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绘画美?

来源:中华大课堂

面对一幅画,先从哪里看起呢?古人说得好:“观看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传染,然后形似。”一般人看画,往往第一眼先看像不像,如果觉得像,便认为画得好。其实,一幅画的好坏主要不在画得像不像,而在于主题能否扣住鉴赏者的心弦,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从中受到教育、感染和启发。画得像不像只是一种手段,有的画需要像,有的画就不需要绝对像,像了反而不好。欣赏中国画一般依据南北朝时代谢赫在《古画品录》序言中首倡的“六法”,其中“气韵生动” 已成为品评中国画优劣的最高标准。气韵生动是指画家借助于笔、墨、色等在画面上对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表现。这种表现不仅是对象的真实的典型的描述,同时又是画家本人的思想、修养、气质的自然流露。

一幅名画能给人极大的精神享受,究竟如何才能从中得到美,得到情,得到启迪呢?具体说来:

一、要欣赏画的色彩美。色彩美是绘画美的直接因素。色彩被称为“感情的语言”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和表情作用。由于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有冷暖、远近、轻重的差别,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意味,因此巧妙地调色,使光亮和色彩合理搭配,就会产生感染力,给人带来美感。刘海粟1976年所作的《黄山一线天奇观》,图中长松,夭矫、铁骨遒劲,群峰奔走,云涛翻腾,焦墨、茶褐、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锌白,强烈、生硬、漫漶的色块,经过画家有机的组织,呈现出一种火辣辣的跃动感。特别是山巅一排朱砂,浓得象血,红得象火,突出了黄山生命的喷薄和燃烧,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要欣赏画的线条美。线条同色彩一样,也包含着各种情感意味,能触发和调动人的情绪和联想,产生不同的美感。如雄伟、高大的物体用垂直线条来表现,给人以挺拔、庄严之美感;波动的水纹和优美的舞姿用曲线来表现,给人以流动、柔和的美感。线条巧妙地运用,可以表现出万种姿态,而且能表现出人们精神上内在的千种情思。南宋画家马远的《水图》,是十二幅专门画水的作品。画家只是运用了非常简练的线条的变化,就把不同条件下,湖海江河的多姿多态的变幻,微风吹起的涟漪,月光反照的潋滟维妙维肖十分动人地表现出来了。

三、要欣赏画的动态美。绘画形象只能是一个静止的凝固的瞬间,但现实生活却是运动变化着的活生生的长河。杰出的画家能够捕捉、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瞬间,用静止的画面去表现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用外部的面貌展示内心,静止的场景表现运动的行程。宋代画家李公麟曾以汉代将军李广射胡骑为题材画了一幅画;一匹马上是李广引弓待发,另一匹马是匈奴人带弦倒地,但是箭飞搭在李广的弓上,还没有射出去,只是弓已被李广双手张满,正对着匈奴人,这幅画给人以动态的感受,使整个事件的过程在观众的想象中复活,去猜想这箭什么时候射出去,能否射中。又如老舍曾以诗人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诗句为题,请齐白石老人作画。白石老人作的画的画面有山谷、清泉,特别是三三两两的蝌蚪,顺流而下,生动活泼,令人仿佛也听见了远处幽静山涧传来了蛙声,想象起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动态美。

四、要欣赏画的形神统一。绘画反映生活不是自然主义的外形逼真,它要通过事物的外形,反映事物的内在特征、内在神韵,即绘画不仅要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做到“形”和“神”的统一。例如北京画家郭熙的《早春图》就是形神皆备。图中,山谷间浮动着清晨的雾气,树梢上舒发着新绿的嫩叶,一派婉丽的风光扫去了严冬的寒意,显示出春到人间、大地复苏的景象,隐隐的楼阁,潺潺的流水,三三两两的舟楫和行旅,一切都充满了生机。春山秀拔,淡冶如笑,洋溢着对春天的向往和喜悦之情,这就是《早春图》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动人意境。

除此之外,凡看一幅画,需要细看细品,有的画初看时似乎感觉很好,但再看几次,细细品评,却又觉得没什么意思;有的画初看觉得十分平淡,但经过细看细品之后,却觉得越看越好看,如同品酒一样,有滋味,令人陶醉,这样的画,无疑是画家的成功之作。

欣赏其他美术作品,也不外乎要首先把握住其特点来欣赏。拿欣赏立体雕塑作品来说吧,它是立体的,就要从各个角度去看,要从各种不同的光线照耀下去看。每个侧面、每一光照都构成一个意境、一幅画面。随着视线的角度、方位、距离的变换,从中领略一下雕像从各个立面所展现出来的多姿多态的美。同时还要注意欣赏雕塑家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如何利用原材料的特质,让形象美和材料美相互衬托,利用自然美的魅力,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阅读636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