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与赵一荻之子张闾琳

来源:中华大课堂

1994年5月9日,沈阳微雨潇潇。上午9时,一列从北京开来的 59 次特快列车缓缓地驶进了沈阳站。当车厢的门开启,从车内走下来一位年已花甲但精神抖擞的老人。那熟悉的眉眼,与当年沈阳大帅府的少帅张学良有神似之处。他就是张学良与赵四小姐(赵一荻)唯一的孩子张闾琳

张学良与儿子

张闾琳抬头望着沈阳南站那古老的建筑群, 顿时热泪盈眶地说:“沈阳,我终于回到家了!”

自从他10岁离开中国,再次踏入故土已是物换星移55个春秋。随同他一同归来的,还有他的夫人陈淑贞女士。夫妇二人抵达沈阳的当天下午,来到了位于沈阳大南门附近的张氏“大帅府”。

沈阳大帅府,始建于1914年,沈阳还叫奉天的时候。由“东北王”张作霖和长子张学良前后累积19年修建的官邸兼私宅。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是中国近代优秀的建筑群之一。

张闾琳首先来到父亲张学良“九·一八事变”以前居住过的大青楼。那里有保存完好的张学良的办公室和卧室。

大青楼

张学良在沈阳的旧部亲友们纷纷前来探望张闾琳夫妇。不久,张学良将一副题词“鹤有归巢梦,云无出岫心。”远山重隔漂洋过海寄回沈阳。

在此期间,张闾琳第一次拜谒张作霖的大帅陵。眼前的12.5万平方米的“大帅陵”,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仍然保存得十分完好。面对此番情景,张闾琳忍不住大喊道:“我代表您儿子来看您!”

张闾琳拜谒祖父母,他流着眼泪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喊到:“我代表您儿子来看您!

张闾琳是赵一荻独子,也是张学良唯一还在世的儿子

张学良共有四子一女。原配夫人于凤至生下三子一女,女儿张闾瑛,和闾珣、闾珩、闾琪3个儿子。三个儿子却都是英年早逝,没有一个得到好结局。

小儿子张闾琪和他的爷爷张作霖遭遇相似。在日本治肺结核病的时候,日本特务将炸弹放在检查的机器上,张闾琪当场被炸身亡。1958年,二儿子张闾玗因为车祸身亡。大儿子张闾珣因得了白血病,离开了人世。张闾琳是张学良与赵一荻的独子,也是张学良唯一还在世的儿子。

张学良、于凤至与孩子们

张学良与赵一荻舞厅相识

赵一荻,1912年5月28日生于香港,祖籍兰溪市灵洞乡洞源村。赵一荻兄弟姐妹十人,她在女辈中排行第四。幼年在天津法租界浙江小学读书,后就读于中西女子中学。其父赵庆华,曾任津浦铁路、京广铁路等五个铁路局局长及交通银行经理和交通部次长。

当时达官显要张作霖、赵庆华等在天津有住所,彼此过从甚密,其子女间亦在一起嬉戏玩耍。

赵一荻及父母

当时有名的交际场所是蔡公馆。蔡公馆的主人,是张学良三弟张学曾的岳丈。他们家经常在府内举办舞会,放映电影,邀请天津大家子女参加玩乐。

大约在1926年前后,其时赵一荻年纪才十几岁,随姐姐去舞场观看,和张学良相识。此后有一年暑期,天津诸家眷属子女多去北戴河海滨避暑。张学良、赵一荻在那里相会了,从此感情日益亲密起来。

二人同居生子

1928年秋天,张学良同赵一荻相约,秘密去沈阳北陵同居。赵一荻在沈阳怀孕了。不料,她的背上生了一个“搭背”(一种险恶的痈痘)。痛得她身心交困,不得已只好回天津,住在一家德国人开的医院里。医生劝她趁早拿掉胎儿,否则不利于医治“搭背”,还可能危及她本人的性命。赵一荻不舍腹中骨肉,咬紧牙关怀胎到七个月。同医生密切配合,实现了既保胎又治病的两全计划。

