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鱼”会变聪明?

来源:中华大课堂

餐桌上常听长辈说“多吃鱼会变聪明”,那么多吃鱼真的会变聪明吗?答案是会!

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Unsaturated bond recognition leads to biased signal in a fatty acid receptor》的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吃鱼会变聪明”的原理。

01为什么“吃鱼”会变聪明?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鱼体内富含Omega-3脂肪酸,而其他动物体内几乎不含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 ALA)、二十碳五烯酸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可参与构成细胞膜结构,具有降血脂、增强免疫力、辅助改善记忆等多种生理功能[1]。然而Omega-3脂肪酸作为一种人体必需脂肪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 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而食用鱼类食物正是获得Omega-3脂肪酸的重要途径。

不饱和脂肪酸:是指含有双键的脂肪酸。

根据双键距离脂肪酸C端的位置,不饱和脂肪酸又可分为ω-3(即Omega-3),ω-6,ω-9脂肪酸。

02《science》文章解读:Omega-3脂肪酸为何有利?

Omega-3脂肪酸发挥功能离不开Omega-3鱼油受体。

Omega-3鱼油受体(GPR120,FFAR4)是典型的七跨膜束拓扑结构,其至少有9个芳香族氨基酸参与识别脂肪酸中相应位置的双键的排列。

图片

这些芳香族氨基酸如同钢琴的“琴键”,尽管多种饱和及不饱和长链脂肪酸都能够激活Omega-3鱼油受体,但是脂肪酸中的双键如同一根根“手指”,不同的双键排布组合与芳香族氨基酸形成π:π相互作用就像按下不同的“琴键”,Omega-3鱼油受体这架钢琴进而发出不同的乐声——也就是偶联不同的下游效应器分子,包括多种G蛋白(Gs, Gi, Gq)和β阻遏蛋白(β-arrestin)等,最终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

其中Omega-3脂肪酸有别于其他脂肪酸的是,只有它才能够使Omega-3鱼油受体偶联Gs信号通路,进而发挥促进脑神经系统发育、减少炎症、控制脂肪生成[2]等生理功能。

图片

03临床研究也表明多吃鱼真的会变聪明!

早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同样揭示了吃鱼与睡眠和认知能力的改善有关[3]。

该研究选取我国541名9-11岁的儿童(54%为男孩,46%为女孩),分别调查了每个月吃鱼的频率及睡眠状况,同时进行了智力测试(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估6岁至16岁儿童智力水平的智力测验工具)。

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吃鱼(每周吃鱼两次以上)的儿童比很少或从不吃鱼的儿童整体睡眠质量更好,IQ更是高出4.8分。

图片


04哪些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

那么哪些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呢?对市场上常见的四种淡水鱼(黑鱼、包头鱼、鲫鱼、桂鱼)以及六种海水鱼(鳓鱼、秋刀鱼、虹鳟鱼、刺鲳、鳕鱼、小带鱼)中的Omega-3脂肪酸含量进行了研究[4],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淡水饲养黑鱼1104.3mg/100g,含量最低的为刺鲳 32.3mg/100g,差异超过十倍:

图片

此外,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的一篇科学建议[5]中,提到了部分鱼类体内Omega-3脂肪酸的含量。同时该建议指出食用鱼类时可采用烧烤、水煮等方式,避免油炸。炸鱼与其他吃法相比,每周吃一次炸鱼会使心衰风险上升显著上升[6]。

图片


05吃多少鱼才能保证摄入足够的Omega-3脂肪酸呢?

根据我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

GOED (GlobalOrganization for EPA and DHA Omega-3s,全球EPA及DHA ω-3组织)也基于现有的科学证据建立了Omega-3脂肪酸不同人群的推荐摄入量:一般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为了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推荐摄入量为500mg/d;孕妇和乳母,最佳摄入量为700mg/d,其中DHA至少为300mg;冠心病继发性预防,最佳摄入量为1000mg/d;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其他健康问题的患者,摄入量可提高至大于1g/d[7]。

图片

小结

虽然吃鱼确实有多种优点,但是过量食用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想要变聪明,不仅仅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还需要考虑自身因素,努力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才是真!

阅读596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