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范文

来源:中华大课堂

作文模拟题1

伦敦的乔治街上住着三个裁缝。一天,其中一个裁缝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伦敦裁缝店。”另一个裁缝见了,也在当天亮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英国裁缝店。第三个裁缝想了几天,终于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乔治街裁缝店。”

结果,在三人技术和服务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第三个裁缝生意更兴隆!

以上故事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退步原来是向前

文/李寨主

从“伦敦”到“英国”,前面两个裁缝用的名字,一个比一个大。他们试图以此来彰显自身的“高端”,没想到弄巧成拙。第三裁缝经过深思熟虑,以退为进,以“乔治街”这个接地气的名字来吸引顾客,让生意更兴隆。由此可知,生而为人,要学会以退为进!

唐代的布袋和尚写过一首这样的禅理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的时候,采用后退式,相对于自己的后退,秧苗却在前进。这样的前进,不仅让秧苗更齐整,而且让插秧更快速,可谓一举多得。这说明:退步,原来真的能更好前进!

或有人言,插秧只是特例,不具备普遍说服力。真的是这样吗?非也非也!生活中,当我们在野外遇到一定宽度的水沟时,想要跨过去,如果直接在沟边跳跃,效果不好,很有可能会掉进沟里。相反,如果可以后退一段距离,然后利用这段距离去做加速跑,最后或许能够轻松跨越。这个例子虽然寻常,却可以解释为何退步能更好前进:后退可以提供蓄势的空间,进而能让我们冲得更快,跳得更远!

古往今来,凡有大成者,都懂得退以蓄势、更好前进的道理。华盛顿统帅大军取得独立战争胜利后,急流勇退,挂冠而去,蛰伏几年后,再次出山做总统,为美国政治奠基;路遥写出《人生》后,在各方赞誉声中悄然隐身,到一个煤矿去体验生活,几年后写出了百万字的大作《平凡的世界》。然而,揆诸当下,有一些明星刚有了一点名气,就飘飘然,以为自己可以一日千里;还有一些网红,才有了一些流量,就狂妄无比,认为自己会一飞冲天。两相比较,懂得退以蓄势的伟人、作家如日升月恒,一直闪耀;而不具备这方面智慧的明星、网红,则其“红”也勃焉,其“凉”也忽焉!

当然,退以蓄势其实也有讲究。首先,退也要讲究方向、领域。当我们发现自己在一个方向、领域不合适时,不妨及时后退,切换赛道,从而在新的方向、领域更好前进。陶渊明在官场不得志,于是退归田园,一边躬耕一边吟咏,最终在诗坛开创了山水田园派;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后,果断急流勇退,从此中国政坛上少了一个庸庸碌碌的官僚,而中国文坛上升起了一颗光芒万丈的巨星!其次,退也要守底线。很多时候,我们要给自己画一条后退的底线,底线之前,退一步海阔天空,底线之后,退一步万丈深渊。底线事关生死,决不能轻易触碰,这也是退的红线!

古谚有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隔岸观花,不如退而造筏。”退而结网、退而造筏看似耽误了时间,其实提升了前进的效率。生而为人,我们应该掌握这种以退为进的智慧,参透退步原来是向前的禅理,进而在山重水复之后得见柳暗花明!

备注1:本文为押题课资料。出自寨主的《2023高考作文押题课》。

作文模拟题2

有人认为,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有人认为,和谁在一起无关紧要,关键在你自己。

上述材料可以予人启迪,请结合自己的感悟或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与大雁齐飞,赴星辰大海

文/李寨主

有人认为,和谁在一起无关紧要,关键在你自己。然而,事实真的这样吗?

诚然,有的人确实可以严格自律,不受周边环境影响,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然而,就像不是每一种花,都是荷花,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超脱于环境。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近朱变赤,近墨变黑。因此,我们不能认为自己“生而有异”“与众不同”,而应该选择优质环境,避开不良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之好坏,虽然也与基础设施等物质条件有关,但关键在人。所以,选择优质环境,避开不良环境,其实就是选择优秀者,避开“垃圾人”。很多时候,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与大雁齐飞,目之所及皆是广袤天空;与苍蝇为伍,所到之处皆是污秽狼藉。所以,如果可以,请选择跟大雁奔赴星辰大海,而不要与苍蝇一起追腥逐臭。毕竟,我们生而有翼,就算不能乘风而起,也要拒绝匍匐在地,形如虫蚁。这是自我的最低要求,也是为人的基本底线!

