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财商教育

来源:中华大课堂

如何给学龄前的孩子开展财商教育?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今天中华大课堂就通过这篇翻译作品,来和各位家长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这篇文章的主要编译作者,是居住在瑞士的程安,中间一部分翻译来自美国丹佛的Jessie,我们主要负责对这两位英文译者提供的资料,做最后的综合整理和编辑。

这篇文章从储蓄、消费、债务、工作、投资、保险、慈善七个方面,对 3-5 岁的学龄前儿童,提出了财商教育的建议,希望能给大家一些不同的启发。相信做父母的期待都差不多,我们都希望通过财商教育,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建立优良的财务习惯、优化做决定的衡量标准;花钱有计划性,办事有执行力,最终能达到健康的财务状态,同时对未来充满信心,拥有享受生活的财政自由。

储蓄篇

比起月光族和今朝有酒今朝醉,一个“不负当下、不惧未来”的财务状况,必然离不开储蓄。对于储蓄,孩子们需要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1、为什么要存钱?

了解存钱的意义,需要孩子首先了解钱的用途。只有当他们明白,钱可以用来换取商品和服务时,他们才能从内心认可“钱”的重要性。此外,他们还要理解积少成多这个概念。

我们可以从每个孩子都拥有的“大”愿望说起。比如有的孩子想去迪斯尼玩,或者买一个特别大的玩具,我们可以借此帮孩子引入“存钱”的概念。我们告诉他们,在抛开日常开销以后,需要拿出一部分所得存起来,那么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些钱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去迪斯尼玩的愿望。当然,除了实现愿望,我们也要告诉孩子,存下来的钱还会帮我们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比如生病、修缮房屋等等。

2、孩子的钱来自哪里?

孩子可以自己支配的钱,来自于家长定期给他们的零用钱,以及各种节日里亲朋好友赠予他们的钱,比如生日礼金、压岁钱之类的。在帮助孩子理解储蓄,学会储蓄的过程中,父母能为孩子做的事情有:

1)真的给孩子“一块钱”

想要让孩子真正认识金钱,明白储蓄的意义,最好的方法就是真的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自己管理。基本上等孩子到了五、六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定期给孩子零花钱了。当然标题中的“一块钱”并非指钱的数量,我们可以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零花钱的多少。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可以在购物时让他们帮忙结账,把钱通过他们的小手递到收银员手中,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钱”的意义

2)多准备几个储蓄罐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不用过分纠结分配的比例,重点在于培养孩子有“我要把钱存起来”的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存钱的计划性。

3)写下愿望清单

通常,人们的愿望会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存钱。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本,帮助他们写下(画下)他们的愿望清单,不论是乐高玩具、森贝尔娃娃,还是鞋子、衣服、兴趣班,都写在这个小本子上,后面再附上所需要的金额。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确存钱的目标,顺便能避免大手大脚、随随便便就把钱花没了的情况。

4) 鼓励孩子延迟满足

孩子天生就是“不能等”星人,他们最常说的话就是“我现在就想要!”但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会等待”都非常重要。幼童教育联合会副总监Jerlean Daniel曾说过:“等待的能力,是孩子理解金钱的基础。”即使孩子还小不会用钱,同样也可以教他们学会等待。如果孩子想要一杯牛奶,而你当时正在扫地,不用必须马上把扫帚放一边,而是可以跟他解释等你扫完再去给他拿;如果她想要一套新的公主裙(她已经有好几套公主裙了),建议她可以把这项写进愿望清单中。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Sharon Leehter说过:“创造机会延迟满足孩子,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在存钱这件事上,同样可以使用延迟满足。比如,我们可以帮一个五岁的孩子为一枚冰淇淋存钱。先给他1元钱,然后跟他说下周再给他1元钱,慢慢地等钱攒够了,他就可以去享受这小小的“延迟”奖励。当孩子想买新的玩具时,我们也可以用延迟满足,引导孩子通过存钱购买,并试着帮助孩子计划如何存钱。

消费篇

难道“花钱”也需要人“教”?是的,没错!“消费”也是一项必须从娃娃抓起的事儿。因为,会花钱的人,才拥有真正的自由。作为孩子,需要从以下两点来认识“消费”:

