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祖——尹吉甫

来源:中华大课堂

图片

“中华诗祖”尹吉甫雕像


1、了解尹吉甫

尹吉甫,房陵(今房县)青峰人,死后葬于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和代表性作者。

公元前828年,周宣王姬靖即位,选贤用能,国家兴旺,周室中兴。他任用尹吉甫、仲山甫、方叔、召虎为大臣。尹吉甫文武双全,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被封为太师。周宣王还亲命大臣作诗为颂“文武吉甫,天下为宪”。


图片

尹姓家谱记载尹吉甫房陵人


古房陵有与中华文明几乎同步的文明史,千里房陵中,有尹吉甫的大量文化遗存。西周以后的封建王朝一直把尹吉甫推崇为“忠义”至尊的化身,成为后世王宫大臣们做人为官的典范。特别是房陵历朝历代官员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尹吉甫建墓、修祠、造庙,不仅是为了纪念尹吉甫房陵出生、食邑房陵、采诗房陵、葬于青峰的历史事实,更是为了启迪后人做“忠孝”的榜样。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居《五经》、《四书》之首,是中华文化的元典之一。西周太师尹吉甫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思想家、军事家和哲学家,而且是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是《诗经》的采风者、创作者、被歌颂者、编纂者。《诗经》中高度称赞“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尹吉甫“文能附众,武能威敌”,他奉周宣王之命,率军北伐猃狁,南征荆蛮,驻守淮夷,辅佐“宣王中兴”, 立下了显赫的功绩。

2、历史渊源

从西周时期至今,历时2800多年,口口相传,经久不衰。有关尹吉甫的记载及尹吉甫祀庙、祠、宅、墓碑等古迹,成了“尹吉甫传说”的渊源。

现年77岁的尹维鹏不仅能讲相关尹吉甫的许多传说故事,而且一口气能背出尹姓下传的56代(部分)家谱。住在榔口乡万峰山宝堂寺尹氏宗庙附近、现年82岁的刘大斌,不仅能讲许多尹吉甫的传说故事,还会唱《诗经•关雎》民歌。

2004年,房县开展了房陵文化挖掘、保护工作,在民间文化抢救挖整中,收集到12首搜诗经相关民歌,整理出版了房陵文化丛书,其中有一本书就叫《尹吉甫在房县的遗迹与影响》,收录了10余篇有关尹吉甫传说故事。2012年《尹吉甫传说》又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搜集整理了相关的尹吉甫家谱、诗经民歌、曲牌、民间故事、 民间谚语、民间戏曲、古唱本、手抄民歌本、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民间文化资料20余本,录音磁带120盘,拍摄照片资料1.5万张,相关文字资料数百万字。2014年12月被公布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图片

位于房县尹吉甫镇七星沟村尹吉甫家庙宝堂寺


3、基本内容

尹吉甫是西周太师,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周宣王曾夸“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流传在房县一带的《尹吉甫传说》,主要是以“忠孝”文化为主线,弘扬尹吉甫的忠孝精神,教育启迪后人。

尹吉甫传说分为尹吉甫家庙传说、尹吉甫墓葬、尹吉甫伐猃狁以及尹吉甫舍粥救民的传说、尹吉甫之子尹伯奇的传说等等。主要篇目有《宝堂寺来历》、《尹家屋场》、《天官坟》、《尹吉甫舍粥》、《石匠老爷传说故事》、《天降奇才》、《尹吉甫金头之谜》、《兮甲进贡》、《吉甫取名》、《尹吉甫与周懒王》等。

4、主要特征

独特的地域性。房县境内发现大量的遗址、遗迹和实物,都证明《尹吉甫传说》内容的真实性。

传承的广泛性。《尹吉甫传说》不仅在房县各乡镇流传,而且在毗邻的丹江口市官山镇、盐池河乡等地也广为流传,其中还有许多传承者就是尹氏后人。

学术研究的参考性。尹吉甫是我国文化元典《诗经》的采集者、编篡者之一,也是被歌颂者,尹吉甫传说故事和在房县发现与其相关的文物遗迹,有助于学者对中华诗祖尹吉甫和《诗经》的研究。

实物考证的认同性。自古以来,房县人民主要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流传至今。专家通过实物考证也证明尹吉甫传说有其牢固的事实根基,并非只是普通意义上的传说。


图片

传承人尹维鹏讲述尹吉甫传说故事

5、保护成体系

2007年,尹吉甫传说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央视七台、湖北卫视多次播出了房陵文化的专题片;《湖北日报》刊发了系列报道;各大网站也多次对房陵文化进行报道。

2007年2月,房县出台《关于在全县开展创建民间尹吉甫诗经文化保护示范村的意见》。

2007年10月,房县开展民歌村、民歌堂的评审授牌。

2008年4月,房县在全县20个乡镇举办“唱响诗经 ” 民间歌手大赛。

2009年5月,房县尹吉甫诗经文化研究会成立。

2010年,抢救性挖掘、整理、提炼、包装诗经文化,稳步推进诗经文化的传承、弘扬。在中国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注册“中华诗经之都”、“诗祖故里”等中文域名,加大网络的宣传力度。


图片


2010年8月5日至8月7日,房县成功举办中国(房县)诗经文化节,2010年8月6日,中国诗经学会房县诗经文化研讨会暨2010年中国房县诗经文化节在房县成功举办。

