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运笔的方法、技巧与法则

来源:中华大课堂

一、行书运笔的27种方法

1、中锋 笔尖运行的轨迹在笔画的正中点,特点是点画厚实圆满。

2、偏锋 侧锋 特点形方单薄。

3、藏锋 笔画运行将终时,将笔尖往复逆收,使笔锋势发而不露。

图片

民国《习字入门》之行书

4、露锋 笔画运行将终时,按笔后逐渐提笔出锋,锋尖渐离纸面,在纸上留下剑尖和刀斜口似的墨迹,也就是锋芒毕露。

5、落笔 笔刚刚向下按压着纸,多为运笔之始。

6、收笔 一笔画或一字完成时,笔锋要离纸而去,多是运笔之末。

图片

7、顿笔 按笔于纸上,又稍加上下运动,势如敲钉入木。

8、蹲笔 按笔向下如顿笔,但用力较轻,有如蜻蜓点水,人之轻轻下蹲。

9、提笔 拔笔高起,但不离纸,使写出的笔画轻细。

10、按笔 将笔用力压下,使写出来的笔画粗重,与顿笔,蹲笔不同之处是不含轻微的上下运势。

图片

11、方笔 下笔时笔尖朝笔画相反的方向运动,即竖画横下笔,横画竖下笔。收笔时,逆去逆收,笔画留在纸上呈方形。

12、圆笔 运笔时,笔杆垂直,笔毫平铺纸上,万毫齐力,笔画呈圆形。

13、过笔 笔锋由此到彼,提笔直道而行,不曲不折,亦称走笔。

图片

14、顺笔 从上向下,从左向右行笔。

15、逆笔 与顺笔方向相反。

16、留笔 行笔终末嘎然煞住,不使飘忽,不顿,不蹲。

17、折笔 笔锋随棱角写出而带方角的点画,称为折笔,即所谓“折似成方”。

18、转笔 笔势随圆势圆转回旋,写出不带棱角的点划,称为转法,即所谓“转以成圆”,古称此为围法。

图片

19、回笔 去左而返右,去下而返上,用半圆形转返提离叫回笔。

20、衄笔 笔向与回笔相同,亦是转返,只是回笔用圆转法,衄笔是逆向拉回,缩而不折,势如蜗牛入壳。

21、抢笔 悬空作一折笔,然后迅速落纸,也就是悬空摇掷而落,即虚抢。

22、峻笔 行笔快而有力。

23、涩笔 行笔慢而有力,笔势艰涩,如以锥画沙,泥路推车。

图片

24、挫笔 笔顿后稍提,使之转动微离顿处,多用于点画之转角处,笔势慢且涩,壮似错齿。

25、驻笔 行笔中间稍停即走,即少驻。此法与顿、蹲不同的是,前者按下停住,而后者稍停即走。

26、纵笔 过笔与提笔相结合,即在过笔中渐渐将笔提起,凡竖、撇、捺等收尾出锋而不藏者皆为纵笔。如纵鸟出笼去而不返。

27、战笔 在长的笔画途中加力,似遇阻力而又抖擞、战栗地走势。

二、行书运笔的技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其实是行书,俗话就叫连笔字,因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能慢吞吞地写楷书,在时间和速度上都要求我们使用连笔书写,也就是行书了。

所以行书技巧也是大家最关注的,也有很多人在谈行书的技巧,但很多都不够系统,因此,下面从点到面介绍一下行书高手的成就之路。主要分为理解行书、练习行书、掌握行书四个部分。

图片

理解行书:

要学习行书,就要先理解行书,总的来说,行书有以下这些特点:

1、以行为主。

顾名思义,行书就是如行走般的一种书体,所以必须打破楷书的规矩,以行为主,否则就不能叫行书了。

行书还分行楷,就是比楷书快一些;行草,就是比草书慢一些,介于中间的就是我们常用的一般意义上的行书。

2、追求简洁。

行书为了追求便捷性和速度性,在偏旁部首方面会进行简化和连带,但不能因此而觉得行书可以随意书写,那是不对的。

3、章法灵活。

章法包括单字章法和通篇章法,楷书的章法是比较严谨的,大小变化不大,但行书却可以灵活应变,根据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进行灵活的调整。

4、圆笔为主。

行书要达到行云流水的感觉就必须提着笔走,不能以按为主,以按为主势必就影响了书写速度,所以行书是提笔圆转为主以方笔为辅,加上点画的连带和笔画的简略,从而体现行书的特性。

练习行书:

1、中锋行笔。

上面说了,行书必须大部分时间是提着笔进行圆转的,在行书书写中必须保持中锋,才能使线条更加圆润和饱满并有入木三分之感。

2、避免漂浮。

初学行书甚至是以不正确的方法学了很久行书的人写的字是非常的漂的,特别是收尾处,直接就飞出去,那是不对的,必须藏锋收回来,虽然有时是要尖出,但不能乱用。

3、空中起笔。

行书是自如的,行笔比楷书自由多变,特别是起笔的地方,多是采用空中下笔,蓄势而行,并辅以各种提按的变化和顿笔的技巧进行回收。

4、连贯一致。

行书使转的笔势要求是连贯的一致的,所以就必须要具有很好的控笔能力,提着笔走就容易出现漂浮无力的感觉,这些在学习时在视频上看不出来的,所以很多人没在线下跟过正规的书法老师学习过的话就很容易各种问题。

掌握行书:

要正确学好行书,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笔法。

笔法是任何一种字体的基础。学习行书当然也要先把基本笔法给搞清楚,确实掌握和消化,包手各种点的写法,横的写法等等,每个点画,每条线条,每个单字,都有很多的笔法规律,要在临帖时多加注意,不能按自己的意思把古人的意思忽略了。

2、掌握规律。

行书的规律很多,嘉强也会持续发相关的文章,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向古人学习,善于总结规律,不断实践,才能确切掌握。

3、掌握字帖。

嘉强常和学生说,字帖是学习行书的方向盘,你不能拔掉方向盘开车,楷书你自己写慢慢按慢慢转折还能写出一个样子来,行书不临帖而自己乱写那就等于自杀了。

4、掌握使转。

要学好行书,掌握使转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是永远学不会行书的。使转是行书的灵魂,没有使转行书就没有了气息和生命力,出来的字要么奄奄一息要么死气沉沉。

行书运笔:

第一:收放有度、迟缓适宜

写行书要做到收放有度,迟缓适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行书的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接,首尾呼应,顺势而为,所以,下笔的时候一定要放开,行笔的时候要根据笔画粗细来判断笔锋的轻重缓急,从而写出线条丰满的笔画。比如,收笔的时候,为了回锋,必须要快而准,力度恰到好处。这就是所谓的“迟缓适宜”,如下图写“纷”和“缘”字的时候,绞丝旁的书写,收放有度,顿挫有力,充分体现出笔画的变化来。


图片

第二:用锋讲究、力度合适

我们写行书,笔锋如何运用,也很讲究,不能一味的使用中锋行笔,回锋和逆锋的书写力度要轻重自如,这就要求我们对毛笔的笔锋有选择,一般写中型行书字体,宜用长锋毛笔,一来可以使笔画的书写,笔锋运转更加自如,行程更加宽泛易于控制,二来可以使墨汁饱含于锋肚,书写起来,不至于干涩,使得笔画更加圆滑,笔画的粗细完全可以通过手腕力度来控制,这就是所谓的“用锋讲究、力度合适”。


图片

第三:笔势所驱、笔锋必到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书写行书中,在用笔上必须做到“意之所使,每笔皆至。”就是在书写字体的运笔过程中,自己意念所到,笔锋必须跟进,不能迟缓,目的就是写出笔势来,体现笔画的苍劲雄奇。如米芾的书体“無”字,下面的四点,一次写完。写笔画的时候,笔锋与笔肚几乎是同时抵达,关键的技巧在于笔锋的转折以方笔还是圆笔收锋。这些动作是一气呵成的,动作连贯,所以写出的笔画才圆润好看。


图片

米芾字体“無”字

第四:欲左先右、欲下先上

这一技巧与写楷书笔画有点相似,就是在书写的时候,笔法做到欲左先右,欲竖先横。比如,写横画的时候,就要欲左先右,写竖画的时候,就要欲下先上,先写好入笔的笔锋轮廓,在向下运笔,在更加笔画的呼应连接,或提或折,写出笔画的转接点。

第五:交叉求变、细接润滑

写行书笔画的连接交叉之时,一定要变化多端,显示出笔画的秀灵美,如果写得过于严谨僵化,则字体就会失去灵气。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就是书写字体过程中,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体与字体之间的连接,宜细不宜粗,如果衔接处过于粗实,就会给人一种主次不分,喧宾夺主的感觉。


图片

第六:转锋如筋、围笔如线

在行书的书写当中,横折画、竖弯钩等笔画,都要用到转锋笔法,也就是通过手腕转动运笔,使笔锋运转写出圆润的线条,如下图写“学”字,下面的“子”字写法就不一样。主要是折锋运笔当中,注意锋尖的变化。而能使这种笔锋变化,一个最主要的要领是腕力和指尖执笔的角度转换送力的技巧,所以最后写出来的线条如筋线萦绕,这种笔法在以后的草书运笔当中会经常用到。有时候,为了把一些字体写得更加圆润饱满,必须一笔带过,采用环绕笔法,我们把这种环绕笔法称作“围笔”。