1 支付方式

最为一个出门很少带现金的人,潼潼看到过最多的付款方式应该就是刷微信。反倒是出了国,更多的用到现金、信用卡结账,潼潼会好奇的问我,为什么不刷手机付款?所以,在当下,让孩子理解支付方式,也不仅仅是认识货币这么简单。还要让他们同时理解银行卡、电子钱包都能完成“付钱”这个操作。只是,非现金结账,特别是电子货币,对于小孩子来讲因为没有实物感会更加抽象,可能孩子理解起来会更加困难,而且父母也不好把控资金的动向。所以,我觉得零花钱还是给孩子实物货币最好。同时,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目前能支配的只有自己储蓄罐里的钱,并且,建议他们在使用之前可以先跟爸爸妈妈打个招呼。至于银行卡和电子钱包,只有爸爸妈妈才可以使用。

2 钱是有限的

小孩子很容易把钱理解为用之不尽的资源,反正不过就是几张纸、几个数字而已,随用随有。所以,我们需要给孩子讲清楚:“钱一旦花出去,就没有了”,如果再有消费的需求,就要用到新的一笔钱。每个人的财富都是有限的,所以要聪明地对待每一笔消费。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帮助孩子理解“消费”:

A、 帮助孩子熟悉钱币

通过游戏和真实的购物经历,帮助孩子熟悉纸币、硬币对应的面额。知道要拿出 10 元钱有多种方式,可以用 10 元纸币,可以用 5 元纸币,也可以用 1 元硬币。

B、分辨“必需的”和“想要的”

这也是孩子们和自己“欲望”和平相处的方法。新鲜的蔬菜、肉类是必需的,零食类的蔬菜干、肉脯是想要的;衣服鞋子是必需的,名牌的衣服和会发光的鞋子是想要的。这样做并不是说“想要的”就是错的、不应该的、不可以得到满足的,而是希望孩子能学会在提出购买要求前多一个思考的步骤,从而为以后的理性消费打下基础。

C、做购物清单

每次购物前拟好购物清单,并且按照清单购买。让孩子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能让他直观地看到应该如何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行事。

D、选择购买此物的理由

在买东西时,不妨向孩子介绍为什么在同类商品中爸爸妈妈选择了这一款。

也可以在挑选商品时给孩子罗列出一些简单的要求,请他找到符合要求的那款商品。

E、该说“不”的时候坚决说“不”

不是每次去商场都要买东西,也不是每次孩子耍赖哭闹就要低头妥协。我们可以在每次出门前都和孩子做好约定,并且坚定执行。

债务篇

在这样一个消费至上的时代,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名牌包、衣服、电子游戏,而深陷在校园贷中无法自拔。所以,尽早让孩子理解“债务”,也是财商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帮助孩子理解“债务”:

1 债务应该有借有还

让孩子明白,借了他人的东西,应该尽早归还,金钱更是如此。

2 逾期不还的后果

如果借了钱不还,就要接受“惩罚”,最终需要用更多的钱去偿还。比如孩子从图书馆借了书,到日子忘记还了,产生了滞纳金,这也不失为一次教育的机会。可以让孩子从自己的存款里支付滞纳金和赔偿的费用,他可能对此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3 让孩子明白不可能次次如愿

除了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我们还应该帮助他们认识到:不是每一个“我想要”都应该被满足。克制力可以帮助孩子们合理看待自己的“欲望”,也会帮助他们未来不会深陷债务危机之中。

工作篇

小暖曾经在《“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不去上班?”你的答案,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价值观》这篇文章中,提到过如何向孩子解释“工作”这个概念。那么,如果从财商的角度来看,父母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工作与财富之间的关系呢?下面几点我们可以试一试:

1 向孩子介绍爸爸妈妈和身边其他人的工作

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简单地描述各职业不同的工作内容。也可以借助相关绘本,向孩子展示多样化的社会分工和可能性。让他们明白,我们的财富,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工作所得。

2 在孩子面前不要抱怨工作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被我们的偏见和想法所影响。如果我们下班回到家总是愁云满面或是在晚饭时总要围绕工作话题抱怨许久,而孩子又不理解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那么久而久之,他们对于工作也会生出负面的情绪。我们可以选择在孩子面前,尽量不吝啬地流露出自己对于工作的热爱。即使这份工作不是自己最理想的,也至少可以告诉孩子它带给自己的好处、力量和值得骄傲的地方。

