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①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②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③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等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由官方所追加的称号叫谥号,非官方所加叫私谥。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就是他死后朋友所谥。官方所加,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其斋名为聊斋),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其斋名为饮冰室),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龢。
【称郡望】如韩愈虽系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郡望昌黎”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中的“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简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故也以“司马”为称。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为“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中“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中“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兼称】将籍贯、姓名、字等同时举出。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谦称】①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所有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表示冒失、唐突的含义。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②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寡。③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④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⑤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二、古代官职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中的“颜太师”指颜真卿,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参见“太师”条。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追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后职能扩大,其官署为尚书省。隋代始设尚书省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已经不同。如《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相当于宰相的位置。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在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如《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如《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中的“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官至参知政事。如《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汉人只有清末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如《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章京”,满语“官员”的音译,即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俗称“小军机”。参见“军机大臣”条。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官名。西周为侍从属吏。春秋、战国置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代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改由大臣担任,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代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如《〈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设立的职官,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接待外国使节。如《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秦汉设置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元代以后废除。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中的“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可以是一般任官职者之称,也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如《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如《〈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任官职者等。
【士大夫】古代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的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如《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长史】秦代丞相的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如《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如《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后等级超过侍郎。魏晋时期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中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的宫廷侍卫,汉代以后,权责渐有变化。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尚书六部的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如《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中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参军逐渐成为品级不高的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参见“令尹”条。后可用作地方官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如《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是掌管军政、军赋、马政的长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一州或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多设立,世称“藩镇”。后也用作荣衔。如《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凡遇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事毕即罢。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遂也称为“太守”。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参见“刺史”条。范晔曾任宣城太守。如《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的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参见“经略使”条。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巡视安抚地方的特遣官员。清代正式以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巡抚的别称。参见“巡抚”条。如《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队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缉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汉代以后的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聘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宋代废除。如《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宋代地方行政单位,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明清相沿。如《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宋代以后称“知县”。如《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里”是古代乡以下的编户单位,里正即一里之长,也称“里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胥是古代官府的小吏,里胥即里正、里吏一类,管理乡里事务。如《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可称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属官;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属官;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属官。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掌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掌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属官。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实行以后,原由皇帝与丞相执掌的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旧时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如《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的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三、天文历法
【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也叫“二十八舍”。古代天文学家把太阳和月亮所经过的天区叫黄道,把黄道中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称二十八宿,四方各有七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如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如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四象】古语“四象”说法不一。其中之一是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参见“二十八宿”条。
【分野】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代天文学说把十二星辰的位置跟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如以鹑火对应周,鹑尾对应楚等。就天文说,称分星;就地上说,称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如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中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属冀州分野。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参”指西方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比喻人的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诗“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北方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如《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是说农历七月时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如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亮星,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的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人们把它看作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北极星目前是小熊座α星,星座中最亮的一颗恒心。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如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宫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宫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宫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宫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在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如《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中的“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天空中最明亮的一颗恒星,古以为主侵掠。如苏轼《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
【老人星】南部天空一颗第二亮的恒星,古人称作“南极老人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如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呈乳白色的光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如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即文时星,简称文星。古人认为,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星官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部四星。而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八个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的降生。
【云气】云雾、雾气。古代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方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用这种历法安排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与辛亥革命后采用世界通行的公历相对而并行。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就是指农历的六月,七月。
【二十四节气】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总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
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
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的“至日”指的是冬至。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如《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如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如《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中的“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旧俗在农历每月的第一个十天前冠以“初”字,表示是这个月的第一个一、二、……十日。“初七”,即农历每月七日。如《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即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
“六十甲子”依次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中的“丁卯”指公元1627年。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中的“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中的“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中的“五”就是五月。如《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夏、商、周三代岁首之月不同,故有建寅、建丑、建子之分。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中的“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中的“建亥”指农历十月。
(3)农历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代农历十月。如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中的“仲春”代农历二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中的“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如《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中的“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即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中的“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下表。
天色纪时法与地支纪时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四、古代地理
【中国】上古时期,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自以为居天下之中,与生活于四方的异族相对,而自称“中国”。后也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中华】上古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族称其居地为“中国”,自称“中国华夏”,简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个地理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如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中原”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中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指天下、全国。参见“海内”条。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如《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西河】又称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长江在自安徽芜湖至南京一段向东北方向斜流,因以此段江流为标准而确定两岸地区的东西或左右。“江东”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如《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如《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的总称。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如《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如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中的“关东”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如《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如《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今中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如《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如《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带。“朔”,泛指北方。如《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朔风”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种落众多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以泛指南方地区。如《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如《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如《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划之名。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以郡辖县,两汉沿用。隋唐时以州辖县,郡实已废除。后人或用为州、府的别称。如《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之名。汉武帝初设,本是监察机构,后变为地方上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参见“郡”条。如《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古代的行政区划之名。汉代在郡以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作为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下辖州、县。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如《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之名,相当于现在的省。