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父亲李硕勋与母亲赵君陶

来源:中华大课堂

陶:

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九.四

这是一封短短五句话的绝笔信。信的落款“勋”——李硕勋烈士,他在海口英勇就义时年仅28岁;收信人“陶”—— 他的妻子赵君陶,她痛失最挚爱的伴侣和同志时,也是28岁。

在1951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那已经是李硕勋牺牲二十周年了,文学家郭沫若曾称这封遗书为“中国人民革命成功的左卷”、“训育革命后进的不朽教材”。

但如今了解李硕勋烈士和这封遗书的人并不多见,更为人熟知的是信中的“吾儿”——国务院原总理李鹏。或许,是时候人们该重读这封绝笔信了,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就如同启明星一般,一直都在历史的长空中闪耀着,只待后辈抬头仰望,便会把前行的力量分享给所有的后人。

有缘千里来相会

四川酉阳县龙潭镇是块人杰地灵的宝地,风光秀丽,人才辈出,龙潭镇上有个赵家,姊妹兄弟很多,说到这,大概很多人都想起了巴金的《家》。

这个家里确实也有个觉慧那样的进步青年,赵家的五弟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赵世炎,

在五弟激情热烈的革命思想影响之下,赵家的哥哥姐姐都纷纷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大家庭。

“五四”之后,赵家举家迁居北平,与在北师大附中念书的赵世炎团聚,赵家六个孩子中赵世炎排行第五,他还有个小不足两岁的小妹,名叫赵君陶。兄妹俩关系格外亲密,君陶自小在哥哥的熏陶之下就对革命充满向往,于北平念书时便和三姐赵世兰一同加入了北师大的进步学生组织“女星社”,她们都是那里的积极分子。

柳线飘摇,春光旖旎,1925年的3月,西子湖畔的桃花就开始打着骨朵儿了,似乎知道将一段动人的爱情会从这里开启,就像百年前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那般,世世代代被人们传颂。

经人介绍,家住北京的赵君陶与一群革命热情丰沛的女同学结伴南下,到上海求学,她的同学钟复光遇到了在杭州休养的熟人,于是邀请赵君陶一起去杭州会友。

赵君陶来上海准备报考的是上海大学,这是一所在国共合作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大学,学校最大的系是社会学系,以教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为主。

瞿秋白先生正是教务长及社会学系主任,这对赵君陶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大学,她渴望在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渴望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渴望像哥哥赵世炎那样积极投身革命,当然也渴望邂逅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

听说这次见的都是上海大学的学长,赵君陶便欣然前往。当时还是学生的剧作家阳翰笙患了胃病,组织便安排他与几位同学一起到杭州休养和学习。其中的一位叫李硕勋,四川人,对革命很有热情,一年前已经入党,他在老家因组织学生活动遭到通缉,于是前往北京念书,之后又辗转到了上海大学学习。

初次见面,李硕勋就觉得面前这个亭亭玉立的姑娘很亲切,既是老乡,又是同岁,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听人介绍这还是赵世炎的胞妹,想来一定和她哥哥一样,是个崇尚光明的新青年,看着就格外欢喜了。

赵君陶有个赵世炎那样举世无双的好哥哥,大多数男人在她眼里都太平凡了,但面前的这个青年博学多识,激情昂扬,忽然之间就闯入了赵君陶的心中。

相识之后,赵君陶如愿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并在学校入党,杭州的春光又绵延到了上海的夏、秋、冬,在杭州已经心生好感的二人,来到上海大学后对彼此有了更多了解。他们都是那样的热爱革命,都是那样的忠诚于党和人民,志同道合的的一男一女你来我往就走到了一起,所有人眼中这都是一对天造地设的金童玉女。

乱世多离

1926年7月北伐开始,8月李硕勋与赵君陶结婚。那年冬天随着大革命轰轰烈烈的发展,组织将刚结为夫妇二人调到了北伐革命的中心武汉。到武汉后,投笔从戎的李硕勋到叶挺部队担任师政治部主任,赵君陶则担任湖北妇女协会宣传部长。

虽然在同一城市,但夫妻俩的工作都很繁忙,很长时间才相聚一次,新婚燕尔的小夫妻没有任何抱怨,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多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所以并不计较得失。

