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给小平写信:我想考大学

来源:中华大课堂

1977年,刘少奇之子刘源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刘源在信里只提了一件事,那就是“我想考大学”。

那么为什么刘源不能参加高考?最后的结果又是如何?

1977年,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一段动荡的岁月。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和工作都迫切地需要尽快重新走上正轨,而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也就成了一项重要的问题。

这一年的8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召开科教座谈会。当会议开到第三天的时候,当时有个叫查全性的副教授提出,当下大学生来源参差不齐,非常影响大学的教育工作。必须废除群众推荐、领导批准那一套,马上恢复高考招生,凭真才实学上大学。

图片

邓公听后,思考了一下问教育部长刘西尧说今年恢复高考恐怕来不及吧?刘西尧说还来得及,于是邓公当场拍板决定恢复高考

恢复高考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无数人都为之欢呼雀跃,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北京起重机厂,有一个叫刘源的26岁年轻人看到恢复高考通知后也是非常高兴,他第一时间就提交了报名申请。

然而他的申请却被厂里给拒绝了,理由是超龄。而厂里也以刘源的年龄划线,还有另外9名工友申请参加高考被厂里拒绝了。

刘源知道年龄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原因是他的家庭。

刘源是刘少奇的儿子。

刘少奇的家教很严,刘源大概十五岁就参军入伍。在部队也是表现优异,还曾经荣获特等射手的优秀称号。

不过当动荡岁月的到来,随着父亲被打倒,刘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1968年,刘源到山西山阴县插队落户。

农村插队的生活很艰苦,但是乡亲们对刘源都很友好。多年之后,刘源回忆起那段往事,还总是饱含着对淳朴乡亲们的感恩之情。

图片

后来在周总理的关心帮助之下,刘源回到了北京,进入北京起重机厂工作,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

厂里的同事其实也知道他的身份,在那个年代他们并没有太难为刘源。而刘源也和工厂的工友们相处得很愉快。

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厂里也公布了报考条件,刘源非常激动,他知道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必须抓住。

他按照规定提交了各项资料,充满期待地等待结果。可没想到,厂里以超龄为由拒绝了他和另外9名工友。

图片

个中缘由,刘源其实心里非常清楚。看到因为自己还连累了其他工友,心里更加过意不去,于是他决心给中央写信,给邓小平写信。

在这封信里,刘源表达了自己想参加高考,想上大学的迫切愿望,也阐明了为什么会被厂里拒绝的原因。

刘源在信中这样写着:如果不能参加高考,我不甘心,如果考试成绩不好,我不怪任何人,足见他的坚持和迫切。

连续用了四个“不”,刘源的不甘之情跃然纸上。

刘源寄出信以后,忐忑地等待着回音。十多天之后,厂里通知他和另外9名工友可以参加当年的高考了。

图片

刘源虽然没有看到邓小平的亲笔回复,但是这个结果已经是最好的回复了。

刘源高考第一志愿是北大哲学系,第二志愿则是北京师范学院的历史系。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刘源考得很好,超过了北大哲学系录取线。

然而这个时候刘源的敏感身份再次影响了他。

北大哲学系内部开会讨论了半天,最终没有录取刘源。刘源第一志愿没上成,那只能去第二志愿。

图片

实际上北京师范学院也有着和北大一样的担心,对于要不要录取刘源,内部也在会上有着激烈的讨论,最终是崔耀先说服了其他人,决定照常录取刘源。

最后刘源顺利地通过体检,进入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从此开启了一段崭新的人生。

多年之后,为了感念母校当年的培养,刘源将自己的上将军服捐赠给了母校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

阅读572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