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用的唱歌技巧

来源:中华大课堂

歌唱专家的十个秘诀

一、气息与共鸣互动

真正做到了丹田用气,同时喉头开启,上下有一根管道,共鸣从喉部通到胸腔、口咽腔、鼻咽腔。有了丹田用气,获得了三个主要共鸣腔组成的混合共鸣,反过来促进了气息的运动与流通。吸足了气,在丹田主导下,充分地将气呼出来,用均匀、持续、有力的气推动共鸣。

二、气需更流畅

有些学员唱较高的音阶时,气息的流通、压力还不如中声区时,应懂得高声区的气息只是比中声区略强一点,甚至相差无几,需要的是更通畅,声带的张力需提高,部分振动或边缘振动,过强的气息,使声带挡气的负担过重,会引起喉部的紧张。

三、下颚放下、舌头放松

下颚充分地放下、后缩,舌头跟着放下、放平,软口盖抬起,牙关放松,头部适当抬起,不让下颚压喉头,练a(啊)音,气息十分流通,声音振动感强,无停顿的感觉,口咽腔前后部都有共鸣。

四、像说话、像呼唤

唱歌的“唱”字,不像说话那样随意、简单,是经过长期训练而形成的一种技艺,有的人是无意中学的,依靠听广播自学,有的人专门跟专业老师学,快的仅几次或几个月,慢的需几年。用气唱、用共鸣唱,放开唱、放下来唱,既要象说话那样自然,又要象呼唤那样有激情。

五、共鸣在管道内形成

鼻腔、口腔、咽腔、喉腔、胸腔、腰部四周等都好像分别置入一个皮球,从下到上连接起来变成一根比人体还雄壮的管道。共鸣在管道内形成、发展。民族唱法总是偏重于口咽腔的共鸣;中洋结合的唱法: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吸取民族唱法的风格,声音的回旋空间、力度变化、起伏更大些。

六、多彩多姿的音色

个人的嗓音特点有所不同:象长笛、小号、长号、圆号、单簧管、双黄管、小提琴、大提琴等,高明的歌手一人在一首歌中能唱出不同的音色。共同点:共鸣腔一般都是圆柱形,歌手的发声器官上下声道同样是圆柱形,共鸣在圆柱体内形成,同时衍生出新的共鸣波。歌手要任其自然,更要因势利导。为什么二重唱受人欢迎,这是因为将两个声部结合在一起,具有多彩多姿的声音色彩。

七、七个唱好

唱好六个母音;唱好自然声区、中声区;唱好换声点、攻下高声区;唱好轻声;唱好闭口哼鸣;唱好一个“啦”或“咪”;唱好一个“C”声。先在室内唱,后到旷野上唱;对着空的热水瓶唱,对着水管唱;站在门后,全身站直,靠在门上唱;转动头唱,检验头颈是否放松;放开牙关唱,头微微抬起。

八、用口吸、用鼻吸

张开口吸气,然后发声;上下嘴唇微闭,用鼻吸气,然后发声,将两者比较,是哪一种吸气方式所吸的气深入、足够有力,当然张开口吸气对于练习喉头开启是有帮助的。用手掌放在口外2-3公分,不带声呼气,会有一股热气冲击手掌;带声呼气,加上抬起软口盖,同时注意获得胸腔共鸣,似乎直接从口内呼出的气甚弱。

九、六个母音加一个母音

六个母音按次序发统一音,然后依次在前面加某一个母音,并且保持此母音的特征,即在此母音的状态下发其他母音。反复练习1-2、1-3、1-4、1-5、1-6、1-7,观察、体验气息压力,声带张力、声门闭合度的变化。发较高的音气息的流速要快,但不可强烈冲击声带。

十、雨伞撑开,持续不变

发声器官的开启,如喉头、咽腔、鼻腔、胸腔等,即可当作半打哈欠、微笑状态,也可当作将一把雨伞轻轻撑开,并自始自终保持基本不变。发声的难点就在于原先的正确状态会起变化,记住:要保持不变,让雨伞保持撑开的状态。


非常有用的唱歌技巧

要想把歌唱好,良好的歌唱技术是根本保证,而良好的歌唱技术只有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勤奋而正确的练习,才能逐步获得。作为一名学习声乐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反复的发声练习和歌唱练习。正确的练习方法是提高发声技术的基本条件。在练习中,发声技术各方面的整体协调尤为重要。

经常讨论起每天都在“练什么?”答案基本都是笼统而模糊的“练发声”、“练气息”、“练唱歌”、“练歌唱技巧”等。那么,具体“怎么练?”大部分人回答的便是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练习气息的具体运用;练习高音;解决喉挤的问题;放松舌头和下巴;让声音更甜美等。

每个练习的具体技术方法是否正确暂且不谈,其共同的特点基本全是局部练习。尽管可以将其视为难点的解决,但这种一味关注局部练习的方法是不正确的,而应该注重发声练习的整体统一,每个人都应该遵循一套完整而成形的发声技术及其练习方法:

一、整体协调的歌唱状态

对于歌唱者来说,人体是一个绝妙的人体乐器,它对人类音乐艺术的诠释、表达、渲染、体现,是世界上任何乐器都无法比拟的。

在乐器制造中,必须做到全部材料质地上乘、各个部件标准精确、制作工艺细腻精良,才能制造出优质乐器,才能发出最好的声音。同样道理,人体乐器也必须打造成优质精良的歌唱乐器,方能发出最美好的声音。这个“优质精良的乐器”就是整体、统一、松弛、通畅、全方位协调配合的歌唱状态。而这种歌唱状态就是歌唱各部分的最佳配合,以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歌唱状态。

二、歌唱各部分的协调要求

要想具备协调统一的整体歌唱状态,在发声练习中就应该注重具体技术细节的正确练习。对歌唱各部分的正确要求,就是具体的技术细节。歌唱技术大致分以下几部分:身体姿势、气息运用、歌唱腔体、声音位置、咬字技术、音乐线条。下面将歌唱各部分在练习中如何进行整体协调的具体要求分述如下:

1.站立姿势

这是一个常常被很多人忽略的问题。在站姿上不讲究,甚至长期形成某种毛病,如低头、仰脸、哈腰、鼓肚、弯腿、伸脖子,手势动作僵硬机械不协调等不好的姿势。这些姿势首先来说不雅观,直接影响表现形象,更主要的是对正确歌唱状态的形成造成很多麻烦,产生诸如歌唱通道不畅,气息控制失调,声音易造成挤、卡等到不良发声状态,成了歌唱状态的错误组成部分。如果强行去改毛病,便会唱出很不习惯的声音甚至基本唱不出声音。可见,没有一个良好的姿势,就不可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最佳歌唱状态。

