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名校模拟作文选

来源:中华大课堂

(河南省部分名校(青桐鸣)2022-2023学年高二9月联)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下面的现象:网络大V罗昌平在新浪微博上,针对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发表侮辱性言论;知名软件金山毒霸在推送一篇名为《阴险小人被当成英雄写进课本》的文章时,居然使用邱少云的插画当配图;李某在烈士陵园内面带笑容脚踩烈士墓碑底座,用手比作手枪状对着烈士墓碑摆拍。

请结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课文,针对上述现象,以“致敬英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致敬英雄,接受英雄精神的洗礼。

2.杜绝诬蔑英雄现象,让致敬英雄蔚然成风。

3.不忘历史,致敬英雄,铸造英雄品质。


例文

向英雄致敬,做时代先锋

英雄,在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和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从来都不缺乏!

这是我们民族优秀的基因。建国前,我们有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奉献终生的毛主席,有在长征路上历经艰辛、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战士,有既有热血豪情,又有大战中无私拯救日本小姑娘的聂荣臻元帅……建国后,我们也有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在扶贫路上的焦裕禄同志,有跨国鸭绿江、保卫新中国的抗美援朝志愿军将士,有不慕名利、矢志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的袁隆平……他们动人心魄的英雄故事,令多少中华儿女传颂。

英雄者,国之干。今日,也有祁发宝、陈红军等英雄宁洒热血、不失寸土,抒写了钢铁之师的荣耀,捍卫了领土主权的完整,也护佑了人民生活的安宁。向英雄致敬,正是为了致敬那些负重前行的勇士,正是为了弘扬爱国卫国的精神,让历史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而诸如网络大V罗昌平对“冰雕连”英烈发表侮辱性言论、知名软件金山毒霸使用邱少云插画当负面人物配图等抹黑英雄、颠倒黑白的行为,事实上是对历史事实的轻视、对民族精神的无视,以期实现混乱历史认知、瓦解信仰根基的图谋。如此行为,当引起所有人的警惕。

致敬英雄,需要我们崇尚英雄。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古有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近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八路军五战士勇跃狼牙山,鲁迅弃医从文拿笔唤醒中国人,钱学森放弃美国高薪聘请毅然回国,屠呦呦潜心钻研终成硕果。饮水思泉,不忘来路,在我们享受着和平的安逸的同时,更应铭记英雄,致敬英雄,崇尚英雄。

致敬英雄,需要我们捍卫英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一个有希望的民族需要英雄,一个先进的国家需要先锋。现如今,雷锋被说成是造假,黄继光堵枪眼、董存瑞炸碉堡被认为是假的,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也被人质疑……种种不尊重英雄的言论被发表出来。对此我认为,任何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言论及行为都应被谴责、被严惩,我们绝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一个时代对英雄的看法,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英雄是用来歌颂的,不是用来诋毁的。英雄,作为一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有着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中华民族要实现奋斗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为此,我们都应致敬英雄,捍卫英雄。

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引领者。作为英雄的后辈,我们应该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致敬英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供的是当今诬蔑先烈、解构英雄的几个事例,这些事例表明社会上还有一些人对英雄烈士极为不敬。不管是发表侮辱性言论,还是插图使用不当,或是行为侮辱,这都是不该被原谅的侮辱行为。试题要求结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结合材料现象,对“致敬英雄”这一主题进行思考。本单元第一篇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其所展示的英雄精神是“建设新世界任重道远,我们继续努力奋斗”;第二篇课文《长征胜利万岁》所展示的英雄精神是“不怕牺牲,勇于夺取胜利”;第三篇课文《大战中的插曲》所展示的英雄精神是“正气在身,胸怀博大”:第四篇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所展示的英雄精神是“勿忘历史,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第五篇课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所展示的英雄精神是“无私忘我,为国为民”。课文内容与材料内容形成了正反对比。由此可见,先辈们为我们付出了包括家庭幸福、生命在内的一切,只是为了我们这些子孙后代能够成长在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所以我们只能以崇敬的态度去缅怀他们,而不是质疑、侮辱。

写作时,应对材料所述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当事者忘本和低俗的本质,并提出对其应予以严肃教育甚至严厉制裁的措施。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奋斗的历史,感受其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充分把握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厚内涵,传播英雄精神。写作时应注意站在这样的高度,运用课文相关内容,赞美英雄,揭示致敬英雄的时代意义。如可以回忆历史的方式,提炼出像如毛泽东主席、聂荣臻元帅、焦裕禄书记等“英雄”们身上的鲜明品格:忠诚、执着、朴实等。然后详细阐释如“忠诚、执着、朴实”等精神在当代建设伟大社会主义中国征程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我们”应该怎么用。最后可以用“向英雄致敬,学习他们的忠诚担当、甘于奉献。做时代先锋,每个人都应踏实前行、砥砺奋进”向广大青年提出希望和呼吁,以此彰显文章的主旨并照应开头和标题,完美收篇。


巫山县官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材料二有人问胡适: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穷尽无限知识呢?胡适答: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材料三白岩松在一次演讲时说:现在的年轻人,知识获取无限,离智慧很远,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知识的无限?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立意】

1.以生命之线绘知识的圆;

2.日复一日,焕然一新;

3.给知识以生命,化知识为智慧。


例文

无尽海河拣灿珠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确,这无穷无尽的知识如汪洋大海,遨游其中,令人眼花缭乱,不敢久留。但是,若留意这浩浩海河中罕见的贝壳灿珠,咬准目标一网拾取,岂不皆大欢喜?因此我认为,我们无需畏惧知识的无限,而应该学会有目标地挑拣,这样,不仅能增长知识,增进智慧,还有利于品行的修炼和自身的完善。

什么是有目标地挑拣呢?在我看来,所谓有目标地挑拣知识就是给自己所需的知识构建框架,不断地往各个归类的区域添砖加瓦,查缺补漏。

何要有目标地挑拣知识呢?

