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鉴心录》原文+译文

来源:中华大课堂

《鉴心录》


《小窗幽记》篇

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得死力之酬;

怨不在浅深,伤心的杯羹,召亡国之祸。

【译文】

恩惠不论多寡,给人度过困厄的一壶浆饭,可以得到献身之士。怨恨不在浅深,使人伤心的一杯肉羹,可以导致亡国之祸。


了心自了事,犹根拔而草不生;

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还集。

——《菜根谭》

【译文】

心空事自空,好象根拔而野草不再生;逃避世事不逃避名声,好象腥膻依然存在仍旧招来蚊蝇。


甘人之语多,不论其是非;

激人之语多,不顾其利害。

【译文】

说人好话太多,就不考虑他真正的好坏;

过激的话太多,就顾及不到利害得失。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

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

【译文】

贪图钱财的人,尽管富有,但是精神贫乏;知足常乐的人,尽管贫穷,但是精神充实。

身居高位的人,外表潇洒安逸,实则精神疲劳;地位低下的人,身体劳苦不堪,但精神安逸舒畅。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

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译文】

对待富贵之人,有礼貌不难而难于事事得体;

对待贫贱的人,有恩惠不难而难于处处有礼。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处人第一法,

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译文】

安详稳重是处事第一法则,谦虚退让是保身第一法则,涵养宽容是待人第一法则,潇洒超脱是养心第一法则。


沾泥带水之累,病根在一“恋”字;

随方逐圆之妙,便宜在一“耐”字。

【译文】

拖泥带水,反受其累,病根在一个“恋”字;

随方逐圆,处事自如,奥秘在一个“耐”字。


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

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

小人之言妄。

【译文】

神人的话深奥,圣人的话简约,

贤人的话明了,众人的话繁多,

小人的话狂妄。


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

一事而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

【译文】

有时,因为一句话而损伤天地之和顺,

因为一件事而酿成杀身之大祸。所以,遇事切须谨慎。


气收自觉怒平,神敛自觉言简,

容人自觉味和,守静自觉天宁。

【译文】

收敛怒气,自然觉得心平气和;凝聚精神,自然觉得言辞简约;宽容别人,自然觉得意味和谐;保持心静,自然觉得一切安宁。


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

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

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

【译文】

忌讳贫困的人最终死于贫困,是因被好胜之心所驱使;

忌讳疾病的人最终死于疾病,是因被畏惧之心所蒙蔽;

忌讳愚蠢的人最终死于愚蠢,是因被痴枉之心所遮掩。


明识红楼,为无冢之丘垄,迷来认作舍身岩。

真知舞衣,为暗动之兵戈,快去暂同试剑石。

【译文】

明明知道红楼妓院好似没有坟墓的墓地,迷惑时却认作舍身求欢的场所。

明明知道舞女衣袖好似暗中攒动的兵刃,却要追求片刻欢愉把自己当作试剑石。


世人皆醒时作浊事,安得睡时有清身?

若欲睡时得清身,须于醒时有清意。

【译文】

世人都在清醒时,作一些糊涂事,睡时怎能求得自身清白?

若打算睡时求得自身清白,必须在清醒时有清白的念头。


两刃相迎俱伤,两强相敌俱败。

我不害人,人不我害。

人之害我,由我害人。

【译文】

两件兵刃相迎,都要损伤;两人强手相敌,都将败亡。

我不害人,人就不害我。人所以害我,是因为我害人。


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常众;

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

【译文】

不要埋怨我不如人,不如我的人很多;

不要夸奖我比人强,比我强的人更多。


身要严重,意要闲定,

色要温雅,气要和平,

语要简徐,心要光明,

量要阔大,志要果毅,

机要缜密,事要妥当。

【译文】

仪态要严肃庄重,思想要悠闲安定,

表情要温文尔雅,气色要平和近人,

说话要简明徐缓,内心要光明磊落,

度量要宽宏阔大,意志要果断坚毅,

谋划要细致周密,处事要妥善适当。


效野非葬人之处,楼台是为丘墓;

边塞非杀人之场,歌舞是为刀兵。

试观罗绮纷纷,何异旌旗密密;

听管弦冗冗,何异松柏萧萧。

葬王侯之骨,能消几处楼台;

落壮士之头,经得几翻歌舞。

达者统为一观,愚人指为两地。

【译文】

城郊野地不是埋葬人的地方,歌舞楼台才是真正的墓场;

边关要塞不是杀人的战场,狂歌乱舞才是刀枪剑戟。

试看,绸绫纷纷,袖带飘飘,和密集的旌旗有何不同?

试听,乐音阵阵,管弦声声,和萧瑟的松涛有何差别?