那么,在练习中,站姿应该双脚站稳,身体直立,颈椎、胸椎、腰椎在一条直线上,眼睛和面部平视而略仰,自我有一种挺拔、高大、兴奋、自信的感觉。由此也想到,面部表情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演唱时闭眼、瞪眼、歪嘴、包牙、皱眉头、翘嘴唇等都是一些不良习惯,给人以视觉上的不协调,必须重视起来,严格而认真地去克服掉。

2.气息运用

气息是歌唱的生命、动力和基础。有人说:“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也就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以本人的学习体验和实际效果来看,感觉气息应吸到后腰的双肾处(当然这只是一种意念和感觉)。这样一是吸得深,二是上胸部处于放松状态,不易引起“端气”的毛病。在用气的时候,正确地说,应保持腰围的扩张状态,但是很多学习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总是掌握不好,达不到气息深沉、通畅的效果,关键是未把腰围扩张的原理搞清楚。这里面有个“因果”关系的协调统一问题。比方说,用一个充了气的圆气球,放在上下掌之间,用两手掌上下对气球施加压力,就会看到由于手掌上下的压力,气球变成了扁形,气球的四周向外扩张出来。气球本身是不会扩张的,它的扩张取决于手掌上下的压力。在这里,手掌的压力是“因”,而气球向四周的扩张是“果”。同样的道理,用气时,腰围的扩张状态取决于上下给予气息的压力。上下给气息的压力是“因”,腰围扩张的状态是“果”。只有对气息施以均匀、稳定的压力,才会产生腰围扩张状态的保持。往往我们在用气之前,首先做出腰围扩张的状态,这是主观上用肌肉撑起的一种僵硬扩张状态,“因果”不协调,不但用不上气,而且极易造成往上端气的毛病,自然达不到气息通畅的结果。

另外,在给气息向下施以压力的同时,会明显感觉到后腰部有一个强有力的用力部位,这个部位就是气息的支持点,这也是气息乃至歌唱练习的协调中心。

3.歌唱腔体

歌唱时各共鸣腔体应该是充分打开的,如此才能使气息声音通畅。正确的协调方法是首先用“半打哈欠——叹气”的办法把喉头放在最低位,同时用颈部向四周扩张的力量把喉咙打开,再向下做一个深咳气的动作,这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颈窝(两锁骨之间的坑)下方的深处有一个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就是我们感觉上发出声音的地方。头部两侧的颌关节用向上抬上颌(上口盖)的力量打开,不可用向下拉下巴的办法来打开颌关节,那样将会牵动下巴,容易造成下颌和舌根的紧张,形成卡喉咙的毛病。在主观感觉上,下巴在歌唱中永远处于无重量、无神经的状态,好像不存在一样。就是下巴存在紧张问题,也不要用任何办法去直接放松下巴,那样做,下巴很难放松,甚至越“放松”越紧,因为在意识中仍有下巴的存在。而是要把注意力和用力部位集中在对上口盖的使用上,如此与其它部分的正确状态相配合,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在歌唱的共鸣腔体中,一种是可调节共鸣腔,如口咽腔、喉咽腔;一种是不可调节共鸣腔,如胸腔、鼻腔、头腔。但在我们歌唱主观意识上,都要把它们置于可调节的状态下,在意念上是可以调整控制的。这一点,是要经过长期的整体协调统一练习才能体会到的。

4.声音的位置

声音的高位置,是指充分的头腔共鸣,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面罩共鸣。获得充分头腔共鸣的声音,是一种集中、明亮、松弛且具穿透力的声音。歌唱感觉比较松弛,音色比较明亮优美。运用哼鸣练习,可协调获得高位置声音。

哼鸣时,首先要感觉到所有腔体已全部打开,然后同时用“哼——吸——叹”的办法哼出高位置的声音。

“哼”的感觉是:头部的鼻窦、蝶窦、额窦都从里面撑开,鼻根或眉心有一种向里“绷”的感觉,舌头轻轻堵上后鼻道出口,形成哼鸣状态,哼出来的声音走向是向后向下的。

“吸”的感觉是哼出轻松、明亮的声音之后,把舌头轻轻离开后鼻道出口,这时声音变成一个圆润的半哼半唱的“啊”,用顺着上腭往里吸气的感觉,把声音深深向后向下吸下去。

“叹”的感觉和“半打哈欠——叹气”的感觉一样。

“哼——吸——叹”分解开是三个动作,但要通过练习把这三个动作协调统一成同时发出的一个整体动作,发出来的声音才会有半哼半唱的感觉,明显感觉到自然的明亮、轻松、通畅。

“哼——吸——叹”用力的方向是向后向下的,发出声音的实际走向是向前向后的,这又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另外,哼鸣练习是内部气息与腔体的协调统一。纯哼鸣时,嘴巴无论是轻轻打开,还是轻轻闭上,或是做咀嚼的动作,对发出来声音的音色、通畅与稳定应该毫无影响。

5.歌唱咬字

发声练习仅仅达到气息、腔体的协调统一是远远不够的。我个人认为,声乐形式表现音乐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声乐的语言表达,主要表现在咬字方面,咬字清晰、语言准确、吐字优美、字声结合完整是歌唱咬字的目的。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歌唱咬字训练,因为歌唱的咬字和语言的咬字是两回事。语言咬字就是一般的讲话,而歌唱咬字就需要和声音、气息、音色、音乐等歌唱技术密切配合并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理想的咬字效果。所以,科学、系统、严格的歌唱咬字练习,是整体协调的发声练习中必须而重要的。

歌唱咬字训练的方法很多,精通“十三辙”,掌握中国语言的咬字规律和吸收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母音连接”、“母音变形”等咬字技术都是很重要的。在我们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正确而协调的歌唱状态尚未形成,理想的声音效果还没有定形与巩固时,咬字是不可能清晰的。我们练习时,往往把字咬得过于清楚(过死),而破坏了声音的统一和音乐的连贯。因此,应做到“松中咬、动中咬、似咬非咬、气中咬、声中咬、清楚为巧”,一定要在行腔的过程中咬字,而不能咬住字以后再行腔。在声音松弛通畅,音乐线条连贯的基础上咬字,把松弛的声音作为语言的载体。尽管可能会出现咬字太松而不清楚的现象,也要循序渐进,慢慢进行协调,待正确的歌唱状态和声音建立起来且巩固以后,再细致讲究的完善咬字,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正确的咬字部位不在嘴里,而在胸部的“剑突”周围。我们人体胸部的肋骨像“人”字型,向两边分开,“人”字的夹角处,有一块似三角形的小骨,这就是“剑突”,歌唱咬字和换字的部位应放在这里,就像咬字的嘴长在这里一样,每个字都从这里向前发出。要把气、声、字在这个地方融合在一起,以此达到声音的统一和通畅。