首先,有目标地挑拣知识,就不会像沙滩上瘫卧无措的咸鱼“烟涛微茫信难求”,浑浑噩垂,毫无方向,而可以如有明确指针航海的灯塔于海浪中搜寻任务对象。联系日常的学习,不少同学是否存在盲目使用题海战术的现象呢?五花八门的教辅书籍扰乱了我们的心绪,随之涌来的各类题型更是让人晕头转向,若不懂得专项突破,针对性地刷题,那岂不是在做无用功?相反,阅读课外书籍时,摒弃囫囵吞枣的习惯,读一类自己感兴趣的书,读一类自己渴于探究某方面知识的书,不仅能渐渐培养出来求知若渴的好习惯,也可以将某个领域的知识系统也像一层一层修筑成闳宇崇楼。

其次,有目标地挑拣知识,在多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份内心的从容与恬静。正如在一个没有路标、人满为患的购物广场购物,购物欲望会随着混乱的排队秩序、无厘头摆放的商品逐渐消退;复习一门学科的知识,也会因没有思维导图的构建,几本书零碎的知识点散落,时间越长而坚持越难,心情也愈加暴躁,复习效果自然不佳。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求知本应是一个充满欢喜的过程,有目标地挑拣那些我们乐意了解的知识,即使它们再琐碎繁重,也可以化为我们前行的源源动力,丰盈一颗强大的内心。

最后,有目标地挑拣知识,更有利于我们把知识转化为智慧。白岩松在一次演讲中说到:“ 现在的年轻人,知识获取无限,离智慧很远,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知道。”无限获取知识,表面上看是学习的勤奋,可实际能够投入应用的又有多少呢?我们学会有目标地挑拣,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带着一双慧眼,在五花八门的信息海洋里,搜寻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知识;用一颗慧心去体验知识的价值和力量,真正意义上地去汲取知识的精华,将学到的技巧与本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目标地挑拣知识呢?首先,要学会给知识分门别类。就像我们平时衣柜里的抽屉一样,哪个抽屉,抽屉里的哪个方格,究竟放什么类型的衣服,一目了然,既好记又方便找寻。其次,要有判断是非信息的能力,培养谨慎细心的求知态度。知识的涉及范围广,获取渠道也多。所谓“筛”,就像一个漏斗,过滤不需要的,保留有价值的,有效地利用知识资源。

无尽海河拣灿珠,拣的不仅是璀璨的知识与文明,更是探求真理的执着与坚定信念,是思维的高度,生命的广度……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知识是无限的,但运用正确的方法,有限的生命也丰盈跳跃了起来,具有强大的张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三则材料来自于三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不同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能力有所不同,对“知识的无限”的看法也有了变化。

材料一反映了庄子的知识观,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难以实现的。这个观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求知的消极态度,但要注意的是,庄子并不认同以自己的全部时间去追求知识,这并不意味着庄子反对求知。我们可以理解为:求知不能好高骛远,而应合理地遵循规律。掌握世间万物的规律,会比广泛地索求更加有用。

材料二提示我们,面对无穷的知识,我们可以不断追求,获得求知与进步的快乐。胡适先生告诉我们,真理无穷,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但世上没有“施诸四海而皆准,推之百世而不悖”的真理,我们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在追求知识的路上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感受求知过程中的欢喜。在审题时要注意,“欢喜”二字指的是求知的喜悦,如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又如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更多地强调的是自身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而非单纯指学习的成就或功利的需要。

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要围绕以下意思展开论述:生命有限,知识无限,我们无法用有限的生命穷尽无限的知识,但可以在求知路上享受过程,感受喜悦,取得进步。而在现代社会,单纯积累知识也不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更需要学会思考。



【素材】

1. 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面对无限的知识,不断学习会使我们感到无尽的快乐。读完了一本书,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会感到满足;独立算出一道数学题,强化了自己的思维,我们会感到自豪;背完一篇英语课文,加深了对单词的记忆,我们会感到舒.....求知的人就像一朵朵待放的花,不断地汲取自然界中无尽的养分,灿烂绽放,飘香十里的气息便是我们的愉悦。也正如每颗看似渺小的沙砾,会汇聚成浩瀚无垠,每一点滴的愉悦,会汇聚成一生的快乐,而快乐的人生亦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2. 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其实不然。纵然知识无涯,我们亦应该不断追求,将其化成智慧,造就人生的价值和历史的辉煌。就像食物取之不尽,我们却依然不断进食,因为这是我们生命必需。同样的,知识无限,我们也要不断追求,因为这是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必需。才高气傲的“诗仙”李白早已魂归天堂,但他的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间传唱;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但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马克思、恩格斯的残躯早已深埋埃土,但社会主义的光芒仍指引着人们奋勇向前;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被岁月的尘埃逐渐扑灭,但毛主席的路还有一道道脚印覆盖延伸。他们都已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的知识都凝固成智慧,永留人间,他们的辉煌永刻历史,被后人铭记。时间没有尽头,这条求知的路也没有尽头。