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如《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如《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如扬州又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又称临安、武林,苏州又称姑苏,福州又称三山,成都又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五、科举制度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过考核试用,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等。如《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聘用属吏。如《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是孝顺父母、廉是办事廉正。察举实行之初,选拔人才颇有成效,但沿用既久,弊病日生。东汉后期,察举为世族大家所掌握,弄虚作假,浮夸勾连,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古代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1300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从地方到中央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义,以“五经”或“四书”文句命题,阐释义理。“五经”题须依据宋元人的注疏,“四书”题则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并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如《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主考官由皇帝委派。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会试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不再黜落。实际上皇帝常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据统计,在我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二甲、三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如《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皇帝对考中进士者要赐锦以示恩宠,进士则披锦于身以示荣耀。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如《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中的“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制度下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16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八股文虽然表现了锤炼文句、熔铸典故的写作能力,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实有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弊端。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如《训俭示康》中“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周代学校的名称。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殷商时期学校的名称。如《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也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会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其名始于西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设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参见“太学”条。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及汉初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汉代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的官员。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明清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如《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如《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监祭酒与教授传教生徒。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大育”是“一个吝啬鬼形象的监生”。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如《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诸生”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六、风俗文化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时当农历一月一日,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传。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时当农历一月十五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也称汤圆,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在冬至后的105天或106天,在清明前一两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预先备下的冷食。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返国为君,犒赏从臣,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预申说而隐遁绵山,即使重耳追来烧山也不出,遂死于山中。于是重耳下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介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公历算则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中的一天。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五月五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因“五”与“午”同音,遂成“端午”。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还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七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旧俗,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或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代王维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新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古人认为,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如《左传·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牢,古代饲养牲畜的栏圈。故将祭祀礼仪上所用的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后世相沿施行。如宋代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时的典礼仪式。《周礼》记载:“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秦汉以后的朝仪皇帝不再向臣属还礼。
【朝聘】先秦周的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称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称为“朝”。
【朝觐】先秦周的宾礼之一,为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周代的揖让之礼按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置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如《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跪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如《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座席而对人不敬。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如《鸿门宴》:“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词,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如《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斋戒】古代举行祭祀或有重大事件,都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虚左】古代在交际场合其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
【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署名下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己之意。如《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成立的六道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泛指两姓联姻。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案”,有脚的托盘。
【以文会友】如《论语·颜渊》:“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本是作为君子的交友之道,相互切磋以求文德进步。后世文人聚会,送别,多以诗赋词曲相赠,也谓之“以文会友”。
【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之名,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七、饮食器用
【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作祭品用的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麏、狼、兔;还有一种指麏、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如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ɡuǐ),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ǎ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fǔ),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圈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讲究“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如《鸿门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古代统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银或象牙制成。
【古代炊具】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ò)、甑(zènɡ)、甗(yǎn)、鬲(lì)等。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这种鼎的容积较大。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这种鼎是传国之宝。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汽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炊具可分为陶制、青铜制两大类。一般百姓多用陶制,青铜炊具为贵族所用。
【古代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生火温酒。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觥,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如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杯,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盏、盅。卮(zhī),也是一种盛酒器,《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彝、卣(yǒu)、纍(léi)、缶,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
【羹】即肉汁。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脍炙】脍,细切的鱼、肉;炙,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古代脍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或事物为人所称颂叫作“脍炙人口”。
【古代家具】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如《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唐宋以来,高足家具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独特风格与样式,对世界不少国家产生过深远影响。
八、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如《战国策·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文中的“变徵”是七声音阶中的第四音级,比“徵”低半音。
【宫调】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音阶的起点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各声为主者则称“调”,如商调、角调等。也统称为“宫调”。
【十二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
【俗乐】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宫廷中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为“燕乐”。“雅乐”是统治阶级制定的典礼乐舞,寻根究底,几乎都来自民间音乐,只不过改变了它的内容和情调而已。有著名古琴曲《广陵散》《酒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琵琶曲《阳春古曲》《平沙落雁》《霓裳曲》,丝竹曲《春江花月夜》《老八板》,广东音乐《旱天雷》《雨打芭蕉》等,以及大量的寺院音乐、各地各种乐曲,其中不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
【雅乐】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周代雅乐是指“六舞”(云门、咸池、大磬、大夏、大镬、大武,前四种属文舞,后两种属武舞)。以后历代统治者都把这奉为乐舞的最高典范,认为它的音乐“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故称之为“雅乐”。各个朝代均循礼作乐,歌功颂德,此类乐舞统称为“雅乐”。
【春江花月夜】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原词今已不传。隋炀帝(杨广)、温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唐代张若虚所作的《春江花月夜》最为出名,但为拟题作诗,已非原有曲调。
【霓裳羽衣舞】即《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唐代宫廷乐舞。其由来传说不一:有的说,唐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归而作之;有的说,此曲是《婆罗门曲》之别名;有的说,唐玄宗凭幻想写成前半曲,又将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改编成后半曲合而制之。白居易有首诗,对此曲的演唱作了详尽的描述。
【十面埋伏】琵琶大曲。明代后期已在民间流传。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之情景,运用了琵琶特有的表现技巧,表现古代战争中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之势,十分生动。此曲是传统琵琶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五射】古代的五种射技。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yǎn)注、襄(rǎnɡ)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文房,即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四谱》一书,叙述了四种文具的品类及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名手辈出,且品类丰富,风格独特。著名的有: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徽墨、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湖州的湖笔。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汉字经历了篆、隶、楷等发展阶段,技法日精,在文字书写的点画篇章之间,表达出作者的性格、情感、意趣、素养、气质等精神因素,遂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用笔、结构、章法为书法之大要。从商周甲骨文、两周金文、秦篆、汉隶,以及魏晋到唐宋楷、行、草,书体繁复,流派众多,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等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兰亭序》《自叙帖》等珍贵书法遗产。
【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今人一般认为“转注”“假借”实为用字方法,与造字无关。象形即描摹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日、月、山、羊、马”等,象形字全是独体字。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上、下、本、末、中、甘、刃”等,指事字也全是独体字。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如“明、旦、采、休”等。形声则指字的结构中同时有表意与表声的两个部分。
搜索文档或关键词
中国文化常识大全
共享文档 2019-09-02 12页
中国文化常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还有专为进行读书、藏书的处所,多以堂、室、斋、居、轩、亭、庵、馆为名,讲究点儿的称楼称阁,便以此给自己的文集取名。如明代汤显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袁枚居处筑有随园,集名《随园诗话》。
以成书年代作集名,如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文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集名《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
以上几种命名方法,有时交互使用,这就造成了同书异名的现象。
中国史学八大家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史书创始人。
司马迁西汉人,作《史记》,首创正史纪传体。
班固东汉人,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
刘知几唐代人,编著《史通》,我国第一个史学批评家。
杜佑唐代人,著有《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叙典章制度的通史。重渣油燃烧器油泵
司马光北宋人,编成《资治通鉴》,为编年史第一部巨著。
袁枢宋代人,著《通鉴纪事本末》,创立了纪事本末的体裁。
顾炎武明清学者,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竹林七贤”是那些人?
“竹林七贤”指魏晋期间的七个文人名士。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这七个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竹林七贤”中,值得注意的作家是嵇康、阮籍。其他五人,只有山涛、向秀、刘伶有作品留至现今,而且数量很少,成就远不及嵇、阮。嵇康、阮籍两入神交契合。他们在思想领域和文学领域上的业绩,都与对司马氏的政治斗争密切关联。
嵇康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他的著名散文之一。阮籍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他有《咏怀诗》82首。嵇、阮在作品中,着意宣扬老庄的虚无思想。
“笔”之十八种
提笔撰文叫“命笔”;
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
写作中断叫“辍笔”;
别人口授写成的文字叫“代笔”;
集体讨论,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
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
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
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
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
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
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
作品中写得不好的地方叫“败笔”;
写作造谐很高的作家,其人其作叫“大手笔”;
无拘无束地写作叫“信笔”;
对某些方面有所感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叫“随笔”;
正文结束后的补充性文字叫“余笔”。 甲醇燃烧器泵
诗人的五个别称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诗风雄奇豪放,人称“诗仙”。
诗圣明清文人把杜甫称为“诗圣”。叶燮的《原诗》中有诗名“诗圣推杜甫”。
诗豪指诗人中的英豪。《新唐书·刘禹锡传》曰:“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
诗魔指酷爱做诗的人好像着了魔一般;也指做诗的癖好、兴致。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诗囚指苦吟的诗人。元好问在《放言》诗中写道:“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郊,指孟郊;岛,指贾岛。
什么是“二十四史”与“二十五史”?
清朝乾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时,诏定二十四部史书为正史,称二十四史。这二十四史是:《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引日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书》、《元史》、《明史》。
1921年,徐世昌以大总统的名义,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于是就又有了“二十五”史之说。
信尾问“安”十种
给父母及长辈的信称:金安、钧安、崇安、颐安。
给夫妇的信称:双安。
给女戚的信称:坤安、壶安。
给病人的信称:痊安。