埋葬王侯将相的白骨,消得了几处楼台;

英雄壮士人头落地,经得住几翻歌舞。

通达的人把这看成一码子事,愚笨的人把这看成两种地方。


《菜根谭》

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

【译文】

责备别人的过错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承受。

教诲别人行善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是否能做到。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情怡性;

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译文】

尽心尽力做事本是一种好的品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致心力憔悴,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

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是一种高尚情操,但如过分清心寡欲,就对社会人生少有贡献。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

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

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译文】

人情冷暖变化无常,人生道路崎岖不平。

因此当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做人之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要有礼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

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译文】

要制服外在的邪恶,必先制伏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心的邪恶降服之后自然安稳不动,那么一切外在的邪恶自然不起作用。

要控制外来的横逆之事,必先控制自己浮动的情绪;自己的情绪控制以后自然不会心浮气躁,那么外来的横逆之事自然不能侵入。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

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

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译文】

肝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见;肾染上疾病,耳朵就听不清。

病虽生在看不见的内脏,但症状却发作于能见的地方。

所以君子要想表面没有过错,必须从看不见的细微处下慎独功夫。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

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

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

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译文】

如果家人犯了什么过错,不可随便大发脾气,更不可以冷漠的态度置之不理。

如果所犯过错不好直说,就借其他事情暗示以使之改正;

如果无法立刻使他悔悟,就耐心等待时机再殷殷劝告。

因为谆谆善诱,就像春风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就像暧流一般能融化冻如石块的严冰。充满和气的家庭才是模范家庭。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

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译文】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那周围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针炙医药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你敦品励行,把一切毛病治好。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无忧无虑的顺境中,那就等于在你面前摆满了刀枪利器,在不知不觉中使你的身心受到伤害,走向失败之途。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

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译文】

不要轻易责难他人所犯的小过,也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要对他人以往的错处耿耿于怀。

这三大做人的原则,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以避免意外的灾祸。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

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译文】

用人要宽厚,而不可太刻薄;如果太刻薄,即使想为你效力的人也会设法离去。

交友要选择,而不可太泛滥,那此善于逢迎献媚的人就会设法接近。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

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

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译文】

在动乱局势中,要把握自己,站稳立场,才不致于被狂涛巨浪所吞噬。

处身于姿色艳丽中,要眼光辽阔,把持情感,才不致于被美色所迷惑。

当事情发展危险时,要急流勇退,以免陷入泥中不能自拔。


事稍拂逆,便思不知我的人,则怨尤自清。

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译文】

事业不顺而身处逆境时,就应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这样就不会怨天尤人了。

事业如意而精神松懈时,就应想想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这样就自然振奋起来。


不可乘喜而轻诺,

不可因醉而生嗔,

不可乘快而多事,

不可因倦而鲜终。

——《小窗幽记》

【译文】

不可以凭一时高兴就轻易许下承诺,不可以乘着酒醉而乱发牢骚,不可以凭一时冲动而滋生事端,不可以假借疲惫而逃避该做的事情。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

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路。

【译文】

嘴是心的门户,如果门户防守不严,家中机密就会全部泄露。

意志是心的腿脚,如果意志不坚,就会摇摆不定走上邪路。


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

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译文】

对待别人要宽厚,当别人犯过错时,要像他没犯过错一样原谅他,这样才能使他心平气和地改正过错。

要求自己要严格,应在自己无过错时,设法找出自己的过错,如此才能使自己德业进步。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

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

如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译文】

当性欲烈火般燃烧时,只要想一想生病的痛苦情形,欲火立刻变成一堆冷灰。

当功名利禄蜂蜜般甘美时,只要想一想走向死地的情景,名利就会味同嚼蜡。

所以一个人要经常想到疾病和死亡,也可以消除罪恶之念而增长德业之心。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但以形气用事。

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译文】

人之常情,听到黄莺婉转就高兴,听到青蛙呱呱就讨厌;看到花卉就想栽培,看到杂草就想铲除。

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怒爱憎来判除。

其实按照生物的天性来说,黄莺悦耳也好,青蛙烦人也好,都是在抒发它们的情绪;不论花朵的绽放,也不论杂草的生长,何尝不是在舒展它们的生机呢?