3. 随着时代的发展,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抖音、快手等视频媒体软件无时无刻不在传播信息,可是,白岩松却说:“现在 的年轻人,知识获取无限,离智慧很远,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知道。”面对书籍、报纸、网络等诸多学习途径,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勤于学习,更是善于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就像你拥有一粒种子,若只是把它摆放一旁,它永远只有一粒种子,但你若将它埋进沃土,它就会变成一棵大树。你获得了一簇火种,若你仅将它置于黑暗,它终会融于黑暗,消失殆尽,但你若用它点燃其他火把,这一簇原本微弱的火种,会不断传递,长久不息,它可以燃起燎原之势。同样的,我们获取了一点知识,若只将它存放在脑海中不用,不久就会遗忘,但若将它融入生活,用于实际,它就会变成智慧,不会被遗忘。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林语堂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马丁·路德·金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沉默之下,是人心的冷漠。

2.花开无声,沉默可颂。

3.愿作震雷,响彻沉默。

4.适时沉默,不畏发声。


例文

何时无声,何处惊雷

朱自清说:“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可范仲淹也在《灵乌赋》中言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沉默还是发声?是以无声湮没世界的喧嚣,还是以惊雷劈开黑暗的苍穹?——其实,何时无声,何处惊雷,并无定论,均应酌情。

当个人力量尚不具足时,沉默是一种韬光养晦。面对困难,卒难应付,于是积蓄实力,养聚内蕴,暂时的沉默是为来日背水一战作下的铺垫与准备;人生常有起落,时见高低,在低谷时默默努力,埋头苦熬,不争不鸣,待到时机成熟,冬去春回,方绽放山花烂漫,撷取胜利果实。当身处纷乱不明真相时,沉默亦是一种包容体贴。世事纷纭,复杂多变,个体受限于不同的立场与视角,难辨乱象,困于乱局。与其从道听途说中探得一二话头便义愤填膺、或是被“带节奏”人云亦云胡乱呼喊,不如保持沉默,清心直视,在无法怒目行凶者时,至少能做到不向更弱者抽刃。

周国平说:“凡有志于探究人生真理的人,首要的功夫便是沉默。”人际关系中,沉默予人以回旋的余地、变通的空间、留白的宽容和善意的体贴。有时候,沉默是一种对他人自尊的保护;有时候,沉默是一种对他人生活的尊重;有时候,沉默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成全。

然而,一味沉默,却不可取,当发声时,不妨惊雷劈空。鲁迅先生放下手术刀,以笔发声,刺破了笼罩着民众的黑暗阴霾,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点点光明;何香凝先生走上广州街头,以呐喊发声,争取妇女解放,将革命信念贯穿毕生;政协委员高晓笛作为听障人士,以手语发声,为残疾人群体的教育,就业和养老问题谋福;赵德馨教授捍卫权益,以法律发声,替所有注册作者讨回应有的公平。

当罪恶被乌云遮蔽,弱小被强权欺压,真相被只手遮蔽,阴暗被谎言覆盖,自然应当声如洪钟,振聋发聩。正是因为世上存在着有理想、有担当、有态度、有分量的发声者发出英勇、正义、公平的呐喊,替弱者请命、为真理呼号,秉笔直书,为民喉舌,敢怒敢言,振聋发聩,罪恶才能曝于阳光之下,弱小才能寻得容身之所,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阴暗才能被世人看见。因此,当发声时,且不可沉默。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何处应有惊雷,何时应当沉寂?沉默是金,但一味缄口却未免流于懦弱;发声是刀,但时时亮锋却未免过于激进。愿我们都能在喧嚣扰攘、未知全貌时沉默,在强权威慑、邪恶狞笑时发声,寂静之处,亦藏惊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话题作文题。

材料共有三则。第一则材料引林语堂的话,认为如果只是用发声来对抗发声、用言语来回击言语,不如适时沉默。发声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有时候“沉默”比“发声”更有力量,“沉默”也许是一种无声但有力的回击。第二则材料引马丁·路德·金的名言,认为相比坏人的可憎,更应该反对“好人的沉默”,认为沉默是一种消极行为:沉默代表着逃避和怯懦,意味着麻木和冷漠。所以面对黑暗与不公,我们应敢于发声。第三则材料引《荀子》章句,认为只要处理得当,有利于当时的情况,沉默和发声都是明晓事理的行为,都是明智的。

