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才会吸引别人

来源:中华大课堂

昨天,在小区院子里,听见一个小孩哭着问妈妈:“为什么他们都不和我玩,还说不喜欢我。”说得特别委屈,还把头使劲埋在妈妈怀里。妈妈一把推开他,吼道:“哭什么哭,你这样谁会喜欢你,这么多小朋友为什么偏偏不喜欢你?”

那个小孩哭得更厉害了,拉着妈妈的手,眼睛一直朝小朋友们的方向看过去。只见几个小朋友玩得特别高兴,完全无视他,看得一旁的妈又气又急。无奈之下,妈妈拿出刚买的巧克力,递给孩子说:“把这个拿过去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样大家就会喜欢你,也愿意和你玩。”

孩子有点不舍,但是为了能得到大家的喜欢,他只好割爱了。果然,小朋友拿着巧克力,立马和他友好了起来。

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一幕,莫名地心酸。难道想让别人喜欢,就一定要有交换条件吗?相信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万人迷”般的存在,随时随刻都受欢迎。

当然,孩子受欢迎,是一件好事。这样的孩子能获得友情、快乐和自信,会成为成长的铺路石。但是当父母一味教育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时,带给孩子可能更多的是委屈。这种方式换来的“欢迎”,并不是真的喜欢,而是一种带着目的性的讨好。

一、刻意地迎合,只会变成“讨好”

看过一部日本短片《态度娃娃》,主人公艾丽的妈妈告诉她:女孩子一定要受人欢迎,做一个让所有人都喜欢的女孩子,所以你不能生气,一定要对所有人笑。就这样,艾丽的童年开始逐渐变成一个“只会笑的娃娃”。

有一天,班里的一个男生打碎了艾丽的鱼缸,她很伤心。但面对男生的道歉,艾丽还是笑着对他说:“没关系,真的没事,我再买一条就好了。”从此,她得到大家的好感,所有人都喜欢她,认为她是一个好姑娘。

渐渐地,她越来越在意别人的眼光。她学会了伪装,努力活成别人期望的样子。但是,她并不快乐,想做回真实的自己。当她鼓起勇气打碎娃娃面具时,却发现是一张空洞的脸。长期以来的“讨好”让她真的太累了。

孩子的成长,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总希望用“迎合别人”的眼光,换来更多的关注。这样的孩子看不到真实的自己,吞噬掉的是自我的诉求和情绪,最后变成一个极度脆弱又敏感的孩子。

蒋方舟(中国女作家)说:“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作为天选之人,她7岁出书,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在所有的赞美与荣誉中成长的。她的身上有很多标签“少年成名”、“才女”、“好脾气”,怎么看她都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但她多次自曝,自己是“讨好型人格”,活得非常辛苦。

总是害怕和别人交流时冷场;要不断照顾别人的情绪;从来不敢和别人提真实的意见,都是在一味地夸奖他们,像每天笑脸相迎的店小二。用讨好和迎合,来换取大家的喜欢,永远是最差的方式。因为这个过程会丢掉自己的个性和价值,换来的只是“虚意的奉承”。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如果你放弃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去打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就意味着:你吸引来的,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受欢迎”不是坏事,但绝不是违背自己的意愿或是牺牲自己的利益而去刻意迎合对方。这样换不来别人的“真心”,只会变成“讨好”。

二、做好自己,才会真正吸引别人的目光

有个网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六岁的孩子说“妈妈,我在学校没有朋友,同学们都不喜欢”,身为妈妈,要怎么帮助孩子?

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你只要自信地做好自己,肯定会吸引别人的目光。

是啊!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喜欢你。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做好自己,你就会成为一个发光体,吸引别人的目光。每个孩子都会有被朋友拒绝,会感到孤独和伤心的经历。但父母要学会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把聚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让他明白:做好自己,才能吸引别人。

前几天,看了一本叫《Niko Draws Feeling》的绘本,小男孩Niko 喜欢画画,每当看到事物,总喜欢用抽象的方式画出来,比如:铃铛、阳光、小鸟......但是,没人理解他,大家总是否定他的画,还一遍遍纠正他的想法,这让他非常沮丧。

直到他遇见了新邻居,她能看懂他的画,很欣赏他,并常常鼓励他,这令他非常开心。最后,两人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讨所有人的喜欢。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在人际关系上,别人如何评价你,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只要用最真实的自己,去吸引真正欣赏你的人,就能赢得别人的目光。要相信,只要花开,蝴蝶自来。

三、智慧的父母,让孩子学会自己交朋友

辩论节目《睿不可挡爸妈说》,里面有一个辩题是:孩子不爱交朋友,要让他强行交朋友吗?

我认为: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内向和外向只是性格的两个方向,并没必要强迫孩子去交朋友。

《六尺之下》有一句经典台词:像你们这个年纪都会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因为你们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自己而不懈努力,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眼中最好的自己。

这句话用在孩子身上,就好像在说“经历得越多”,越能做好自己。父母不要把一切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因为这并不能成为孩子的经历。只有让孩子学会自己交朋友,才能懂得什么样的朋友是值得交往的。

电视剧《小谢尔顿》中,小谢尔顿有超高的智商,9岁就上了高中。但是,他却不喜欢与人交往,长这么大一个朋友都没有。因此,妈妈非常担心他,看他在学校一个人吃饭,恨不得坐过去陪他。谢尔顿为了缓解妈妈的焦虑,将交朋友当作给妈妈的一种宽慰,于是他阅读好多关于社交的书籍。按照书上的方式去交朋友,但却以惨败告终。原来,他的同学们爱抽烟、爱看黄色杂志、热衷于美妆,唯独不爱学习。直到后来,他遇见了一个和他有着同样学习爱好的朋友,才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们一味要求孩子成为“最受欢迎”的人,不如鼓励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父母要懂得先扶后放,允许孩子遵循自己的节奏和外界接触。让孩子自己学会交朋友,在经历中感受人际交往的酸、甜、苦、辣,才能悟出交友的真正意义。

曾经在《小王子》里看过这样一段话:人类最深的情感,是最大的喜悦与最深刻的痛苦,这些都来源于“关系”。生命的本质是在关系中寻找自己,并成为最真实的自己。

当孩子学会用自信和价值去吸引别人的目光,赢得别人的尊重,而不是用刻意的“迎合”来换取别人的喜欢,这才是真正的“受欢迎”。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友情,始于平等的联结。没有人能被所有人喜欢,做好自己才是关键!

阅读16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