1927年7月,赵君陶的五哥赵世炎在叛徒的出卖下被捕,当刽子手们举起大刀时,赵世炎高喊着

“共产主义万岁”,并狂叫“砍,拿刀砍”。这位众人眼中潇洒英勇的革命领袖牺牲时年仅26岁。

半个月后,李硕勋参加了南昌起义,刚刚失去兄长的赵君陶也深藏起悲伤紧随其后,南昌起义失败后,夫妻二人于南昌分别,之后又重聚于上海,开始在上海进行长期的地下工作。

地下工作危险重重,由于时局的紧张,不少人叛变投敌,李硕勋一直是十分活跃的革命领袖,

太多人认识他,同志们都劝他避避风头,否则只要他出门就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

但李硕勋不愿过多顾及自己的安危,风声最紧的时候他仍然会乔装出去完成任务,赵君陶时常与他一同出行,夫妻二人无数次的身陷绝境,又凭着机智与勇敢化险为夷,并成功完成组织的任务。

生逢乱世,聚少离多是件常事,不过这对夫妻无论是爱情还是革命信念都仍然坚贞如初,结婚两年后,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

赵君陶生产时李硕勋正在中共浙江省委工作,等他奉调回上海,儿子已经有半岁了。李硕勋给他取名李远芃。他说:“‘芃’代表草木茂盛的意思,这说明我们家又多了一个革命的后代,我希望他能像茂盛的草木一样,永远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土地上。”

1931年5月,李硕勋被任命为两广军委书记,告别妻儿前往香港工作,又是离别。7月,赵君陶带着3岁的儿子由上海前去香港,一家人共渡了段难得的、短暂的但温馨的日子。

相聚不足一个月,李硕勋又要走了,赵君陶牵着儿子来港口送行,她心里有万语千言却说不出口,甚至心里泛起了很大的不安,想了又想,还是只叮嘱了丈夫一定要平安。她以为自己反常的情绪仅仅是因为不舍,谁料,上天竟然残忍地把一个好消息同一个天大的噩耗送到前方等着她。

天涯海角

李硕勋在海口下船后,住进了中民旅社,准备进行秘密接头,然后将召开军事会议。不幸,由于叛徒的出卖,李硕勋很快就被捕了。

李硕勋出门时是预料到有危险的,他并不会说当地的方言,而且长相与当地人也有差别,但既然海南岛的红军工作需要他,他就义无反顾地去。然而李硕勋不知道的是,妻子赵君陶已经怀上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是个可爱的小女孩。

连日的严刑拷打,李硕勋腿骨都被打断了,他的脸上还是只有坚毅的、镇定的神情,仿佛不是在坐牢,而是去赴宴。

经不起考验的叛徒供出了李硕勋是共产党重要的领导人,于是特务们开始对李硕勋威逼利诱,要他讲出自己的真名、职位和籍贯,还有共产党的机密。

李硕勋只说“我李陶是共产党员”,誓死也不肯暴露自己的名字和籍贯,怕家人和战友受到连累,更别说党的机密。革命,从一开始就是做好了牺牲准备的。

在狱中,李硕勋提笔给赵君陶写了一封信,明明说的是即将到来的死别,字里行间却不见半点消沉和颓唐。不仅仅是爱,还有信任,他信任赵君陶作为他这一生最真挚的爱人和同志,一定会在他走后照料好一切,一定会继续走他未完成的革命道路,一定会见到太阳升起来的那一天。

1931年9月5日,李硕勋就义于海口,年仅28岁。行刑的那天,李硕勋高昂着头颅走向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

李硕勋牺牲后,赵君陶艰苦地与儿子和遗腹女儿生活,将自己丰沛的情感专注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中,终生没有再婚。

当赵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审讯者毫无逻辑地问:“你丈夫都牺牲了,你为什么能活下来?”

赵君陶回答道:“如果干革命的都死了,哪里有今天革命的胜利。”

一批批的革命者热血撒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再也不能呐喊,但会有听过他们呐喊的人,在他们离开之后继续追寻和呐喊。

在赵君陶的生命中,她遇见了赵世炎、遇见了李硕勋。在他们牺牲之后,她就变成了那个追寻者。当然,还有他们的孩子。

到晚年病魔缠身之际,赵君陶仍坚持回到了他们初遇的西湖,并多次嘱咐,一定要把自己的骨灰洒在琼州海峡,她用一生一世去追寻自己献身于革命的爱人,哪怕要去的是海角天涯。

阅读695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