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来源:中华大课堂

d957cbc3c3e941c5a256d36dd35a7f3d_meitu_1.jpg

文言文是每年中考语文必考内容。今天,中华大课堂初中文言文常考的知识重点,做了收集整理,供同学们复习参考,希望收藏。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
、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
、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
、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
、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
、《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是记叙,是奇怪的事情。
14
、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15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
、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
、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
、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
、桃李:学生
3
社稷、轩辕:国家
4
、南冠:囚犯
5
同窗:同学
6
烽烟:战争
7
、巾帼:妇女
8
、丝竹:音乐
9
、须眉:男子
10
、婵娟、嫦娥:月亮
11
、手足:兄弟
12
、汗青:史册
13
、伉俪:夫妻
14
、白丁、布衣:百姓
15
、伛偻,黄发:老人
16
、桑麻:农事
17
、提携,垂髫:小孩
18
、三尺:法律
19
、膝下:父母
20
、华盖:运气
21
、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
、庙堂:朝廷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
、三国:魏、蜀、吴。
3
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
、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
、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
、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
、岁寒三友:松、竹、梅。
11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
、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
、五金:金、银、铜、铁、锡。
22
、五味:酸、甜、苦、辣、咸。
23
、五行:金、木、水、火、土。
24
永字八法是说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
、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
、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
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十三、天文部分:
1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
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
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
、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
2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6
、纪月法(不常见,略)。
7
、纪日法。
初一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8
纪时法。
日出5-7
食时7-9
隅中9-11
日中11-13
日昃13-15
晡时15-17
日入17-19
黄昏19-21
人定21-23
夜半23-1
鸡鸣1-3
平旦3-5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 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 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 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 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 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 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 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 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 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 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 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 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 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 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 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 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支:通“肢”。


59、鸡栖于桀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  

把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②把酒临风 (a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   

白 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白色  b形容词:白色  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   

悲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  b动词:同情)   

备 ①众妙毕备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a动词:具备  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 c动词:准备  d防备)   

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比肩继踵而在 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  b动词:比较,比起  c动词:等到)   

鄙 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肉食者鄙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a名词:边远地区 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 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  

毕 ①此印者才毕  ②众妙毕备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a动词:完成、完  b副词:全部、都)   


兵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②轻兵锐卒   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⑤田忌欲引兵之赵    ⑥世传其兵法 (a名词:士兵  b名词:兵器  c名词:军队  d名词:军事)   


策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  b名词:马鞭)  


病 ①病入膏肓 ②寡人反取病焉 ③未果,寻病终 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名词:疾病  b名词:耻辱、忧虑  c动词:生病  d形容词:困苦不堪)   

薄 ①薄如钱唇  ②薄暮冥冥 (a形容词:与“厚”相对   b动词:迫近、快到)   

称 ①先帝称之曰能  ②不以千里称也 (a动词:称赞   b动词:著称)   

重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  b音zhòng,形容词:大的、多的。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第:但、只管,虚词,假借用法。射:赌注。重射:大 赌注)   

辞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   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习:善于,精通)   

赐 ①楚王赐晏子酒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a动词:赏赐    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   

从 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  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③可以一战,战者请从。(a动词:听从   b动词:跟随、跟从)   

当 ①当世无双   ②当春乃发生   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    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a定语、状语:现在、现今    b正是、刚好   c介词:对着,面对  d副词:一定,必定    e动词:应当。 f音dàng,动词:两者相抵,对、当)  

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


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6、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8、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19、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20、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 短褐穿结, 簟瓢屡空, 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第四册


2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北方有人欺负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杀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2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驾驭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第五册


29、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异形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0、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31、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3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3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破漏,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3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3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3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3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0、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4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4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时登上这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4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4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就忧愁,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第六册


4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4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4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防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宫廷中的官员和丞相府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善罚恶,不应该不一样。如果有邪恶不正、触犯法令的人和尽忠行善的人,应当交付主管官评判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奖赏,来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应当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内廷外府法度不一。


4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落到衰败的原因。


4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50、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份,在驾相顾。


5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的关头我奉行使命。


5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惩处我的罪过,来上告先帝的英灵。


5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话,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训示。


5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5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5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但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5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


5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河边芦苇青苍苍,白露已经结成霜,心中怀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文言文中的成语

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 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3、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4、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5、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6、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7、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8、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9、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1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11、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12、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13、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14、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15、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16、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17、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18、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19、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20、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1、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22、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23、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2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2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26、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7、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8、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9、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30、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31、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2、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33、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34、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35、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出师表》)
36、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文言文古今词义对照

1、安:尔安敢轻吾射。

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卖油翁》

2、鄙:①蜀之鄙有二僧。

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为学》

②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曹刿论战》

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出师表》
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水,池塘。)《孟子二章》
5、蹉跎:年已蹉跎。

