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宰相都是我们经常在历史典籍和古代小说、戏曲中见到的官职,比如曹操,比如诸葛亮,他们都担任过朝廷的丞相之职。那么,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所谓丞相,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是文官的最高首长。按照字面意思,“丞”是副贰之意,比如县丞,就是副县长;“相”也是副的意思,比如我们现在常说的傧相,就是新郎新娘的副手,新郎新娘不能做的事就由傧相来做。由此可见,丞相就是一个副官,谁的副官呢?皇帝的副官,代替皇帝处理朝廷的一切政务,这便是古代丞相的职能。
宰相最初与丞相不同,古代贵族家里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祭祀最重要的在于宰杀牲牛,所以当时替贵族或者国王管理家庭事务的人就叫“宰”。
秦汉以后,由诸侯国转为郡县制,中国古代的政权化家为国,于是替国王管理家庭的“家宰”便化身为国家的政治领袖,替皇帝管理国家,这时的宰相就是丞相了。在内称“宰”,在外称“相”,这就是“宰相”一词的由来。
宰相由皇帝的家臣变为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后,谁替皇室管理家务呢?御史中丞。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职,御史中丞又是御史大夫的副职,他住在皇宫里,管理皇室一切事物。从这个角度讲,宫廷事务也是丞相的职能,只不过专门安排了一个专人处理而已。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有两层处不同:
1、含义不同。
何谓“相国”?看管一个国家,视察一个国家,那是国君的大管家和代理人,是真正的百官之长。而“丞”这个字,则是“辅佐”的意思。所谓“丞相”,本义是“辅佐相国”,所以最开始,丞相是相国的助理,相国大,丞相小,相国是总理,丞相是副总理。
2、一个是官职,另外一个则是制度。
丞相:是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总理国政的最高官职。丞相是宰相制度中具体的官职名称。需要注意的宰相是“通称”,不管任何朝代,只要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都可以称为宰相。宰相是通称,更是一种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做个不一定恰当的对比,丞相是古代的国务院总理的正式官职,现在是国务院正副总理的尊称,而宰相则是国务院总理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