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务本,游必有方

来源:中华大课堂

君 子 务 本

· 经 典 重 现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篇》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②孝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孝,孝顺;弟(tì),通“悌”,尊敬兄长。③犯:抵触,违反,冒犯。④鲜(xiǎn):少。⑤务本:致力于抓住根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⑥与:通“欤”。

· 经 典 解 读 ·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欢犯上作乱的,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要抓住做人的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施行仁道的根本吧!”

核心密码   “父慈子爱,子孝而箴”。孝有六方面要义:①赡养父母;②敬重双亲;③以爱心愉悦老人;④规劝父母错误言行;⑤不做有损于父母声誉的事;⑥不做无谓的有损于父母所给予的身体健康的事。“悌”主要指尊敬兄长,弟兄相亲。“兄爱而友,弟敬而顺”。“悌”也包括和朋友间的友爱。

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即长幼有序和人性博爱。孝悌文化所要求的子弟敬重父兄,晚辈善事长辈,兄弟姊妹以及朋友之间的友爱等内容,提倡的是一种社会道德风尚。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仁”具体表现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儒家把“孝悌”作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 经 典 启 示 ·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孝悌仍然是我们进行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孝悌文化”有利于现代社会成员之间形成团结友爱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精神。可以说,没有孝悌就不可能存在完整和美的家庭;没有孝悌精神,社会和谐也无从谈起。





游 必 有 方

· 经 典 重 现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篇》

注释   ①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②方:一定的地方。

· 经 典 解 读 ·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子女)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地方。”

核心密码   “百善孝为先”,“孝”是儒家核心思想之一。“父母在,不远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习惯。尤其父母在年老病弱之时,子女当在父母身边尽孝。

“父母在,不远游”与“男儿志在四方”并不矛盾。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年轻时多游历,可以广闻博见。孔子所说的“不远游”,并非绝对不能远游,而是“不轻易远游”“不动辄远游”的意思。尤其不要忽略了“父母在,不远游”后面的那句“游必有方”。“游必有方”有三层含义。

其一,出去游历一定要有方向,有去处,并且告诉父母你的去向,好让父母安心。

其二,出去游历一定要有目标,有意思。在父母的心中,儿女有成就是他们最大的欣慰。虽然他们也渴望和子女朝夕相处,但更愿意儿女能成人成才,大展宏图。

其三,出去游历一定要有方法。南怀瑾先生说:“父母老了没人照应,子女远游时必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之道。”

所以,如能“游必有方”,就不会影响男儿立志闯四方。

· 经 典 故 事 ·

李密与《陈情表》

李密(公元224~287),字令伯,四川眉山人。西晋文学家。初仕蜀汉,后仕西晋。他有《陈情表》流传于后世,被传颂为孝道的典范。

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或伴读)。诏书下了好几回,李密仍然没去赴任,晋武帝非常生气。不得已,李密只好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请求暂缓赴任。奏表中说:“小人我假若当初没有祖母,就不能活到今天,而祖母现在没有我,也不能度过余年。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却九十六岁了,照这样看来,我能替皇上尽忠的日子还多得很,而能报答祖母恩情的日子,却是少之又少了呀!”晋武帝看了这封奏章后,感动于他的孝心,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诏令郡县定期供给李密祖孙二人赡养费。

《陈情表》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下泪者不是忠臣,读李密《陈情表》不下泪者不是孝子”的说法。

· 经 典 启 示 ·

“夫孝,德之本也”。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尊敬老人是一种美德,赡养老人是我们的责任,善待老人、关爱老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以“孝”著名的李密为了婉拒晋武帝征召,就从“父母在,不远游”这一道德基准出发,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圣朝以孝治天下”价值观念中,详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不能废远”就是“不远游”的延伸。最后,以“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恳切,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解决方案,最终打动了晋武帝,达成所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应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把孝敬父母、帮助老人的传统美德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从而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


阅读693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