给旅人的信称:旅安。
给士人的信称:道安、文安、善安、撰安。
给教师的信称:铎安。
给商人的信称:筹安、财安。
给明友的信称:(随时令变化)春安、夏安、秋安、冬安、暑安、大安、时安、迁安、台安、炉安。
官场问信彼此称:升安、勋安、觐安、轺安。
十四种“言”
名人说过的话——名言;
含有教益的话——格言;
告诫规劝的话——箴言;
预见未来的话——预言;
临走留下的话——留言;
诚恳劝告的话——忠言;
应允别人的话——诺言;
开玩笑说的话——戏言;
抱怨别人的话——怨言;
虚假不实的话——谎言;
无中生有的话——谣言;
动听骗人的话——甜言;
鲁莽粗野的话——粗言;
挑拨离间的话——谗言。
“别”有十五种
分手辞行曰:“告别”;
握手告辞曰:“握别”;
拱手辞别曰:“揖别”;
挥手告辞曰:“挥别”;
亲吻离去曰:“吻别”;
叩拜辞行曰:“拜别”;
设宴送行曰:“饯别”;
致谢告辞曰:“谢别”;
临别赠礼曰:“赠别”;
前往送行曰:“送别”;
离别留言曰:“留别”;
丢开离去曰:“抛别”;
不愿分别曰:“惜别”;
长久分别曰:“阔别”。
二十个“之交”
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
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
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
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年
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谓“肺腑之交”;
亲密无间的朋友谓“胶漆之交”;
生死与共的朋友谓“生死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
哪怕砍头也不改变友谊的朋友称“刎颈之交”;
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称“邂逅之交”;
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称“君子之交”;
只见过一次面,交情不深的朋友称“一面之交”;
仅点头打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称“点头之交”;
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称“泛泛之交”;
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称“半面之交”;
旧时结拜的兄弟姊妹称“八拜之交”;
交友不嫌贫贱的称“杵逆之交”;
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称“金玉之交”。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西汉,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五帝:黄帝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九流:儒家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 绿 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46.十二律: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九华山
2. 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火药
3. 中医四诊:望 闻 问 切
4. 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7. 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太白楼
10.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 红楼梦
1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12.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14.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张来
16.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衡阳石鼓
18. 商丘应天府
19. 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尤袤
21.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22.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 苏轼
23. 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汉书 后汉书
24. 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25. 三书指:魏书 蜀书 吴书 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 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
27. 南朝三谢: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28.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29.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30.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31.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 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
33. 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 诗作书法
34. 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
35. 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杨朔 秦牧
36. 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
37. 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夏洛克 泼留希金
38.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 《饥荒》
39.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40. 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上 去 入 现代则分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1.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 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 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 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 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 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秦穆公 宋襄公
8. 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男爵
9.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10. 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仁 义 礼 智 信
11. 五常(五伦):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朋友
12. 五教: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 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4. 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杖 徒 流 死
15. 死的五称:天子-崩 诸候-薨 大夫-卒士-不禄 平民-死
16.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褚遂良 张旭
17.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 五谷:稻 麦 黍 菽 麻
19. 五彩:青 黄 红 白 黑
20. 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 后唐 后晋后汉 后周
21. 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22. 五毒:蝎 蛇 蜈蚣 壁虎 蟾蜍
23. 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 二更(21-23) 三更(23-1) 四更(1-3) 五更(3-5)
24. 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25. 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 茅盾巴金 老舍 赵树理
26. 五荤:(佛语)大蒜 韭菜 薤 葱兴渠
27. 五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大庾岭
28. 五味:甜 酸 苦 辣 咸
29. 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花蕾茴香子
30. 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31. 五陵:高祖长陵 惠祖安陵 景帝阳陵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 五湖: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洪泽湖
33. 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 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35. 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 乐 书数 射 御
36. 造字六书: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转注 假借
37. 诗经六义措:风 雅 颂 赋 比 兴
38. 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工部
39. 六亲;父 母 兄 弟 妻 子
40. 古代婚嫁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徵清期 亲迎
41. 六朝;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 六畜:马 牛 羊 狗 猪 鸡
43.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张来 陈师道 李麃
44. 六甲:六十甲子/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妇女怀孕
45. 六尘佛教名词)声 色 香 味 触法六种境界
46. 六合:天 地 (上下) 东 西 南北
47. 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 耳 鼻 舌身 意
搜索文档或关键词
文化常识大全转载
共享文档 2010-11-10 4页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100句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100句
1、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和《孟子》,
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
后者《春秋》与《左传》。
2、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璧” ②人称赞,
建安文学推“三曹”③;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 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 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
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
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
尚有短篇拟话体,编订“三言”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注:①《诗经》共305篇,“三百”之说是取其整数。②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③指曹操及曹丕、曹植。④即司马迁⑤指李商隐和杜牧。⑥指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高中文学常识整理
一、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①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等。(刘安:《淮南子》)
②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 ,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 《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 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 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 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A.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 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传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 曹丕、 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③“竹林七贤”。 阮籍、稽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刘咸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2.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周处》。
(四).唐代文学
1.唐诗
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③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④“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⑤“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毛泽东同志喜欢的名篇有《雁门太守行》“诗中三李”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唐代散文。
①韩愈。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写了著名的《永洲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五)宋代文学
1.宋词和宋诗
①以苏辛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著有《苏东坡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柳永, 李清照, 姜夔。
③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②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 《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3.宋人话本。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六).元代文学
1.元曲四大家
①白朴, 名作有《墙头马上》
②关汉卿,号 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
③马致远, 名作有《汉宫秋》
④郑光祖 ,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2.十大悲剧占其六
①关汉卿的《空头娥冤》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 ⑤洪晟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娇红记》⑨李玉的《精忠谱》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本厢记》。王实甫字德信.《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七).明清文学
1、明清小说
①.明代的章回小说和“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金瓶梅》的作者叫兰陵笑笑生,该书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
②.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作者曹雪芹,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
③.此外还有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孽海花》被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2、明清诗文
①.明代。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
②.清代。顾炎武,著有《日知录》。方苞,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姚鼐,是桐城派大散文家。著《惜抱轩诗文集》。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
(八).代近文学(1840-1918)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著有《饮冰室文集》
王国维, 近代学者,著有《人间词话》。
林觉民,字意洞,写有著名的《与妻书》。
(九).现代文学(1919-1949)
1.现代小说
鲁迅,原名周树人,,豫才.著有小说《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彷徨》(内有《祝福》、《伤逝》等名篇和《故事新编》)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其代表作《子夜》他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解放后写了剧本《龙须沟》、《茶馆》。此外,还有叶圣陶的《倪焕之》钱钟书的《围城》沈从文的《边城》郁达夫的《沉沦》,都是名家名篇。
2.现代诗歌散文戏剧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其代表作为诗集《女神》。后双写了剧本《屈原》、《虎符》、《高渐离》等。还写《北京人》《日出》《王昭君》等名篇曹禺的《雷雨》是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此外还有夏衍的《包身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桔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都是名家名作。
(十).当代文学(1949-2000)
1.当代小说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杨沫的《青春之歌》孔犁《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柳青 《创业史》古华的《芙蓉镇》都是名家名作.当代崛起的小说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王蒙、路遥、柯云路、张抗抗、王安忆、贾平凹等。
2.当代诗歌散文戏剧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柯岩的《周总理,我在哪里?》
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吴伯萧的《北极星》杨逆朔的《茶花赋》秦牧的《花城》刘白羽的《长江三峡》、碧野的《阳光灿烂照天山》舒婷的《橡树》都是名家名作。
二、外国文学
(一).外国古代文学
欧洲有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得赛》。以及相传为一个名叫伊索的奴隶写的《伊索寓言》。亚洲有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又称《一千零一夜》)。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公元13世纪到16世纪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名家名作,如群星灿烂。但丁、意大昨诗人,著有《神曲》。薄迦丘意大利人短篇小说家,著有《十日谈》拉伯雷,法国人,著《巨人传》塞万提斯,西班牙人,著《堂·吉诃德》。莎士比亚,英国的伟大的戏剧家。他写了三十多个剧枉。其中的《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为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惠叶》《威尼斯商人》都长演不衰。
(三).17-19世纪的欧洲文学
这一时期有法国作家莫里哀创作的《悭吝人》其主人公叫阿巴公。英国小说家笛福创作了《鲁滨孙漂流记》行国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创作了《浮士德》.英国诗人雷莱创作了《解了的亚罗米修斯》,德国诗人海涅创作了《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法国小说家雨果创作了《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创作了《唐璜》。法国小说家福楼拜创作了《包法利夫人》。美国伟大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草叶集》。英国(爱尔兰)的著名作家伏尼契创作了《牛虻》。
(四).19世纪欧洲美洲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欧美主要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表
作家名 作品名称 国别
斯汤达 《红与黑》《法尼娜·法尼尼》 法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 法
狄更斯 《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 英
莫泊桑 《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 法
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慰的女儿》 俄
果戈理 《死魂灵》《外套》《钦差大臣》 俄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委娜·卡列尼娜》《复活》 俄
契柯夫 《第六病宝》《套中人》 《变色龙》 俄
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 《警察和赞美诗》 美
马克·吐温 《汤姆·索耶历险记》《竞选州长》 美
(五).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早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家作品表
作家名 作品 国别
欧仁·鲍锹埃 《国际歌》《铁匠的梦》《起义者》 法
高尔基 《海燕之歌》《母亲》《在人间》《童年》 前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 《列宁》 前苏联
奥斯林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联
法捷耶夫 《青年近军》《毁灭》 前苏联
l
中国文化常识大全
文人书斋名趣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刘禹锡--陋室 诸葛亮--茅庐
杨 雄--玄亭 陆 游--老学庵
蒲松龄--聊斋 张 溥--七焚斋
刘 鹗--抱残守缺斋 梁启超--饮冰室
鲁 迅--绿林书屋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柳亚子--羿楼
梁实秋--雅斋 孙 梨--耕堂
姚雪恨--无止境斋 杨树达--积微居
丰子恺--缘缘堂 梅兰芳--梅花诗屋
冯友半--三松堂 王 力--龙虫并雕斋
阮章竞--苦噪楼 陈 恒--励耕堂
历代文坛“四大家”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代赵孟页?