第一则材料赞同沉默多于发声,第二则材料赞同发声多于沉默,第三则材料辩证地看待了沉默和发声的关系。如果以第一则材料为立意点,可以对沉默的意义进行阐释:沉默让人能获得更多思考和沉淀的空间,也能培养人隐忍坚毅的优秀品格,在伤害、攻讦他人时选择沉默,是一种善良、温暖、正义;在境遇不佳、人生低谷之际选择沉默,是一种从容、克制、豁达。所以,沉默自有其力量。如果以第二则材料为立意点,可以对发声的作用进行论述:发声是英勇、正义、公平的呐喊,是坦率、凛然、磊落的体现。替弱者请命、为真理呼号,秉笔直书,为民喉舌,敢怒敢言,振聋发聩,发声者无疑是时代的先驱。正是因为有人发声,罪恶才能曝于阳光之下,弱小才能寻得容身之所,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阴暗才能被世人看见。因此,发声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如果以第三则材料为立意点,就要辩证地思考沉默和发声的关系。不是所有的沉默都值得鼓励,在该发声疾呼时选择沉默即是对罪恶的包容,在该反抗时缄口不言即是对暴力的纵容,一味沉默即是懦弱、逃避、无视、冷漠的象征。同样,不是所有的发声都有积极意义,如果在外部条件不成熟、客观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冒险冲动的发声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僵局和险境;不仅如此,发生者的立场、境遇、角度、格局也决定着发声是否得当、正义、无可辩驳、充满力量。因此,一味追求发声也是不可取的。正如材料所言,在恰当的时候沉默或发声,才是明智的。



(山东省高密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图片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者不审,不敢言大。——曾子

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曾国藩

泰山不嫌细土,故成其大;大海不择小流,故成其深。——李斯

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大”与“小”?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致广大而尽精微,方能行稳而致远。

2.大处着眼,方不致流于平庸;小处下手,方不致流于空谈。

3. 想要成事,既要有眼界,也要有行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三则材料都与“大”和“小”有关。材料一是说小的问题都搞不明白,则不敢涉及大的问题,强调“小”的重要;材料二是说天下的一切事情,应当从大处观察,把握全局,从具体的小事做起,打好扎实的基础,这是说如何处理“大”和“小”的关系;材料三是说泰山之所以有这样的高度,正是因为不拒绝渺小的土壤,堆砌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成就,江河之所以有这样的深度,正是因为不拒绝细微的溪流,汇流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规模,这是阐述“小”之于“大”的意义,小是大的基础,大由小积累而成。

由此来看,考生可以从“小”处着手,谈“小”之于“大”的意义,“细节”之于“全局”的价值,指出做事要脚踏实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关注细节,盯住末端,善于从细小之事入手,精益求精。

考生也可以从“小”和“大”的辩证关系入手,指出人生在站位上要高,格局上要大,目标上要宏,视野要开阔,胸襟要阔达,而为人则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入手,一点一滴脚踏实地;既要善于站在全局、大局和长远利益的思维角度看问题,又要善于从细微处、小节上扎实用力,一步一个脚印,也就是说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考生还可以分析“小”如何成就“大”,强调“小”的积累的价值。诚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很多东西都是积少成多,集小为大。在学习中,把一点一滴的知识汇集起来可以成就博大精深的学问;在生活中,养成众多好的小习惯,才能成就优秀品质;在作战中,也有所谓“积小胜为大胜”……所有这些充满哲理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要重视“小”的积累。强调重视“小”有助于成就“大”

本次写作的任务很明确,既有对考生身份的限定,如“成长中的青年”,也有内容主题的指向,如“应该怎样对待‘大’与‘小’”,同时还有文体的要求,如“议论文”。考生可以结合时代来谈“大”,如担当时代之大任,结合自身来谈“小”,如脚踏实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行文构思上,可以借助名言引出观点,如“致广大而尽精微”,接着对这一观点进行阐释,如“对于人生之道来说,人生格局和器宇有大小,目标和志向有大小,修为功夫和程度有大小,达到的结果和效验有大小。既然各有大小,则必有小以成大之道。由小而求得其大,便是‘致广大而尽精微’的道术方略”,然后列举相关事例进行论证,同时联系自身,指出当代青年该如何行事,最后再次点题,呼应开头。

(江苏省高邮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立身特别重视“己”“人”关系。《论语》中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说法,《中庸》也说:“君子之学为己,小人之学为人。”大意都是君子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小人则专在他人身上做文章,“己”与“人”畛域分明。但《论语》又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己”和“人”应是一体的,紧密相连。

上述材料能给你什么样的思考与启示?请你从青年学生的角度结合对新时代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字数不得少于800个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立意:

1.新时代“己”“人”一体,可互相成就。

2.做最好的自己,点亮时代之光。

3.从独善走向众善,从自顾走向兼济。

4.以律己之态正心,以容人之量待人。

5.“己”“人”一体,做新时代的君子。


例文

从独善走向众善,从自顾走向兼济

                      ——谈对新时代己人关系的思考与认识

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己身与时代的关系?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已经给出过答案。夫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见“己”“人”本就不可分割,需相互成就。可见中国的儒家在处理己人关系时并不选择独善自顾,而是践行众善兼济。夫子以仁为己任,一生奔波劳碌,于困顿中而不改初衷,传道天下,博施济众。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为了建设大同治世、提振国民精神、唤醒民族灵魂而奔走呼号,将个人的生命与他者的幸福紧密相连,将己身的遭际与国家的命途融为一体,与民同袍,与国同振,其熠熠之辉光耀史册。

