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做家长?

来源:中华大课堂

一、垂范:站起来,在孩子前面走两步

身教胜过言教,最好的教育是榜样示范。倘若我们走在前头以身作则,对孩子提出要求的底气自然也就足了,有底气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即便没有对孩子提出要求,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建议1:自己学起来,也很有必要

正如白居易所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分辨人才需要漫长的时间,要成为人才更是不易。学习是一场需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的长久战役,在途中往往会遭遇不可预估的困难,使孩子和痛苦相伴。所谓的快乐学习,不过是理想的追求,给身处学业沼泽的学子以希望。

总体来看,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在家学习,更容易滋生消极情绪。倘若你没有去单位上班,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身为家长的你也不妨读读书,看看报,做点同样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以自我提升的事。如此,孩子内心会更加宁静,一些小的走动,诸如上厕所喝水的频率也会下降。

建议2:你够笃定,孩子也信心满满

科学研究表明,人是动物界中唯一一种接受暗示的动物,倘若你淡然笃定,孩子也会深受影响,变得自信满满。面对全新的教学模式,我们要相信孩子,只要他们张开双臂拥抱并努力适应,定会成为另一条便捷的成长路径。
    我们放松孩子便会放松,我们焦虑孩子也会焦虑,我们宽松的心情,平和的态度,是陪伴孩子战胜困惑的一剂良药。

二、互动:看似务虚,意义往往非同凡响

教育的真谛是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教育,一定基于和谐的关系。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关系的建立,看似和学业无关,却是基石,意义非同凡响。

建议3:多和孩子“随便”唠两句

价值观的传承、情感的联结、规则的养成,都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不带任何目的性的互动中完成的。北师大《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当下亲子互动极不充分,许多家长和孩子每天只是生活在一起,这需要引起家长足够的关注和警惕。

心理学研究发现,不给孩子机会的教养方式,不允许孩子表达想法的“专制”型教养方式,往往会使孩子缺乏沟通技巧,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被动,容易盲从于权威,不太自信,幸福感也较低。只有将孩子视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给予充分的平等和尊重,才能让孩子未来成长为参天大树。
       当然,要和孩子唠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要不要和你唠是个问题,你唠不唠得过他们也是一个问题。这些都是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试金石,能试出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优劣。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更可能天天向上。

建议4:不妨来一点“共同关注”

学习固然重要,却也必然融于生活。北师大边玉芳教授认为,成为一个正常的人,远比学业上超常重要。吴军也说,懂得美,热爱生活,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精彩。家长们应该思考,如何借助居家的便利环境,使网课学习变得丰盈立体,毕竟,孩子首先是个人,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的容器,学习的机器。千万不能把生活简化为“吃饭—学习—睡觉”的简单重复。

话虽如此,孩子的学习时间毕竟宝贵,色彩斑斓的网络世界容易荒废时间,消磨斗志。网络世界浩瀚无边,信息真假难辨,极容易使孩子迷失方向。作为家长,要多给孩子掌舵、把关,莫信广告宣传,一定要打开相关教学网站,亲自听一听,看一看,感受一下,比较一番,毕竟现在的家长都读过书、上过学,听过老师讲课,教学效果的优与劣还是能分辨的。平时,家长要多给孩子推送理性思辨的文章,过滤情绪宣泄的文字,和孩子一起收看高价值的影视节目,从源头上进行把关,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健康肥沃的土壤。
       以收看节目为例。看新闻1+1,袁隆平,钟南山,张文宏,王辰,李兰娟走近我们,领略大师的风采,体会专业的力量,感受大爱无疆;看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体会什么叫优秀,理解什么叫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懂得我们眼里为何常含泪水。杰出的人才,给人力量;优秀的节目,催人奋进。世界是一个闭环,人的成长也是一个系统。磨刀不误砍柴功,唯有精神的成长,才能给予学生更充沛的内在力量。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这些闲暇时光,必能使孩子的学习如虎添翼。

三、融入,加盟其中,扮演好合伙人的角色

对一个企业而言,有生产,销售,售后等不同环节,每个人都是系统中的一环。孩子学习也是一个系统,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决定这个系统,但我们也是这个系统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扮演好我们的角色,承担其中的责任。
       网课,图文动漫,教法新颖,普通话标准,孩子乐学,但缺乏线下互动反馈及时的优越性,所以家长切不可缺席,不可置身事外。借助家长的力量,能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监督缺失的先天不足。当然,父母要分工合作,谁有权威,谁承担主要责任,另外一个打下手配合。
       千万不要演绎“中国式家庭教育”: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到头来却只怪孩子是叛逆。家长们要警惕这种情况。

建议5:学校的那些事儿要

自律的孩子有,高度自律的还是少,我们成人都会放松自己,何况是孩子。作为家长,要同步关注学校的信息,了解学校的要求,知道学校是如何组织教学的。唯有了解,才有可能帮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大包大揽,而是从旁观察,做好补台的准备,必要的时候提醒监督。这和信任不信任无关。你上心了,孩子也重视。你不重视,孩子随意的可能性大增。

建议6:约法三章,丑话说在前头

坦坦荡荡告诉孩子,作为家长,在网课期间,你会做什么,你会怎么做。让孩子心理有准备,有预期,不至于每一次参与都变成一场有损亲情的战役。
       规矩还是要有的,大致的规划也是要有的,口说无凭,尽量要写下来,尤其是有反悔历史的孩子。建议家长提前和孩子达成以下共识:

1.生活作息规律,尽量根据学校常态的时间节奏走。

2.网课,要进入听课状态。

3.听课期间不关门(有噪音除外),不走动,不聊天,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4.听课要做笔记,不可只做看客。

至于其它补充,每个家庭自行安排。

这里也提醒家长一句,在孩子学习期间,请家长们尽量以身作则,保持家里安静,减少杂音,以便于孩子提高课堂效率。

建议7:走进看看,胜过千言万语

无数实践证明,有监督的学习行为,往往更高效。作为家长,有必要履行观察,提醒,反馈的职责,否则,学习容易徒具形式,缺乏实效。
       走进并非走近,而是一种零距离接触,深入其中,包含两层意思。

1.走进房间,看看有没有在听课,听课的状态是不是良好,有没有做课堂笔记。

2.翻开作业本看一看,看看书写的数量,初步了解完成的质量,你无须是专业的人才,但你只要打开他们的作业,翻开他们的书籍,基本上能了解八九不离十。

四、结语

为家庭培养优秀的下一代,为祖国提供未来的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真不希望,孩子长大后,家长朋友心酸地发现:别人的孩子脱胎换骨,自己的孩子却原地踏步甚至是每况愈下。
       朱光潜先生在100年前提出著名的“三此主义”。什么叫“三此”?就是此身、此时和此地。还有一个更便于理解的说法,叫“近的思维”。说白了就是,别想太远,就说眼下、此刻、我自己、该怎么办。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思考起来,参与起来,让孩子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阅读918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