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播放列表35讲
诸子百家的含义:
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史家论述: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对学术流派的见解,司马谈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则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吕思勉认为“术数”、“方技”、“兵书”三略,亦可称为先秦诸子,可算为十二家。
诸子百家解读: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韩非子,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七、纵横家: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十一、兵家: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穣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十二、医家:
代表人物:扁鹊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型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
一、社会背景
1.士族,部落,部落联盟,部落国家,部落国家联盟。2.西周封建,国家联盟国家。3.秦灭六国,统一国家时代。4.辛亥革命。西周到先秦是邦国,秦到清末是帝国,民国至今是共和国
西周封建制度:天子(天下,世界),诸侯(独立主权国家),大夫(家),士(贵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薪水,管理个人)庶民 。
一个天下很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世袭贵族制度。有财权有政权。
郡县制:国家天下合并,国变郡,家变县。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帝国制度。官僚政治。中央集权官员代理,官僚任命。地主阶级,有财权无政权。
秦汉:贵族地主阶级(察举制度~孝廉,作秀),万户侯。魏晋南北朝:士族地主阶级(荐举,九品中正制,人品分等级,世袭垄断仕途+控制舆论把握政治形态+成为豪强把握经济基础)。隋唐:庶族地主阶级(科举制度)
为大夫服务的士:家丞(管理家),文士(智囊,文秘,食客),武士(将领,保镖,刺客),谋士,策士,术士,食客。没有固定工作的属于游士(分为儒,侠),为自由职业者。
百家争鸣魅力所在:很好看好玩-活跃思维,看问题换个角度-锤炼思想,想问题-启迪智慧。
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和谐。多样统一。四个字:求同存异。自强之路,坦坦荡荡。
二、区别
A、儒学
关注文化,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观。文化高于道德,重视文化。二人道德,同时向双方发出要求。核心价值观:仁爱(孔子,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宽厚,回避天象),正义(孟子-仁义,灭亲,合理的杀-刚强,气-充实而有光辉之乐,回避天象),自强(荀子-对天象更科学,天不可畏事在人为,人顺其自然有所不为有所不思)。
孔子是儒的导师(读书做官),孔子代表士的未来,孔子在春秋晚期,孔子的立场是贵族的统治者,孔子是哲学家,艺术家。孔子是士人成功的代表。孔子滑向贵族的士,孔子主张礼乐优雅。
和谐,站在君主的立场为天下谋。民权高于君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制,天无二日 民无二王,世袭制度,合格君主的条件(关注民生,关心弱势群体-鳏寡孤独,与民同乐,了解民意,尊重事实,尊重民权,对等交流)
实在,保德以求道。做人学道家,做事学儒家,孔子平和,孟子大气,荀子严谨。重天命观。有为无求。得于德。
孔子的药方:礼乐制度,礼乐文化。仁爱,有差别有等级的爱,以家庭为核心辐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守孝三年,家人偷盗不举报。
孟子:君权神授,不同大臣意见,可以废之弃之。支持至下而上的人民革命。孟子:人性向善,人有四心,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仁义礼智。
荀子: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道德,人的自然性是恶,社会性是伪。需要用社会性的礼乐去改造人。人靠身份秩序,道德,礼乐,维持社会群体。人只能靠圣人改造,仁义礼乐,才能成为最高贵的人,成为尧舜。
人性是道德的基础,荀子主张对做恶的可能性进行防范,孟子主张对对善的可能性进行引导。君权,道德礼仪,法度,刑法。德治-不愿意做坏事,法治-不敢做坏事。法:赏赐丰厚并且说到做到,惩罚从重从快,立法统一。不怕人民不服从,不怕官员干坏事,不怕君主无能力。以德治国,一大批伪君子。秦法,汉初道,汉武儒,往后,表面是以德治国,实际是依法治国。
孔子在春节不得志的原因:1.礼乐不可复兴,圣贤不再,理论繁琐复杂 2.政见不同。恢复西周,影响诸侯利益,从王变成子爵。3.百家争鸣的原因:礼坏乐崩