发落齿疏,任幻形之凋谢;

鸟吟花开,识自性之真如。

【译文】

人到老年,头发牙齿逐渐稀落,这都是自然现象,大可任其自然退化而不必悲伤。

从小鸟的歌唱和鲜花的盛开,来体认永恒不变的本性,才是最豁达的人生观。


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

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译文】

一个内心充满欲望的人,能使平静的心湖掀起洶涌波涛,即使住进深山老林也无法平息。

一个内心毫无欲望的人,即使在盛夏酷暑也会感到凉爽,甚至住在闹市也不会觉得喧嚣。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

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译文】

古代有一位高僧说:“竹影在台阶上掠过,可地上的尘土并没有飞动;月轮越过池水,可水面上却没留下痕迹。”

儒家一位学者说:“不论水流如何急湍,只要心情宁静,就听不到水声;花瓣虽然纷纷谢落,只要心情悠闲就不会受到干扰。”

如能抱这种态度待人接物,那么身心该有多么自由自在。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译文】

对于一切荣光和屈辱都无动于衷,永远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花开花落。

对于所有升沉和得失都漠不关心,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译文】

隐伏很久的鸟,一旦飞起必能飞得很高;一棵早开的花木,败落时凋谢得很快。

只要明白这种道理,既可以免除怀才不遇的忧虑,也可以消解急于事功的念头。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

但将现在的随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译文】

如今的人一心想做到心中没有杂念,可是始终作不到。

其实只要使以前的念头不存心中,未来的事情不去忧虑,把握现实将目前的事情做好,自然使杂念慢慢消除。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悟吾静体。

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译文】

当意志还不坚定,尚无把握之时,应远离物欲环境,以不见物欲诱惑,不使人心迷乱,这样才能领悟纯洁的本色。

当意志坚定、可以自我控制之时,就多跟各种环境接触,即使看到物质诱惑,也不会使心迷乱,借以培养自己圆熟质朴的灵性。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

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

【译文】

佛家主张凡事都要顺其自然,一切不可勉强;儒家主张都要谨守本分,一切不可妄贪。

这“随缘”、“素位”四字是为人处事的秘诀,像飘浮的气球是渡过人生之海的工具。

人生的路途遥远渺茫,如果任何事情都求尽善尽美,必会引起很多忧愁烦恼;如果凡事都能安于现状,到处都有悠然自得的乐趣。


《呻吟语》

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

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译文】

收敛一个欲念,就会带来众多善行;放纵一个欲念,各种邪恶就会趁虚而入。


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译文】

作为子女侍奉父母,重要的是关怀父母的心意,其次是照料父母的身体。

最不好的是虽然照料父母的身体但并不体谅其心意,更坏的是只讲空话而没有照料父母的行为。


人心喜则志意畅达,饮食多进而不伤,血气冲和而不郁,自然无病而体充身健,安得不寿?

故孝子之于亲也,终日干干,惟恐有一毫不快事到父母心头。自家既不惹起,外触又极防闲,无论贫富、贵贱、常变、顺逆,只是以悦亲为主。盖“悦”之一字,乃事亲第一传心口诀也。

即不幸而亲有过,亦须在悦字上用工夫,几谏积诚,耐烦留意,委曲方略,自有回天妙用。

若直诤以甚其过,暴弃以增其怒,不悦莫大焉,故曰不顺乎天不可以为子。

【译文】

人心里高兴,情绪就畅快,食欲也因此增加而又不至于伤身,血气能通和而不会抑郁,身体健康而不会生病,怎么会不长寿呢?

所以孝子对于双亲要时刻加以注意,怕有丝毫不快之事烦扰父母。自己不触犯双亲,又预防外界影响,无论贫富、贵贱及变动之时、逆顺之境,都应令双亲欢喜为第一。使父母欢喜,是侍奉他们的第一秘诀。

即使父母有些过失,也应该在“悦”字上下功夫,在令他们欢喜的前提下想办法。诚挚劝谏,不厌其烦,认真留意,委婉策略,自有奇妙的效果。

倘若直言其过而增加过失,脾气暴躁而使其恼怒,就会使之受到极大的伤害。

因此可以说,不顺从双亲,就算不上是好子女。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译文】

放宽心胸,容纳天下事物;谦虚谨慎,接受天下仁善;平心静气,分析天下事情;潜心钻研,纵观天下事理;坚定信念,应付天下变化。


己无才而不让能,甚则害之;

己为恶而恶人之为善,甚则诬之;

己贫贱而恶人之富贵,甚则倾之。

此三妒者,人之大戮也。

【译文】

自己没有才能又不肯让贤,甚至对人进行迫害;自己做恶却怨恨他人行善,甚至对人进行诬陷;自己贫贱而眼红别人富贵,甚至对人进行倾诈。

这三种妒忌,是人的极大耻辱。


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也。苛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身不得闻过矣。

我当感其攻我之益而已,彼有过无过何暇计哉!

【译文】

指责自己过失的人,未必都是没有过失的人。如果苛刻地要求没有过失的人才能指责自己,那么恐怕一生也不会听到对自己的指责了。

应当感到别人指责自己是对自己有益的,哪有时间计较对方有没有过错呢!