2010年8月,中国诗经学会命名房县为“中华诗经城”。

2010年10月,建立湖北诗经源国家森林公园,湖北诗经源国家森林公园即房县五台山森林公园,以房县诗经文化命名。

2011年,打造中华诗经之都,传承、弘扬诗经文化,新编排诗经文化小戏3个,对首届“一会一节”专家学者的论文整编成集。配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与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在房县完成纪录片《诗经与尹吉甫》的摄制工作,将形成时长约120分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2011年11月6日, “湖北名歌大家唱”活动颁奖晚会在武昌隆重举行,房县以《诗经》为词新创作的全新歌舞节目《风从房陵来》成功晋级决赛并获奖。年底组织房县民间歌王邓发鼎、吴高星、吴高月等5位农民参加了湖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在晚会上用原生态山歌吟唱《关关雎鸠》。

2012年3月,经省人民政政府批准,同意房县撤销榔口乡设立尹吉甫镇。原榔口乡的行政区域更为尹吉甫镇行政区域,榔口乡也因此正式更名为尹吉甫镇,成为房县唯一的以中华师祖尹吉甫命名的基层乡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总编撰者尹吉甫的家庙就在该镇境内。

2012年4月,房县兴建世界第一诗经文化园.房县诗经文化园由诗经文化城、诗经文化长廊和诗经文化广场三大工程组成。

2012年8月9日上午,中国(房县)诗经文化旅游节在房县诗经文化广场隆重开幕。大型诗经民间歌舞节目《山风》,代表湖北成功登上央视第三套《直通春晚》舞台,和全国亿万观众首次见面。


图片


2013年12月11日上午,房县尹吉甫镇在镇会议中心举行诗经春联评选揭晓颁奖仪式暨诗经文化与生态旅游发展讲座,这是我国首次诗经内容的春联征集评奖活动。

2014年9月29日,房县在雎水河的西河广场举行以“祖国颂”为活动主题的“喜迎国庆.传承诗经尹吉甫文化”大型文艺汇演。《诗经》民歌悠扬动听,文艺汇演精彩纷呈。由房县民歌师、民歌王康桂春、朱其权等联合演唱的《诗经民歌》,真真切切、地地道道的反映了房县传唱的原生态《诗经》民歌。

6、传承保护显成效

为全面系统地保护、弘扬《尹吉甫传说》,房县通过对各种版本的《尹吉甫传说》给予有效宣传、传播,确认保护内容即:保护人、保护作品、保护文化的表现形式三方面,加大对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市县级传承人的培养,并注重在年轻人中形成传习自觉,再次对《尹吉甫传说》口传文化进行普查、宣教,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建立完整的档案。


图片


用现代化的记录、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尹吉甫传说》口传讲述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妥善的保存,对相关实物、遗迹进行保护和修复。要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对《尹吉甫传说》进行广泛宣传,使《尹吉甫传说》更加深入人心。

对尹吉甫传说流传的走向和轨迹及在当地以外的分布和传承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对传承人讲述的故事及口述史,采录、录音、录像。对相关图片、文字逐一记录、保存,组织专家对记录成果分类、整理,完成数字化保存。

完善尹吉甫传说的民间习俗活动保护、传承机制。每年举办一期《尹吉甫传说》传承人培训班。

7、《尹吉甫传说》作品

在搜集整理中,目前有尹吉甫家谱、诗经民歌、民间故事以及相关文物资料15本,录音磁带120盘,将诗经民歌、尹吉甫传说故事等结集出版《房陵文化系列丛书》(一套9卷)、《尹吉甫在房县的遗迹及影响》、《房陵诗经文化论文选集》等。

诗经文化专题片《千年文化话房陵》、《诗经溯源》在央视播出。其诗经民歌节目《山风》登上2012中国农民春晚及第22届星光奖颁奖晚会。  

由房县打造全国首部以诗经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桃夭》在2015年年初上映,为诗经文化在房县的传承、发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还有主要文物遗址,分别是:尹吉甫家庙——宝堂寺;尹吉甫神像、尹吉甫墓碑;修尹吉甫庙的石匠老爷雕像等。

8、《尹吉甫传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1)刘大斌,男,生于1926年12月,住房县尹吉甫七星沟村(已故)。

(2)尹维鹏,男,生于1930年5月,住房县万峪河乡谷场村6组。


图片

刘大斌在宝堂寺传承现场讲述尹吉甫传说故事

9、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1)邓发鼎,男,生于1946年10月,住房县门古寺镇草池村1组。

(2)杨才德,男,生于1940年9月,住房县文化馆。


图片

邓发鼎在田头高歌


10、县级传承人:

(1)刘光友,男,生于1964年1月,住房县尹吉甫镇榔口村1组。

(2)龚文萍,女,生于1964年,住房县尹吉甫镇榔口村1组。

(3)赵 梅,女,生于1968年7月,住房县尹吉甫镇沈家湾村6组。

(4)李吉柱,男,生于1968年11月,住房县尹吉甫镇珠藏洞村1组。

(5)王平男,男,生于1957年3月,住房县门古寺镇草池村1组。

(6)周正荣,男,生于1955年10月,住房县化龙堰镇上营村5组。

(7)郑家菊,女,生于1965年2月,住房县化龙堰镇古城村2组。

阅读600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