新时代青年亦当从独善走向众善,从自顾走向兼济。

我们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复兴中华需要集众人之力久久为功。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需要三代造林、九转功成的塞罕坝人,需要祈盼稻菽浪千重的袁隆平,需要“嫦娥”团队中的那些90后们,需要哈工大那些成功抢救回“龙江二号”的二十几岁的青年们……在当下的时代里,那些以身许国、佑护和平的战士们,那些逆行出战、白衣执甲的勇士们,那些隐功埋名、不负华夏的国士们……每个人都不是独善其身,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体与他者紧密相连,同呼吸、共命运,共同书写民族复兴的辉煌篇章。征程中携手同行。

我们生活在万物互联的时代里,势必要与他人有更深广的交集。

在这个万物互通互联的时代,很多人却活成了孤岛。殊不知,万物互联的时代,人、机、物无处不在地按需求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传输和协同交互,单个企业是无法独善其身的,单个人更无法独善其身,只有人人安全、合作伙伴都安全、整个环境都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网络安全。《神曲地狱篇》中,诗人维吉尔拉着但丁走出地狱,来到地面,“一起攀登,我随他向前,直至圆洞之外的穹隆,看熠煜归于碧落,我们于是趋步,仰见星辉重现……”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中,人与人将在更深广的层面互联,一起实现人类价值。

所以,新时代的青年要构建新的“人己”关系,从独善走向众善,从自顾走向兼济。

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在新的历史窗口下,每一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防疫,我们面临全球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我们面临全球挑战。需众人携手努力、同舟共济。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迎接全球挑战,创建美好人类社会。

新时代里,每一个人都要先做好自己,“己”是“立人”的始点与依托,“人”是“立己”的砥砺与验证,新时代的青年不能脱离时代与他人而独善,我们既要砥砺修身,又要心怀他人,心怀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阐述“己”与“人”的关系。前半部分以《论语》和《中庸》中的语句为例,意在阐述要关注“己”少关注“人”,使“己”与“人”界限分明。后半部分以《论语》中的语句为例,意在阐述要为他人着想,不要只考虑自己,使“己”与“人”紧密相连。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关于“己”与“人”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这二者应该界限分明,另一种观点认为二者应该紧密相连。

结合以上的分析可知,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然后论述“己”与“人”的关系。新时代青年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己”“人”关系,考生可以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去谈“己”“人”关系,如谈自己对“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之学为己,小人之学为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理解;也可以谈自己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理解;也可以综合立意。

考生可以在材料基础上延伸思维,比如可以举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之学为己,小人之学为人”的例子,本身又构成对比论证;也可针对材料中的名言展开深度思考,如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可思考怎样做才能做到“立人”而“立己”,“达人”而“达己”。这些再和新时代的不同特点结合起来,又可产生新的关联。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群群快递小哥,每天做着将包裹交到用户手上的小事,却织就了年逾400亿件的世界第一大快递网;一支支风华正茂的科研尖兵,每天都在与仪器、数据打交道,却是向技术高地发起冲锋,创造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整”的骄人成绩;海岛边境,一队队生龙活虎的青年战士,每天都重复走着巡边、巡岛的路,却是在尽忠职守地守卫近14亿人民的幸福家园……每一滴汗水都是中国故事的青春注脚,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大厦的坚实支撑。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2.青春汗水讲述中国故事。

3.用青春撑起中国大厦。

4.忠于职守,撑起时代风帆。

5.奋斗的青春是时代最好的注脚

6.用青春汗水丈量中国复兴路。

偏题立意:

1.平凡成就伟大。(断章取义,丢掉了中国故事和中国成就)

2.小事情认真做,你就是行家。(同上)

3.爱岗敬业,成就梦想。(同上)

4.中国复兴路。(丢掉了“青年”这个元素)

5.感恩伟大的时代。(歌颂成就,未点明成就的创造者)

6.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只讲个体生命,忽略了与时代的关联)


例文

奋斗的青春是时代最好的注脚

千万快递小哥们尽心尽责,织起了世界最大的快递网络;千万青年科学家撑起中国科技的未来;年轻的边防战士守卫着14亿人民的平安生活……在伟大时代建设中,青年建设者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汗水,用奋斗拼搏,给时代做了最好的注脚。

青春是美好的,但是,没有使命感的青春便是贫血的青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任何一个伟大时代的背后,必然有一群富有责任感、使命感,勇于担当的青年,他们用行动阐释着时代的伟大。

用奋斗的青春做时代的注脚,需要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负责,将简单的事情认真做好。

送快递看似没有技术含量,但是需要体力、记忆力和良好的服务意识,快递小哥们顶烈日冒严寒,有时还要面对客户的冷言冷语,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把苦累留给自己,把方便和幸福留给用户。那些年复一年在铁道上检修铁轨线路的年轻人,用青春的坚守、认真负责的态度,呵护着火车的安全,他们燃烧青春,把舒适和安全留给乘客。

谁说平凡的岗位就一定是平凡的工作,这些默默无闻的青年们,用一份份坚守执着、认真负责诠释着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平凡的工作,因为呵护了他人的幸福安宁而伟岸,虽默默无闻却充满力量。