3 让孩子了解,对于工作,赚钱不是唯一目的

如果我们不希望孩子以后在选择职业时只被薪金牵着鼻子走,那么从现在就应该让他们明白工作能赚钱,但除了钱,还有热情、满足、成就感。

钱,从来都不是全部。潼潼有时会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在以前工作的电台里上班了?”“妈妈,你为什么要选一个像现在这么忙的工作?”我每次都会很郑重地跟她说很多。说我对“个人价值感”的看法,对“帮助他人”这一点的看重,对“真心喜欢一件事情”这种心态的追求。她会似懂非懂的点头。

投资篇

投资听起来有些高深,但其实让孩子了解投资的意义,就是让他们明白“利在将来”。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投入,是为了将来的收获。虽然孩子的年龄,还并不适合学习投资的方式,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通过以下小事,让他们理解投入与回报的关系:

1 从日常琐事让孩子理解何为投资

可以从孩子每天都在做的活动中举例。比如画画、做手工、学技能,都是先投入了精力和时间,然后收获了快乐、充实、知识。这就叫做有投入才有回报,也算是一种投资。

2 一起种植物

我们可以从播种开始,就和孩子一起动手照顾一株植物。发芽、抽枝、开花,都是对种下那粒种子和日常灌溉养护的回报。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种一两种农作物,比如番茄、黄瓜之类比较好养活的。当他们品尝到自己种的瓜果蔬菜之后,就更能深刻的体会付出之后的回报。

保险篇

我们并非真的去教孩子如何投资保险,而是让孩子树立风险意识。让他们明白东西可能会丢、会损坏,人可能会受伤、会生病。简单来说,保险,就是大家出钱供需要的人弥补以上损失。作为一个成熟的现代人,咱们应该早就明白“保险都是骗子”这个旧观念是不对的了吧?对于在国外生活的人们来说,“保险”早就是最正常最生活化的日常消费,这一点在国内也越来越被认同。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保险”:

1 从日常入手,认清“保险”是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熟知的事情来举例。比如夏天涂防晒霜为了防止晒伤就是一种保险措施,刷牙也是如此;给鞋子喷上防水喷雾,则可以防止下雨弄湿、弄坏鞋子,这些都算作保险。

2 什么是家庭保险金

之前的储蓄篇,我们提到的那个家庭公共资金储蓄罐,其实就是在为孩子引入保险的概念。如果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比如孩子不小心把伞弄丢了,就可以从这个储蓄罐里拿钱买新的伞,也算是某种保险。

3 从自用的简单易理解的保单开始介绍

写到这里我有点心虚,作为一个“拖欠”保险攻略的稿子拖了好几年的人,真不太敢提这个事儿…...咳咳,其实现在“保险”的概念早就融入我的家庭并且无处不在了。比如我经常带潼潼出去旅行,有时她在国外生病了,我带她去看医生,都会告诉她这些费用会由保险公司帮我们付,因为妈妈提前买好了保险…...平时的车险之类的小概念就更常提及了。慢慢的,她就对“保险”的概念非常清楚了。

慈善篇

让孩子明白,财富除了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好之外,也可以帮助他人改善生活。因为,生活归根结底是带来影响,不仅仅给自己,也给他人。当我们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之余,如果还有力量可以温暖他人,是一件特别值得开心的事情。它让孩子拥有更为宏大的世界观,让“改变世界”不再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也让孩子体会到慈善所带来的终极回馈。唯有此,金钱才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做以下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感受这份善意带给他人和自己的影响:

1 将扔东西变为捐东西

不要把用不到的东西都当作垃圾随随便便丢掉。孩子穿小的衣物,可以让他们帮忙清洗叠好,将衣服转送给有需要的人;一些保存完好却不再翻看的绘本,或者不再玩的玩具整理好后,也可以捐给乡村学校或者有需要的人。

2 慈善捐款

每年带孩子把家庭储蓄罐的部分积蓄捐献给值得信赖的慈善机构。数额不在多少,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习到帮助他人和对社会回馈的必要性。或者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把不用的书本、玩具、衣物,在二手交易网站、市场转卖之后,将这笔钱捐给慈善机构,也颇具意义。

好啦,以上这七点,基本上囊括了财商教育最重要的几个方面,也希望文中的方法能帮助大家给孩子上好这门不可或缺的金钱课。《会赚钱的妈妈》一书的作者曾说,真正的财务自由是:“作出的选择既符合自己和家人的利益,也符合长远的目标;有大格局和创新思维;能够慷慨解囊;用时间和才能祝福别人,影响他人。”

我们当然都希望孩子能拥有这样的自由,也希望他们都能慷慨地生活,直面欲望。这或许是我们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最大意义。

阅读86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