图片

第七:挥洒自如、亦静亦动

写字,不能拖泥带水,不能左顾右盼,必须一气呵成。宁可重写也不填写笔画。所以,在写行书的时候,首先要做到挥洒自如,就是要放开思绪,大胆挥毫泼墨,激情纵横。但是书写当中也要注意动静结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运笔、顿笔、停笔、折锋、收笔,这些动作亦静亦动,注意火候。放能放得开,收能收回来,笔锋该停下来就不要再运笔,所以,要多多联系,不断归纳总结。

三、写好行书的12条法则

行书的用笔方法很多,具有灵活性、伸缩性、多样性等特点。因此,掌握行书的用笔方法是至要的,用笔的熟练与否,直接关系到书写质量。


图片


1.用毫得当。

行书用笔,一般以只用毫之全锋的三分之一为度,最重的按笔也不宜超过二分之一。这样,行笔时即按得下,又提得起。当然,这并不绝对,喜用短锋笔和长锋笔作书的人,往往不受此限制,或用全锋、或用锋尖,只要掌握得当,做到梁 《评书帖》中所要求的那样:“用笔宜着实,又要跳得起,不可使笔死捺在纸上。”若用小毫写大字,就会捉襟见肘,形同枯槁。字的肥瘦,亦往往与用笔的大小、深浅有着密切的关系,用笔毫太过,则笔画就会刻板、扁平、浮薄而失天机。

2.行笔迟速得宜。

行书行笔速度,不可一概而论,应该说或迟或速兼而有之,还须视通篇之需要,虽系一字,即可快疾如风,又可迟同逆舟。因而,行书行笔之迟速不可只以中速而论,更不可以加速急书为是,应静气平心,乘心遣毫,一抒情致为佳。清人《书法秘诀》中提出:“能用笔便是大家名家,必笔笔有活趣。”

3.笔笔送到。

行书在用笔上必须作到“笔笔送到”,所谓笔笔送到,就是在一个笔画运行的过程中,要使笔锋到位,不能笔肚到了笔画末端,而笔尖才到中途即挑出或折出。这是行笔提起的关键,这笔笔送到的功夫来源于楷书笔法的功底,不然送不到位,笔画质量就差。


图片


4.欲横先竖、欲竖先横。

横画、竖画的起笔不论藏露,都与楷则原理一致。横画中不承上画的露锋起笔,尤须注意,不使尖笔过多,以防笔画的单薄刻削,要使起笔处丰满厚实。竖画的落笔先要向右切入,再按转直入,以防过于尖刻之病。

5.牵丝不粗。姜夔在《续书谱》中提出:“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如果画与画、字与字的萦带荦丝粗了,就会有喧宾夺主、连绵缠绕之嫌。

6.转锋如筋。

转锋是以腕转动运笔,使锋毫环转写出不带棱角的线条,即“转以成圆”。如写“也”、“为”、“得”、“而”等字的主笔或钩笔,转锋要达到如筋环一样的效果,具有立体感。

图片

7.纵笔展放。

即要大胆濡墨落纸,尽情挥洒纵横,这样可收到气势奔放、笔姿灵动的艺术效果。古代祝允明、徐渭、陈道复及王铎、傅山、张瑞图等人善用此法。

8.搭锋变化。

搭锋即上一字的尾笔紧接下一字首笔的笔画,要注意出锋的变化,一篇之中,尽量不能类同出现。搭锋在一幅行书作品中,能起着变换姿态、产生节奏增加变化的作用。

9.接笔轻捷。

在字的结体布白中,各种笔画之间有的左右相接,有的上下相接,有的交叉相接,均具一定的“接缝”位置和写法,因为相接处不宜施重墨,多采用轻捷尖笔相接,所以又称“尖接”,用笔需轻捷灵巧。


图片


10.围笔流畅。

在书写某些字时,采用小盘绕和大回环的笔法,如“帝”、“带”写成大小回环,将“国”的外包围结构写成大回环形,都称作围笔或回笔。写此笔画均须掌握锋毫的顺行变换,以求收到线条劲健、畅达流便的效果,此法多用于行草书。

11.翻笔生动。

就是运笔过程中,按照体形所需改变前进方向,采用翻转笔锋继续疾行的一种动作。多用于方笔的转的处,并与折笔相互配合应用,以翻笔画出棱角,避免出现僵滞的笔病。翻笔法较难掌握,应多加练习、体会。

12.顺应自然。

即用笔不能故作抖颤。书法的高妙在于人力使然中体现自然,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自然就是人尽自己的本质力量顺应自然条件之性,所以技法运用的意义与价值正在于书法创造中体现的自然。用笔老辣,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一种标志,并非故意造作可为。


阅读64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