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分析

来源:中华大课堂

语文答题的规范和技巧成为和出卷者及阅卷者之间的斗智斗勇的游戏攻略,规范答题,巧妙答题,轻松拿分。

大原则

1.冷静,细心,放松。切记:欲速则不达

2.先阅卷,通盘考虑。切记:先做会做的,再做分值大的,绝对不允许空白。(不要先看作文题,防止感觉陌生,影响做题情绪)

3.细心答题,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留下,以备最后快速检查。

4.认真审题,读题、圈点、思考,严格按照要求答题,避免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5.选择题不要做一题就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应该全做好检查后再五个一组填入答题卡。

细规范

1、笔。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书写。

2、写。在规定的地方书写:不超出范围,不更换题号。

3、整洁。字体工整,字号、字间距适中,不出现较严重的涂抹,写足答题区域的80,书写尽量不靠近边框。

4、条理。答题分点分层,要点突出,语言简洁,条理清晰。

5、客观题。择优汰劣,科学猜想与推断(排除同类项、选择矛盾项),充分运用排除法。

6、翻译题。注意把握采分点: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判断句—“是”、被动句—“被”、省略句—(补)、倒装句—调整语序)7、阅读题。明确答题思路,讲究多角度答题:形象分析“形”和“神”,手法分析“术”加“阐”,作用分析“内”与“结”,词句分析“浅”跟“深”,概括类题最简单:分层(关注句号)提要(关注关键词)拟答案(力求简洁),思想情感常联系,多想多答莫忘记。

8、语用题。打草稿,细思量,揣摩命题人怎么想;字斟斟,句酌酌,语不用多却分就多。

9、作文题。题意审得深,腹稿酿得好;求稳不求新,900很重要;标题即论点,题目拟得巧,论述要充分,不忘丰材料;首尾写认真,高分不可少;卷面整又洁,分数高又高。

10、时间。作文不少于1小时,客观题不多于40分钟。做完客观题就涂机读卡,一般不更动第一答案。

具体操作

一、现代文阅读有保证,关键是方法(社科文阅读9分; 现代文阅读25分,共34分)

(一)社科文阅读

树立一种观念

科学类文章阅读考察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的弄懂文章的相关知识,因此命题是着眼于考察语文能力。做此类试题时,必须依靠选文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具备两种心态

第一是做题时精神一定要要高度专注,聚精会神的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准确的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第二要仔细,试题题肢涉及的信息均来自选文,题肢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相符,其实是正确的,有的题肢看似与原文相符,却在细微处做了改动。高考除了考查知识,还考查你的耐心、细心。

明确三个步骤

第一步:通读原文,整体感知,第二步:审题,明确筛选范围,第三步:查对原文,筛选整合。

有理有据断题肢

所谓“有理”就是通过已有知识、常识、原理、阅览过的相关知识,感知推断该选项是否正确。(据此可判断绝对错误的题肢)

所谓“有据”就是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通过与原文进行比照得出结论。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命题人的“埋雷”),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从而排除的(考生的“扫障”)。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题肢推断技巧

绝对错误题肢。大多是说法太过绝对的题肢,根据已知和文段可以直接判断。

相对错误题肢。原文中有相关表述,对照题干看是否符合要求,进而分析其正误。

选项分析:

同类项(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具有并存性,即要对都对,要错都错,这些选项被称为同类项)对于同类项,因为该题目是 “单选”,所以作为错误选项,应当进行合并,排除。

矛盾项(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具有不可并存性,即此对则彼不对,彼对则此错,这两项被称为矛盾项),选项中出现矛盾项时,因为该题目是 “单选”,因而答案一定在矛盾项中,应当选择,分析,择其一为答案。

普通项(选项没有任何特色,既非绝对错误题肢,又非同类项、矛盾项,被称为普通项),应对方法只能够仔细的分析比较,择优汰劣。

(二)散文、传记阅读

一般答题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概括段意及主旨。①是什么体裁的文章;②写的是什么物象、事件③文章的思想脉络怎样;把握结构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⑤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步:题文对照,进行有效信息处理。