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其人可责以善,又当自尽长善救失之道。

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其不见听,我亦且有过焉,何以责人?

【译文】

劝人为善也要看那个人的情况如何,如果那个人可以相劝,则以善言相劝,相劝时也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

不要揭人短处,不要尽数过失,不要发生口角,不要过于直率,不要讲得太深,不要啰嗦唠叨。如果违反上述六条,即使是肺腑之言,也不是劝人为善的方法。

对方不接受你的劝告,说明自己也有过错,这样又怎能责劝别人呢?


处毁誉要有识有量。

今之学者,尽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是识不定;闻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

真善恶在我,毁誉于我无分毫相干。

【译文】

对待诋毁和赞誉,应有自己的见识和度量。

今天的学者,有的是向上的,见到世上的荣誉就趋附,见到世上的诋毁就躲避,这是因为没有坚定的见识;听到他人赞誉就高兴,听到他人诋毁就愤怒,这是因为度量太小。

其实真正的仁善与邪恶全在自己,他人的诋毁赞誉与自己毫不相干。


责人要含蓄,忌太尽;

要委婉,忌太直;

要疑似,忌太真。

今子弟受父兄之责也,尚有所不堪,而况他人乎?

孔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此语不止全交,亦可养气。

【译文】

指责他人应该含蓄,切忌把人说得一无是处;应该委婉,不应过于直截了当;应该含糊,不应过于认真。

现在即便是父子兄弟之间的指责,还有不堪忍受的,更何况他人呢?

孔子说:“忠告应该善于说出,不可以时应该立刻停止。”

按照这句话去做,不仅可以保全朋友的交情,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气质。


你说底是我便从,我不是从你,我自是从,何私之有?

你说底不是我便不从,不是不从你,我自不从不是,何嫌之有?

【译文】

你说的正确我便听从,我不是听从你,而是听从真理,这其中又有什么私念呢?

你说的不对,我就不会听从,我不是不听从你,而是不听从不对的道理,这其中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

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译文】

卑幼的人有过失,在责备的时候应该慎重:

众人面前不责备,惭愧后悔不责备,夜晚不责备,吃饭不责备,正在欢庆时不责备,正在忧伤时不责备,正在患病时不责备。


人之情,有言然而意未必然,有事然而意未必然者,非勉强于事势,则束缚于体面。

善体人者要在识其难言之情,而不使其为言与事所苦。

此圣人之所以感人心,而人乐为之死也。

【译文】

人的情感,有的表面上是这样,而其本意并非是这样;有的事实已经如此,而其意愿并非如此。其中的原因不是被时势所勉强,就是被体面所束缚。

善于体谅他人者应该想到他人难言之情,从而不被他人的表面言谈和已有事实所困扰。

这就是圣人所以能感动人心,而他人乐于为其牺牲缘故。


人事者,事由人生也;

清心省事,岂不在人!

【译文】

所谓人事,就是说事情由人而生的。那么清心省事,不是也在于人么?


目中有花,则视万物皆妄见也;

耳中有声,则听万物皆妄闻也。

心中有物,则处万物皆妄意也。

是故此心贵虚。

【译文】

眼中有了尘物,看到的一切就会是虚幻的;耳有自鸣的毛病,听到的就会不真实。心中有了某种念头,感到的都会受其影响。

基于这个缘故,心境最可贵的是虚无。


奋始怠终,修业之贼也;

缓前急后,应事之贼也;

躁心浮气,畜德之贼也;

疾言厉色,处众之贼也。

【译文】

有始无终,是修业的大敌;前缓后急,是做事的大敌;心浮气躁,是养性的大敌;疾言厉色,是处世的大敌。


居官有五要:

休错问一件事,

休屈打一个人,

休妄费一分财,

休轻劳一夫力,

休苟取一文钱。

【译文】

做官有五个要求:不要错问一件事,不要屈打一个人,不要浪费一分财,不要轻使一民力,不要贪图一文钱。


进言有四难:审人、审己、审事、审时,一有未审,事必不济。

【译文】

提出建议有四大困难:审度他人、审度自己、审度事理、审度时机。一有审度不周之处,事情就一定不会成功。


善处世者,要得人自然之情。

得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得?

失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失?

不惟帝王为然,虽二人同行,亦离此道不得。

【译文】

善于处世的人,应该顺应人的自然感情。得到人的自然感情,又有什么不能得到呢?失去人的自然感情,又有什么不会失去呢?