然而,正如芝兰生于幽谷,美木长在深山,优秀的人,往往也不会招摇过市,而会埋首做事,低调做人。想要与他们为伍,就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寻觅,去靠近,去投合。毕竟,被一个人接纳的前提,是你了解他的品性,契合他的言行。如此,他才会把你引为同道中人,一起仗剑江湖,共赴山海。这也是梅兰芳原本很少吃螃蟹,但为了跟老师齐白石打成一片,经常持鳌下酒、大快朵颐的原因。正如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人与人相处也是这样,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没有相似的内在气质和外在举止,就算表面在一起,其实也是貌合神离,最终结局必然是一拍两散。

当然,选择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并不是要借他们的光,而是要学习和模仿他们,最后变得跟他们一样优秀,一样能发光。跟蜜蜂在一起,我们应该学习采花,最后自己能酿蜜;跟大雁在一起,我们应该学习飞翔,最后自己能够遨游万里。反之,如果只是借光,或者以此来充“门面”,彰显自己交际有多宽,人脉有多广,那就是舍本逐末,弃金取泥,最终必然会一无所得,大失所望。

有人说:“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价,与大闸蟹绑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我们与谁捆绑在一起,这很重要!孟母为了让孩子跟文化人绑在一起,不惜三次搬家。希望你我都可以跟珠玉同群,而不是与瓦砾为伍。时间久了,我们也可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备注1:本文为押题课资料。出自寨主的《2023高考作文押题课》。

作文模拟题3

“界”是一个常见字,定义可以是实在的内容,如边界、疆界、国界、界域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底线、境界、眼界、视界等。如何看待和认识“界”,对我们的人生有重大影响。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感受和理解,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心有畏,言有戒,行有止

文/李寨主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诚哉斯言!生活中,我们应该有边界感,恪守以礼法为代表的秩序,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心有所畏,就是心存敬畏,不敢逾矩。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说:“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这些话告诉我们,生而为人,不能天不怕,地不怕。要不然,他在别人眼中就会变得很可怕,最终也必然会自食恶果。只有心怀敬畏之心,谦虚谨慎,才能本本分分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进而不踩红线,不越雷池,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言有所戒,就是宁愿寡语,绝不妄言。

《荀子》中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很多时候,我们身在庐山中,经常被云雾遮蔽,并不一定能马上看清事实真相,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宁愿寡语,绝不妄言。因为,一旦妄言,可能会变成流言蜚语,既给当事人带来伤害,也给自己带来麻烦,可谓损人不利己。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真正的智者,会认可这样的理念,与其言多必失,甚至以言伤人,不如暂时沉默,了解事实真相后再做评判。如此,既守住了语言边界,也有利于看清事实真相,一举多得,利人利己。

行有所止,就是抵御诱惑,严于自律。

有人说:人的欲望就像气球,越吹越膨胀。的确,一旦放纵,欲望很容易膨胀,随之而来的影响,就是行为变得疯狂。对此,老子有过严厉的警告:“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如果一个人目盲、耳聋、心发狂,必然会像失控的马车一般,在暗夜悬崖边横冲直撞,最终可能坠入千丈深渊,万劫不复。这样的悲剧,值得警醒。真正的智者,会严于自律,抵御欲望,既不为“糖衣炮弹”所诱,也不为“香车美人”所惑,真正做到身有所正,行有所止。

心有所畏、言有所戒和行有所止,都是恪守为人的边界。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其中,心有所畏是内在规范,是守住边界的前提。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是外在举措,也是守住边界的具体表现。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了心有所畏,才能言有所戒和行有所止。而实现了言有所戒和行有所止,也能更进一步增强心有所畏。总之,三者相互依存,彼此促进,如护城河、城墙和城门一般,共同拱卫着为人处世的边界。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孔子对此大加赞赏,因为他觉得这样的鸟能严守自己的活动边界。鸟如此,人亦然。愿每个人都能守住为人边界,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备注1:本文为押题课资料。出自寨主的《2023高考作文押题课》。

作文模拟题4

1925年,鲁迅在一封信中谈到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古训所教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法,教人不要动。不动,失错当然就较少了,但不活的岩石泥沙,失错不是更少么?我以为人类为向上,即发展起见,应该活动,活动而有若干失错,也不要紧。惟独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盘失错的。因为他挂了生活的招牌,其实却引人到死路上去!”“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作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文/李寨主

鲁迅先生的生活态度,让我想起了《吕氏春秋》中的一句名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活水常流所以不发臭,门轴常转所以不被虫蛀。由此可知,活动对于世间万事万物无比重要。不管是个人、团队还是国家,都应该活动起来!