(1)审察题干,发掘提示性信息:答题角度、阅读范围、表达要求。

(2)带题研读——找“三点”这其中的步骤和要求是:

提问点——认真读题,看准题目要求。

对应点——根据题目要求找准对应区域。对应点如果选择支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要注意将相关的对应点找全。

入选点——筛选出可以进入答案的要点。

第三步:整合相关材料,组织答案。

“四法”

摘抄原文词句直接作答。利用文中词句组合作答;形象化语句意思的抽象转述;整合文意,概括表述。

注意: ①具体分析,有根有据。避免凭空想象,大而空泛。②深入挖掘,抓住本质。 避免望文生义,流于肤浅。 ③筛选提炼,加工整合。避免简单摘录,照抄照搬。④注重要点,讲究形式。避免只管答题,不顾要求。

答题原则:

答案不在你的头脑中,而在原文中。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知识概要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悬念、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反)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绘 。   

描写角度(方式):正面描写(又叫直接)侧面描写(又叫间接)

描写人物的方法:概括描写,具体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顺序和角度:远近、高低、内外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合。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附录表一(表达方式)

散文

记叙

顺叙

交代清楚明白

倒叙

引起悬念

插叙

使叙述完整

补叙

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

抒情

直接抒情

1、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

2、开头奠定基调,结尾升华主题。

间接抒情

描写

细描、白描

在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具体形象,更好地表达主题。

正(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肖像、心理等)


议论


1、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揭示主题

2、中间常常是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说明


作解释,有利于展示人、事、物

附录表二(结构技巧)

位置

特点或作用

文章或段落开头

引起下文,揭示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铺垫,奠定基调等

文章或段落中间

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连接,过渡等

文章或段落结尾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附录表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使用后达到的效果

比喻

特征突出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注意本体喻体理解)

拟人

使形象更加生动,表意更加丰富,感情更加充沛,爱憎更加鲜明

反语

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双关

使语言幽默,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旋律美

对比

两物对比——揭示好坏、善恶、美丑的对立,便于比较中鉴别

一物对比——揭示对立面,反映辨证统一关系,认识问题全面

夸张

特征突出生动形象,给读者冲击强烈

对偶

语言整齐,有节奏感

排比

语言整齐,有气势

反问

意思更鲜明,感情更强烈

反复

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更强烈

附录表四(人称作用)

人称

在行文中起到的效果

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便于面对面交流,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

附录表五(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作用

象征

具有暗示作用。可引发读者联想,加深对文章情感哲思的理解

铺垫与照应

铺垫引出后文,曲径通幽。呼应使结构完整、严谨、紧凑。

衬托(烘托)

突现正面反面,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中心

抑扬

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观点,在变化的反差中,使意思表达得更突出。

夹叙夹议

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升华,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托物言志

简单生动的形象,传达深刻抽象的思想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寄托感情

肖像描写

使人物抽象的性格形象地展示

动作描写

同上

心理描写

直接揭示人物内心

语言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

白描

简洁勾勒,准确、传神,特点鲜明

细描

精雕细刻使对象纤毫毕现,具体生动地展示其特点

插叙

使内容更丰富,深化主题

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

铺垫照应

使某种意思表现更突出、增加吸引力

首尾呼应

升华主题、造成回合美

备选术语


A表达方式:

(描写)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4.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5.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6.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7.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8.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9.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10.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可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中藏情〉此为散文中的描写,

而在小说中的描写主要有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比如课文《药》之结尾。注意结合具体的题目。此外有渲染(烘托)气氛、衬托情感或主旨、表现人物品质、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记叙)

1.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3.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议论)

1.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2.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2.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说明)

1.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注意)

1.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3.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B修辞手法:

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   

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   

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对比中有正比,就是平常说的衬托,术语有侧面烘托衬托(烘托);有反比,就是平常说的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C表现手法(部分)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文言文是提高,一分也不能少。(文言文客观选择9分,文字翻译题10分,共19)

1、一读,划出难字,疏通文意。

2、二读,理解全文,了解全文写了什么人,写了多少件事,说明了什么性格、什么思想、什么精神。

3、答实词、虚词,注意联系课文已学的字词,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古——单音解析,今——双音解析),并将选项的解析套入原文,检验解析是否正确。

4、答6题必须联系原文,逐句逐句翻译、对比分析,选出正确的答案。

5、翻译题采用直译(逐字逐字解析的方法),保持原句的句式,做到信、达、雅。


附录:常见传记类文本用词


(一)官职用语

荐举

征:征召。被征,适大病,不能行。   

举:举荐、推举。举孝廉不行。   

辟:征召。连辟公府不就。   

召:征召。累召不应。   

铨:铨选、选拔。而翁长铨。   

策:策试。尝后策孝廉。   

荐:推荐、举荐。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日。

衡:选拔。汝若居铨衡。   

选:推选。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

进:引荐、进荐。古之君子进入以礼。  

授职

拜:授给官职。取阳晋,拜为上卿。   

除:授官。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授:授官、任命。授郏城尉。   

封:封赐、封授。后以军功封定阳子。

补:补任。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升职

擢:提升。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再迁为太史令。  

陟:提拔、提升。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降职

黜(绌):罢免官职。屈平既绌。   

谪:贬职。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左迁:贬官、降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罢:罢免。于是悔而罢之。   

削:削免。免官削爵。   

贬:降职。坐贬连州刺史。   

调动

调:调动。婿竟不调。   

改:改任。后公改两广。   

转:转任、改任。再转,复为太史令。   

徙:调职、调动。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出:调出、出外。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放;被委派。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移:移任、转任。移渑池尉。   

到任

下车:官吏初到任。衡下车,治威严。   

就:就任。连辟公府不就。   

到官:官员到任。尝到官,革易前敝。   

仕:做官。仕郡为户曹史。   

宦:做官。世之仕宦于南。   

代职

行:代理官职。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

署:代理。署南平教谕。   

主政

知:主持、执掌。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用事:执政、主事。赵太后新用事。   

钤辖:管辖、管束。荆南钤辖北路兵马。  

离任

乞骸骨:年老请求辞职。上书乞骸骨。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退而致仕。   

其他

右:上。位在廉颇之右。   

抚:巡抚。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曹:官署。犹不失下曹从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有司:官吏的通称。召有司案图。

博士:国子监的老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谥:谥号。赠谥褒美。  

秩:官吏的俸禄。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

(二)审决用语

访察

访:查访、寻访。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

按:查究。按诛五人。   

寻察:考察、探察。郡不加寻察。  

拘捕

禁:囚禁。事若不尽,应须禁者。  

囹圄:监狱。尚令百姓系于囹圊。   

絷:拘禁、拘系。南冠而絷者谁也?   

系:囚系、囚禁。又以少谴系雄于狱。   

收:逮捕、拘押。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缧绁:囚禁,也指监狱。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审理

讯:审讯。侧坐讯问。   

理:处理。终日连夕,对之理事。   

验:验证。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问:审讯。按问其家无少贷。   

案:审问。景帝召田叔案梁。   

勘:审讯、问罪。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鞫:审讯、审问。不经鞫实,不宜轻用法。

判决

坐:判罪、定罪。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

论:判罪。御史论死八人。  

当:判罪。当高罪死。   

决:判决。决断咸尽,方还大厅。   

刑:处罚、惩罚。刑人如恐不胜。   

量刑

黥:墨刑。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放:放逐。而自令见放为?   

