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知识全集

来源:中华大课堂

一、感冒:

1、风寒;荆防败毒散。

2、风热;银翘散、

3暑湿、新加香薷饮。

4、气虚;参苏饮。   

5、阴虚;加减葳蕤汤。

6、阳虚、桂枝加附子汤。

7、血虚、葱白七味饮。

二、咳嗽

1、风寒袭肺;三拗汤、止嗽散。

2、风热犯肺;桑菊饮。

3、风燥伤肺;桑杏汤。

4、痰湿蕴肺;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加减泻白散,黛哈散。

7、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

发作期:寒哮;射干麻黄汤。久病阴盛阳虚;苏子降气汤。

热哮;定喘汤。久病伤阴;麦门冬汤。

缓解期 :

1、肺虚;玉屏风散。

2、脾虚;六君子汤。

3、肾虚;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四、喘证:

1、风寒袭肺;麻黄汤。

2、表寒里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闭郁;五磨饮子。

虚喘:

1、肺虚;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金匮肾气丸、参哈散。

五、肺痨

1、肺阴亏损;月华丸。

2、阴虚火旺;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损;保真汤。

4、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

六、肺胀:

1、痰浊壅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

2、痰热郁肺;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涤痰汤安宫牛黄丸。

4、肺肾气虚;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5、阳虚水泛;真武汤合五苓散。

七、痰饮:

1、脾阳虚弱;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肠胃;甘遂半汤或已椒苈黄丸。

悬饮;邪犯胸肺;

1、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十枣汤或控涎丹。

3、络气不和;香附旋复花。

4、阴虚内热:沙参麦冬汤、泻白散。溢饮:小青龙汤。

支饮

1、寒饮伏肺;小青龙汤。

2、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八、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桂枝汤。

3、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龙胆泻肝汤。

九、血证:

鼻衄:

1、热邪犯肺;桑菊饮。

2、胃热炽盛;玉女煎。

3、肝火上炎;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归脾汤。

齿衄:

1、胃火炽盛;清胃散合泻心汤。

2、阴虚火旺;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

咳血:

1、燥热伤肺;桑杏汤。

2、肝火犯肺;泻白散合袋哈散。

3、阴虚肺热;百合固金丸吐血。

4、胃热壅盛;泻心汤合十灰散。

5、肝火犯胃;龙胆泻肝汤。

6、气虚血溢;归脾汤便血。

7、肠道湿热;地榆散或槐角丸。

脾胃虚寒;黄土汤。

尿血:

1、下焦热盛;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无比山药丸。

紫斑:

1、血热妄行;犀角地黄汤。

2、阴虚火旺;茜根散。

3、气不摄血;归脾汤。

十、心悸

1、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2、心血不足;归脾汤。

3、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5、水饮凌心;苓桂术甘汤。

6、心血瘀阻;桃仁红花煎。

十一、胸痹

1、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汤。

2、痰浊壅塞;括蒌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括蒌薤白白酒汤。

4、心肾阴虚;左归饮 。

5、 气阴两虚;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阳气虚弱;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二、不寐

实证:

1、肝郁化火;龙胆泻肝汤。

2、痰热内扰;温胆汤。

虚证:

1.阴虚火旺;黄连阿胶汤。

2.心脾两虚;归脾汤。

3.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   

十三、厥证

1、气厥;实证;五磨饮子。虚证;四味回阳饮。

2、血厥;实证;通瘀煎。证、急服独参汤、人参养营汤。

3、痰厥;导痰汤。

实证急救;搐鼻散、继用苏合香丸或玉枢丹。虚证急救;参附汤或生脉散。

十四、癫狂:

癫证

1、痰气郁结;顺气导痰汤。心脾两虚;养心汤。

狂证

1、痰火上扰;生铁落饮。

2、火盛伤阴;二阴煎。                                     

十五、痫证

1、风痰闭阻;定痫丸。

2、痰火内盛;龙胆泻肝汤。

3、心肾亏虚;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十六、胃痛:

1、寒邪客胃;良附丸。兼风寒表证;香苏散。

2、饮食停滞;保和丸。

3、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

4、肝胃郁热;化肝煎。

5、瘀血停滞;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虚;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

十七、呕吐:

实证;

1、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保和丸。

3、痰饮内阻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虚证:

1、脾胃虚寒;理中丸。

2、胃阴不足;麦门冬汤。

十八、泄泻:

1、寒湿;(风寒)藿香正气散。湿热;(暑湿)葛根芩连汤。

2、食滞胃肠;保和丸。3、肝气乘脾;痛泻要方。

4、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5、肾阳虚衰;四神丸。

十九 、痢疾:

1、湿热痢;芍药汤。热毒重用白头翁汤。

2、疫毒痢;白头翁汤 。神昏痉厥用神犀丹或紫雪丹。

3、寒湿痢;胃苓汤。

4、阴虚痢;驻车丸。

5、虚寒痢;桃花汤或真人养脏汤。休息痢;发作时分型论治。

二十、便秘:

1、热秘;麻子仁丸。

2、气秘;六磨汤。

3、虚秘;(气虚)黄芪汤。(血虚)尊生润肠丸。

4、冷秘;济川煎或半硫丸。

二十一、胁痛

1、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

2、瘀血停滞;旋复花汤。

3、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

4、肝阴不足;一贯煎。

二十二、黄疸

1、阳黄;热重于湿;茵陈蒿汤。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2、急黄;犀角散。

3、阴黄;茵陈术附汤。

二十三、积聚:

聚证

1、肝气郁滞;逍遥散

2、食滞痰阻;六磨汤。       

积证

1、气滞血阻;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2、瘀血内结;膈下逐瘀汤。

3、正虚邪结;八珍汤合化积丸。

二十四、鼓胀

1、气滞湿阻;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

2、寒湿困脾;实脾饮。

3、湿热蕴结;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攻下逐水用舟车丸。大量出血;犀角地黄汤。热入心包安宫牛黄丸。

4、肝脾血瘀;调营饮。

5、脾肾阳虚;附子理中丸、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6、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二十五、头痛

外感

1、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寒犯厥阴;吴茱萸汤。

2、风热头痛;芎芷石膏汤。内伤;1、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

2、肾虚头痛;大补元煎。肾阳不足;右归丸。3、血虚头痛;加味四物汤。

4、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头痛;通窍活血汤。

二十六、眩晕:

1、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归脾汤。

3、中气不足;补中益气汤。

4、肾精不足;左归丸。

5、痰浊中阻;半夏白术天麻汤。

6、肝火上炎;龙胆泻肝汤。

7、瘀血阻窍;通窍活血汤。

二十七、中风

1、中经络;(风邪入中);大秦艽汤。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汤。

2、中脏腑;阳闭;羚羊角汤加服局方至宝丹。阴闭;涤痰汤加服苏合香丸。

脱证;参附汤合生脉散。

3、后遗证;气虚血滞;补阳还五汤。

肝阳上亢;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语言不利;风谈阻络;解语丹。

肾阴亏虚;地黄饮子。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口眼歪斜;牵正散。

二十八、水肿:

阳水

1、风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淫;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疏凿饮子。

阴水

1、脾阳虚衰;实脾饮。

2、肾气衰微;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阳损及阴;左归饮加利水之品。

二十九、淋证

1、热淋;八正散。

2、石淋。石苇散。

3、气淋、(虚证)补中益气汤。

(实证)沉香散。

4、血淋;(实证)小蓟饮子合导赤散。(虚证)知柏地黄丸。

5、膏淋;(实证)程氏萆薢分清饮。(虚证)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劳淋;无比山药丸。

三十、腰痛

1、寒湿;生姜苓术汤。兼风邪合用独合寄生汤。

2、湿热、四妙丸。

3、瘀血;身痛逐瘀汤。

4、肾虚;偏阳虚;右归丸 偏阴虚;左归丸。

病久无明显阴阳偏虚;青娥丸。

三十一、消渴:

1、上消;肺热津伤;丹溪消渴方。肺胃热积耗损气阴;白虎加人参汤。

2、中消;胃热炽盛;玉女煎。

3、下消;肾阴亏损;六味地黄丸。偏阳虚;金匮肾气丸。

三十二、遗精

1、君相火动、心肾不交、心火独亢;黄连清心饮。

火灼心阴;天王补心丹。水不济火;三才封髓丹或知柏地黄丸。

2、湿热下注;程氏萆薢分清饮。

3、劳伤心脾、气不摄精;妙香散。

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

4、肾虚滑脱、精关不固;(偏阴虚)左归丸合金锁固金丸、水陆二仙丹。(偏阳虚)右归丸。

三十三、痹证

1、风寒湿痹;行痹;防风汤、宣痹达经汤。痛痹;乌头汤。着痹;薏苡仁汤。风寒湿不显;蠲痹汤。

2、风湿热痹;白虎桂枝汤或宣痹汤。痰瘀痹阻关节强直屈伸不利;桃红饮。痹证日久、肝肾阴亏;独活寄生汤。心之气阴受损;炙甘草汤。尪痹;补肾祛寒治尪汤。气虚血亏;气血并补荣筋汤。