宋代书法四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苏东坡。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晃无咎、秦观。
宋代程门四大弟子: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
南宋四大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代儒林四杰:黄晋?虞集、柳贯、揭俊斯。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代诗坛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俟斯。
元代吴中四杰:高启、张羽、徐贲、杨基。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明代书坛“吴中四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
清初画家四王:王时敏、王 、王鉴、王原祁。
清初文学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冒襄、侯方域。
“扬州八怪”与“秦淮八艳”
“扬州八怪”是指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在扬州卖画的一批“怪画家”。他们的绘画风格与当时的正统画家有所不同,他们的思想行为与当时的习俗也不大一样。他们是:李渔、郑燮、金农、高凤翰、李方膺、黄慎、边寿民、杨法、汪士慎、高翔、陈撰、罗聘、闵贞、李勉?。
“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生活在古城金陵的八位名妓。“八艳”是:卞玉京、陈圆圆、马湘兰、柳如是、寇白门、李香君、顾横波、董小宛。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与补充。名与字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1)名与字意思相同,战国诗人屈平,字原,平与原是同义词。三国时大将周瑜,字公瑾,瑜与瑾都是美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字子固,巩与固也是同义词。
(2)名与字意思相反。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字子明,蒙与明意思正好相反。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语义相反。
(3)名与字语义相关联。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字笠鸿,有渔翁戴笠的意思。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而大鹏展翅就是飞。
(4)名与字取自古书古典。三国时曹操,字孟德,是丛《荀子》中“夫是之谓德操”中而来的。古代在男子“字”的前面加个“子”,表对男子的尊称,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用“元,公,德,文”等褒义词起字,表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例如:桃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刘备,字玄德。在贵族女子“字”的前面往往加上“姓”。
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们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的作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1)用“文武昭景宣惠元平康明”表褒扬;(2)用“灵厉炀”表批评:历史上的周厉王,暴力且多疑,“防民之口,甚与防川”,故谥号“厉”;(3)用“怀慰哀”表哀怜,《屈原列传》中的楚王,屡次被张仪等欺骗,客死于秦。令人哀怜,故谥号怀。(4)一些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也给谥,称私谥。注•给人谥号,一般在下葬之时,也有死后一段时间才追赠的。例如《五人墓碑记》中的周顺昌,死后“赠谥美显,荣与身后”,周顺昌死于明熹宗之时,崇祯皇帝即位后才追赠谥号。
书院 书房 古代 戏曲
我国十大古典悲剧和喜剧
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杂剧),元代关流卿作;《赵氏孤儿》(杂剧),元代纪君祥作;《精忠旗》(传奇),明代冯梦龙作;《清忠谱》(传奇),清代李玉作;《桃花扇》(传奇),清初孔尚传作;《汉宫秋》(杂剧),元代马致远作;《琵琶记》(南戏),元末高则诚作;《娇红记》(杂剧),明代孟称舜作;《长生殿》(传奇),清初洪升作;《雷峰塔》(传奇),清代方成培作。
十大古典喜剧
《救风尘》(杂剧),元代关汉卿作;《西厢记》(杂剧),元代王实甫作;《看钱奴》(杂剧),元代郑廷玉作;《墙头马上》(杂剧),元代白朴作;《李逵负荆(杂剧),元代康进之作;《绿牡丹》(传奇),明代吴炳作;《幽闺记》(传记),元代施君美作;《中山狼》(杂剧),明代康海作;《玉簪记》(传奇),明代高濂作;《风筝误》(传奇),清代李渔作。
代表中国文化的四十种书
文学十种:《诗经》、《楚辞》、《李太白诗集》、《杜工部诗集》、《白香山诗集》、《韩昌黎文集》、《宋元戏曲史》、《水浒》、《红楼梦》、《鲁迅杂感选集》。
史学六种:《左传》、《史记》、《史通》、《徐霞客游记》、《二十二史札记》、《帝王春秋》。
哲学思想二十种:《论语》、《墨子》、《孙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论衡》、《金钢经》、《化书》、《李氏焚书》、《明夷待访录》、《续四书大全说》、《四百篇》、《太平天国文选》、《清代学术概论》、《天演论》、《孙中山选集》、《五四运动文选》。
科学四种:《梦溪笔谈》、《农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二十四史》来历
《二十四史》之称有一段逐步演变的过程。晋朝时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到了唐代,又出现了《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因此,加上原来四史,称为十三史。到了宋代,又增加了《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连原来的十三史,称为十七史。到清代,新添了《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再加了原来的十七史,称为二十二史。后又把宋朝人民的《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加进去,一并叫做《二十四史》。
001 孙子兵法春秋末孙武著。全书共十三篇,总结了古代作战经验,揭示了战争的重要规律,历代视为“兵经“
002吴子兵法,战国吴起著。原作四十八篇已,今本六篇系后人伪托。主张“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003《司马法》,是战国时齐国诸臣论述古代兵法时的汇编,力主战争中政略和战略不可偏废的军事思想。
004《六韬》,是后人假托姜太公吕尚之名所著。通过君臣问答的形式,阐述了指挥、策略、配合作战等方面的问题。
005《尉繚子》,战国中期尉繚著。原著三十一篇,今天二十四篇,宣扬“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的军事思想。
006《三略》,俗称《黄石公三略》。它强调了战争中将帅要贤能,治军要严明的军事思想,
007《李卫公问对》,系唐太宗李世世与卫国公李靖多次谈兵的言论录。论述了奇正、虚实、攻守、战阵及军制等问题。
我国十大古曲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广陵散:它的题材源于《聂政刺韩王曲》,讲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其子聂远以泥瓦匠身份刺韩王失败,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练成绝技,再次入宫利用弹琴之机刺死韩王,以了心愿,但他也因此而被杀。
平沙落雁:曲高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梅花三弄: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药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时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十面埋伏: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的情景。汉字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了楚军,项羽自刎乌江。
夕阳箫鼓: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渔樵问答: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胡茄十八拍: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它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原为琴曲,唐代显庆二年,吕才以此曲配上了歌调。古时每以“阳春白雪”连称,故常被认为一曲,后世琴谱则均分为两曲。“阳春”取万物取春、和风澹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古书第一部
00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002 第一部词典《尔雅》。
003 第一部韵书《切韵》。
004 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005 第一部字书《字通》。
006 第一部诗集《诗经》。
007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00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009 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010 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011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
0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013 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
014 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
015 第一部兵书《孙子》。
016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017 第一部学术论争集《白虎通》。
018 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019 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诗品》。
020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021 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022 第一部植物学词典《全芳备祖》。
023 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024 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素问》。
025 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026 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
027 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028 第一部珠算介绍书《盘珠算法》。
029 第一部气象史名著《乙己占》。
030 第一部栽培学名著《荔枝谱》。
031 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农政全书》。
032 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033 第一部矿物学专著《山海经五藏山经》。
034 第一部教育史专著《学记》。
035 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
036 第一部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记》。
037 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
038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039 第一部图书总目录《七略》。
古书合称
001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
002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003 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 孟子
004 四梦: 南柯记 还魂记 紫钗记 邯郸记
005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006 五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石头记 金瓶梅
007 十通:通典 通志 文献通考 续通典 续通志续文献通考 清通典 清通志清文献通考 清续文献通考
008 十才子书: 三国演义 好逑转 玉娇梨 平山冷燕 水浒传 西厢记 琵琶记 白圭志 斩鬼传 驻春园小史
009 十三经:易 书 诗 周礼 仪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古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京剧