笞:鞭笞、笞打。君捕其甚者笞之。   

徒:罚服劳役。徒、流及死,具有等差。

流:流放。徒、流及死,具有等差。   

放:流放。敕减死,放于岭南。   

   

宽赦

发(配):发配、充军。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赦:赦免。子苟赦越国之罪。   

宥:宽恕、宽宥。故不赦死,不宥刑。   

贷:宽恕、宽免。按问其家无少贷。   

原:赦免。俄而有诏原之。   

贳:赦免。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  

其他

谮:说坏话诬陷人。乃谮元忠与戬私议。

诬:诬陷。乃诬妇厌苦供养。   

罗:罗织。辄罗告其主,以求官赏。   

枉:冤屈、冤枉。尝先知枉状。   

讼:①诉讼,打官司。列讼县庭。②控告。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

诤:争论、争辩。后有欲诤讼者。   

赎:抵偿刑罚。恃法得赎。   

缚:捆绑。即推仆地,缚之。   

诛:杀。立诛杀曹无伤。   

戮:杀戮。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绳墨:法律。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东市:刑场。卿哭王经于东市。   

(三)赋税用语

收成

登:庄稼成熟。谷稼以登。   

凶:收成不好。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廪:粮仓。仓廪实而知礼节。   

穰:庄稼丰收。世之有饥穰。   

赋税

征:①赋税。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

②征税。州计户征租。敛:征收。今上征敛于富人。   

赋:赋税。省刑罚,薄赋敛。   

课:征收赋税。始课南徐州侨人租。(《南史》)

输:缴纳赋税。民代输租者六十年。   

贷:①借出。复欲推其贷粟。②借入。假贷无所得。

赈济用语

  绝食:断粮。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籴:买粮。留籴粮食。   

  粜:卖粮。五月粜新谷。   

  馁:饥饿。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   

  饿莩:饿死的人。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恤:救济、周济。国胡以相恤?  

  赈:周济、赈济。其余悉分赈亲族。  

礼仪用语

  觐:见皇帝。乃扶病人觐   

  谒:拜见。生以乡人子谒余。   

  诣:到……去。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引: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  

  锡(赐):赐给。常蒙优锡显赠


三、古诗赏析,一分也不能少。(文字题10分)

1、诗歌分类别,掌握情感主旨

送别诗

特征a、文题:送、赠、别等。b、意象:柳、酒、歌、船、长亭短亭、江边、水边、亭里     桥上、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   深情厚谊   激励劝勉

咏物诗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花、山,水等。

表现要点:象征,抓住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作者思想,借物抒情,体会寄寓诗人的情怀。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该物有什么特征。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寄托什么志。

山水田园诗(写景类)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

内容语言: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写作手法: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边塞诗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行旅诗(思乡怀人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孤独彷徨、思乡思亲等。

咏史怀古诗

特征:古迹、古人、古事。

表现要点:借古讽(喻、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

感慨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即景(或即事)抒怀诗 (生活杂感类)

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建功报国诗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爱情诗

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表现要点:绵绵思念   款款深情   离情别恨

哲理诗

特征:宋诗议理诗较多。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题西林壁》(苏轼)《观书有感》(朱熹)

几点联系与链接

㈠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陶潜·归园田居》

㈡建功立业之志--国家沦丧之忧《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㈢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柳永·雨霖铃》

㈣其他: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远、个人情致与山水田园、出世的山林之趣、与人世的庙朝之志、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

★诗歌鉴赏的三个切入口:题目、作者和注释。分析了这三个方面,题目也就完成了一半了。

★解题步骤: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比喻),最后要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联系。

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反映作者心情的:愉悦、欢快、沉痛、悲愤、哀伤、赞美、敬慕、惜别、依恋、豪迈、狂放、闲适、恬淡。◆反映诗歌风格的: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沉郁;委婉、含蓄、缠绵、细腻、清新、秀美、明丽等。◆反映诗歌结构特点的: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首尾圆合等。◆反映诗歌语言特色的: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 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感染力 等。

◆反映诗歌表达效果的: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意境高远、扣人心弦等。◆反映诗歌总体写法的: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即时抒情、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四、默写是送分,千万别手软。(填空题6分)