6.音乐连贯

整体协调突出一点就是连贯。任何的音乐表现形式中,连贯的音乐线条都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连贯的音乐线条是音乐表现的精髓和灵魂。

声乐表现形式中,音乐线条的连贯更为复杂,它要求五个连贯,即气息连贯、声音连贯、咬字连贯、音乐连贯、感情连贯。发声练习中就要把这五个连贯很完善地融合在一起,一定要脑子认识清楚,理解准确,方法得当,并坚持不懈地进行协调统一的练习,以达到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声乐发声技术的练习,一定要方法正确,从整体出发,各方位协调统一。只有坚持从技术上将各部位最佳状态进行整体协调,才能达成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

速学唱歌的技巧

我们平时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这种是下意识的,气吸得少而浅,呼气也不用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钟左右,不能用于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法,既气要吸到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一次呼吸往往长达十几秒钟,歌唱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的变化,全靠呼吸肌肉灵活有力的运动来完成。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这就是人们说的“声靠气传”。

1吸气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深深地闻了一下鲜花的异香。好,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气得才深。吸气要用鼻和口同时自然的进行,尽力作到平稳轻巧,柔和,不可用强制力量,不能僵,气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窝处。吸气以后要有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唱歌的关键。

2呼吸

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腹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想象自己手里拿一大瓶香油往另一个小瓶里灌时那种小心翼翼,憋住气息的感觉,呼气要均匀,舒缓。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厘米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6CM,吸气后保持一下,然后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半分钟以上便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只燃烧的蜡烛,对着火苗发“U”音,正确的气息是火苗倒而不灭,时间越唱越好。

3横膈膜力量的训练

横膈膜的力量对气息的保持和声音的力度都很重要。传统的训练方法有:

数数字:深吸一口气,利用腰腹的力量保持住,从1开始数,数到60为合格。数数要均匀要有节奏,不能偷气。

吹灰:深吸一口气,然后就像吹掉桌上的灰尘一样往前吹气,节奏是一慢而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

仰卧起坐:多做仰卧起坐,增强腰腹的力量。

4颤音

颤音是利用气息与喉结的配合,使声音产生波动感,起伏感。这是抒情歌曲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颤音有很多种类。如周华健的颤音幅度适中,不大不小;齐秦爱用小颤;邓丽君,张学友则以大颤见长;而日本歌曲的特点是“先直后颤”,即后唱一段直音,再开始颤,幅度由小到大,频率由慢到快,这需要功夫。很多朋友不会这个技巧,不要泄气,这完全可以练出来的。关键是气息与喉头要配合好,千万不要只用喉头,发出一种类似羊叫的小抖音。

5气声

在发声时,如果气先于声出,气多声少,就会发出气声。它使歌声更柔媚,更动人心魄。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第一段,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第一段也是典型的气声唱法。

6哭腔

哭腔是目前通俗歌曲演唱中最流行的技巧之一,它是在喉间和用猛然加大气息而产生的爆发力,发出一种类似痛哭的声音。张学友,周华健是哭腔的代表人物。哭腔用的好可以增加歌曲的感染力,但也不可用的太滥。图片

7挑音

挑音是一位优秀歌手必须掌握但往往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小技巧。它是在字尾声音向下滑时忽然往上一挑而发出的。周华健在歌唱时挑音用的很讲究,很到位。有的歌手喜欢有大挑音,如叶倩文,她演唱的《真心真意过一生》,《明月心》等歌曲,几乎每句歌词的结尾都有一个幅度很大的挑音。

8噎音

噎音是一种在喉间发出的类似哽咽的声音,港台歌手唱噎音最有代表性的是王杰。王杰之所以给人一种悲凉沧桑之感就是因为他的歌声中“噎音”、“哭腔”特别多。

9高音

高音是所有学习声乐的人都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来掌握一定的方法。除非是由于声区的原因,一般都可以唱高音的。如果你的嗓音属高声部,就一定能练出高音来。如:韩红《青藏高原》李琼《山路十八弯》

演唱高音嗓子出现累、紧和"破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演唱者过分的用力造成的。实际上学声乐时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先唱好中声区,然后以中声区的感觉去唱高音。虽然你觉得中声区唱得很自然,可实际上中声区一定是有问题的,否则高音就解决了。所谓的自然并不是指演唱者"平时"的状态。人都有一定性格的,一般都会偏向一面,适中的性格是很少见的,自然就是指平和、中正的状态,绝不是以带有一定性格倾向的状态。例如内向的人性格偏"沉",因为状态太懒,就容易唱不出高音。外向的人性格偏"急",因为状态过急躁,容易造成高音紧和喊。

练习高音的方法首先要找到演唱中声区时的平和心态,然后以不变的状态来唱高声区。另一种办法就是注意在演唱高音时不特意深呼吸和用力,尤其是注意喉咙部分一定要自然。你出现的问题就是由于高音用力,使喉咙捏紧,造成音越高,劲越大,喉咙越紧。另外就是演唱中多注意情感的表现,实际上现在的许多歌星都没学过声乐的发声方法,但他们很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演唱得很投入。当真实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演唱方法的问题。实际上声乐演唱就是表达一定的情感,所以以情带声可以极大的缓解发声方法的问题。

10高音区的练习

高音区常常在作品的高潮中出现,有着激发听众情绪、振奋人心的力量。唱好了高音,会给整个演唱增添光彩。因此,具有响亮的、金属般的高音对歌唱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在找到了自然声区,打好了中声区的基础,又掌握了换声区的技巧后就可以进行高音的练习。唱高音时,两颧骨要更积极开放,整个歌唱状态要更加积极向上,兴奋。随着音高向上,下颌需要松弛地向下,向两侧向后拉;小舌头提起如打哈欠似地吸住气,使喉咙更加打开,喉头不可随音高往上移动,而是相反,逐步下降,保持在吸气的状态,当然这个状态必须有气息的支持。唱高音的方法是训练中的一个难点,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也已经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每一种方法都要因人而宜,采取适合自己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第一个就是支点提法:在唱歌的时候好像声带不长在喉咙里,而长在了胸口,唱每一个字都不要离开这个支点,嘴放松唱,这样把注意力往那儿一想,一下子声音就得到平衡了。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好几个问题:如果唱高音喉头容易上提的话,你一想到胸口就不想喉头了,支点一低,喉头也自然放松,下放,喉头放下以后,喉咙自然打开。还有声带都有长在胸口处,气息当然就不能超过声带,那一定在胸口的下面,气息也就往下沉了,稳定了。这基本是找到了正确的发声方法。