不仅帝王这样,就是两个人同行,也不能违背这个道理。


事有知其当变而不得不因者,善救之而已矣。

人有知其当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驭之而已矣。

【译文】

明知有的事应该改变但不得不因循,这就要靠善于补救。

明知有的人应该黜退但不得不延用,这就要靠善于驾驭。


每日点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

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初学最要知此。

【译文】

每天都要检点自己,看看各种念头是从德性、气质、习识或是物欲上发生出来的。这样反省,时间久了,就能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刚开始修身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吾常望人甚厚,自治甚疏,只在口吻上做工夫,如何要得长进。

【译文】

我们常常对别人的要求很高,而对自己的要求很低,只在口头上说来说去,这样怎会有所长进呢?


世之治乱,国之存亡,民之死生,只是个我也作用。

只无我了,便是天清地宁、民安物阜世界。

【译文】

天下的治与乱,国家的存与亡,百姓的生与死,都在于“我心”的问题。

只要没有自我之心,整个世界就会天清地宁、民安物丰。


仁厚、刻薄,是修养关;

行止、语默,是祸福关;

勤惰、俭奢,是成败关;

饮食、男女,是死生关。

【译文】

仁厚与刻薄,是修养的关键;行与止、言谈与沉默,是祸福的关键;勤劳与懒惰、简朴与奢侈,是成败的关键;饮食、男女,是生死的关键。


作本色人,说根心话,干近情事。

【译文】

作本色人,说真心话,做合乎情理的事。


士大夫殃及子孙者有十:

一曰优免太侈;

二曰侵夺太多;

三曰请托灭公;

四曰恃势凌人;

五曰困累乡党;

六曰结权贵损国病人;

七曰盗上剥下,以实私橐;

八曰簧鼓邪说,扰乱国是;

九曰树党报复,阴中善人;

十曰引用邪昵,虐民病国。

【译文】

做官的人会在以下十个方面给子孙带来祸害:

1、骄奢淫佚;

2、强取豪夺;

3、以公循私;

4、恃势凌人;

5、困累乡党;

6、巴结权贵,损害国家、危害民众;

7、欺上瞒下,损公肥私;

8、用异端邪说扰乱国事;

9、结党营私,任人唯亲;

10、重用邪昵之人,欺压百姓,危害国家。


人生天地间,要做有益于世底人,纵没这心肠、这本事,也休作有损于世底人。

【译文】

人生在世,就要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纵然没有这种志向和本事,也不要做有损于社会的人。


过宽杀人,过美杀身,是以君子不纵民情以全之也,不盈己欲以生之也。

【译文】

过于宽容他人,等于杀害他人;过于美饰自己,等于杀害自身。

所以君子不放纵民情以为保全,不放纵自己的欲望,以为养生。


处人,处己,处事,都要有余,无余便无救性,这里甚难言。

【译文】

对人,对己,对事,都要留有余地,没有余地就无法补救,这其中的道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饭休不嚼就咽,

路休不看就走,

人休不择就交,

话休不想就说,

事休不思就做。

【译文】

饭不要不嚼就咽,路不要不看就走,人不要不加选择就交往,话不要不想就说,事不要不思虑就做。


圣人掀天揭地事业只管做,只是不费力;

除害去恶只管做,只是不动气;

蹈险投艰只管做,只是不动心。

【译文】

对于惊天动地的事,圣人只管去做,只是不费力;对于除害去恶的事,圣人只管去做,只是不动气;对于赴汤蹈火的事,圣人只管去做,只是不动心。


养定者,上交则恭而不追,下交则泰而不忽,处亲则爱而不狎,处疏则真而不厌。

【译文】

有良好的修养的人,与上司交往时恭敬而不窘迫,与下属交往时泰然而不疏忽,与亲友相处时恩爱而不狎亵,与常人相处时真切而不厌烦。


任有七难:

繁任,要提纲挈领,宜综核之才;

重任,要审谋独断,宜镇静之才;

急任,要观变会通,宜明敏之才:

密任,要藏机相可,宜周慎之才;

独任,要担当执持,宜刚毅之才;

兼任,要任贤取善,宜博大之才;

疑任,要内明外朗,宜驾驭之才。

【译文】

任用人才有七难:

繁多的任务,要提纲挈领,宜用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重要的任务,要审谋独断,宜用性格沉稳的人才;

急迫的任务,要观变会通,宜用明智敏捷的人才;

秘密的任务,要保守机密,宜用周密慎重的人才;

单独的任务,要独当一面,宜用刚毅英勇之才;

多项的任务,要任贤善听,宜用心胸博大的人才;

疑难的任务,要光明磊落,宜用容易驾驭的人才。


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也;