三十四、痿证

1、肺热津伤;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加味二妙散。

3、脾胃亏虚;参苓白术散。

4、肝肾亏损;虎潜丸。

三十五、内伤发热:

1、肝郁发热;丹栀逍遥散。体素阴虚;滋水清肝饮。

2、瘀血发热;血府逐瘀汤。

3、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

4、血虚发热;归脾汤。

5、阴虚发热;清骨散或知柏地黄丸。

三十六 、虚劳:

气虚

1、肺气虚;补肺汤。

2、脾气虚;加味四物汤。

血虚;心血虚;养心汤。

2、肝血虚;四物汤。

阴虚;

1、肺阴虚;沙参麦冬汤。

2、心阴虚;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养胃汤。

4、肝阴虚;补肝汤。

5、肾阴虚;左归丸。

阳虚;心阳虚;拯阳理劳汤。脾阳虚;附子理中丸。肾阳虚;右归丸。

三十七、肺痿

1、虚热;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2、虚寒;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三十八、肺痈

1、初期;银翘散。

2、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三十九、郁证:

实证

1、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3、气滞痰郁;半夏厚朴汤。

虚证

1、忧郁伤神;甘麦大枣汤

2、心脾两虚;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水清肝饮。

四十、呃

实证

1、胃中寒冷;丁香散。

2、胃火上逆;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五磨饮子。

虚证

脾胃阳虚;理中丸加吴茱萸、丁香。胃阴不足;益胃汤。

四十一、藿乱

1、寒藿乱;(轻证)藿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重证)附子理中丸。

阴阳离诀;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

2、热藿乱;燃照汤或蚕矢汤。

3、干藿乱;玉枢丹。

四十二、腹痛:

1、寒邪内阻;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大承气汤。

3、中脏虚寒;小建中汤。

4、饮食积滞;轻用保和丸、重用枳实导滞丸。

5、气滞血瘀;柴胡疏肝散。

四十三、痉证:

1、 邪壅经络;羌活胜湿汤。

2、热甚发痉;增液承气汤。

无府实证用白虎加人参汤。

3、阴血亏虚;大定风珠合四物汤。

四十四、瘿病:

1、气郁痰阻;四海舒郁丸。

2、痰结血瘀;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栀子清肝汤合藻药散。

4、心肝阴虚;天王补心丹。

四十五、疟疾:

1、正疟;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

2、温疟;白虎加桂枝汤。

3、寒疟;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

4、瘴疟;清瘴汤。冷瘴;不换金正气散。

5、劳疟;何人饮。久病不愈;鳖甲煎丸。气血亏虚;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

四十六、耳鸣、耳聋:

1、肝胆火盛;龙胆泻肝汤。

2、痰火郁结;温胆汤。

3、风热上扰;银翘散。

4、肾精亏虚;耳聋左慈丸。

5、肾精不足、肝郁内热;滋水清肝饮。

6、清气不升;益气聪明汤。

四十七、噎膈:

1、痰气交阻;启膈散。

2、津亏热结;五汁安中饮。

3、瘀血内结;通幽汤。

4、气虚阳微;补气运脾汤、右归丸。

四十八、癃闭

1、膀胱湿热;八正散。

2、肺热壅盛;清肺饮。

3、肝郁气滞;沉香散。

4、尿路阻塞;代抵当丸。

5、中气不足;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虚衰;肾气丸。

四十九、虫证:

1、蛔虫;痛剧;乌梅丸。驱虫;化虫丸。

2、涤虫;槟榔60--120克文火煎2小时清晨空腹顿服,4小时无大便加服芒硝10克或南瓜子60--120克去壳嚼服。

3、钩虫;黄病降矾丸。气血两虚;八珍汤。驱虫;榧子雷丸、槟榔、百部、鹤虱、贯众。

4、蛲虫;追虫丸。

5、姜片虫;槟榔50克合黑白丑粉。

6、健脾用香砂六君子汤。水肿加车前子五加皮、泽泻等。

阅读565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