第二个反向提法是“喉下换字”的比喻。喉下换字的办法,就是说一般唱高音时喉头都容易高,那就在喉下一寸或者二寸左右的地方换,或者“贴着肩膀换,在脖子根换”。这样唱的时候,喉咙最容易打开,而且声音比较容易垂直,容易进入头声,容易找到高音的焦点位置。

歌唱发声自我训练速成法


1、歌唱发声的呼与吸训练(图一)吸气正面图

图片

吸气时意念感觉喉咙打开一个大管子往下延伸一直到丹田下3寸处,随着大管子打开空气会自己跑进去,用不着人为去吸气,管子要有弹性又有力量,歌唱发声呼与吸和婴儿啼哭及狗叫的状态很接近,只是歌唱要求更高一些,唱一句可能需要延长10-45秒,因此对吸气保持扩张的肌肉群需要特别的训练。参看图一讲解更容易理解。吸气时从胸开始到腹部都往外弹性的扩张,感觉胸腹腔形成大风箱。

(图二)吸气侧面图

图片

吸气时从喉咙开始往下延伸打开形成有弹性的大管子,一直延伸到肚脐下三寸丹田处。吸气时胸腔一直到腹腔都在弹性的往外扩张,吸完气形成管子后继续少量进气略保持几秒钟,要特别注意保持弹性。以此体会吸气肌肉群的力量。

(图三)练习大管子先伸出舌头保证动作正确性。

图片

开始练习歌唱发声大管子时,为了防止舌头往后往下压,可先往上往前的感觉伸出舌头,再打开喉咙大管子,等到自己确信舌头不会往下往后压迫喉头时,再收回舌头,继续练习大管子,发现有问题可再伸出舌头练习,确保动作正确。

以上图一.图二.图三描述的是歌唱发声吸气肌肉群的运动,打开喉咙形成大管子是歌唱发声意念的感觉,从生理医学角度看是横膈膜下降周围吸气肌肉群扩张,牵拉扩大肺部空间吸进更多空气,并保持空气不一下子泄漏。

(图四)歌唱发声腹部往外扩张的力量更强有力,可用两手掐住腹部两侧,小腹内呼气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对抗,把气慢慢呼出去。

(图五)呼与吸肌肉群对抗运动侧面图

图片

呼气时吸气往外扩张的力量要保持扩张

呼气时腹部吸气保持扩张力量更坚强

呼气主要动力在小腹呼气肌肉群的力量

图四、图五可看出,呼吸时吸气扩张状态要保持,特别是腹部一圈,更要强有力往外,小腹呼气肌肉群运动把气息推压往上,通过大管子通过喉咙口腔往外呼出,这种在吸气肌肉群保持扩张,但呼气肌肉群的力量又略大于吸气肌肉群的力量,气息就会有控制有计划的往外呼出。开头练习吸一口气应在几秒到十秒才完成,用慢动作足够时间去体会肌肉动作及意念大管子感觉如何做到百分百正确,呼气也要用两手掐住腹部两侧,用小腹内呼气肌肉群动作将气慢上顺着大管子呼出去。一进一出,开头可能是20秒,练习半个小时后,可加快,但一进一出可能是18秒,14秒,而不是2秒,4秒。操之过急是大忌。如果一个人一二天或一个星期能练对练好这一呼一吸的动作,并且可加快到一进一出2-3秒,这已经是成绩优良。以后仍需经常慢练检查体会自己动作有无错误。只有慢动作才有可能自己体会找到问题。慢!慢!慢!

2、歌唱发声的声柱训练:

通过第一步骤训练,歌唱者已能正确掌握歌唱呼与吸的动作状态。熟练以后,就可寻找声柱,腹部内吸与呼肌肉群产生对抗,歌唱者要细心体会,在歌唱大管子最下部,会产生一条较细的声柱,这是吸气肌肉群较强力的动作和腹部扩张的吸气肌肉群对抗产生的声柱,这根声柱个人体会不尽相同,但最好体会在后脊椎形成一根细声柱,顺着脊椎往上一直通过胸腔,穿过喉咙。由于舌头经常会犯往后往下压的毛病,所以练习开始可将舌头伸出,有把握后再收回去练习,或交替着体会。

(图六)产生声柱正面图

图片

(图七)产生声柱侧面图

图片

舌头往上往前先伸出来练习声柱,会保证舌头不往后往下压喉头,有把握再收回原处。吸气形成的大管子状态还保持吸气扩张腹腔肌肉群往外强有力扩张呼气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对抗,往里动作。吸与呼肌肉群对抗产生声柱,顺着大管子靠背部脊椎往上,通过胸腔、喉咙一直往上往前。

以上声柱的训练,开头应把舌头伸出来,预防舌头往后往下压迫喉头。可先用“哼”的音练习,伸出舌头也可发出“哼”的音,这个音可说是鼻音,感觉声柱一直往上冲往鼻腔,先不必考虑声柱要冲到多高,感觉从丹田后产生,冲上胸的背部就可以了。“哼”音练好后,转“a”母音。声柱粗细因人而异,感觉越细越容易上高音。开始体会声柱要感觉原来练习的歌唱大管子还存在,等声柱练习会越来越把意念注意力集中到声柱,大管子只是一种歌唱胸腹腔风箱往外扩张的状态。声柱的开始都是以短音来练习,找到声柱并慢慢巩固完善,再慢上延长声音,从中自如的体会调动声柱,可用简单的音阶练习,如131、13531等等。最后各种母音转换都可自如的体会到声柱的运动。以上声柱和第一步骤呼吸练习结合为一体,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谁掌握好这种即简单又科学的方法,谁就懂得歌唱。

3、歌唱的共鸣(以字带声)练习:

以上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声柱练习熟练后,就可进行以字带声柱的练习方法。因为歌唱意念的念字并非咀唇,而是面罩。这种面罩念字的感觉并不影响咀唇皮有力的咬清所有的字音,面罩念字的意念空腔也就是歌唱的口鸣腔,有人认为面罩共鸣腔是低、中、高声区都在一个位置上,如世界歌王帕瓦洛蒂,也有人认为这共鸣腔随着高音,往上移,如另一歌王多明哥,虽然因人而异,音色有些差别,但声音共鸣的关键是气息支持部位和声柱是否正确。下面用图解来说明。

(图八)面罩共鸣腔连接声柱正面图

图片

在鼻腔后面,硬腭之上可以一种四方或圆形的空间来做为意念中的共鸣腔,每个字都从这里往上往前念出去。吸气肌肉群往外,呼气肌肉群往里,对抗产生的声柱经过胸腔、喉咙连接到共鸣腔。

图九面罩共鸣腔连接声柱侧面图,下面用图解来说明。音,往上移,如另一歌王多明哥,虽然因人而异,音色有些差别,但声音共鸣的关键是气息支持部位和声柱是否正确。下面用图解来说明。

(图九)面罩共鸣腔连接声柱正面图

图片


从面罩共鸣腔往前念出字或说歌唱吐字由此完成从腹部升上来的声柱连接着面罩共鸣腔,歌唱往前吐字,就带动声柱,或说把下面的气息调动起来,抛向前方,或说声音象飞机从跑道上起飞,一直往上往前(这是歌王帕瓦洛蒂的感觉)。

以上两个图解说明了呼与吸肌肉群对抗产生声柱连接着面罩共鸣腔,同时说明了从共鸣腔(意念中的空间)往前往上歌唱吐字,吐出去的字是声音,而这声音一直连接着声柱,声柱连接着腹部呼与吸对抗的气息支持点。这就是歌唱发声运动。如果一个歌唱者只去体会面罩共鸣腔,没有腹部气息支持,没有明确的声柱,那就会产生喉咙往上缩,喉咙紧张吊起来。如果一个歌唱者只会正确调动胸腹部呼吸支持并产生声柱,而声柱往上没有连接一个共鸣腔(意念中的腔体),这个腔体是放在脑后或面罩并不关键,只是没有连接这个点声音就会缺少方向感,缺少上部共鸣,或说没那么漂亮,那么刚强力量。

歌唱者以字带声柱的练习,可用一些更容易带动声柱的字音,如:Sa、Se、Si、So、Su、La、Le、li、lo、Lu等等。练习时要细心体会往前往上喷或称吐一个字音,和声柱连接,腹腔气息支点的弹性对抗,如果能做到轻轻的声音都能体会到吐字、声柱、气息支点的关系,那就可以练习简单的歌曲,更有利于高音练习的共鸣腔。

在这里要特别介绍一种对高音困难的歌唱者有利的共鸣腔,那就是低、中声区共鸣腔可在面罩,随着高音,这个共鸣腔的位置越往后移,一直移到后脑,这是意大利美声学派很多歌唱家的意念和体会,这种意念更容易上高音,因为共鸣点越往后,下降稳定喉头的肌肉群会更容易使上劲。视图十说明。

(图十)高音后脑共鸣腔

图片

中低音声区连接的面罩共鸣腔

高音声柱连接着后脑共鸣腔

图十说明随着高音,越往高共鸣腔越往后,这是一种感觉,歌唱者要感觉软口盖小舌头往后往上,在后上方形成一个共鸣腔(也称头腔共鸣腔),腹部升上来的的声柱连接着这个共鸣腔。需要注意的是,声柱往后上去,前面面罩共鸣腔也得感觉兴奋形成共鸣腔,前后连为一体,后面共鸣腔的声音自我感觉往前面的面罩共鸣腔反射,并通过面部往上往前反射给前方听众。这样声音就刚强、明亮、饱满。等到喉头很稳定后,也可以意念打开,兴奋后脑共鸣腔,但声柱直接连接面罩共鸣腔来歌唱。

经过以上歌唱呼吸、声柱、共鸣(以字带声)的练习,歌唱者就可直接歌唱,流行、民歌、美声、戏曲、演讲都可借助以上三个步骤的配合来歌唱。

4、弱声练习:

弱声练习是较专业的一种发声机能训练,主要目的是解决声区连接问题,声区连接换种说法就是真假声连接,一般女声低声区用真声,到了C2(1)或高到E2(3)就很费劲,转成一种很虚的假声,中间明显有个坎。男声从高音为例,到G2(5)左右,再往上就很困难,转换成很虚的假声,这就是真假声问题。女声真假声连接比男声要容易一些,男声连接假声非常困难,一般只能做到真声到G2(5)或#F2(4#)以后加进一些假声成分,同时把声音加些“O”或“U”母音成分,这样来往上发展几个高音,男高音要唱出C3(1)甚至Be3(3),那就得彻底解决真假声连接才能达到。这里先得说说真假声的生理声学原理。真声是声带用较大体积振动发声,到了一定高音就是极限,声带机能会自动转调节,会放松拉紧声带的力量,声带被气息冲开。一个大洞,只让边缘一点点声带振动,发出吹萧一样的声音,也就是通常说的假声。要让声音从低音到最高音保持声带一种状态,就是说声带都有一样的张力,只是随着音高张力不断加强,从物理角度说,从低音到高音,声带振动体积逐渐减少,谁都知道拿一根小棍子敲大碗、中碗、小碗、茶杯,声音音高会越来越高,声带振动原理都一样。

有人想用高音很虚假很弱的假声往下来接真声,实际行不通。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弱声训练要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声柱训练中寻找保持真声成分的弱声。

(图十一)声柱调成细铁丝寻找弱声

图片

正常声柱:弱声的声柱很细,只是一条铁丝的感觉,声音也放小,气息流量也减少。上图说明弱声(或称小声)声柱调整成很细象一根铁丝,先用大声练习声柱,慢慢收小声音,声柱变细,再放大为大声,声柱也变粗。这样就能找到带真声的弱声,这种弱声随着音高逐渐往上,可以连接到很高的音,这就是弱声练习。怎么才能区分正确与错误,就是弱声能转大声基本机能运动及音色不变,大声转弱声也能不变。普通小声的假声是转换不了大声,这就是区别正确与否的标准。

这种声柱调整成“一根细铁丝的训练,实际会影响到喉咽腔的调整,主要是咽腔两侧柱形肌肉往中间靠拢,舌后部抬高往后,舌后会厌立起来和咽腔形成细小的共鸣管.......