1、以中学课文的相关内容为主,兼顾课外非常熟识的内容。

2、以课文中规定要背诵的相关内容为主,兼顾课文中出现的相关内容。

3、注意书写清晰、规范、准确,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五、语基和语表,分分不能少!(共24分)

【成语】《正确使用成语歌诀》成语怎么用,关键看语境;望文莫生义,对象要搞清;辨明褒贬色,分清轻和重;谦敬别错位,重复义非明;形近易混淆,逻辑也常考;成语太生僻,一般错不了。


望文莫生义

不刊之论(删除、修改)

首当其冲(要冲)

文不加点(涂改)

不足为训(法则)

久假不归(借)

危言危行(正直)

不赞一词(添加)

善价而沽(等好价钱出卖。也指怀才不遇)

明日黄花(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对象要搞清

1.百姓生活:

哀鸿遍野(哀鸿:灾民)

并日而食、食不果腹(生活贫穷)

凄风苦雨(处境悲惨)

进退维谷(谷:比喻困难的境地)

含哺鼓腹(生活欢乐的景象)

2.男女之间、夫妻感情: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耳鬓厮磨、比翼双飞、相敬如宾、相濡以沫、

举案齐眉(夫妻和睦)

秦晋之好(结成夫妻)

天作之合(美满姻缘)

别鹤孤鸾(夫妻离散)

劳燕分飞(离别)

破镜重圆(离别后重聚)

3.为人品德:

高山景行(品德高尚)

不丰不杀(不增不减,不奢侈不节约)

不甘后人(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不愧屋漏(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坏事)

不为已甚(不做过分的事)

不忘沟壑(念念不忘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乘车戴笠(比喻友情深,不因贫贱富贵而改变)

解衣推食(对人关怀)

黄花晚节(保持晚节)

见危授命(授命:献出生命)

夙兴夜寐(形容勤奋)  

4.文学艺术:

金相玉质(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完美)

不能赞一词(赞扬文章写得好,提不出意见)

穷形尽相(描写生动细腻,也指丑态毕露)

石破天惊(让人吃惊的见解)

入木三分、高屋建瓴(见解深刻)

妙笔生花(称赞人有杰出的写作才能)

黄钟大吕(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惊蛇入草(书法笔势矫健迅捷)

龙飞凤舞     倚马可待

江郎才尽     脍炙人口

洛阳纸贵     天马行空

行云流水     不落窠臼

含英咀华     鸿篇巨制

力透纸背     呼之欲出

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

淋漓尽致     出神入化

5.才华出众:

经天纬地(才能巨大)

见微知著(看见苗头就知道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加人一等(超出别人,表现突出)

不栉进士(有才华的女子)

6.其他:

妙手回春        如坐春风

祸起萧墙        鼎足之势

包罗万象        进退维谷

不卑不亢        三人成虎

济济一堂        忍痛割爱

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升堂入室        鬼斧神工

天造地设       巧夺天工   

辨明褒贬色

贬义词语整理:

当场出彩(阴谋败露)

釜底游鱼(即将灭亡)

过江之鲫(赶时髦)

明日黄花(过时的事物)

江河日下(事物一天天衰落)     

喙长三尺(能言善变)

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假装善良)

积不相能(一向不和)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欺世盗名、钩名钓誉(骗取好名声)

甚嚣尘上(反动派狂妄叫嚣)

荼毒生灵(残害百姓)

率兽食人(虐待百姓))

始作俑者(第一个干坏事的人)

如丧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样伤心、焦急 )

趋之若鹜(贬义,大家争着去做)

群魔乱舞(坏人公开活动)

歧路亡羊(失去正确的方向)

剖腹藏珠(轻重倒置)

缘木求鱼(本末倒置)

尸位素餐(只占位子不干事,也作谦辞)

师心自用(只相信自己,固执己见)

蜀犬吠日(少见多怪)       

前倨后恭(开始傲慢后来恭敬)