戏曲舞台上的服装并无朝代之分,除“清装戏”之外,各朝代均穿明代服装。由于封建社会服饰等级制度森严,所以戏剧服饰并不是以历史时代实际面貌的反映,而是从历史生活实际中归纳出来的特殊形制的“绘画之服”。戏衣的色彩主要有黄、红、绿、白、黑的上五色(即正五色)和紫、蓝、粉、红、湖色、香色的下五色(即副五色),而实际上副色的运用已远不止此五色。传统戏衣的质料以绸、缎、绉为主,并绣有镶金错银的精美图案,如龙、凤、兽、鱼、虫、花卉、云、水及水旱八宝、暗八仙和各种民间吉祥纹样。京剧传统戏衣按不同形制发属“大衣箱”和“二衣箱”。“大衣箱”主要有:富贵衣、加官蟒、官衣、男女帔、花素褶子等五十余种,“二衣箱”主要包括了:男女靠、大铠、兵卒坎、茶坊衣等四十余种。另外,通常所说的“三衣箱”则主要指内衣、彩裤和靴鞋。脸谱主要是指净角和丑角的脸部装扮。丑角的化妆较为简单,在“本色脸”的面部中心部位抹一块形状各异的白粉,再以墨笔点戳画出眉眼等。净角的脸谱则可堪称京剧的“子品牌”。净角“花脸”始于宋、元杂剧,明清时形成了以点、线、形、色的绘画方法,既整体美观又具体细腻地塑造人物的骨相面貌、肌肉纹理和五官部位的新风格。京剧行才人辈出。“开山大师”程长庚、“伶界大王”谭鑫培、“武生泰斗”杨小楼,“通天教主”王瑶卿,个个身怀绝技。到二三十年代,流派渐成体系。余叔岩、言菊明、高庆奎、马连良,史称前“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位争辉戏坛,史称后“四大须生”,其中谭富英为谭鑫培之孙,是继马连良之后,成就最显著、舞台生涯最长的须生名宿之一。继四大须生后,戏坛上又出现了“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这四位以男演女的大师开创了京剧的新世纪,而且成了京剧走向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这四位爷虽为男人,演女性却十分出彩儿,梅兰芳的翩翩舞姿、程砚秋的哀婉凄楚、荀慧生的活泼俏皮、尚小云的英姿飒爽,让多少后人叹为观止。尚小云属文武昆乱不挡的全材,而且率先把“苏格兰舞”和“呼拉舞”等西方舞蹈引入京剧。“四大名旦”虽有竞争,却恪守艺德,彼此礼让互不创抢,他们先后争排新戏,曾出现有一定影响的“四妃”: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尚小云的《汉明妃》、程砚秋的《梅妃》、荀慧生的《鱼藻宫》。“四红”:《红线盗盒》、《盗红绡》、《红拂传》、《红娘》。“四剑”:《一口剑》、《峨嵋剑》、《青霜剑》、《鸳鸯剑》。“四大反串”:《木兰从军》、《珍珠扇》、《赚文绢》、《荀灌娘》。旦行继“四大名旦”之后,又出现了“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这四位也曾称雄一时,其中尤以张君秋的最为出众。
戏曲脸谱的色彩
红色:一般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
紫色:表现骁勇、刚毅、正直、坚强、胆大。
黑色:表现公正、无私,如包公;表现暴躁、鲁莽、耿直,如张飞、李逵、项羽。
白色:大多现阴险、狡诈、居心叵测。如曹操、赵高。也有脸谱中保留一定肉色的部分,表现不像大白脸那么坏。
蓝色:表示勇猛、粗犷,较黑色更有强烈性格。
黄色:一般表现性格猛烈。
赭色和粉红色:表现比较正直的老人。
金色与银色:用于佛祖和神仙一类人物。
我国历史上的十大禁书
《诗经》,儒家经典代表作。先被秦孝公查禁,后又遭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浩劫。
《左传》,史书的代表作:先后在先秦、秦、宋、清被查禁。
《孙子兵法》,兵书的代表作。曾在先秦和唐、宋先后三次被查禁。
《春秋元命苞》,纬书代表作。纬是指假托神意解释经典。在西晋、后赵、前秦、北魏、南朝刘宋、萧梁、隋、、元、明九个王朝十三次被查禁。
《甘石星经》,天文专著代表作。在西晋、唐、后周、宋、元、明六个王朝十四次被查禁。
《阿弥陀经》,佛经代表作。在北魏、北周被查禁。
《淮南万毕术》,朝阳术数图书代表作。在唐、宋、元共三次被查禁。
《浪史》,又名《巧姻缘》、《浪史奇观》,淫词小说代表作。在清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多次被查禁。
《涑水记闻》,又名《司马温公记闻》,野史代表作。在宋四次被查禁。
《革命书》,在清朝被认为是反对派及有异端思想代表作而遭查禁。
我国有哪些主要地方剧种
广东:粤剧、潮剧、琼剧、广东汉剧;广西:桂剧、壮剧、彩剧;湖南:湘剧、湖南花鼓戏;湖北:汉剧、楚剧、湖北花鼓戏;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河北:河北梆子;山东:吕剧、柳子戏;山西:晋剧;江西:赣剧、江西采茶戏;陕西:秦腔、眉雩剧、碗碗腔;浙江:越剧、绍剧、婺剧;江苏:锡剧、淮剧、扬剧、昆剧;安徽:黄梅戏、庐剧、泗州戏;四川:川剧;云南:滇剧、云南花灯;福建:闽剧、梨园剧、高甲戏、蒲仙戏;贵州:黔剧;青海:青海平弦戏;甘肃:陇剧;宁夏:秦腔;西藏:藏戏;新疆:维吾尔族歌剧;吉林:吉剧;黑龙江;龙江剧;辽宁:评剧;内蒙古:满族戏;台湾:芗剧、台湾歌仔戏;北京:评剧、曲剧、京剧;上海:沪剧、越剧;天津:河北梆子、评剧。
我国古代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在江西省庐山五老峰下的山谷中。唐朝时,喜养白鹿自娱的李渤任江州 刺史期间,在其隐居旧址建台,称白鹿洞。宋初扩建为书院,以后屡经兴废,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都曾在此建院或讲学。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所修,其中碑廊有脾百余块,刻有朱熹手制书院学规,历次修建文记及名人书法。
岳麓书院:在湖南省岳麓山东面山下。北宋开宝九年谭州太守朱洞创建,天禧二年真宗赐以“岳麓书院”门额。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存有朱熹“忠孝廉节”四字石刻。
石鼓书院:在湖南海上衡阳市北面的石鼓山。唐明李宽筑庐读书于此,宋至道三年建立书院,柳宗元、韩愈、范成大、朱熹、张载、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都曾到此游览或讲学。今存明、清碑刻等文物,已辟为公园。
应天府书院:原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城。院址属应天府管辖,因此为名。应称睢阳书院。最初为戚同文讲学之地,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就其地筑学会蚕五十间,聚书一千五百余卷,广招学生,范仲淹曾来此任教。自五代以后,院址荒废。
“文房四宝”及别称
“文房四宝”的精品是宣纸、湖笔、徽墨、端砚
中国古代史部分基本线索
普通高中历史学科中国古代史部分,叙述自100多万年前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的历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内容十分丰富。就其基本线索而言,又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为经济基础服务,给予经济发展以巨大影响。我国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还没有出现剥削,因而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生产关系的基础,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社会。随着劳动、生活经验的积累,远古的社会组织脱离了原始群居的乱婚状态,婚姻关系开始区分长幼辈份,进入血缘家庭。氏族制度随之出现。那时候,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由民主推选产生,这就是禅让制。随着王权的形成,到禹时,废除了民主推选的形式,首领的职位由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意味着原来代表氏族成员意志的、自由调理本身事务的部落组织,转化为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统治的国家机器了。
奴隶社会是以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生产劳动者奴隶为生产关系基础的社会。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夏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商朝是比较发达的奴隶社会。西周时候,奴隶制国家机器得到强化。西周实行分封制,这对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和华夏族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分封制体现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西周统治者为牢固保持政治上层层相属的等级关系,实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点在商朝后期即已确立。西周末年发生的“国人暴动”,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结束。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逐渐解体、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时期。周平王东迁洛邑,实力不及一个大的诸侯国,从此失去了控制诸侯国的能力,于是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形势。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以及各国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最终瓦解了奴隶制,促进了封建制的形成。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在世界历史上,我国是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之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战国七雄互相角逐兼并的结果,出现了秦的统一。秦朝的建立,结束了诸侯林立的局面,开创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统治。这一政治形式,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以秦国原有制度为依据,整齐划一全国的各项制度,如郡县制和度量衡制度等,对于巩固与发展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前206年,秦朝灭亡。四年之后,西汉建立。到西汉中期,逐渐确立起来的封建制度,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汉武帝加强法治和削弱封国势力,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巩固。
东汉是西汉政权的延续和发展。在光武、明、章时期,政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帝以后,封建政治日趋衰落,外戚宦官专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分裂割据的时代,其中除西晋的短期统一外,分裂达四个世纪之久。但就总体而言,这一时期承接了秦汉以来的趋势,并不断发展演化,为隋唐时期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大鼎盛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对举荐人才,起过一定作用;但后来却造成士族垄断政局的现象。西晋统治者分封宗室,诸王权力很大。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演变为全面内战。自西晋时期确立的门阀(士族)统治,至东晋盛极一时,一直持续到南朝前期,此后士族势力逐渐衰弱,庶姓寒士政治地位提高。
隋唐是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隋朝统治者采取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确立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能;改革地方机构,把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建立科举制度,扩大地主阶级政权的基础;改革西魏以来的府兵制,寓兵于农,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唐朝沿用隋的三省六部制而又有所发展,最重要的是增加宰相名额和设立政事堂。这反映了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而当时解决矛盾的办法,总是有利于加强皇帝的权力。唐高宗时制定的封建法典《唐律》,对中国及亚洲国家都发生重大影响。唐朝继续实行府兵制和科举制。“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而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和唐末农民战争加速了唐朝统治的瓦解。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中原地区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边疆地区封建化过程的完成,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北宋在完成统一的同时,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由于北宋统治者推行守内虚外的政策,导致了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北宋中期,为挽救社会危机,富国强兵,王安石实行变法。变法取得一定成效,但最终遭到失败。
辽金政治制度各具特色。辽太宗耶律德光时,推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金政权实行兵民合一制度,其统治力量大大加强。