音乐感的培养:

音乐感的培养就象语言的学习,除了聋哑人,任何人都会讲一口非常标准的地方语言。方言的腔调奥妙无比,让一个北京人来学习福州地方话,或让一个温州人学习福建方言,没有足够的时间熏陶是绝对学不到家。音乐感的培养也一样,世界上最高级的音乐教授不可能办速成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一天到晚一年到头有时间就听,并且得用心去听,任何人都会不断进步。

歌唱者音乐感的培养包括了声音的模仿。世界歌王帕瓦洛蒂和多明哥都是从小熏陶在卡鲁索歌声中,现代全世界年轻的男高音歌手几乎都在千百遍的听和模仿帕瓦洛蒂和多明哥的歌声,挑选最好的最适合自己学习的歌唱家来熏陶自己的耳朵,抽小部分时间多听各种歌唱家、包括男女声、包括美声、流行民歌、交响乐......,这是全面提高自己鉴赏力的好办法。有些教师很强调学生要多听多对比,听的越多面越广越好,其实这种观点犯了一个错误,每个学生学习声乐时间很紧张,如四年音乐学院学习有七八门功课,听的时间每天只有一点点,如果不集中时间听一二个最重要的歌唱家的歌唱,在大脑中要寻找建立一种适合自己声音的模型就很困难。所以本人提出90%集中听一二个适合自己模仿的歌唱家的录音,作为广泛了解众多歌唱家及交响乐10%就够了。要唱出自己的声音和建立自己的歌唱风格,作为一个学生那是第二步,第一步主要是学习模仿。

五音不全并不可怕,对热爱歌唱一开口就跑调的学生,只要每天能抽出几个钟头,坐在电子琴前,细心的缓慢的弹奏音阶,速度可从一个音一分钟开始,如12345671.7654321.121314151617....要竖起耳朵全神贯注的听、记,速度可慢慢加快,但以慢为主。只要几个月最多一二年,进步一定会让你惊喜。没时间坐在电子琴、钢琴前,也可用一把小口琴或别的乐器,走路、在公共汽车上、在床上.都可完成这一个艰巨,实际是最简单的任务。

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成为歌唱家,热爱歌唱比天才更重要,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只有用功为乐的人才能成为歌唱家。

小结

以上4种发声技巧训练加音乐感培养的内容表面看一目了然,用二个小时,几天、几个月就能完全掌握。一个普通稍有歌唱知识的人学习几天,就可教学生。但上面的训练法用功十年也难达到完美,就象练习气功小周天,大周天,二个小时、几天就学会了,但越练越会体会到奥妙无穷深不可测。世界三大男高音没有一个敢说自己是完美无比,三人在一起唱,一人一首,一人一句,对比之下,每个人的声音。音乐表现力都有优缺点,歌唱的道路就是这样,学无止境、其乐无穷。

教你唱高音

高音不是天生的,任何人只要没有严重的天生声带残疾都可以唱高音。

如果你采取一种练习高音的方法已经持续一年以上,仍无明显效果,那证明你的练习方法是错误的。

不管你如何发声,声音都应该从硬口盖的位置共鸣出来。

第四个八度的高音,必然是硬口盖和鼻腔共鸣所产生的效果。

狂喊乱叫绝对练不成你想要的高音。

高音练习的过程是低调和温柔的,并非扯着嗓子硬顶上去,你得学会F以下的轻声练习和哼鸣练习,这两种练习都是最有效的辅助练习。

唱高音,饮食常常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想在短期内练成永远不会反弹的高音,你平时必须注意饮食,很多食物可以绝对有效的迅速配合你短期提升音域的训练。碳酸饮料是你音域的绊脚石,而水是你练高音的最好的朋友。

亚洲人和欧洲人的头骨结构和其它生理条件不同,所以不要盲目学习他们的发声方法,比如咽音。但是亚洲人唱高音的天生条件绝对优于他们,最明显的是:鼻腔很容易和硬口盖产生共鸣(所谓的头腔)——这是唱高音的唯一正确的发声方法。

最好不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练高音,最好跟着老师学。要知道,一个好的老师或者专业的学唱歌教程教你的是很多前人所总结出的经验的综合,而你不必依靠自己的理解能力去慢慢琢磨,这样避免了失败甚至失声的情况发生。

这里有一些练习高音的方法建议:

清晨自然发声练习。(勤练中低音)

三大辅助练习缺一不可。(轻声、假唱、哼鸣)

先从低音开始练,最好不要从“U”母音开始练高音。

自然音域练好了,再练非自然音域。(高或低音)

歌唱的共鸣

跟着我一起交流以及学习唱歌的朋友已经把气息和发声练习的差不多了,下面就该进行共鸣的练习了。所以我们这一节课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共鸣?共鸣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共鸣?共鸣就是某物体因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这种声音又传播到其它物体上,引起其它物体的共振的现象叫共鸣。 我们人体共鸣形成的过程是,从歌唱发声到利用人体内很多可以产生共鸣的空间,使气息冲击声带而出现了基音。这个基音虽然很微弱,但是它一进入人体固有的共鸣空间之后,就产生了不同形式的声波共振,于是出现优美、悦耳的歌声来。

共鸣的作用:就是可以够扩大音响效果,同时还可以美化声音。我们应充分利用人体结构的共鸣腔,努力控制歌唱发声,逐步训练形成空间立体感的音响。歌唱发声的共鸣效果对于歌唱是十分重要的。

共鸣的分类:从人体解剖构造上,可以把共鸣分为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声音从喉部发出后的第一个共鸣区域,它在各共鸣腔中最重要,因为歌唱时,口腔决定歌词的清楚程度,而且其他共鸣腔的声音振动都是以口腔的共鸣作基础。

鼻腔共鸣不仅增加音色的美好,而且有助于高音的亮丽。共鸣不是鼻音,有人误认为鼻音是鼻腔共鸣,而且花费很大精力去练习用鼻音唱歌,那是不正确的。鼻音是歌唱的一种毛病,应该加以纠正。鼻腔共鸣是声波进入鼻腔后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产生的共鸣效果。

胸腔共鸣能够增强音响效果,使唱者用较轻的音量得到轰鸣的效果。加上胸腔共鸣的作用时,还可以加强唱歌的艺术气氛。

头腔共鸣又被称为头声,在唱歌时运用头腔共鸣可以使声音明亮、穿透力强,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的运用是否得当决定着声音的质量。


唱歌技巧

No.1 要想唱好通俗音乐,首先歌者一定要做到声情并茂! 

要想唱好通俗音乐,首先歌者一定要做到 "声情并茂"!