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也。

【译文】

凡是受外界影响而改变本心的人,都是因为内心修养不够;凡是被邪恶所战胜的人,都是因为自己正气不足。


《围炉夜话》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

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译文】

教导子弟要从幼时开始,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

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

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译文】

和朋友交往共游,必须仔细观察他的优点和长处,用心地学习,才能领受到朋友的益处。

对于古圣先贤所留下的言论,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作到,才算是真正体味到了书中的教诲。


处事要代人作想,

读书须切己用功。

【译文】

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会因自己的方便而使别人不方便。

读书却必须自己切实地用功,因为学问是自己的,别人不能代替。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

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译文】

一个信字,是吾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人不可没有信用。

一个恕字,是与别人交往的重要品德。因为恕即是推己及人,因此不会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于己于人皆为有益,所以值得终生奉行。


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唯恐其覆坠也。

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饰躬若壁,唯恐有瑕疵也。

【译文】

一句话就可以招来大祸,所以古人言谈十分谨慎,以免招来杀身毁家之灾。

一件错事足以使一生清白受到污辱,所以古人守身如玉,唯恐作错事而使自己终身抱憾。


颜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

子贡之无谄,子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穷之法。

【译文】

遇到有人冒犯,颜渊不与人计较,孟子则自我反省,这是君子遭横逆时的自处之道。

贫贱时,子贡不去阿谀富者,子思则依然弹琴自娱,这是君子处贫穷中的自守之法。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自足矣。

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渐矣。

【译文】

常想到有些人的环境不如自己,有些人的命运也不如自己,就应该知足。

常想到某人的品德比自己高尚,某人的学问也比自己渊博,就应该惭愧。


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

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

【译文】

富贵容易招来祸患,一定要诚恳宽厚地待人,谦逊恭敬地自处,才不致发生灾难。

人一生福禄都有定数,一定要节用俭省,才能长久延续。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

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译文】

人人都羡慕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可是,就算一生都享尽饱暖,而精神却昏昧怠惰,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忍受饥寒是人们所不乐意的;可是,饥寒却能策励志气、抖擞精神、强健骨气,如此才能担当重任。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饱皆春风和气;

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译文】

在愁闷烦恼中,要有豁达而无拘无束的胸怀,心情才能如徐徐春风般一团和气。

在昏暗环境里,要保有光明的心境,内心才能象青天白日般明亮无染。


但责已,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

但信已,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译文】

只责备自己,不责备别人,是远离怨恨的最好方法。

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是做事失败的主要原因。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译文】

怀中常抱着仁孝之心,那么天下任何不正当的行为,都不会忍心去做;所以,孝是一切行为中应该最先做到的。

一个人心中一旦起了邪曲的淫恶之念,那么平常很不愿做的事,也不难做出来;所以,淫是一切罪恶行径的开始。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

不幸家庭寡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

【译文】

遇到突发的事情,一定要仔细地思考,慎重地处理,以免事后反悔。

家中不幸起了瑕隙,必须尽量忍让,委曲求全,不使过去的情感遭受破坏。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

立身之道何穷,只行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译文】

行善的方法是无穷尽的,只要能讲一个“让”字,人人都可以做到。

处世的道理何止千万,只要作到一个“敬”字,就能使诸事规范起来。


自己所行之是非,尚不能知,安望知人?

古人已往之得失,且不必论,但须论已。

【译文】

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对是错,还不能确实知道,哪还希望知道他人的对错呢?

古人过去所做之事是得是失,暂且不要评论,重要的是先要明白自己的得失。


《戒子通录》

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

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

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

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过人矣。

--《列女传》

【译文】

古时候妇女怀了身孕,睡觉时就不能侧着身子,座席不靠边,不用一只脚站立,不吃有异味的东西。食物切得不正不吃,席子放得不正不坐,眼睛不看邪僻的色彩,耳朵不听浮靡颓废的声音。夜晚让乐官吟诵诗歌,讲述正人君子的事迹。这样生下的儿子必定相貌端庄,才智和品德都出类拔萃。


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已,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戒皇族·国朝太宗类苑》

【译文】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对自己的亲属说:“我在位十三年了,出外时从未享受过游览观赏风光名胜的乐趣,在宫中也不敢沉溺于歌舞女色。你们这些人生于富贵之家,长在深宫大院之内,作为皇亲贵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每穿一件衣服,则想到养蚕妇人的辛苦;每吃一顿饭则要想到种田农夫的艰难。至于在听取别人的言语时,一定要冷静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凭着自己的喜怒感情用事。我经常亲自处理各种烦杂的政务,怎么敢因过于辛劳而推辞呢!你们不要讥笑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因为自己比别人强就妄自尊大,只有这样才能永久享有富贵,确保一生吉祥顺利。先贤曾说过,敢于触犯我的人是我的老师,一味顺从我的人是我的仇敌。这句话不可不仔细体会啊?”