用奋斗的青春做时代的注脚,需要我们能在岗位上坚守,怀一颗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报国心。

老一辈人总担心一代不如一代,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些被上一代称为“垮掉的一代”,正在撑起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厦。探月工程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只有三十三岁,而他们已经成为中国航天工业的中流砥柱;扫雷英雄杜富国为国排雷,舍己为人,彰显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英雄本色;海军飞行员张超,为强我国防,高强度练习飞行技术,即使在最后关头,还想着为祖国保护战机。

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怀报国之志,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用坚守和汗水,实现中国的飞天梦,用生命守卫着祖国的安全,为美好幸福中国保驾护航。他们奋斗的身影、他们淋漓的汗水,都是这个伟大时代最好的注脚。

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富裕安康,需要很多代人的共同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人。我辈青年,只有做到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爱国奉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真正做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为时代激扬青春!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十分易逝的一段。我坚信:流星虽然短暂,但在它划过夜空的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让我们肩负起历史所赋予的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激情!让我们都做夜空下那颗闪亮的星星!

【解析】

本题属于典型的情境设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综合来看,本题目展现了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对考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尤其是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方面的素养,同时考查考生的价值观,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材料主要讲述了青年快递员、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守边战士谱写中国故事和中国成就的艰辛付出,中国故事的背后其实是青春脚步和汗水,中国大厦的支撑者就是这一群群普通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年轻人。考生必须紧紧围绕青年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从中国故事、中国成就等角度探讨青年的职责与使命,号召即将走入社会的青年意识到时代与个人的紧密联系,培养责任意识、使命意识。



可用素材:

1.16岁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格尔木,龙周才加十多年如一日,风餐露宿、爬冰卧雪,守卫在可可西里生态保护的一线;坚守大山深处18年的“80后”教师张玉滚,只为让山村孩子走出大山;无惧烈火,以青春和生命守护220万亩森林资源,山西沁源森林消防大队传承太岳革命老区的英雄精神……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翻开第二十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和获奖集体的青春篇章,每一页都在告诉人们:路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成功是奋斗出来的。

2.“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回望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奋斗的价值点亮历史的天空。让我们摆脱积贫积弱的,是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浴血奋战;使我们画出“最新最美”图画的,是神州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艰苦奋斗;助我们“杀出一条血路”的,是亿万人民凭着一股子气呀、劲呀的奋勇争先;令我们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是新时代击鼓催征的奋发图强。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3.新时代新征程,一个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正是我们奋斗的坐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从2020年到2035年再到2050年,千千万万青年将全程参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伟大的使命前方召唤,壮阔的征途脚下铺展;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就在身边。唯有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方能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4.奋斗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励志女孩”李娟通过电商销售带领乡亲脱贫致富,而她因重病不得不常年卧床;成就世乒赛三连冠的马龙,曾被伤病拖累8个月,多次不得已退赛……顺境不骄、逆境不馁,那些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的青春岁月,终将成为人生的财富,汇成时代的精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5.百年风云变幻,不变是奋斗的传承;百年沧海桑田,不老的是青春的延续。让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成为精神基底,青春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青年才能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我们也才能自信地喊出:“青春万岁,强国有我!”

行文结构:

第一部分(开篇)转述材料,提出观点:在伟大时代建设中,青年建设者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汗水,用奋斗拼搏,给时代做了最好的注脚。

第二部分(主体):多层面论述所持观点,并提办法:(1)用奋斗的青春做时代的注脚,需要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负责,将简单的事情认真做好。(2)用奋斗的青春做时代的注脚,需要我们能在岗位上坚守,怀一颗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报国心。

第三部分(结尾)

归结全文,重申观点: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富裕安康,需要很多代人的共同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人。我辈青年,只有做到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爱国奉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真正做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为时代激扬青春!

(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高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2.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校团委准备就此组织一次演讲比赛,于下周末在学术厅举行,你将作为决赛选手参加比赛。请结合上述材料,以“新时代的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更多资料,请关注作 文 选 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幸好有你,给我们岁月静好。

2.致敬英雄,最美逆行者。

3.疫情中,我们身边的英雄。


优秀范文

最美“逆行”,时代英雄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最美‘逆行’,时代英雄”。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有那么一群人毅然奔赴抗疫前线,是他们的坚守和付出,筑起了一道守护人民健康的防护线,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时代英雄。(更多资料,请关注作文选刊)

新春伊始,一场猝不及防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大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面前,一群“最美逆行者”没有退缩,逆“风”而行,迎难而上,为抗击疫情,奉献力量,传递温暖。他们义无反顾的“逆行”,是最勇敢的坚守,是最温暖的守护,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点赞和致敬!