声:指的是发声的技能(也就用那些动作去唱歌)

情:演唱时所要表达的一种情绪或一种气氛(一般被视为是不是投入,是不是有歌者的气质)

就算一个发声技能高超的人,他的声音还是会有瑕疵的,因为在声乐表现中,人声始终是精益求精的,如果缺少了感情的支撑,那他充其量是一部发声机器,而且是有瑕疵的。

反之,如果凭一时之勇,一时之情去发泄的话,那就往往脱离不开K歌,叫喊等行为了。

误区:声、情两者不能良好的结合起来,盲目训练导致成为一个麻木的发声工具,而过分的热情似火又太容易染上市井演唱之气,今后就难改了!


图片


No.2 分为声、情这两方面来探讨通俗音乐的演唱规律
我们下面就分为声、情这两方面来探讨通俗音乐的演唱规律!

当然,在字面表达以及动作训练的过程中,是以声为主,情为辅,但希望大家在运用表演的过程中反之,衡之。

提高声乐技能主要分为四大门功课:气息,发声,传声,咬字。

情:在一开始的时候,主要是要能听得出 好声音的“质”,“气”,“词”,“乐”。(在演艺,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要学会从感性变为理性再回到感性)

很多人盲目的练习唱歌,但他并不知道在唱歌的过程中,声的四大部门都在工作,这才叫唱歌,练习是有效的。但同时,歌曲演唱的好坏是在欣赏一个整体,一个情绪,不是在检验这四门功课的高低!

例1:练声练得好的人不代表唱歌唱得好。

列2:喜欢刘德华而不喜欢张学友的人,他们绝不是在比谁的演唱技能高,而是在比谁唱得好听!

图片

No.3 什么是气息? 

既然谈到四门功课,我们就来一一阐述一下:

首先,什么是气息?

唱歌必须用气,通俗音乐中的气,是由一呼一吸这两个动作交替构成的。(决不要有第三个动作产生,例如 停顿、重吸、重呼、偷气、漏气等)

就一呼一吸而言,唱歌是呼的艺术,切勿本末倒置。(现在市面上,大多的练气方法,太强调吸气,这样会大大削弱歌者的表现能力,交流能力)

练习要领,要用气,就要一呼一吸,交替工作,稳定气口,连贯动作。

练习方法:

1,弱延音练习

发“丝”的音,一口气“丝”20-30秒,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用“丝”替代歌词,完成整首曲目
要求:轻,细,连,长

2,“嘟”练习(如同小孩玩时)

嘴唇放松,颤动

一口气“嘟”20-30秒,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用“嘟”替代歌词,完成整首曲目

图片

No.3 气息的动作

气息的动作。我们下面介绍胸腹式呼吸,首先我们来认清气息动作中的上腹部和下腹部。

下腹部:丹田(脐下三指),小腹沟(小腹的最底部及边缘构成的半圆形地带),身体两侧胯骨以上腰部以下,及背后同等位置构成的一圈。

上腹部:横膈膜及其周围一圈。包括上腹,胃,下肺叶,两肋,胸前及背后各两根肋骨。

动作:

1.深呼吸三次 保证呼 吸两个动作都要充分 并且均为5秒 找到气息的节奏

2.深呼吸三次 保证呼 吸两个动作都要充分 但呼还是5秒 吸就越短越好 

3.将2的动作重复三次 只是不呼不吸 屏住一口气(此时气息不动 只有肌肉工作)

4.将2,3动作中的呼,吸肌肉动作颠倒(关键)再开始深呼吸三次 呼是10秒 吸越短越好

5.保持4的动作 将呼慢慢延长10~30秒 吸还是越短越好 并呼时推动声带发元音(a,e,i,o,u,这是拼音)

6.保持5的动作 慢慢将元音变为歌词 保持发声及气息动作位置来唱歌 

练习:

1:长连音练习
快速数1,2,3......9,10 一口气数20-30遍,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要求:要讲气息,发声,咬字分开工作,力求咬字清楚,力度平均。

2:强跳音练习

仍数1到10,每个之间间隔一秒,一口气数2遍,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要求:短,快,匀,净

3:练习1和2在一口气内交替练习,如先练习2从1数到5,再练习1数5遍,如此交替。

以上练习一定要注意,首先,认清气息工作的肌肉;其次,使这些肌肉正确的按照以上动作工作。

误区:练气是在练演唱时气息的工作能力,不是在比谁的气长。以多口气为一组,不要以一口气为判断依据。

图片

No.5 什么是发声?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发声。

发声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说话,唱歌这都是后天形成的。

什么是发声?

气经过气管推动声带,使声带颤动,这个过程就叫做发声。(气息,气管,声带,肌肉群这是人类本能发声所需要的肌肉)
既然发声是这样构成的,它所需要的气息我们已经在上文中阐述,气管只要在无疾病的情况下,上体保持正直即可,在今后我们说到发声的时候,泛指声带肌肉群的工作。

我们要从本能的发声变为有目的,可控制的发声。

首先,要能感觉得到声带在工作,我们可以在放松的情况下发“汽泡音”来体会,这个声音就有点像打嗝。(我们将在音频和视频中说明)

其次,体会到“汽泡音”之后,用“气泡音”的声带工作状态以及发声位置来演唱。

练习:用“气泡音”作字头来发5个元音“a,e,i,o,u”(拼音),记得结合气息练习

误区:

1.将原始发声和后天形成的发声能力混为一谈。

2.说话时的动作和唱歌的动作太多雷同。

图片

No.6 为何使用气泡音

为何使用气泡音:气泡音是声带积极状态的最佳起点(就像飞机的起跑)

练习声乐要讲究感受不能太相信感觉,也就是要以练习动作的感受来坚持训练。

喉下说话(放松喉咙和嘴,轻轻的发气泡音,会感觉比平时说话的喉位低)

用喉下说话的感受,位置来朗诵,然后进行演唱训练。

要求:每个字的字头都要有气泡音(声带起动感),先练慢的歌再用到不同的歌上,整体的发声既要有状态但也更要放松。

图片

No.7 小结

练习了前几讲之后如果动作都会了接下来关键就是分开四大工作区

气息动作;发声动作;咬字动作都提到过了,剩下的就是“传声动作”了。

再回头体会一下前几讲中的练习。

例如:气息练习中的气息练习那是当然的了,但请大家不要忘记只要有声音就要用“发声动作”,同样的一有字那就要再加上 “咬字动作” 了。

用这样的状态来练习唱歌就基本入门了。

图片

No.8 咬字动作

咬字[对着镜子练] 其实之前讲的课在练习的时候最好也可以照着镜子。

1.演唱时至少露出4颗以上的上前齿 当然在放松的情况下是越多越好。

2.将嘴唇的外1/4处向上/斜上方扬起 (唇线的最高点,驺鼻子)

3.面部打开,惊讶的表情。
4.[最重要,最难]松开牙关,准备动作,要大牙来发力就是口腔开合的力[用最里面的槽牙]牙关是松开不是张开[动作] 你能准确出这两个动作吗?

