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訇”一词的由来及含义

来源:中华大课堂

我国许多回回因少读史书,每当有人问起中国回教和阿訇的称呼之由来时,又有几人说得清道得明白呢?今日文运勃兴,又见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珍藏自一个多世纪的史书《杜文秀帅府秘录》对上述问题算有一个满意的答复了.

杜文秀在中国历史部分的开头就写到:“唐永徽二年(章亥),公历651年,哈里发·奥斯曼命塞尔德·本·宛噶斯出使中国,八月二十五日觐见当朝皇帝。”《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四十八》载:“永徽二年始遣使朝贡,其王姓大食氏,名丹密莫尔尼,自云有国已三十四年,历三主亦。”宛噶斯先祖述天方(称伊斯兰复兴地)之山水国情,民俗风尚,物产生息与唐高祖于大明宫。并赠哈里发所徕之真珍物。据传:高祖问曰:“汝教何名?”宛噶斯答:“伊斯兰。”皇帝问:“华人不晓,请言汉语。”宛噶斯答:“回回教。”皇帝问:“何故此名?”宛噶斯回答:“回字两口,大口恪遵教规国法,小口信守乡村民俗。大口不吃无义之财,小口不说无益之话。大口畅谈天文地理,小口维持道德人伦。大口筹策武略定国,小口缄默国家机密。大口吞食文墨学究,小口叮嘱家道人伦。谨此五理为回字之由。”皇帝问:“何不多语?”宛噶斯曰:“教义五功,言五理,余者非也。”皇帝曰:“朕赐汝一语,名曰‘阿訇(hōng ’。”宛噶斯问:“启明皇上:阿訇者,何义也?”皇帝曰:“阿者,汝辈来自阿拉伯之众;訇者,有学问、有信仰、有本领、有道德、有威仪之士也。”宛噶斯说:“微臣岂敢受此名!”皇帝曰:“汝众君贤者皆为阿訇可也。”宛噶斯说:“谢恩!”皇帝曰:“爱卿,国与教关涉何说?”宛噶斯说:“国君不正,正教不得扶植,巫众多现,异端邪说漫流,诡言谲词,扇风惑众,民心幌荡,世道摇曳,故真君宜扶正教排邪说,国正教正,世道安宁。”帝曰:“荷!”

一个对自己历史无知寡情的民族,是一个昏昏噩噩的民族。一个不了解祖宗怎样迈着历史的步伐的民族,它的子孙永远迈不正现实的脚步。清人龚自珍说得好:“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纪纲,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泯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面对历史,漠然无知,族教振兴,何由谈起?籍着杜帅遗嘱著出版,能成为关心咱回回历史的契机就太好了!

阅读583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