“生命在于运动”,肌体的活动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康!

作家周岭说:“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像是一汪清泉;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潭死水。”诚哉斯言!运动与不运动,身体状态大不一样。经常运动的人,精力饱满,体魄强健,拥有雄厚的“革命本钱”。因此,真正的有志之士,大多热爱运动。毛泽东一生坚持游泳、登山,以达到“野蛮其体魄”的目的。钟南山年轻时是体育健将,曾夺得全国跨栏冠军,后来长期健身,到80多岁依然身材健硕,肌肉发达。为了身体健康,也为了事业有成,惟愿你我能够响应马约翰先生当年发出的号召,“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

“活力在于流动”,人员的流动可以让团队更有朝气!

有人说,一个团队,就像一个水坑,如果不能流动起来,迟早会腐烂发臭。的确,团队要有活力,必须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氛围,实现正常的人员流动。要不然,整个团队就会像土壤一般逐渐板结,最终丧失活力,变得暮气沉沉。如此,会打击内部的士气,降低团队的效率。很多学者在反思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时,就曾对其“终身雇佣制”提出过尖锐评判。因为这样的制度并不利于人员的流动,最终让不少团队失去活力,逐步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最终黯然退场。

“创新在于变动”,观念的变动让一个国家更有前途。

“时代已经消亡,要么创新,要么死亡。”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进步,不能固步自封,而应该拥抱变化,锐意创新。“事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让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潮流,如此,才能正确甄别东风吹来的风向,始终站立在大潮之巅,做真正的弄潮儿,成为世界之河中的汹涌后浪!

诚然,不管是个人、团队还是国家,活动往往会伴随一定的风险。肌体运动,可能带来肌骨损伤;成员流动,可能导致团队动荡;观念变动,可能让国民倍感不适应。然而,相比于收益,这些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所以,鲁迅先生也有言:“活动而有若干失错,也不要紧。”毕竟,相比于不动带来的“苟活”,我们更愿意追求活动带来的新生!

“动起来,为新的力量喝彩;动起来,每一秒都期待。”不管是个人、团队还是国家,都应该活动起来!活动起来,才能对当下充满期待,也拥有精彩未来!

作文模拟题5

中国古代的铜钱,外表是圆的,内部有方孔。有人说,铜钱这种外方内圆的形态,其实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或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能方能圆,方圆得宜

文/李寨主

古代铜钱的方圆之态,让想起了中国书法。书法用笔有方笔和圆笔之分。方笔棱角分明,给人刚毅正直之感。圆笔圆润灵活,给人通达圆融之感。生而为人,应该领悟书法和铜钱中的智慧,做到能方能圆,方圆得宜。

鬼谷子曰:“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方是准则、规矩,是立身之本;圆是圆通、灵活,是处世之道。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只懂方,则会迂腐僵化,不知变通,有刚性而无柔性,如果只懂圆,会丧失原则,守不住底线,有柔肤而无硬骨。唯有圆中有方,方中有圆,方能在人生之路上行稳致远。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当年,鲁迅先生在工作上以笔为剑,对敌人进行无情的鞭挞。然而,在生活中,他为人平和,待朋友热情周到,对亲人无微不至。他的做法,可以在方圆之道方面给我们带来启发。工作上,我们应该坚守原则,明确立场,做方形的铁骨战士。生活中,我们可以充满柔情,做有温度的人。

除了工作和生活,我们还应该在待人和待己方面,正确处理方圆之道。古人言:“律己宜带秋气,待人须带春风。”我们应该对自己讲原则,待己以方,严于律己;同时,对他人多讲通融,多几分理解,宽于待人。如此,便可以像清代思想家魏源一般,“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律人。”最终,便可以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真正做到了有方有圆,方圆得宜。

