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九大交友典故

来源:中华大课堂

图片

1、八拜之交

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八拜之交,是旧时中国社会交际习俗。一般人都认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之礼,但其实这八拜,拜的是八份感天动地的友情。

图片

2、管鲍之交

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极好的朋友,鲍叔牙是齐国的贵族,而管仲家境贫寒,生活很窘迫。两人尽管身份悬殊,但鲍叔牙非常欣赏管仲。他对管仲十分真诚、宽容,总是在经济上帮助管仲。后来,正是由于鲍叔牙对齐桓公举荐管仲,才使得管仲有机会成为齐国的国相。

图片

3、知音之交:

出自《列子·汤问》。春秋时期,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却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一次他于江边乘兴弹琴,引得岸上的樵夫钟子期驻足观望,钟子期赞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俞伯牙惊讶不已,终于找到了理解自己的知音。后来两人相约次年的八月十五再次相会,然而造化弄人,第二年钟子期去世,俞伯牙伤心不已,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以纪念知音。

图片

4、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蔺相如凭着聪明才智,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最后完璧归赵,受到赵王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又封为上卿,比将军廉颇地位还高。廉颇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功劳却不如蔺相如的一张嘴,很是不服气,于是处处排挤蔺相如。而蔺相如则是以大局为重,处处忍让,甚至见到廉颇后都主动让行。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图片

5、舍命之交

目前认为最早出自西汉《烈士传》。西汉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求见楚元王刘交,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是为舍命之交。

图片

6、胶漆之交

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出自《鲠直张千替杀妻》。东汉时期,陈重和雷义是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同朝为官,相互扶持,在官场如胶似漆的挽手同行。当时乡里传颂: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世人赞道: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图片

7、鸡黍之交

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式字巨卿,张劭字元伯,两人都是东汉时期的名士,两人在太学同窗共读,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因为范式要回乡,走之前范式对张劭说:两年之后自己要前去拜访张劭和他的母亲。两年后,虽然两人相隔千里范式还是如约前往,拜访了张劭和他的母亲。再后来,张劭去世,托梦给范式让他前来吊唁,到了下葬的时候棺材迟迟不能入土,直到后来范式到来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才顺利下葬。

图片


8、生死之交

出自元郑德辉《绉梅香》。一位皇室后裔,一位地方财主,一位逃难勇士,刘备、关羽、张飞为报效国家于桃园中结为异性兄弟,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其情其意令后世敬仰千年,是生死之交的典范。

图片

9、忘年之交:

出自《后汉书祢衡传》。东汉末年,孔子二十世孙孔融喜欢文学,博览群书。祢衡自小有文才善言辩,桀骜不驯,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爱他的才华。虽然祢衡不满二十岁,而孔融已经四十岁,两人却是很要好的朋友,自此就有了这段跨越年龄段的忘年之交。

阅读600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