5.嘴的上半部工作(以上下嘴唇合缝处为界)下半嘴放松。
用不动的物体支住下巴来练习 脖子与下巴的角度保持在90度以上120以下。

6.保持嘴巴前大后小,成喇叭状

图片

No.9 前大后小

上讲中提到的咬字动作,主要是增加了口腔前段的空间,而很多朋友在演唱时一味的追求把嘴张开,而导致口腔后端盲目扩大,整个口腔成为桶状,甚至漏斗状,这既不符合声音传递的物理性,更违背了通俗音乐亲切的特性。

所以在前大的同时,我们要保持相对的后小,使口腔成为喇叭状。

大家看到这个大于号,要构成它,肯定有一个顶点及两条边,顶点就在我们积极工作的声带上,或者说气息经过声门的那个点(切记:口腔底部是在声带上,而不是在嘴的内部)

那两条边,下边,就是我们的舌头,要向左右展开,并保持平直(这个动作在许多歌手的现场演绎中都能清楚地看到)
上边,就是我们的上口盖,也要展开放松,跟舌头形成相应的前大后小的夹角。

图片

No.10 上口盖

上口盖,用舌头,舌尖舔自己的上排门牙,沿着中心线往里运动,依次会碰到牙根、突起的一 块肌肉[质点、字点所在,下文详解]、凹进去的是硬腭部分、柔软的一直到扁桃体就是软腭,在演唱中我们称其为上口盖。

因为只有它可以在嘴或者说上半嘴不动的情况下自己工作/变化,所以在传声器中,这块肌肉的动作至关重要。

跟咬字动作配合使用后,上口盖跟舌头起到了将口腔缓缓集中直至声门,这个要大家刻苦练习,通俗我们没有这个习惯!

通常我们的咽部是自然保护着我们的喉部的,而在演唱中,我们就是要做到松咽,露喉(放松我们的咽部肌肉但喉部肌肉又是要工作的),咽喉不再是一体。

图片

No.11 矛盾的统一

前10讲基本已经谈了唱歌的四大部分,换句话说,如果你在演唱时,可以同时使这四部分在工作并使其逐渐成为习惯,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在真正的唱歌了。

同时,不知道大家在练习中有没有发现到,这些动作在工作时会互相影响,一松全松,一紧全紧,要解决它原则上就是要做到矛盾的统一。

几乎在演唱的所有的肌肉工作动作中,肌肉既要积极工作,又要相对自然放松,这一点希望大家多费心去体会,花些时间练习。

图片

No.12如何解决气泡音的困惑!!!

大家练习了气泡音 使用到演唱中效果应该是明显的 但有人会问:

练的时候有改变怎么平时唱歌还跟以前一样? 答:难道你还分练习唱法跟平时唱法吗???这显然是有误区的 学了 练了 最关键的还是用 !

有人会说 用了气泡音唱歌不好听? 答:那我会告诉他 是不好听 我又没说用了就好听 这是一个单纯的发声技巧基础动作 歌好不好是听者的感觉 演唱的技术是指歌者的感受!

一个拥有很多歌迷的歌唱家不一定唱的科学 明白了吗?要用气泡音来演唱 又要靠感觉把歌表达的自然 好听!

练气泡音就能唱好歌?要练多久? 答:世界上在任何的一条再高级的路走到底都是死路 要达目的 要的是认清方向。气泡音不是万能的 当你熟练以后 就不需再刻意单独练习 因为它的肌肉状态已经融入你的演唱中 此时你又要作新的动作了 这样你的演唱就真正的在技术上提高了 水平进步了。  

图片

No.13为何练气!!!(精解一)

首先演唱时是一定要用上与生活中不同而且数量也不同的气息。

何为与生活中不同?就是基本上演唱中用到的气息是跟平时的动作相反的 为什么呢 简单的说因为平时气息工作时声带是不工作的 也可以说此时气息用力方向 跟声带受力方向是基本一致的 而正确的演唱动作中声带是积极工作的 它本身也在工作也有力有能 此时气息用力方向跟声带受力方向是相抗的。

什么是数量的不同呢 这就很好理解了。一般每个人都有固有的发声习惯,语气,语速,音量等....但在演唱时高低,强弱,明暗,快慢,粗细....都是可变也是必须变的 所以构成发声元素之一的气息更是有着气若游丝直至气吞山河之域了。

图片

No.14如何练气!!!(精解二)

1.深呼吸三次 保证呼 吸两个动作都要充分 并且均为5秒 找到气息的节奏。

2.深呼吸三次 保证呼 吸两个动作都要充分 但呼还是5秒 吸就越短越好。 

3.将2的动作重复三次 只是不呼不吸 屏住一口气(此时气息不动 只有肌肉工作)

4.将2,3动作中的呼,吸肌肉动作颠倒(关键)再开始深呼吸三次 呼是10秒 吸越短越好。

5.保持4的动作 将呼慢慢延长10~30秒 吸还是越短越好 并呼时推动声带发元音(a,e,i,o,u,这是拼音)

6.保持5的动作 慢慢将元音变为歌词 保持发声及气息动作位置来唱歌。

先练习吧 下次讲要领和规范 加油 加油。

图片

No.15练气窍门!!!(第三讲)

声乐中的气息讲的是一呼一吸两个动作的反复交替 而主要表达的是气息中的“呼” 所以大家在练气的时候应多注意“呼”而不是过于强调“吸” 现在在广大爱好者甚至职业歌手中还是大有人“丢西瓜捡芝麻”。

练气须知:

1,重视呼,自然吸

2,先行而后停

3,以多口气为一组,不要在一口气里“逞强”

练习方法:

1,弱延音练习(气息动作见第二讲)

发“丝”的音,一口气“丝”20-30秒,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要求:轻,细,连,长

2,强跳音练习(同上)

发“哈”的音,一口气10个,每个之间间隔一秒,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要求:短,快,匀,净。

3,“嘟”练习(如同小孩玩时)

嘴唇放松,颤动

用“嘟”替代歌词,完成整首曲目。

要求:注意连贯,气口,情感,要与所表达的歌曲一致。

阅读700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