蹉跎:古义,过时;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过去。《周处》
6、此: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桃花源记》
7、但: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木兰诗》
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口技》
8、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恶:古义,怎么,表示疑问。读“wǚ”;今义,罪恶,厌恶。《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9、耳:不习渡水故耳。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宋定伯捉鬼》
10、方:方七百里。

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或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愚公移山》
11、发:发于声。

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孟子二章》
12、故:故使人问之。

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扁鹊见蔡桓公》
13、顾: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

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为学》
14、股:两股战战。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口技》
15、篝火:夜篝火。

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陈涉世家》
16、裙:出入无完裙。

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石壕吏》
17、感激:由是感激。

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出师表》
18、郭:青山郭外斜。

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过故人庄》
19、盖:盖为不识者。

盖:古义,句首发语词,表示推论;今义,盖住、盖子。

20、河: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山坡羊.潼关怀古》
21、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陈涉世家》
22、何苦:何苦而不平。

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愚公移山》
23、居:①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扁鹊见蔡桓公》
24、金:请献十金。

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单位,一两为一金;今义,金银的金。《公输》
25、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核舟记》
26、借第:借第令毋斩。

借第:借:古义,是即使,假使;今义,指暂时用别人或暂时给别人用的钱或物。第:古义,是仅、只;今义,表示次序。《陈涉世家》

27、经纶:经纶事务者。

经纶:古义,治理,筹画;今义,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与朱元思书》
28、将:将非鬼也。

将:古义,或许;今义,接近。《宋定伯促鬼》
29、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孟子二章》
30、奖:当奖率三军。

奖:古义,勉励,鼓励;今义,奖励,嘉奖。《出师表》
31、精力:以精力自致者。

精力:古义,精神与毅力;今义,精神和体力。《墨池记》
32、间: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曹刿论战》
33、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送东阳马生序》
34、交通: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桃花源记》
35、开张: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出师表》
36、可:高可二黍许。

可:古义,大约。;今义,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核舟记》
37、可以: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曹刿论战》
38、令:令名不彰。

令:古义,好的;今义,命令。《周处》
39、戾:鸢飞戾天者。

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与朱元思书》
40、烈士:烈士暮年。

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龟虽寿》
41、情:虽不能察,必以情。

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曹刿论战》
42、请:臣是以无请也。

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扁鹊见蔡桓公》
43、去:我以日始出去人近。

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两小儿辩日》
44、去:得钱千五百,乃去。

去:古义,离去;今义,到哪;前往。《宋定伯捉鬼》
45、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桃花源记》
46、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孟子二章》
47、其实:其实味不同。

其实:古义,两个词;其:代词,它的;实:果实;今义,一个词,用来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晏子故事两篇》
48、儿女:儿女共沾巾。

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r如
49、入:入则无法家拂。

入:古义,国内;今义,进入。《孟子二章》
50、社:箫鼓追随春社近。

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游山西村》
51、适:郁郁适兹土。

适:古义,往;今义,适合,适当。《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52、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此;今义,判断词。《伤仲永》
53、十九:死者十九。

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19)。《塞翁失马》
54、所以: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出师表》
55、丝竹: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陋室铭》
56、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出师表》
57、涕:临表涕零。

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出师表》
58、汤:①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两小儿辩日》
②滕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送东阳马生序》
59、无论: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桃花源记》
60、文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伤仲永》
61、无为:无为在歧路。

无为: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2、往往: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到处、处处;今义,常常。《陈涉世家》
63、闻: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口技》
64、休:休寝降于天。

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唐雎不辱使命》
65、牺牲: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曹刿论战》
66、馨:惟吾德馨。

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陋室铭》
67、形: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身;今义,样子。《陋室铭》
68、谢:为我谢曰。

谢:古义,致谢;今义,常作礼貌用语。《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69、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小生:古义,小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小石潭记》
70、鲜美: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桃花源记》
71、爷:卷卷有爷名。

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木兰诗》
72、义:引喻失义。

义: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意义,含义。《出师表》
73、异同:不宜异同。

异同:古义,差异,偏义复词;今义,不同与相同。《出师表》
74、益:不治将益深。

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扁鹊见蔡桓公》
75、语: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古义,告诉;说;今义,话语;说话。《为学》
76、喻:而后喻。

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孟子二章》
77、狱:小大之狱。

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曹刿论战》
78、子:子何恃而往。

子:古义,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为学》
79、致:听妇前致词。

致:古义,对……说话;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崐念等的话。《石壕吏》
80、再:①如是再三。

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宋定伯促鬼》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曹刿论战》
81、识:默而识之。

识: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识。《论语》十则
82、走:①望桓侯而还走。

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木兰诗》
83、坐:何坐。

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晏子故事两篇》
84、曾:曾不能魁父之丘。

曾:古义,并,尚且,连……都……;今义,曾经。《愚公移山》
85、征:征于色。

征:古义,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孟子二章》
86、钟:万钟于我何加焉。

钟:古义,一种容器;今义,计时器具或中空的响器。《鱼我所欲也》
87、忠: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曹刿论战》
88、虽: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口技》

阅读654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