述而不作(只知阐述前人的说法,没有创见)

屠龙之技(没用的技术)

人浮于事(人员过多而不干事)

粉墨登场(坏人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色厉内荏、外强中干(表面上强硬,实际上怯懦)

强奸民意(统治者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人民头上)

十羊九牧(官多民少;也指政令不一,让人难以适从)

蠢蠢欲动   麻木不仁   漠不关心   触目惊心   上行下效   为虎作伥   狐假虎威   铤而走险   火中取栗   仰人鼻息   拾人牙慧   人云亦云

谦敬别错位

客套话整理:

不情之请(请求对方帮忙的客气话)

不吝金玉(不吝指教)

不舞之鹤(讽刺别人无能,或自谦之词)

不识之无、目不识丁(不识字)

敬谢不敏(客气话,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

马齿徒增(虚度光阴,客套话)

不足齿数、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却之不恭(只好接受)

鼎力相助     不吝赐教

蓬荜生辉    敝帚自珍    一言九鼎

重复义非明

1、好象如芒在背

2、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3、津津乐道地说

4、很多莘莘学子

5真知灼见的意见。

6、让人贻笑大方

7、出现问题之前就未雨绸缪

8、海内外闻名遐迩

9、使人民生灵涂炭

10、忍俊不禁地笑了

11、难言之隐的苦衷

12责无旁贷的责任

形近易混淆

事倍功半——事半功倍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狼狈为奸——朋比为奸

望尘莫及-----鞭长莫及

罪不容诛--罪不当诛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不容置疑--不容置喙

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置之度外--置之不理

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处心积虑--殚精竭虑

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逻辑也常考

1、 气象部门观测到无妄之灾

2、 两家商店形成鼎足之势

3、 一个莘莘学子

4、 男同胞们独占鳌头

5、 他徒有虚名,让他去做只能差强人意

6、 留下或明显或不明显的蛛丝马迹


语病辨析病句辨析的十个切入点

切入点之一:句首由介宾短语引导,审视是否缺主语。

切入点二:宾语部分较长,可能缺宾语中心语。

切入点之三:定语或状语较长,能否与中心语搭配,排序是否恰当。

切入点之四:句中有双面词注意前后应一致。

切入点之五:句子是否定句或否定反问句,否定是否当。

小结:否定词 (忌、未、非、无、否等)

      反问句(肯定反问   否定反问   双重否定反问)

            “无时无刻不”表“时时刻刻都”     

切入点之六:句中有表数量或程度的词语,审视它是否与其它词语矛盾

切入点之七:感觉句子特别别扭,审视是否句式杂糅。

切入点之八:句中有并列结构,审视并列是否恰当。并列结构,并列的各项不能有意义上的交叉、分类和顺序。 并列结构的各项,在句中充当成分。

     (1) 、如果充当主语,就要考虑并列的每一项是否能与共同的谓语搭配;

     (2)、如果充当谓语,就要考虑并列的每一项是否都能与共同的主语和宾语搭配。

     (3)、如果充当宾语,就要考虑并列的每一项是否都能与共同的主语和谓语搭配。

病句中的并列短语之间,不能构成对应关系。

病句中的并列短语常修饰不当。有时语序不对。

句子当中的词的本身,结构不一致。

并列短语中的多个人和物同时出现,可能导致涉及对象的不明确,从而产生歧义。

切入点之九:如果是复句,可作如下五方面的审视。

(一)关联词语是否配套句中关联词语无论不与表并列的和配套,而是与表选择的还是配套,无论还是(或)都的结构形式,表示条件不同而结论(结果)一样。

(二)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恰当

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就放在主语后面;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时,两个分句关联词均放在句首,否则就会因关联词位置不当而影响表达。