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元朝时候,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元朝的重新统一,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与此同时,封建制度也逐渐走向衰落。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重要王朝。明初的专制主义政权进行了全面的强化。皇权至高无上,具有绝对权威,成为明朝政治制度的特色。朱元璋罢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宰相制度从此废除。明朝的军队,在中央由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同管理,二者互相制约,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明统治者建立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特务机构,以加强对官吏和人民的监视和统治。地方政府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三司”互不统属,有利于中央集权。明中叶以后,官僚地主与皇族、宦官相勾结,形成最腐朽的大地主集团。皇帝奢侈淫乐,不理朝政,大权旁落宦官之手。此后又出现激烈的党争,从而国力日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清朝是由满族贵族建立的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军机处的设立,使朝政大计,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理藩院的设置,空前地增强了中央对边疆各民族的管辖。康、雍、乾时期,清政府有效地战胜了各族上层反动分子的分裂叛乱活动,抗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武装侵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独立,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我国的疆域得以最后确定。
在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特点。
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对世界文明已有所贡献。在半坡遗址中发现了窖藏和瓮藏的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以生产水稻为主,中国又是人工培育水稻的发源地。那时的手工业也有了重大的进步,能生产黑陶、白陶和红陶。冶钢业开始出现。
夏商周三代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史书记载,禹时已经以钢作兵器,并铸有九鼎。商代的青铜工艺达到很高水平,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中的典型文物。西周时候,青铜器更加注重实用性,礼器、食器、兵器等增多;器形由华丽厚重趋向简易轻巧,铭文增多。
商代的农业生产形式是井田制,即商代的土地制度是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国有制。奴隶们被迫进行集体耕作。井田的收获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春秋时期,铁制工具日益广泛地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有土地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解体。私营商业开始出现,商人更加活跃,金属铸币在商业活动中开始流通。
战国时期,大型水利工程兴建起来,著名的有都江堰和郑国渠。农业技术有了进步,粮食亩产量有了提高。随着铸铁技术的提高,铁兵器逐渐增多。煮盐业、漆器制造业、纺织业等都有所发展,显示出封建制度下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的景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灭亡后,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封建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赵过总结农民的生产经验,发明代田法。关中地区修建了六辅渠、白渠,扩大了农业灌溉的面积。汉武帝把冶铁业收归国营,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汉代的丝织业发达,产品远销中亚和欧洲,“丝绸之路”闻名于世。东汉时,杜诗发明的“水排”是冶铁技术上的重大成就。城市中商贾云集。多种形式的集市贸易更加活跃。东汉末年,曹魏实行屯田制度,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三国时期,魏国马钧发明“翻车”,提高了灌溉效率。蜀国的“蜀锦”生产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吴国有发达的造船业。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屡遭战乱,江南地区相对安定,社会经济日益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另一个经济重心。
隋唐时期,封建经济得到高度发展。隋朝的大运河,对促进南北各地经济交流起了积极作用。长安和洛阳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珍奇山积,繁华无比。仓府丰盈,为后来史家所称羡。唐朝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恢复社会经济。灌溉工具有较大改进,创制了筒车。农具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曲辕犁。唐朝的丝织品制作技术已相当成熟,产品种类繁多,质地精美。制瓷业生产的青瓷和白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制陶技术的成就以唐三彩为代表。金银器的制作也十分精美。长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同时又是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那时,中外经济交流频繁,唐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两税法的实行,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为以后历代税制开了先河。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北宋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在全国范围内调剂农作物品种。从国外引进的水稻良种“占城稻”不仅在长江流域推广,而且也传到北方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发展,除桑麻外,茶树的栽培十分普遍;棉花的种植盛行于福建、广东一带。北宋著名的瓷窑很多,产品不仅精美,而且在品种、数量等方面都超过前代。此外,矿冶业和造船业也都达到很高水平。北宋的城市商业繁荣,城市中同行业的商人和手工业者组成行会。我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时在四川出现,反映出商品货币关系的日益发展。海外贸易也很兴盛。南宋时,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富庶的经济区。丝织业的规模相当可观,内部分工较细。制瓷业产量骤增,产品销售全国以至海外。“会子”成为通用的货币。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辽、夏、金统治的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进一步开发。
元朝统治者重视农业、手工业生产。棉花已经普遍种植。在手工业生产中,实行工匠制度,官局垄断生产技术和重要原料。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品远销国外。黄道婆在棉纺织业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元政府实行专卖政策控制国内外贸易市场。大都和杭州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也是国际性大都会。
明朝时候,粮食产量增加。福建、广东、浙江一带有双季稻,在岭南有三季稻,还从国外引进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广东佛山、河北遵化等地出现规模较大的冶铁、炼钢业。制瓷技术进一步提高。丝织业和棉纺织业有突出成就。1581年,明朝在全国正式推行一条鞭法,它改变了以前赋与役平行征收的形式,使两者合一。这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商品经济有显著增长,商业资本十分活跃。著名的商业资本集团有徽商与晋商。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一些地区稀疏出现,这是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崭新的经济关系,给予当时社会的各方面以程度不同的影响。
清朝统治者实行更名田,又整顿赋役,推行“摊丁入亩”制度,废除了人头税,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匠籍和代役银的废除,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全国大城市增多,中小城市兴起;农村集市星罗棋布,数量超过明代。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有了缓慢的增长,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原始社会时期有彩陶、黑陶文化,图腾(原始宗教)文化和红铜文化等。其中,半坡出土的陶缽口缘上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据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萌芽。
相传早在夏
朝,就有了历法。商代通过天文观测推算历法。商代的甲骨文是基本成熟的文字,记载了许多商代国家重要的政治军事活动。雕塑艺术在商代已达到较高水平,有立体雕像与塑像。殷墟出土的石馨,音韵近于铜声,代表了商代乐器的最高水平。商周的青铜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家辈出,著名的有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写的《孙子兵法》是闻名世界的古代兵书。科学技术这时也有很多成就: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甘石星经》以及对季节的测定等,反映出这一时期天文历法方面的成果。医学发展很快,扁鹊的四诊法很有名。鲁班是杰出的建筑师。文学创作成果很多,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诗人屈原的长诗《离骚》等是其代表。音乐也达到很高水平。
秦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巨大而深远。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材料发生伟大变革,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地动仪的发明比欧洲早1700多年。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对我国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哲学领域,东汉王充写出宣传唯物论思想的《论衡》一书。司马迁写的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史记》成为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此外,文学、艺术、体育也有新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出现了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贾思勰,唯物论思想家范缜,杰出的艺术家王羲之、顾恺之等。南朝的田园诗歌和北朝的民歌各具特色。佛教在南北方得到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此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僧一行测量子午线的长度以及《唐本草》的颁布等成就,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哲学家柳宗元和刘禹锡著书宣传唯物主义思想。刘知几的《史通》和杜佑的《通典》代表了唐朝史学的最高成就。唐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三位伟大的诗人。唐代散文有很高成就,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突出。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对人类文明发展有重大影响。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天文历法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宋代兴起的书院对封建人才的培养起了显著作用。那时期,史学相当繁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杰出的编年体通史。苏拭、辛弃疾、李清照是两宋词人的佼佼者。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数学、水利等方面造诣很深。他主持并参加了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编制成比较科学的《授时历》。元朝时候,元曲取得很高成就。戏剧家关汉卿的优秀剧作鞭挞了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宋、辽、金的绘画和书法也有突出成就。