然而,揆诸当下,有人对别人讲原则,用高标准要求他人,却对自己降低标准,甚至没有标准。如此“双标”,是严于待人,宽于待己,也是以圆润己,以方苛人。这样做无比虚伪,也弄错了方圆之道,最终必然会让人唾弃,自食恶果。

方是做人之本,让人生根基扎稳筑牢。圆是处世之道,让人生大树枝繁叶茂。人生在世,应该能方能圆,方圆得宜。让我们以方来工作,以圆来生活,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让人生之树葳蕤茁壮、硕果累累吧!

备注1:本文为押题课资料。出自寨主的《2023高考作文押题课》。


作文模拟题6

材料一:威廉·詹姆斯有一部小说,说的是一位贵妇人在剧院里为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啜泣不已,但她的马夫就在戏院外面冻得快要死去。——罗翔

材料二:爱全人类容易,爱一个人难。去帮助一个人,比宣称我爱人类要困难得多。——苏霍姆林斯基

材料三: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体中其他人的生存条件。——爱因斯坦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爱万人不如助一人

文/李寨主

海子有一句诗,曾让无数人感动。“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关心人类当然高尚,然而也高高在上,想念一个人虽然普通,却也真实可感。身而为人,要落在实处,不能飘在空中,与其想着要关爱万人,不如切实去帮助一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爱全人类容易,爱一个人难。去帮助一个人,比宣称我爱人类要困难得多。”诚哉斯言!爱万人,爱的不过是一个虚幻的概念。这样的概念很容易爱,因为很多时候不过是喊喊口号,写写文章,并不需要太费力气。所以,卢梭可以在书中为人类的不平等而流泪,顾城可以在诗中宣称自己爱世上所有的生灵。然而,去帮一个人,意味着要拿出切切实实的行动,要花费时间、钱财和精力。而且,爱万人往往可以得到好评,赢得声誉。而帮一个人,很多时候并不一定会引人关注。两相比较之下,爱万人无疑比帮一人容易得多,也“划算”得多。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为这种“容易”和“划算”,就跟卢梭一样,一边为人类不平等而痛哭流涕,一边对向自己祈求帮助的孩子置之不理;也不能像三国时期的董卓那样,“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因为,这样的“大爱”无比廉价,也十分虚伪。相比之下,帮一个人,或许效果有限,但实实在在,可知可感,令人赞叹。这也是德兰修女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当有人质疑她在加尔各答办医院,帮不了所有穷人时,她目光坚毅地表示,能帮一个是一个!

是的,能帮一个是一个,能帮一点是一点。或许,我们的力量很渺小,能力也有限,声音还微弱。可是,只要愿意行动,依然可以帮到别人。听说邻居有困难,伸出手帮一把;看到老人摔倒了,走上前扶一下;遇见小孩子迷路了,主动把他送回家……这些事情对我们而言,都是力所能及的。做一点这样的好事,比宣传自己热爱全人类,更真实,也更有价值。这也是“当代雷锋”郭明义让人佩服的原因。他说:“能帮一个是一个。献血对于救他人生命有那么大的好处,自己又没有什么损失,我为什么不献?捐几百块钱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我为什么不捐?”

然而,揆诸现实,很多人喜欢爱“万人”这样的抽象大概念,却对真实个人的苦难无动于衷,不仅不帮忙,甚至反而落井下石,恶语相向。他们宣称自己关心“网暴受害群体”,却对正在被网暴的个体无比冷漠,甚至还幸灾乐祸。他们表示自己关爱“弱势群体”,却对身边遭到不幸的个人无动于衷,甚至还冷嘲热讽。这样做,是言行不一,会显得虚伪透顶。我们对这些人表示鄙夷的同时,也应该反思。何以这种情况会出现,如何避免以后再发生?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深度拷问并努力寻找答案的问题。

雪莱终其一生没有实现梦想中的“人类的社会革命”,因为他为了这个宏大概念抛妻弃子;托尔斯泰直到死去也没能在俄国建成“万人的理想国”,因为他对于身边妻子的苦痛无动于衷。爱大概念,不如爱小个体;为万人热泪盈眶,不如为一人而奔忙。真实远超虚伪,行动胜于空谈,爱万人不如助一人!

