现代人在过度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渐渐迷失了自我的社会现状。比如古人流觞曲水而今人只会住总统套房,古人尽享田园之乐而今人因土地污染严重多地出现癌症村等等。

2. 留住生活情调需要有好的生活态度。比如恬淡、知足、学会珍惜、乐观开朗、放慢脚步、亲近自然等等。

3. 抓住一点,深度解读追求情调的方法。比如以“仁”为己任,曾参弘道自得其乐,“唯吾德馨”的陋室之乐,孔颜乐处等等,正所谓胸怀超淡之情调,人生何处不乐道。

4. 留住生活情调需要外部的环境。比如社会是否公正、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建立等等。

七、反思

重提反思精神,是因为近几年我们在同样的坎上栽了太多的跟斗,我们喝了三聚氰胺,又大吃地沟油;我们偷工减料塌了楼,又急于求成垮了桥;我们植树节次次种树不见绿,我们的城市年年下雨回回涝……所以,不仅个人的成长需要反思,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更需要反思,因为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如果只顾亢奋向前,而不懂得回首反思,那所谓的“前进”终不会长久。

【最佳立意方向】

敢于反思、善于反思是人类的大智慧。反思昨天是为了明天;反思失败是为了成功。在奋进中反思,我们不会偏离目标;在安逸中反思,我们不会沉沦;在失败中反思,我们不会气馁;在成功后反思,我们不会停顿……

1. 个人善于反思,让生命永葆活力。如静坐思过、见贤思齐、一日三省吾身等等。

2. 国家善于反思,让民族焕发生机。如以史为镜、广开言路、总结执政得失等等。

3. 联系现实采取层进式结构行文立意,即为什么一个国家与民族需要反思,我们现在需要反思什么,反思过后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选当前的热门话题作为反思对象,比如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社会公德、迷失的人文精神等等。

八、青春

青春,是人生的花季,是充满幻想的多梦的年龄。拥有青春的我们,走出了童稚但并不成熟,拥有了思想但并不深刻。以“青春”为主题的作文,取材范围广,又贴近考生生活,更能引导考生反思自我,抒发成长中的梦想、烦恼、追求、叛逆、亲情、友情……

【最佳立意方向】

青春,充满诗情画意;青春,充满无限生机;青春,充满美丽自信;青春,也充满迷惘、困惑和烦恼。考生可用化大为小的方法从以下角度立意:

1. 写成记叙文,讲述自己在某个年龄段的某些经历和感受。比如梦想、坚强、叛逆、执着等等,以真情实感打动阅卷老师。

2. 由他人的青春入手,抒发别人的成长经历对自己的启发。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选择一位名人做深度解读。比如莫言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苦难是一笔财富;韩寒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追求青春梦想中张扬……在文体的选择上宜写成散文。

3. 倡导“我的青春我做主”,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九、拯救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腿中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酸……转型期的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遭受空前的冲击,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信仰危机、精神荒漠、道德沦丧正在从根本上颠覆现代文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美丽中国梦”,所以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拯救的不仅仅是遭受空前破坏的生态文明,更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社会文明。

【最佳立意方向】

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与社会的急剧变迁,对既往传统文明形成了重大冲击,作为现代文明重要内容的道德情操更是遭遇到空前的颠覆。当今中国的文明转型首先面临的任务是道德的拯救,因为唯有在坚实的社会道德基础之上,才能稳健地实现文明转型。

1. 遭受空前破坏的生态文明需要拯救。比如泥石流、沙尘暴、雾霾天气等等。

2. 在经济大潮冲击下失落的人文精神需要拯救。比如道德、信仰、责任、善良、亲情、尊严、宽容等等。

3. 各种审美观及历史观需要拯救。比如恶搞文化、穿越剧、过度整容、日本人扭曲历史等等。

4. 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失落的传统文化需要拯救。因为文化铭刻着民族的记忆,携带着民族的基因,传递着民族精神的火炬,涌动着民族的热血和豪情。

5. 拯救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就个人而言,“拯救”的途径就是多读书,经常自省,加强道德修养等。就国家而言,“拯救”的途径可从制度的建立、社会文明氛围、历史传统观念等方面构思立意。

十、创新

《周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乔布斯走了,苹果失去了一位天才,而世界失去了一位梦想家。人类的发展一次次证明,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书写新的历史,那就是创新。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和较量,知识日新月异,未来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更是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素养。

【最佳立意方向】

“创新”,作为名词,指“创造性”或“新意”;作为动词,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是社会永恒的主题,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固有规律。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将“创新”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创新”便具有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1. 为什么需要创新。对个人而言,只有求新求异,事物才会有生命力,对国家而言,创新能推动历史与社会的前进。

2. 创新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个人的思维方式需要创新、企业的发展理念需要创新、国家的发展模式需要创新等等。

3. 怎样去创新。创新要有好奇心,创新需要打破定势、突破传统,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创新需要勇于否定权威等等。

4. 反思中国为什么难出创新人才。比如教育理念陈旧落后、传统企业文化阻碍创新、民众普遍缺少独立特性的品质、缺少创新性人才成长的环境等等。


5. 如何处理好创新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比如创新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是永葆生命力的源泉。


阅读6504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