(三)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是否与两个分句的语义关系相符

(四)两个分句的句序是否恰当

(五)分句较多,审视是否中途偷换主语而使句意不明

切入点之十:句子成分齐全、搭配恰当,是否合乎逻辑。


衔接


1.保持陈述主语的一致性

2.保持句式的一致性

3.如果语境或选项中出现一些指代词或指代性的短语,那么要让这些指代性的短语紧跟在他所指代的内容后面。

4.为使衔接紧密,可用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

5.注意语境中暗示的顺序(前后照应)及有关信息。

6.为使衔接紧密,让下一句的宾语或句末部分与上一句的末尾部分所说内容相同或相关。

7.将要强调的部分放在后句。

8.使选项的意境、氛围与语境所表达的情调吻合。

9.根据语境所举的例子及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首句。

10.在连动句当中,两个动作之间没有宾语的间隔是衔接较紧密的。

11.注意作者要强调的感情基调。

【压缩题】

新闻一定要压缩主要事件,说明性文段要把握话题的各方面进行压缩。议论性文段要压缩观点。把所给的字数要充分利用起来,不超字。

【扩句题】

看清扩展要求,明确扩展方向。推敲提供情景,把握基点。合理推断想象,选好表述方式。保留原题词句,核对修改润色。

【变换句式】

重新组织语句。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散句变整句。要读懂题干要求,不要将原句改变太大,只允许调整、增加、删改个别词语,保持语气一致,结构一致,中心一致。不要将实在的信息遗漏了!

【仿句题】

仿内容,仿形式。重点是要弄清例句的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手法是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根据例句的结构仿写句子,保持结构一致,手法一致,语气一致。

【语病修改,应用文修改】

看清题目要求――整体辨析检查(表述主体是否一致 上下文意是否照应 衔接过渡是否紧密有无重复矛盾之处)――注意横向比较(合乎题意要求 合乎语病类型 选择最佳表述 修改效果明显)

要注意应用文的格式,用语要得体——语境,地点,对象,上下级关系。用词要正确——时间,地点要交代清楚。压缩语句的几种常用方法 变换句式。

七、作文是大头,千万别放手。(60分,向53分进军)

基本要求

1、不离题(审清题目要求)

2、不抄袭

3、有中心(一个中心)

4、有内容

5、有条理(思路清晰)

6、合逻辑(论据能证明观点,记叙文符合生活逻辑、令人信服,幻想要符合生活真实)

7、能拟题(记叙文的题目——要素式、顺序式、线索式、象征式、修辞式;议论文的题目

——观点式、范围式、告诫式、感想式、引用式、延伸式、选择式)

8、能写完900字

9、符合文体要求(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记叙文——时、地、人、事,记叙、描写、抒情;散文——感情真挚)

10、表达通顺

11、卷面整洁

12、内容深刻,有启发性

13、材料新颖

14、善用方法(入题要快,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开门见山,设置悬念,点面结合,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一波三折,对比衬托,插叙倒叙)。

注意事项

①审题要仔细:有无明确要求联系自身,材料是否可用,题目要否自拟。

②构思要耐心: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写,严禁胡编乱造。 中心一个要紧紧围绕。

③谋篇要出彩: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④文体要固定: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少写深奥的科幻小说,写童话、寓言不要过于含蓄,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

⑥内容要限制: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要写早恋等敏感话题。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

⑦语言要优美:严禁文白夹杂;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

⑧小处要留心:题目不要忘记写(2分);字数要达到(50字1分);字迹要工整(3个错别字1分);卷面要整洁(可扣3分),使用修改符号。

附录一:道理论据100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译:不该干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译:小人对自己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41.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 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译:事业或学业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译:年轻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

52.学不可以已。   ——《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   ——《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译:聪明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葛洪(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6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陆九渊(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译:美好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一种表现。)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译:逆境能使人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78.位卑未敢忘国。   ——陆游《病起书怀》(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岑参《关人赴安西》(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呻吟语卷上》(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    ——左企弓语(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译:在国家有危难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活着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   ——陆)(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译:报效祖国志向到死都不会变。)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陈蕃语(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儿女一样。)