最美逆行者,肩负的是责任与担当。责任重于泰山。面对疫情,广大医护工作者,写下请战书,按下鲜红的手印,主动请缨,毅然奔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运输司机等,义无反顾,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第一线。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冲锋陷阵,为抗击疫情、稳定局面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都是最美、最帅的“逆行者”。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他们肩负起了责任,扛起身上的重担,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最美逆行者,传递的是信心与力量。疫情面前,人心是最强大的力量。危险紧要关头,最美“逆行者”迎难而上,挺身而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救助,更是为社会传递着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力量与温情,坚定广大民众的抗疫斗志和决心,树立战胜疫情的坚强信念。在这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身上,我们看到了爱的伟大、爱的力量,对所有人的一颗大爱之心。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的实际行动,鼓舞了人们对抗疫情的信心,有了直面危险的勇气和众志成城的毅力。

最美逆行者,守护的是生命与希望。正是这些普通平凡的最美“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守护着人民的安危,守护着城市的平安。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病毒肆虐时,医生、护士、警察……他们在默默奋战,守护我们,护佑国家,他们无愧于新时代的英雄。疫情当前,是他们在危险之境中逆风而行,以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战胜了恐惧,克服了困难,扛起了胜利希望,让我们温暖、安定,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勇敢逆行的他们,千千万万最美“逆行者”,千千万万的英雄,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篇章,一首首赞美诗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值得被所有人铭记、点赞。

今天,站在这里,让我们向最可爱的人致敬,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时代的英雄!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审题这是一则话题作文。

1.分析话题。

“新时代的英雄”,中心词是“英雄”,指有抱负、不畏艰险强暴,为民族或先进阶级的利益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新时代”是限制词,也就说明,考生所写的“英雄”,所展现的英雄品格应该有新时代的特点。

2.分析材料。

材料是习总书记2021年新年贺词。贺词先指出背景——2020年,指出这一年发生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接着列举在这段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涌现出的众多英雄,展现出的英雄品格,最后指出“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由此可知,本次作文所写的“新时代的英雄”应是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各个领域让人感动的人物,不仅仅限于做出伟大贡献的人,可以是抗击在疫情第一线的专家、医护人员,也可以是坚守在各个岗位尽职尽责的其他人员,这些人物可以是逆行出征的勇敢者,可以是顽强不屈的坚守者,可以是人民至上的奉献者。这些英雄的品格可以是面对疫情的勇敢出击,可以是身在后方的守望相助,可以是患难与共的担当。(更多资料,请关注作文选刊)

3.分析情境任务。

“校团委准备就此组织一次演讲比赛,于下周末在学术厅举行,你将作为决赛选手参加比赛。请结合上述材料,以‘新时代的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这是参赛的演讲稿,所以考生写作时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是参赛的选手,要面对的对象,是同学、老师、评委,所写作的是演讲稿,演讲稿的中心话题是“新时代的英雄”,要表达的是对这些“新时代的英雄”的崇敬和赞美。


作文素材】

1.外卖小哥

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除了一线抗击疫情的“逆行者”外,还有无数平凡的身影守护着我们,他们坚守岗位、辛勤劳动,保障着城市的正常运转,其中就包括骑行的勇者——外卖小哥。“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外卖小哥正是一个缩影,代表着的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真心英雄”。

2. 无数个普通人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当疫情突然降临,无数个普通人坚守,让人们在这特殊时期倍加感到爱和温暖。二十四岁的佘沙是四川省第四十八人民医院内科的护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这个还长着娃娃脸的九五后护士多次请战前往武汉一线。她向科室报名时说:“老师,如果需要护士请先通知我,我可以去一线,原因如下: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恢复肯定比年长的老师快;其次,我没有结婚也没有谈恋爱;第三,身为汶川人,我得到过很多帮助,如果有机会到前线尽自己的一点力,我一定义无反顾。”

3. .国士无双钟南山

84岁钟南山院士,17年前,他是中国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17年后,84岁高龄的他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来到抗击新冠肺炎最前线,17年前,钟南山教授领军抗击非典;17年后的这个冬季,84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老人,再次成为绝对的超级明星、全民偶像。他的言谈举止令全网疯狂刷屏,令无数人为之振奋与动容,很多经常看偶像剧的女性朋友都说:没想到被一个老爷爷圈粉,毫无抵抗。84岁,在这个绝对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龄,支撑他出山,承担如此大的身体与精神负荷的,绝对是医者仁心和国士风范。


最新名校模拟作文选编6篇,值得一读!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首名诗写道:“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他本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却在国难当头之际抛家舍业,选择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说:“为了我们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叫彭湃,牺牲于1929年。

他幼年受尽磨难,成年后被派往苏联学习机械,由于国家核动力专业急需人才,他服从祖国需要选择改行,硬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搞成了核潜艇,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叫彭士禄,彭湃烈士之子,去世于2021年。

一百多年时光,两代人的选择,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更多资料,请关注作文选刊)


参考立意】

1.无悔于选择;

2.选择勇往直前;

3.遵从本心的选择;

4.有价值的选择。


优秀范文

无悔自己的选择

无论历经多少苍桑岁月,无论有没有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都希望我们都不要后悔当初的选择。

人的一生应该走一条很长的路,而有路便有让人选择的苦恼。如何选择才会让自己不后悔,一直是一个困扰我们的大难题。其实,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古人那种一心一意的遵循本心,做了选择便不后悔的潇洒。