备注1:本文为押题课资料。出自寨主的《2023高考作文押题课》。

作文模拟题7

书画鉴赏大家张伯驹的女儿在《忆父亲二三事》中写道:“父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这就是底子吧。从前的人,不管是写文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很有面子。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面子要靠底子撑

文/李寨主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脸就是面子,是身份、地位、荣誉的象征。生而为人,我们不能不要面子。鲁迅先生也说:“谁都要面子,这是好事情。”然而人人要面子,并不等于人人有面子,因为,面子要靠底子撑。

何谓底子?底子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张伯驹少年时勤学苦读,《古文观止》《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唐诗宋词全部读遍,由此基础扎实,底子深厚。后来,不管是文章、书画、戏,他样样到家,味道十足,很有面子。由此可知,底子是柱子,面子是戏台,惟有柱子扎得深,钉得牢,戏台才能昂然矗立,稳若泰山。所以说,打牢底子,才能撑起面子。

纵观古今,哪位名人的面子不是靠底子撑起来的?王羲之年轻时苦练书法,用烂的笔头,堆积成山;洗笔的水,把整池的水都染黑了,最终,他隶、草、楷、行无一不工,成为了备受赞誉的“书圣”;白居易小时候苦读诗书,“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最终成为一代诗魔。科比坚持凌晨四点起床练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成为超级巨星;武大靖长期刻苦训练,整个脚部遍布着伤疤、老茧和变形的骨头,最终穿着冰刀鞋“起飞”,成为万众瞩目的冬奥会冠军!无数事例可以说明,没有扎扎实实的底子,就没有风风光光的面子!

当然,我们强调底子支撑面子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面子对于底子的作用。正如土壤可以涵养植物、植物也可以改良土壤一般,面子也可以进一步夯实底子。毕竟,面子是肯定,是赞誉,能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反哺于底子。梅西小时候苦练球技,来到拉玛西亚后,得到了克鲁伊夫、瓜迪奥拉等名宿肯定,倍有面子。此后,动力满满的他进一步埋头苦练,最终成为了一代球王。由此可知,若能把面子转化为动力,进一步夯实底子,就能形成良性循环。毕竟,更加扎实的底子,可以撑起更大的面子!

然而,揆诸当下,一些青年心浮气躁,沉不下心来苦练基本功,却追求高大上的面子。他们总喜欢给自己打造人设,“文艺女神”、“社交达人”、“励志偶像”、“超级歌神”……以为这样很有面子。然后,因为缺乏真正的底子,他们很容易“翻车”,人设一不小心就崩塌了,最终丢光了面子。这样的状况让人叹惋,也让人反思。要知道,倘若没有底子撑着,面子就是墙头芦苇,水上浮萍,完全立不住。然而,要有能撑得住面子的底子,就不能心浮气躁,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能够“板凳甘坐十年冷”,最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成为人世间最靓的崽、夜空中最亮的星。

树高千丈靠根深,面子要靠底子撑。愿你我都能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点踏实勤奋,最终养得根深,枝繁叶茂。

备注1:本文为押题课资料。出自寨主的《2023高考作文押题课》。

作文模拟题8

朱子明原本是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可是,同行们嫉妒他,四处造谣贬低他,说他是个“驴画家”。当时的皇帝喜欢驴画,便将朱子明叫进宫来,让他专为自己画驴。朱子明听后深为诧异,也对那些诋毁他的同行们无比气愤,然而,圣旨难违,也只好硬着头皮开始画驴。通过反复练习,朱子明越画越好,最后深受皇帝赏识,成为了“天下第一画驴人”。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生气不如争气

文/李寨主

朱子明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苏秦的遭遇。苏秦年轻时游说各国失败后,两手空空回家。此时,妻子不理他,哥嫂不给他饭吃,一起讥讽他“不务正业,靠嘴吃饭”。吃了闭门羹的他,一肚子怨气,就跟朱子明被同行诋毁后被迫开始画驴时一样。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这种“怨气”。毕竟,人是情绪化的动物,都有脾气。遇到了不公情况,或者遭到了恶劣对待,难免一肚子火气。这的确是人之常情。然而,人也是理性思考的苇草。如果只是生气,一味埋怨,那最终就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有智慧的人,绝不会这样,因为他们明白生气不如争气。  

众所周知,生气是一种情绪起伏,也是一种精神内耗,它往往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这样会让自己做无用的消耗,身心俱疲。相反,争气则是不在情绪上较高下,只在能力上争输赢。换言之,就是化怨气为动力,提升自我能力,好好证明自己!