97.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表现。)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附录二:感动历史人物颁奖词(事例论据20例)


1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2 曳尾涂中的庄子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经。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挡车却又游刃有余。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泥?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

3 不朽的行者:屈原

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光亮而长吟。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4 俞伯牙、钟子期 一挥手,一拨琴,一段旋律;一高山,一流水,一段传奇。他们艰难地跋涉于七根琴弦,他们用紧扣的十指敲开了心灵之门,他们的生命也由此产生了共振。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间,但在他们人生原始的画卷里都巍峨着山,清澈着水,飞舞知己的音韵。

5 忘却荣辱书定历史:司马迁 你海棠般的容颜,弹响“史家”千古绝唱?谁,能幽愁发愤,吟出无韵之《离骚》?他以海的大度包容了内心之苦、世人之讽,他以山的刚毅正直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他的坚韧撼动历史,彪炳史册;他的刚正直上霄汉,照耀尘寰!

6、永恒的美丽:王昭君 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沉思,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这广漠中消隐。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的清高,拒绝着蝇营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你默默地离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名字载入史册,也记载下人们对你永恒的记忆。

7、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赤胆忠心,足智多谋,助他人之霸业,成自己之威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8、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 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亦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江流入海,有穷且坚,不坠青云的傲岸,不“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之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荣辱成败,尽显英雄本色。

9、一代书圣:王羲之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博,兰亭己矣,永不逝去的的《兰亭集序》中最豪迈的一次舞动。

10、把酒东篱:陶渊明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江湖,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11三尺微命一书生:王勃 生命,对他太吝啬了!他却仍在身后留了累累秋实。他没有被时间谋杀,反而跨越了生命,永远灿烂于文学历史的天空。

12、狂放不羁酒中仙:李白 一星升起,他灿烂的是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

13、女中豪杰:武则天 一朵深宫玫瑰却偏偏如此铿锵,一双娇弱的肩膀却担起天下的希望!三从四德禁锢不住你的步伐,你默默地演绎着属于你的繁华。

1427年完成毕生心愿:李时珍 还是一介农夫时,已有指出医书典籍中错误的胆识,看到病痛中的村民时,已萌生了编著一部医书的念头。怀揣着那份执著,走进大山经风历雨,身试百种药草,成就医学巨著。

15、永恒的飞翔:万户 是他,承载起最早的飞天梦想,是他,为人类装上梦的翅膀。火光耀眼,他无悔生命的短暂,尘土飞扬,掩不住他真情的渴望。他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一次人类文明的飞跃。湛蓝的天空中永远舞着他无畏的英雄。

16、留得清高照尘寰:李清照 纵观古今,唯有你是真正氤氲在水墨之间的婉约女子,柔情似水,盈盈一掬。但是,你那看似浅浅的豪气也在柔弱中发酵壮大,令世人更增一份敬仰。

17、竹的冥想者:郑板桥 看看那挺拔的竹子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的写照。那以时间为间距的节,是他的冥想。一支画笔画出竹的气韵,擎着一方永不塌陷的写意天空。竹子在他的笔下更显精彩,他对竹子的冥想造就了美的舞台。

18、笔尖上的舞者:鲁迅 一个漫长的拯救,一段思想的斗争。一双眼看透世态炎凉,一支笔写尽悲情苦难,一身青袍衬出他的颀长傲骨,嘴角的烟斗,悠悠冒出的丝丝缕缕,让沉默不再是沉默。

19、一代才女:张爱玲 十里洋场的意乱神迷中,清醒着一处清幽,她是一枝气质媚人的蕙兰。她用敏感的笔触,红色的激情,喷涌出闺阁的意味、洋房的欲望,抒写了一个个淋漓的灵魂后,乘着它们渐行渐远,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

20、冰心一片在玉壶:冰心 好的名字亲切、优雅,她的文笔朦胧、潇洒。她那圣洁的言辞像母的手抚尉着每个读者的心房,她是天地间最美的兰朵!

阅读647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