张学良与儿子张闾琳

1930年11月28日,18岁的赵一荻在天津协和医院生下一个男孩。因早产,张闾琳出生时又小又瘦弱,在暖箱里养了二三个月,才算保住了性命。

张学良那时吸食鸦片,为了使终日昏昏沉沉的孩子振作精神,他采用对孩子喷烟的方式,这反而使孩子更加虚弱。幸而1933年张学良出国前在上海戒除毒瘾,加上赵四小姐对儿子倾注了全部母爱,才使他得以恢复健康,茁壮成长。

赵一荻母子

张学良被软禁与妻儿分离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蒋介石。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出于义气,陪送蒋介石回南京。他说:“我到南京,是自己去请罪。这个请罪,甚至包括把我枪毙……”

到了南京,宋美龄的力保救了张学良一命。背信弃义的蒋介石将张学良软禁起来。1937年“七七事变”后,赵一荻彻底与张学良失去了联系。她带着张闾琳只身前往她的出生地香港。

特务到访,送来张学良亲笔信

1940年3月的一天上午,两个陌生人忽然敲开了她在香港的小洋房的门。他们自称是奉戴老板(军统头目戴笠)之命来香港找她的。他们如何知道她隐居在皇后大道的一幢小楼里?赵一荻望着两个便衣特务,心里顿时紧张起来。

特务掏出张学良的亲笔信,递了过去。赵一荻得到汉卿的亲笔信而喜泪婆娑。自溪口分手,眨眼已三年有余。

张学良在信中说:经过给宋美龄写信求情,终于得到蒋先生的首肯,他诚恳希望赵一荻能到他身边。

他又说:如若同意他的安排, 可将闾琳儿送给住在旧金山的美国朋友伊雅格。

伊雅格是张学良的经济代理人和忠实朋友,张学良曾将一笔财产委托他保管。

赵一荻去陪伴张学良,首先要舍弃的就是必须与相依为命的儿子闾琳分开!这是任何一位母亲都难以割舍的。她在香港衣食不愁,完全可以和儿子张闾琳相伴终身生活无虞。

另一条路,却是没有自由的黑暗。这个黑暗也许是短暂的,也许是漫漫无涯的死亡之途!但她一想到张学良在那人迹罕至的深山里孤独等待,就什么也顾不得了。

赵一荻塑像

爱子痛分离,洒泪赴囚地

三天后的一个黎明,一架波音客机从香港启德机场飞上万里云空。赵一荻和儿子闾琳已经踏上了飞往美国旧金山的旅途。在那里她见到了和张学良家族有几十年关系的伊雅格和埃娜夫妇。

这位在战前从事军火生意的老人,为张学良的处境感到忧心惋惜。为赵一荻奔赴囹圄之地相伴张学良而大为感动。伊雅格当即表示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把儿子放在他们夫妇手里,就是对他们的最大信任。赵四小姐在这种艰难的时候,遇上了伊雅格夫妇,尤其让她心中感动。

赵一获请他们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让他继续念书。不能向其他人谈及这个孩子的有关情况,或因环境复杂而发生意外。

临别的时候,不满十周岁的张闾琳哭闹得十分厉害。他不明白妈妈为什么突然会丢下他。他一直哭喊着要跟妈妈回去,紧紧地抱着她的腿。妈妈泪满双颊,说不出一句话来……

最后,孩子被拉开了。她转身离开时,身后传来撕心裂肺地痛哭声。赵一荻呜咽着,步履蹒跚地越走越远。一星期后来到了贵州修文阳明洞——张学良的囚所。

相依相伴,囹圄为家

从此,赵四小姐同张学良相依为命,共同生活在那与世隔绝的幽禁世界里。她用柔弱的双肩,分担他的政治压力;她用智慧的心灵,化解他的精神苦闷。

他研究明史,她就给他买书、查资料、做标签;他钓鱼,她就坐在岸边陪伴;她学会用缝纫机熟缝制衣被;学会种菜养鸡……。既能同富贵,也能共患难。相依相伴,囹圄为家。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贵州桐梓的张学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认为结束管制的生活不会太远了。为此他特地于幽禁地的池塘边给赵一荻拍了一张照片。