既然被称作了“驴画家”,朱子明就努力练习画驴,最终技艺精湛,成为了“天下第一画驴人”;既然被讥讽为“靠嘴吃饭”,苏秦就闭门读书,苦练演说技能,最终在重新出山后“佩六国相印”。他们都通过切实行动,为自己争了一口气。

这样做极有必要。常言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为自己争气的人,血是热的,心是澎湃的,生命是年轻的,如破土小草茁壮地生长,似破茧之蝶顽强地展翅,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面对“画不好油画”的嘲笑,徐悲鸿发奋努力,日夜琢磨,最终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为自己争了一口气;面对“能够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的讥讽,詹天佑翻山越岭,不断勘测,克服重重困难,用不到4年的时间建成了原计划6年完工的京张铁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争气当然让人解气,但也要明白,在此背后需要志气和骨气,更需要实力和努力。惟有心怀大志,踏实努力,才能不断提升能力,最终以卓越成绩,令人刮目相看,为自己争口气!

然而,揆诸当下,不少青年渴望“逆袭”,希望为自己争口气。可是,他们空有目标,却缺乏行动。“休息几天再努力”“争气不在于这一时”……随着时间流逝,他们的热情逐渐消磨,意志变得脆弱,最终,他们一事无成,没有为自己争口气,反而成天怨天尤人,忿忿不平,成为了典型的“愤青”。这样没有争气,反而生气,令人可悲可叹,也让人反思。

李渔每当生气时,总会提笔写书:“予无它癖,唯有著书。忧籍以消,怒籍以释。”郑板桥受人讽压,怒气来时,便铺好宣纸,提笔画竹。他们一个成为了鼎鼎有名的作家,一个成为了闻名遐迩的画家。愿你我都能明白生气不如争气的道理,能够化怒气为动力,成为能力卓越、成就斐然的人。

备注1:本文为押题课资料。出自寨主的《2023高考作文押题课》。

图片


作文模拟题 9

录制节目时,主持人一般是站着的。然而,有时候也有例外。比如,某次参与的嘉宾是一位坐轮椅的人。主持人发现站着太高,蹲着太矮,最后采用半跪直身的姿态,录完了十多分钟的节目。事后,有人问她这么做累不累,她说,当然累,但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依然会这么做。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我的世界与你等高

文/李寨主

这个主持人的做法,让我想起了董卿。被誉为“央视一姐”的她在采访行动不便的残障女孩、坐轮椅的公安英模和90多岁的老教授时,也曾采用半跪直身的姿态。这样做,放低了身姿,拉平了视线,让我的世界与你等高。

我的世界与你等高,要避免俯视。

人与人相处,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毕竟,就算身份和地位有差别,但人格上大家是平等的,没有三六九等之别,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倘若有人高高在上,俯视别人,必然会遭到他人的反感。要赢得尊重,就必须避免俯视。二战期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慰问遭到轰炸的伦敦社区时,曾在一个破旧的老房子前驻足,敲门后,他对开门的老妇人彬彬有礼地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得到允许后才进去访问。这么做,避免了俯视,展现了高贵的修养,也赢得了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赞誉。

我的世界与你等高,要拒绝仰视。

余秋雨有言:“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生而为人,就算个子矮小,位置卑微,也不要去仰视别人。因为,哪怕是像苔花,春风一吹拂,也可以如牡丹一般绽放;哪怕如尘埃,太阳一出来,也可以载歌载舞。请相信,你虽然只是全世界的八十亿分之一,但也是八十亿的唯一。你不是衬红花的绿叶,也不是镶金子的黄铜,而是独具魅力的自己。如此,不必仰望别人,因为自己亦是风景!