明清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导致了民主思想的产生。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学以致用,王夫之主张唯物论,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珍贵遗产。明朝时候,我国的科学技术依然走在世界的前列,出现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带有总结性的科学巨著。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以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等为代表,这些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搜索文档或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VIP专享文档 2019-10-27 12页 陈梦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一)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 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各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41.茅盾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二)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 、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
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20.三姑六婆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21.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燧人、神农
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22.三教九流
三教:儒、道、释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3.三山五岳
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三性
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
三省:中书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 、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
三国:魏、蜀、吴
31.三秦:雍王(西)、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绿、蓝
34.三坟五典
三坟:伏羲、神农、黄帝
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35.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三)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5.书四库:经、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8.五花
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
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22.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23.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搜索文档或关键词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2019-03-22 15页 用App查看
教育幼儿教师的店
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扑克人物】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
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1、按照古人的礼仪,一般称呼对方的儿子为( 令郎),称自己儿子为(犬子)。
2、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3、古人所称的“手谈”指的是哪种物品?答(围棋)。
4、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古稀之年”是指(七十)岁。
5、古代刑罚名目繁多,其中将脚砍掉的刑罚叫(刖),割去膝盖骨的刑罚叫(膑)。
6、汉代选拔人才的制度主要是(察举制),选拔后的官职名主要有(孝廉)和(秀才)。科举制开始于( 隋 )代,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先设立的,第一甲前三名俗名分别叫做(状元)、(榜眼)、(探花)。
7、我国古代称为“千年冰”的是(水晶)。
8、中国古代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
9、根据成语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韦编三绝( 孔子 )
破釜沉舟( 项羽 )
才高八斗( 曹植 )
春风得意( 孟郊 )
望梅止渴( 曹操 )
洛阳纸贵( 左思 )
一字千金( 吕不韦 )
东山再起( 谢安 )
10、有人把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及比较好的注、疏、正义合刻在一起,名为《十三经注疏》。
11、根据古代诗人的雅号写出相应的诗人姓名:
诗仙(李白 ) 诗圣(杜甫 ) 诗佛( 王维 )
诗囚(孟郊 ) 诗豪(刘禹锡) 诗鬼(李贺 )
诗魔(白居易 ) 诗王( 陆游 )
12、古典名曲《高山流水 》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
13、(西安碑林 )是我国最大的碑刻艺术博物馆。
14、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是中国的《 金刚经 》。
15、琼瑶小说中很多书名实际上来自古典诗词,比如:《在水一方》出自《诗经》中的爱情名篇《蒹葭》,《庭院深深》出自(欧阳修)的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几度夕阳红》出自(杨慎)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16、中国古代传说中酒的发明者是(杜康)。
17、东汉和帝时,蔡伦总结民间造纸经验,造出了轻便而又经济适用的纸,人们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18、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
19、“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论。
20、古人有名亦有字,名与字往往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周瑜,字(公瑾);岳飞,字(鹏举)。
21、中国古代四大灵兽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22、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日神和月神分别是(羲和)和(望舒)。
23、( 卢沟桥 )是经《马可·波罗游记》介绍到西方的第一座中国石拱桥。
24、宋代诗人(林逋)被称为“梅妻鹤子”。
25、根据古人诗句判断相应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上巳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 )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 )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端午 )
26、《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指的是(曹操 )、(诸葛亮)、(关羽)三位人物。
27、当今流行歌坛对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借鉴,某些流行歌曲是对古典诗词的化用,如小刚的《寂寞沙洲冷》化自(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张宇《月亮惹的祸》中“再怎么心如钢也成绕指柔”一句化自(刘琨 )的诗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28、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名为“百家”,其实主要有九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
29、我国明朝时编写的一部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 永乐大典 》。
30、《梅花谱》是( 象 )棋的著作,而《玄玄棋经》则是( 围 )棋的著作。
31、著名的马王堆墓是( 汉 )朝的墓葬。
32、“既望”是指农历每个月( 十六 )这一天。而每个月的初一叫作( 朔 )。
33、秦长城西起( 临洮 )东到( 辽东 )。
34、我国最早传入西方的剧本是《 赵氏孤儿 》。
35、人们常说:某人“五官端正”,这“五官”指的是( 眼 )、( 耳 )、( 口 )、( 鼻 )、( 身 );而医院也有所谓的“五官科”,跟生活中所说的“五官”又略有不同,那么,在医学上的“五官”是指( 眼 )、( 耳 )、( 口 )、( 鼻 )、( 舌 )。
36、“身范儿,如狂如颠;步趋儿,东扯西牵”这说的是武术中的( 醉 )拳。
37、中国古代盔甲制作在( 宋 )朝达到顶峰,家具制作在( 明 )朝达到顶峰,语言文字学在( 清 )朝达到顶峰。而其他朝代也各有所长,有“( 唐 )诗( 晋 )字( 汉 )文章 ”之说。
38、我国最早的一部家教著作是北齐(颜之推)的《 颜氏家训 》。
39、古代哲学家( 墨子 ) 也堪称一位物理学家,他发现了“小孔成像”。
40、在20世纪之前,世界上只出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外交家,她是我国( 汉 )朝的( 冯嫽 )。
41、《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是(史进 ),他的绰号是(九纹龙 )。
42、我国古代发现了一种地下蕴藏的、能燃烧的半液态物质,沈括给它命名为( 石油 ),一直沿用至今。
43、在古代,( 文字 )学、( 音韵 )学和( 训诂 )学被合称为“小学”。
44、王莽铸造的钱币“一刀平五千”堪称钱币中精品,因为它使用了错金技术,故而又叫做( 金错刀 ),后世文学作品里也一再提及,并且还成了爱情的象征物。在中国钱币中,作为爱情象征物的还有“康熙通宝”里面一个特殊品种,它据说是融化佛像而铸成的,因而被称作( 罗汉钱 )。
45、众所周知,在纸发明之前,中国人用竹简和木牍作为书写材料。其中,人们通常用一尺长的简牍来写信,故而,信又被称为( 尺牍 )。
46、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的流传主要靠手抄,其中,用纸抄写的如果写错了,人们通常用( 雌黄 )汁来涂改。
47、中国的古籍基本装帧方式是线装,标准的线装书是在书籍右侧扎( 4 )个孔进行装订。
48、明代藏书家毛晋嗜书如命,好用竹纸印刷书籍,曾到江西大量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上盖一个篆书“毛”字印章,故人们习惯称这种纸为( 毛边 )纸,并沿用至今。
49、中国古代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是( 汉武帝 ),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是( 武则天 ),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年号是( 康熙 )。
50、古代音乐中的“八音”是指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在中国乐器中,陶土制作的乐器以( 埙 )为代表。
51、古人将星空分成( 28 )个区域,每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宿”。
52、古人把一年分成( 24 )个节气,这种分法沿用至今。
53、( 七巧板 )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极富盛名的拼图,西方人管它叫“唐图”。
54、元代文学家( 王冕 )发现了花乳石,从而开启了篆刻艺术的新时代。在篆刻石料中,最为珍贵的当属寿山( 田黄 )石,有“石帝”的美誉。与它齐名的是昌化( 鸡血 )石,被称为“石后”。
55、《易经》中有八个单卦,其中( 乾 )卦和( 坤 )卦分别代表天和地。八个单卦组合成六十四个重卦,里面的( 泰 )卦和( 否 )卦本别指极好和极坏,从而形成了个成语,叫做( 否极泰来 )。
56、古人发明了把模子套在葫芦上使之长成不同形状的办法。这样制作出来的器皿被称作( 匏 )器。
57、中国人发明了围棋,但在清中期以后日渐衰落。直到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取得了( 11 )连胜之后,才又重新掀起学棋的高潮。给中国围棋带来无限风光的聂卫平最引以为憾的是从未获得过世界冠军,只获得过( 3 )次世界亚军。中国第一位围棋世界冠军是( 马晓春 )。
58、“一根筷子呀,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哟,牢牢抱成团。”这是前些年很流行的《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词,其实,它暗用了古代( 吐谷浑 )族的“阿豺折箭”这个典故。
59、中国象棋的棋子有( 炮 ) ,而国际象棋没有,体现了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的优势。
60、中国古代的帝王中,有很多是书法家,其中有些人在书法艺术上还颇有创建。比如,宋徽宗赵佶创造了著名的( 瘦金 )体,汉章帝刘炟创造的书体叫( 章草 )。
61、中国古代有很多奇怪的诗歌类型。比如,开头故意写得极糟,结尾却能导入佳境的诗叫( 逆挽 )诗,正读倒读都能成诗的诗叫( 回文 )诗。
62、古代通常男子( 20 )岁、女子( 15 )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 冠 )礼,女子成人礼叫( 笄 )礼。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做( 弱冠 )之年和( 及笄 )之年。
63、标准围棋盘上的交叉点一共有( 361 )个。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地域文化与统一文化:
1、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中原文化当初实际只是一个地域文化,它是经过一定的吸收融摄后,才上升为一种正统文化的。