人之有子,多于婴孺之时,爱忘其丑,恣其所求,恣其所为。无故叫号,不知禁止,而以罪保母。陵轹同辈,不知戒约,而以咎他人。或言其不然,则曰小未可责,日渐月渍,养成其恶,此父母曲爱之过也。及其年齿渐长,爱心渐疏,微有疵失,遂成憎怒。摭其小疵,以为大恶,如遇亲故。妆饰巧辞,历历陈数,断然以大不孝之名加之,而其子实无他罪。此父母忘憎之过也。爱憎之私,多先于母氏,其父若不知此理,则徇其母氏之说,牢不可解。为父者须详察此,子幼必待以严,子壮无薄其爱。

【译文】

世人有了儿子,大多在其幼小时百般疼爱,看不到其任何缺点,尽可能满足其欲求,对其言行听之任之。孩子无理取闹,家长不去禁止,反而怪罪保姆。孩子欺侮其他孩子,家长不去制止,反而指责他人的不是。有人指出孩子的错误,做家长的借口孩子太小,不忍心责罚,任其日积月累,逐渐养成不良的品行,这完全是父母溺爱的结果。等到孩子长大成人,父母的爱心便渐渐淡薄,孩子稍微犯了一点过失,父母便大发雷霆,抓住小孩的小错,当做不可饶恕的大错,遇到亲戚朋友,就添盐加醋,一桩桩地数个没完,还把大逆不道的罪名强加在孩子头上,实际上孩子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过错。这就是父母轻率发怒的害处。爱怜和憎恶不当,多数是先由母亲引起,做父亲的没有弄清事实真相,就听信做母亲的所说,深信不疑。所以做父亲的应当注意这一点,在孩子年幼时要严格要求,在孩子成年后不要使爱心淡薄。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

推美引恶,德之至也;

扬名显亲,孝之至也;

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

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王祥

【译文】

说话做事经得起考核查对,这就是诚信的最高境界;把美好的名声让给别人,自己甘愿背上恶名,这是德行的最高境界;通过自己成名来使父母感到荣耀,这是孝敬的最高境界;兄弟之间心情愉快,家族之间和睦相处,这是友爱的最高境界;面对财富能够时时谦让。这五个方面,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凌人。掩人者人亦掩之,凌人者人亦凌之。故三郤为戮于晋,王叔负罪于周,不唯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

——王昶

【译文】

人们有了优点,很少有不自夸的,有了才能很少有不自傲的。自夸必然会掩盖别人的优点,自傲必然会看不起别人。掩盖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来掩盖他;看不起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看不起他。所以春秋时晋国的“三郤”都被厉公所杀,西周时的管叔和蔡叔因叛乱而被诛,不正是由于居功自傲、争强好胜的缘故吗?所以君子不愿意表现自己,并不是谦让别人,而是嫌这样做会妨碍别人。假如真的能做到以暂时的屈从作为伸张,以推让作为获取,以示弱表现刚强,那么就很少有办不成的事。


昔伏波将军援戒其兄子言:“闻人之恶,当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也。”斯戒至矣。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也。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若与是非之士、凶险之人近犹不可,况与对校乎?其害深矣。

——王昶

【译文】

当初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告诫他哥哥的儿子说:“听到别人的过失,应当像听到自己父母的大名一样,耳朵可以听,口头上却不能说。”这话真是至理名言。听到别人诽谤自己,应当心平气和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自己确有值得被人指责的行为,那就说明别人的话是对的;如果自己没有可被人诋毁的行为,那就说明别人的话是没有根据的。别人说的对,当然没有必要去记恨别人,别人凭空捏造,也不会对我造成什么损害,何必去计较呢?况且听到别人诽谤自己就生气,必然对别人口出恶言,而别人也必然用更难听的言语进行反击,与其这样,还不如保持沉默,加强自身的修养。谚语说:“预防寒冷最好用厚重的皮衣,阻止别人的诽谤,最好是自己苦修。”这话一点也不假。那些挑唆是非、居心险恶的人,与之接近都不行,更不用说与之对质了,只能招来更严重的伤害。


欲求子孝,必先慈;将责弟悌,务为友。虽孝不待慈而慈固植孝,悌非期友而友能立悌。夫和之不备或应以不和,犹信不足焉必有不信。倘知恩意相生,情理相出,可使家有参、柴,人皆由、损。

——颜延之

【译文】

想要儿子孝顺,父母必须慈爱;想要弟弟恭敬,哥哥必须友善。尽管孝顺不一定非得以慈爱为前提,而慈爱却确实能够培植孝心;恭敬不一定非得以友善为前提,而友善却确实能够树立恭敬之心。自己不和善,别人自然会以不和善来回应;就好比自己缺乏诚信,别人也会以不讲信义来回应一样。假如明白了恩惠和情义相辅相成、情感和义理相互依存的道理,就可以使家家都出现像曾参、高柴这样的大孝子,人人都成为像子路、闵损这样的大贤人。


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父子之间不可溺于小慈。自小律之以威,绳之以礼,则长无不肖之悔。

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

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

人家子弟惟可使觌德,不可使见利。

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

子弟之贤不肖系诸人,其贫富贵贱系之天。

世人不忧其在人者而忧其在天者,岂非误耶?