那一年,赵一荻33岁,她穿着旗袍,双臂抱在胸前,恬静而优雅。她依旧是大家闺秀,服饰妆容,一丝不苟,粗糙的生活中顽强地保持着美丽的生活态度。

然而,对于张学良来说,希望总是渺茫的。1946年11月1日,他于重庆松林坡度过了在内地的最后一个夜晚。张学良经重庆秘密飞往台湾。随后被送往台湾新竹县井上温泉。赵一荻也相伴而行,继续照料他的起居。

她是一个妻子,还是一个母亲。自与儿子一别,长期杳无音讯。而赵一荻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牵挂着儿子。

1952年,旧金山发生了一场大火,死伤多人。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她的心像被刀割一般疼痛难忍,不知道那里面会不会有自己的儿子。十几年囚禁深山,与外界联系甚少,此时她都不知道如何能获悉儿子的消息。

寻找张学良、赵一荻之子

1954年冬天,宋美龄从台北派来董显光夫妇敦促张学良、赵一获研究基督《圣经》。

1955年春天,董显光和夫人在这里已经和他们相处半年有余。董显光夫妇和张学良伉俪变成了心心相印的朋友。在即将分别之际,董显光询问张学良夫妇,如有什么不好说的,他可以向蒋先生和夫人面转。张学良提出想搬到远离海边的地方长久居住,并无其他所求。

就在董夫人和赵一荻话别的时候,赵一荻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她希望能帮助寻找远在大洋彼岸的儿子!董夫人当即表示愿意成全此事。

赵一荻提供了1940送去儿子时,伊雅格居住的地址:旧金山湾区格林大道309号。热心的董夫人表示:有十几年前的地址也成,我和显光到美国以后,一定尽全力寻找。

赵一荻多年来悬望的儿子,有了下落

1956年7月,赵一荻接到了董夫人从华盛顿寄来的一封信。信中夹寄了一幅照片。照片上是一位男青年,他身穿着笔挺的西装,雪白衬衫下系一条领结。

赵一荻仔细查看男青年的眉眼,是那么的亲切。特别是他那双眼睛,与张学良的眼睛酷肖。她很快就认出照片上的英武青年,就是自己在分离了十多年的儿子张闾琳!

董夫人在信里向张学良和赵一荻说明了寻找张闾琳的经过。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到那个地方,那里已经改建成了一个偌大的高尔夫球场。

董夫人求助旧金山市政当局;求助许多美国朋友;特别在熟悉张学良的朋友们中间进行多方查找。

刚进入6月的一天,联邦调查局一位官员就给董显光打来电话。联邦局告知:你们想找的埃娜在9年前去世,伊雅格先生他现在还活着,此人就住在洛杉矶!他们还提供了伊雅格的具体的地址。

董夫人在洛杉矶近郊比佛利山下的一幢小别墅里,见到了满头银发的伊雅格!伊雅格说,张闾琳先在旧金山入华人小学,不久,他随伊雅格夫妇到洛杉矶定居。

埃娜夫人在洛杉矶因病去世了。伊雅格又当父亲又作母亲。后来,他雇用了一位印第安姑娘,在家里照顾张琳的起居,直到将孩子培养成人。

在伊雅格的精心呵护下,现年26岁的张琳,学业有成、身体健康。毕业于加州大学,在美国加州的一个空军基地从事航天研究。

张闾琳寄来一封英文信

1955年9月,一封英文信件从美国加州寄到了张学良、赵一荻幽居的西子湾18号。信中说:他自1940年离香港去美国后,在不知自己父母生死的情况下,一直得到伊雅格老人慈父般的照拂。

张闾琳在这封信里,向父母提到一位女孩子的名字,她叫陈淑贞。是张闾琳在加州读大学时候结识的一位华人少女。

陈淑贞是“南天王”陈济棠的侄女。两个名将之后,在异国他乡成为恋人,真可谓是天作之合!

琳在信中写道:他非常希望有一天到台湾来探望父母双亲,他盼望那一天早日到来!