2)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3)历史悠久的国家,有时也面临着各种深度的灾难,文化从未断绝,地域性的保存之功实在不小。
古代的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魏晋南北朝文化大势(文化在曲折中的演进): 背景: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共393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A北方民族大举入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大融合。B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C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三教鼎立互相激荡与玄学一起共同构成此期显著的文化现象。
玄学: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A玄学之风在嵇康、阮籍那里有了新的含义。标举“自然”唱反调,而他们的放纵、不守礼法,更为世人树立一种名士形象。B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清谈”,清谈是士流交际中的风雅。文化表现方面的重要结果是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他们都是“道法自然”风尚的产物。
两税法作用:A两税法的实行,使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寿终正寝。B两税标志着一种王朝治国观念的变革,首次公布了一种与传统重农主义大不相同的国家观念。核心是“唯以资产为宗”C这放开了一条缺口,使地主阶级、工商业者放开手脚去兼并土地、经营产业,贫苦的社会阶层也因此获得了一点自由。
我国的生产经济的文化特征:A天时、地利、人勤的重农经验。B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人心理。①他促成了城市的出现;②它发展了市民文化;③它打破了小农经济引进新信息C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
交通行旅的文化意义①交通行旅习俗反映了中国人出门在外的不安全感。②交通行旅习俗也反映了中国人与家人分离的孤独感③人对人的亲热和温厚。
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传统:A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集体观念和行为事象。B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使中华民族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有容乃大、慷慨方正。C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造就了中国历代优秀分子的奋斗传统,使他们蔑视社会等级、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满怀昂扬的自我意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奔放的爱国激情建功立业。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高亢、明朗、雍容、浪漫、从容不迫的气质。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
“五礼”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周公六礼”古代贵族婚礼六道仪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七大方言: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
四大发明的民族成就感和历史局限:中国的传统科技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华民族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是四大发明。它代表了中国农业文明的辉煌成就,曾改变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是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史意义的伟大技术成果。但这些发明创造始终未能成为社会前进的主流。中国古代的许多科技发现都无法得到社会的推广和应用,往往出现中断、失传的现象。这是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性质和制度分不开的。这种情况,现在正在改变。 宗法制影响:宗法制作为一种曾经实施的政治制度已成为历史,但宗法制在中国所留下的历史影响,异常深远。宗法关系长期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之中,并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
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国家最高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等政务。。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同为行政事务的职能管理机构,隶属于尚书省。三省六部组织完整,分工明确,相互联系、相互制衡,共同听命于皇帝。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成熟。到了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明清时代,皇帝废除中书省,取消相权,提高六部地位,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科举制度的消极影响:A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B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高度的集权政治所需要的官僚队伍,直接效忠于皇帝。限制贵族对政治的参与。是思想控制工具。
儒家思想对古代法律制度的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性?):中国古代的法律来源于礼制规范,这些礼制规范依据宗法原则调整着社会等级秩序。“亲亲为大”“孝悌为本”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三纲是封建礼教的核心,亦是古代法律维护的重心,在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下,维护家长制的孝受到高度重视。法律总则基本上是以家族主义为中心,根据人不同的等级名分确定其法律地位与法律待遇。古代法律中对亲族复仇的姑息,对亲属犯罪的容隐,对亲族犯罪的株连等,都体现了古代法律对家族制度的重视,及家族血缘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传统礼俗的这种伦理特性在古代社会主要有以下表现:A传统礼俗的等差性。礼的作用在于区分并维持这些等级关系,礼的根本职能就在于依照等矩原则调整社会关系。B传统礼俗的调和性。传统礼俗讲等级区分,要求人们各安本分,等级关系之间的协调。C传统礼俗的规范性。传统礼俗最根本的特性是它的规范性。从形而上的哲学伦理思想,到形而下的日常行为规条,无不受到礼的制约。
天人关系的观点影响:在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占有主导的地位。积极方面:A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B 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C造成“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己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负面影响:A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致使没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B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C
空想的理想主义D“心性之学”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三个主要思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综合创新论”、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与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论”。代表了中国文化现代趋势的三种文化主张、三种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并在实践中日益强调“中国特色”,断然拒斥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盘西化”;自由主义者主张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的老套,坚持“现代化就是西化”;现代新儒家坚持中国本位文化,坚信“中国文化在本源上没有任何不足”,在此前提下吸收西方的科学民主,走“工业东亚”的“儒家资本主义道路”。这三大文化思潮的思想分歧是显而易见的,但三者之间也存在某些相似相通之处。有论者认为,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思考如何对待传统,如何引介西方文化,如何建设中国的新文化;都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振兴中华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都主张向西方引进先进的科技与管理,但又都想避免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矛盾和缺点;都希望走出中世纪,迈向现代化,在思想上都具有文化启蒙的性质和作用。
搜索文档或关键词
语文常识大全
VIP专享文档 2019-01-19 8页
《语文》常识大全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三、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
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四、诗句与人:
①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③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④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⑤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⑥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⑦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⑧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⑨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⑩ 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 毛泽东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 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 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五、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六、人的称谓: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七、谦称: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八、敬称:
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 对将军:麾下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九、特殊称谓: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 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十、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 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 谪:降职并远调。
3、 拜:授给官职。
4、 授:授予官职。
5、 擢:选拔,提拔。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 罢:罢免、停职。
8、 免:免除官职。
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十一、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十二、天文部分:
1、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 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 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 公元纪年法。
(2) 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 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8、 纪时法。
日出5-7
食时7-9
隅中9-11
日中11-13
日昃13-15
晡时15-17
日入17-19
黄昏19-21
人定21-23
夜半23-1
鸡鸣1-3
平旦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