——家颐

【译文】

人生最大的乐趣莫如读书,最重要的事就是教子。父子之间不能总是沉浸在溺爱、仁慈之中。对孩子,从小就要威严,用礼义的准则来要求他,长大以后就不会因为他不贤无能而后悔。教育孩子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诱导他的秉性,拓展他的志向,培养他的才能,鼓舞他的勇气,克服他的毛病。这五点,缺一不可。培养子弟就好像养植芝兰一样,既要积累学识来培植他,又要用善良美好的情感来滋润它。对于家中子弟,只能使他随时看到美好的道德,不能让他过多看到世俗的功利而受到诱惑。对于富贵人家的子弟,必须要求他重视道义,对于贫穷人家的子弟,教育他应该恪守节操。子弟的贤能与否是由人的教育决定的,贫富与贵贱是天生的。现在人们不去担心那些由人决定的事情,却操心那些天生的事情,这难道不是错误的吗?


凡人欲养身,先宜自息欲火,

凡人欲保家,先宜自绝妄求。

精神财昂,惜得一分,自有一分受用。

视人犹已,亦宜为其珍惜,切不可尽人之力,尽人之情,令其不堪,到不堪处,出尔反尔,反损已之精力矣。

有走不尽的路,有读不尽的书,有做不尽的事,总须量精力为之,不可强所不能,自疲其精力。

余少壮时多有不知循理事,多有不知惜身事,至今一思一悔恨,汝后人当自检自养,毋效我所为,至老而又自悔也。

【译文】

人们要想保养自身,就应当先抑制内心的欲望之火;人们要想保全家庭,就应当先丢弃非分的追求。精力和财富,节省一分,就会多留一分供日后享受。对待别人的精力和财富,也要像对待自己的一样,也应当替他珍惜节省,千万不要竭尽别人的力量,伤尽别人的感情,令别人无法忍受,到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候,别人就会反抗,这样一来就会损耗你自己的精力。世上有走不完的路,有读不完的书,有做不完的事,必须根据自己的精力适当去做,不能够勉强去做力不能及的事,使自己筋疲力尽。我年轻力壮时不明白这个道理,经常做出不顾惜自家身体的事,至今想起来就十分后悔。你们这些后生应当自我反省,自我保养,不要效仿我的做法,以免到了老年又追悔莫及。


余令新兴,无他善壮,唯赈济一节,自谓可逭前过,乃人揭我云:百姓不粘一粒,尽入私囊。余亦不敢辨,但书衙舍云:勤恤在我,知不知有天知;品骘由人,得不得皆自得。今虽不敢谓天知,然亦较常自得矣。汝辈后或有出仕者,但求无愧于此心,勿因毁誉自为加损也。

【译文】

我在新兴做县令时,没有别的政绩,只有在赈济灾民方面,自认为可以抵偿先前的过失,可是别人弹劾我说,百姓没有见到一粒米,赈济粮全部被私吞了。我也不做申辩,只在官衙内写上这样一幅对联:勤政恤民在于我,别人知不知无所谓,只要上天知道;品评毁誉由他人,名声好不好无所谓,只要心安理得。现在虽然不敢说上天已知道我的为人,可是我自己起码做到了心安理得。你们这些后生中如果有人以后做了官,也要做到问心无愧,不要因为别人的褒贬而改变初衷。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

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

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

震撼折冲,可以验我之力;

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量。

【译文】

遇到错综复杂、繁难无绪的事情,可以考验我的才能;遇到众人都趋之若鹜,风行一时的事情,可以考验我的操守;遇到艰难险阻,可以考验我的思维能力;遇到打击和挫折,可以考验我的毅力;遇到毁谤和侮辱,可以考验我的度量。


决不可存苟且心,

决不可做偷薄事,

决不可学轻狂态,

决不可做惫懒人。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

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

当至快意时,要越加谨慎。

【译文】

为人处事决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决不能做投机取巧的事情,决不能仿效轻浮狂妄的神态,决不能做一个懒惰颓废的人。在最忙碌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事情最紧急迫切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在最春风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谨慎行事,以免乐极生悲。


阅读240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