张学良夫妇与张闾琳一家

张闾琳与父母团聚

1956年,张闾琳第一次从加州来到了父母身边。他早已说不好中国汉语, 说的全是纯正的英语,可是两国语言并没有阻碍儿子与父母天伦之乐的交流。

1959年张学良恢复自由以后,赵一荻得以于1961年夏天首次赴美探亲。以后,赵一荻每隔两三年去美国一次,看看闾琳、儿媳和孙子。

替父亲回沈阳大帅府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成为航天专家的张闾琳,在美国太空署供职大半辈子,业已退休。张闾琳决定替父亲回沈阳,让他老人家一偿多年归乡的夙愿。

1994 年 2 月,北京有关部门给张闾琳发来了邀请函。赴京参加航天技术座谈会。张闾琳在洛杉矶接到北京来的大红请柬以后,心顿时兴奋地狂跳起来。

祖国对于一个多年在海外飘泊的游子来说,无疑充满着深深的诱惑力。张学良和赵一荻听到这一消息,也高兴得不能自已。

赵一荻母子

5 月 6 日悄悄飞抵北京。张闾琳抵京后参加了有关部门举行的航天技术座谈。当祖国的航天图忽然展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张闾琳还是被那些从前不对外国人开放的几个卫星实物、模型所惊呆了。

张闾琳用娴熟的英语畅谈了他对祖国卫星地面控制系统的观感。国内航天专家也对张闾琳的与会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张闾琳夫妇回国

在北京的工作会议结束以后,张闾琳要亲眼看一看在祖国保护下留存下来的“大帅府”,以实现他父亲多年的心意。

张闾琳用摄影机拍下沈阳故居的全部景物,集成数张照片,带回大洋彼岸交给了父亲。从另一种形式上,让父亲的心有了归程。

自张学良1995年,定居夏威夷以来,张闾琳夫妇及子女,见到他们的机会就更多了。 逢年过节,张闾琳和妻子陈淑贞都要双双飞到父母身边,为双亲祝寿。

每逢中国人的新春佳节,张闾琳伉俪必来团圆欢度。与老父亲老母亲共度天伦之乐的时光。

张学良、赵一荻生前相伴,死后也不分离

2000年6月的一个晚间,赵一荻想吃点清粥小菜。为了不麻烦看护,她自己走进厨房,却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尚无大碍,几天后顿感呼吸困难。

2000年6月22日,88岁的赵一荻在弥留之际,同时拉着儿子的手和张学良的手 。断断续续地说:“替我……照顾……好……你父亲……”

赵一荻是在夏威夷时间6月22日上午11时10分去世的。张学良随侍在侧,一时五内俱焚,悲痛几乎使他失去了知觉。

他的手握着赵一荻的双手直到下午,才在家人的要求下离开史特劳比医院返回寓所。

第二年,2001年10月14日,101岁的张学良先生因感染肺炎,在美国史特劳比医院住了17天院后病逝,追随陪伴了他72年的妻子而去。两人合葬在夏威夷欧湖岛的教堂谷墓园。他们是生前相伴,死后也不分离的爱侣,真是让人羡慕。

人为什么才肯舍己?只有为了爱

民国年代与政治牵连在一起的人,命运就是这般不由自主。

张学良被囚23载,囚禁地换了15处。60多年中,骨肉离散,家破人亡,七个弟弟先他而去,四个儿子三个先他而亡,父亲留给他的万贯家财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这样坎坷的人生,撕心裂肺的经历,是谁给了他生存的勇气和力量?

答案不止一个,但有一个答案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爱的力量。给他力量的爱人——赵一荻,在她88年的有生岁月里,她用去了72年漫长的岁月去爱少帅。

赵一荻《新生命》一书中写到:“为什么才肯舍己?只有为了爱,才肯舍己。世人为了爱自己的国家和为所爱的人,才肯舍去他们的性命。”

张学良为了爱国失去自由,自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之后,匿迹于政坛军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赵一荻为了所爱之人,五十年来,竭尽身心为之陪伴、照顾和宽慰将军。

他们的儿子,延续了父母的爱国情怀,与爱人他替父回国回家,替母亲继续爱着父亲。风霜雨雪都已经走过,他们一家人更加体会到了爱的含义。

阅读748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