礼乐制度:周公设计,周文王儿子,周武王弟弟。夏崇拜图腾,殷商重鬼神,用人牲祭祀,却一个月灭亡,革命=革除天命。周公提出仁,废除人牲,把人当人,把神当人,天命是统治依据,鬼神是统治手段,祭祀是必须。敬鬼神而远之,不信鬼神,用祭祀凝聚人心。西周崇拜圣人,之前是大贡献大发明,现在是道德楷模,道德崇拜。把人当神,没有宗教。总结:把人当人-人道主义,把神当人-理智态度,把人当神-道德精神。
礼乐制度:核心是有差别等级的爱,别内外,定亲疏(姑奶奶,舅爷爷),序长幼,明贵贱(君尊臣卑,父尊子卑,男尊女卑)。墨家,无差别的爱。伦-等级-秩序,阐述等级制度的原理-伦理,表现伦理法则-礼法,表现伦理法则的制度-礼制,表现伦理法则的情感-仁爱。乐:调节等级制度带来的不愉快,宣泄调节情感传达,乐统同,礼辩异。礼和乐,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礼乐得人心得天下。
礼乐制度能施行原因:设计精巧,封建制度(封土建国,天下,国,家),宗法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嫡长子制度,父家长制)。构成家天下制度。周是国家联盟,秦是帝国。
社会巨变,仕最有用:有本事,无负担,不着急,最牛,身份前途自由。士人心系天下的原因:身份特殊(有参政参军权,没有统治权),使命感强,跨国界超宗族的精英阶层,出身不重要。出现先秦诸子百家的原因:心智成熟,社会巨变,士人崛起。
名言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以有为求有为,知其不可而为之。
君子当自强。
天道自为,君子自强。
君子不以小人之匈匈而辍行
B、墨家
关注社会,平等互利兼爱的社会理想。平等,站在天下的立场为天下谋。忽略精神权利,政治权利,重视物质权利。社会公平正义,自食其力,各尽所能,机会均等,互利互爱。
墨子是侠的导师(平时自食其力,及时行侠仗义),墨子代表士的过去,墨子在战国初期,墨子的立场是平民,墨子是哲学家,工程师。墨子是士人失败的代表,墨子滑向平民的士,墨子主张物质文明。
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下级必须和上级提意见,意见不一致,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君权至上。有为有求,重鬼神。求于鬼
墨子的药方:兼爱,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人与人是平等的,无差别的
名言
以有为求有为
C、道家
关注人生,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无为,站在个人的立场为天下谋。大气,取道不取德,无为无求。讲天道。得于道。
杨朱,人人一毛不拔,天下为公:口子不能乱开,局部利益不能小看,别把小民不当人。要牺牲个人为了天下不行,把天下给一个人享受不行,个人和社会对等。一个没有人受到损害,又不需要有人牺牲的社会,就是一个太平盛世。强调个人权利尊严,弱者生存。柔能克刚,箬能胜强,无为而无不为,装忍让。庄子主张真实自由。
庄子: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所甚欲 勿施于人。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别人。真实自由宽容。大小之变,庄周梦蝶,朝三暮四。
上德不德。四种等级的道德:不做也不想做,做了不想做,做了也想做,自己做还让别人做。庄子认为儒家虚伪,违背人性。
庄子老子:大公若私,虚怀若谷。但凡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人,也不会把别人放在眼里。爱护天下,从爱护自己开始。最高救助是无需救助。 皇帝治理-使民心统一,尧治理-使民心爱父母亲人有了区别,舜治理-使民心竞争,大禹治理-使民心变阴谋诡计。主张治大国若烹小鲜。最好的管理是看不见管理的管理。
老子庄子:寡欲(不要追求功名,不要充当智囊,不承担重任,不卖弄聪明。没有追求,没有动作,没有成就感。不重视人才),愚民愚君(不要有思想,不要有志向,统治者不要聪明,反对智慧文明,反对科技,不要有道德想法,动物世界),主张人如赤子,民如野鹿。大家都浑浑噩噩,一群糊涂虫。圣人不死,大道不至。
老庄区别:老子薄情,庄子善感。老子讲逻辑,庄子重感悟。老子重权谋(无为而治,后发制人,柔能胜刚)庄子多醇厚。老子爱装孙子,不争则天下不与之争。老子假无为(无为而无不,以无为求有为),庄子真无为(以无为求无为),禅宗(以有为求无为)。老子多权谋,庄子多灵慧。
名言
出自《庄子·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D、法家
关注国家,公开公平公正的治国理念。站在君主的立场为君主谋,以权治国。两面三刀。势(建立威望),术(对付官员),法(统治人民)。法的特点(公开,官方非民主,明文规定),有奖励惩罚。
面向未来,谋士哲学,是把刀子,面对现实,与时俱进。尊崇君主,消灭蛀虫,故事:和氏璧,死于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懂权谋。
君主集权,最早来自管仲,分成士农工商四种人,住在不同的地方,每个士的家出一个兵,每个郡1万户。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仁义,是利害。不是礼让,是算计。撕去了人与人的表面的默默温情的面纱,露出了人性的丑陋的一面。做领导最大的错误是相信别人,相信别人就会被控制。冷酷刻薄残忍苛刻,由于时代渊源使命引起。战国,对人民残忍,对士人宽松。抽象继承:依法治国,法的特点,统一唯一固定公开。杜绝腐败猫腻走后门。公开公平公正。最好是依法治国,以德育人。
对比
韩非和老子:冷眼旁观。韩非和墨子:功利,君王之利,天下之利。韩非:形式和内容矛盾。礼乐是装饰,人性是内容。儒家:内容和形式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