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父亲节:8月8号

来源:中华大课堂

1-150623150048_meitu_2.jpg

中国人的父亲节在每年的8月8号,又称为“八八节”,因‘父’字形同‘八八’,谐音“爸爸”。用这个日期命名节日,真是既生动又形象。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确实让人佩服!

中国的“八八节”又是怎么来的呢?在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很多人想起了在抗战中为国牺牲的那些父亲们,于是上海市的颜惠庆、袁希濂、陈青士、梅兰芳、史致富、严独鹤、费穆、陆干臣、富文寿和张一渠社会名流,联合署名致信当时的上海市政府,要求在8月8日这天设立父亲节,以纪念抗战牺牲的将士。

1945年8月6日,上海《申报》刊发《八八父亲节缘起》一文,文中这样写到:“美国为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曾发起创立母亲节。而今,中国也应该发起创立自己的父亲节。因‘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读音也与‘爸爸’相同,故号召上海市民,一同来过‘八八父亲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刊发这篇文章的时候,侵华日军还没有签署投降书,上海还在其控制之下。

到了1946年5月,潘公展、李石曾、宋汉章、王晓籁、杜月笙、吴稚晖、李登辉、钱永铭等数十人,再次联名向国民政府请求定每年的8月8日为“父亲节”。其理由是:“中国八年抗战,终究得到了最后胜利,这八年中阵亡将士不可计数,而这辈将士,前赴后继,杀敌致果的忠勇精神,实受父亲平日教养和随时激励的结果,所以父亲对于这次抗战胜利的影响,十分伟大。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加维然女士,发起母亲节,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因为她们对于国家有伟大贡献;我们应该效法先例,规定父亲节,同时纪念这次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父与兄,因为他们对国家也有伟大影响,使父和母同沾其光。”

这项请求获得了当时国民政府的批准,于是每年的8月8日,遂成为全国性质的法定“父亲节”。在当时,八八节这一天子女要佩花以作纪念。父亲健在者,子女佩以红花;父亲逝世者,子女要佩以白花。

设立父亲节也是弘扬中华孝文化的体现。8月8日与中国悠久传统的敬老节日“99”重阳节也遥相呼应。

展示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敬老传统,纪念长辈老人,让中国自身的文化传承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令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意蕴深厚。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现在吵吵的西方所谓“父亲节”,对中国人而言,大多是跟风。睡一觉就过去了。商家则借机炒作,大有“不买我的东西、不来我餐馆用餐、不转我的信息”就不是孝子之意。其实,留在心灵深处的,应当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像“养不教,父之过”、“父爱如山”、“父之美德,子之遗产”等传统思想,要让这些深入到我们的骨髓与灵魂里。就如古人所造的“父”字,象形解释即为父亲之角色定位:肩披蓑衣、迈开双腿奔波做事的人。由此可见,千年传承的中华道德文化内涵,不会以节日符号而转移。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均有自己的父亲节。美国的“父亲节”是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俄罗斯的“父亲节”是每年2月13日,德国的“父亲节”是每年5月31日,韩国的“双亲节”是每年5月8日,巴西的“父亲节”是每年8月第二个星期日。

希望现在的中国政府正式发声,将早在1945年全民抗战胜利前夕确定的每年8月8日的中国父亲节正式确定为国家节日,让全球华人共同庆祝我们自己的父亲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

阅读576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