我的世界与你等高,要呼唤平视。

平视,是不谄媚、不依附、不居高临下、不颐指气使。我们呼唤平视,因为这样才能心意相通。这正如“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所言:“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双方目光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交流才能不卑不亢,彼此才能同声同气。我们呼唤平视,也因为这样才能更好了解自己。他人的目光就是一面镜子,从下看或者往上瞧,都可能变形,惟有平视,才能照见真实的自我形象。对此,作家杨绛也有言:“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哲人有言:人人生而平等,我们的起点相同,终点也必然无异。既如此,就不必高高在上,也无须匍匐在地。我的世界与你等高,所以,我不会跪着仰视,把你视为神灵;也不会站着俯视,把你看做蝼蚁。我会与你肩并肩,手牵手,把你当作朋友和兄弟!

我的世界与你等高,你应该平视我,我也应该平视你!

备注1:本文为押题课资料。出自寨主的《2023高考作文押题课》。

作文模拟题10

如何看待世界上的人与事?有人认为有三种视角,即仰视、平视、俯视。看待人与事,有人赞成仰视,有人赞成平视,也有人赞成俯视。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你的世界与我等高

文/李寨主

子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种不卑不亢的姿态,就是平视。相比于高高在上的俯视和匍匐在地的仰视,平视既不目空一切,也不自我矮化,是看自己、看他人和看世界的最好姿态。

平视自己,才能看清真实的自己。

目光也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见自己,把目光垂下、扬起,都不如端平,因为这样才能更好了解自己。对此,杨绛先生有言:“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的确,仰视显得自己卑微渺小,容易坠入妄自菲薄的深渊,而俯视容易让自己骄傲自大,飘上了自以为是的“云端”。这样都会迷失自己,陷入自卑或自大的怪圈。惟有选择平视,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既不自我膨胀,也不自我矮化,既不张扬,也不自卑,始终葆有一颗平常心,看清自己后做真实的自己。

平视他人,才能表达真正的尊重。

与人交往时,俯视和仰视都不是正常的视角。俯视是鄙夷,仰视是讨好,两者一体两面,常常会自动切换。那些常常仰视他人的人,换一个场合,可能会居高临下、仗势欺人;而那些常常俯视他人的人,遇到更强者,也往往会仰人鼻息、摇尾乞怜。这样做,都不得体,也不能表达真正的尊重。真正的尊重是平视他人,既不因为对方高大而当作神灵,也不因为对方渺小而视为蝼蚁,而是一直把对方当朋友,当兄弟。君可见,东坡居士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君可见,屠格涅夫遇到乞丐,蹲下身子跟他握手;君可见,乔治六世访问老社区,进门前客客气气敲门;君可见,当听到作家说“请记住今天跟你玩的人是世界文豪萧伯纳”时,6岁的小女孩自然而然地说出“请记住今天陪你玩的是苏联女孩卡嘉”……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平视他人,能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也能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平视世界,才能展现自信的风采。

如果说平视自己是自省,平视他人是尊重,那么,平视世界是自信。自信,需要足够的实力和广阔的视野。人如此,国亦然。放眼历史,中国曾处于康乾盛世,实力强大却视野闭塞,因而俯视世界,自称“天朝上国”;也曾处于贫弱之中,因实力不足而仰视世界,盲目崇拜西方,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些,都不是正常的状态。好在时移世易,随着经济腾飞,当今的中国既有实力,也有视野,已经进入平视世界的阶段。这一点,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展现得尤为明显!

当今中国的青少年,被称为“平视一代”。他们见惯了2008年鸟巢上空的华丽焰火,上海世博会上的人山人海,G20时西子湖上的醉人夜色,逐步从观察世界到融入世界,再到影响世界。在此期间,一直保持平视,因为他们心中有底气,眼中有山海,既不因昔日贫穷而仰视,亦不因盲目自大而俯视。李子柒、曹原、杨倩、苏翊鸣、吴易昺……越来越多“90后”“00后”走上世界舞台,展现中国年轻人平视世界的自信风采。

尼采有言:“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到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也许你普通卑微,但不能站在山脚仰视;要不然,你会看不到自己,走向迷失。也许你身居高位、名噪一时,但不要站在山顶俯视;要不然,你可能会重重摔下,变成一堆瓦砾。你的世界与我等高,所以,请选择平视。让我们平视自己,平视他人,平视世界,从半高处看到美好的风景吧!

备注1:本文为押题课资料。出自寨主的《2023高考作文押题课》

阅读5696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