苏武,一位令人钦佩的使者,在面对别人举剑欲杀时,他稳如泰山;在面对荣华富贵时,他不为所动;在面对单于对他赐号称王时,他毫不动摇。这是他的选择,他不为外界所干扰,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忠君爱国,即使汉武帝与他相隔万里,不知道他的付出,那有何妨呢。在他做出这个选择后,他被迫流放到北海去牧羊,这一放,便是十九年。十九年,大好的春光却只能呆在荒岛,与一群公羊相伴;十九年,每年每月甚至每日都在遭受着无人的孤独,饥饿的折磨,寒冷的拷打和思乡的悲切;十九年,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十九年,苏武做出了这个选择,付出的哪里只是十九年!但他并未后悔,也正因为这样,两千年过去后,他的崇高气节成为中国人的榜样,更成为中华民族永恒不朽的丰碑。

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我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先,牺牲自己图片利益,奉献给国家。遵循本心的苏武因他的选择而留名青史,在当代社会,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位令人钦佩的人。

她就是刘丁宁,辽宁省的文科状元,那一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香港大学以全额的奖学金录取,可是她却毅然退学。在她做出这个决定后,许多人都很不理解,而我却明白,这是她在自己心中的“北大梦”与现实的“香港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中的一次选择。她放弃了香港大学意味着她必须面临复读,而复读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但她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后悔。所以,天道酬勤,她再一次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文科状元,同时也圆了她的“北大梦”。

徘徊于十字路口意味着自己面临着选择,而选择后,就意味着自己应该沿着这条路不后悔的大步向前走,即使你选的路是人迹罕至,它也会引着你通往成功。

忠于本心,你会发现选择并不是那么困难;不悔于选择,你会发现前途一片光明。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题目的两个关键词是“选择”与“改变”。关于“选择”,从材料内容可知,这里的“选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选择,而是特指人生道路的选择。诗句说“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行人稀少”意味着未知和艰难,彭湃、彭士禄父子两代人所作的都是这样的选择。关于“改变”,诗句说“它改变了我的一生”,材料末说“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改变了自己”是说使个人走上完全不同的另一条人生道路,“改变了很多”包括改变了环境和身边的人﹐甚至改变了国家命运和历史走向。整合起来﹐“选择”与“改变”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可以是因果关系,即因为“选择”所以“改变”;可以是条件关系,即只有“选择”才能“改变”;也可以是假设关系,即要想“改变”必须“选择”;等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材料中两位人物的“选择”都是出于祖国的需要,都是个人服从国家的英雄行为。而且,他们还是父子,是两代人在不同年代的“相同”选择,这说明材料的本质内涵是:前赴后继,代代相传,在决定人生道路时选择服从国家需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国家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那么,作为高三学生,我们也正面临着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我的选择是什么?我准备改变什么?这也是这道作文题可以遵循的基本思路。


作文素材】

1. 人生道路千万条,但我不能完全去涉足,我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而这条道路将会注定我一生的命运。当我站在人生道路的岔口时,我不知道我选择哪一条路。当我极目望去的时:有的是住着高楼,坐着奔腾汽车,可以去世界名胜古迹游玩;有的是住着简陋的小屋,每天去田地里做农活。这两条道路,每个人都会选择第一条。但是,要想获得如此的成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要克服许多的艰难困苦,做出自己慎重的选择。

2. 在人生道路中,你有许多次可以选择的机会,但是你不珍惜的话,你就进入无底洞,永远无法逃出,如果在那时在机会面前你毫不珍惜无不在乎,在你想要那一条光明正道时,你就已经没有机会了只有失望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一些人在机会来到他身边时,他就会紧紧抓住,在自己进入无底洞时从中逃出来,重新走上光明正道走向自己欢乐而幸福的人生。

3.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时候需要我们做去自己的选择,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或在一些意外事件发生之时,为了使自己能正确处理,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做出自己的正确选择,诗人裴多分在生命、爱情和自由三者中毅然选择了自由。因为他明白没有自由,生命和爱情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孟子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时选择了熊掌,因为熊掌更为稀罕。孟子又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可见,大凡做出选择,一定要选择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东西。


最新名校模拟作文选编6篇,值得一读!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小镇做题家”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小镇做题家”本是一些网友的自嘲之语,他们出身农村或小城,通过高考实现人生进阶,但在步入社会后却感慨缺乏一定的视野和资源。现在多被用来嘲讽出身寒门,因为善于做题而考入名校,但交际能力普通,眼界缺乏的青年学子。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更多资料,请关注作文 选刊)

立意

1.读书改变命运,努力值得点赞。

2.出身并非躺平借口,奋斗才是最美姿态。

3.化解教育不公,唯有多方努力。


优秀范文

立足“地平线”,力至“天花板”

人生如牌局,每个人拿到的牌面千差万别,有人一手好牌,不战自得,稳操胜券;有人满把零散,七拼八凑,仍落下风;有人开局尚可,全赖谋划,有得有失……谁也无法推拒、改变、交换手中之牌,谁也不能摆脱现有条件、境况、际遇的束缚。面对无可更改的局面,我们只能立足“地平线”,接受现实,认真规划,苦心经营,全力奋斗,将现有之牌打出最大赢面的“天花板”。

立足“地平线”,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是对当下困局的体谅,是以平和沉稳的心态去消解“己不如人”的失落,是以健康积极的情绪去对抗“先天不足”的愤懑。人的出生确无公平可言,每个人拥有的地域、家庭、教育、经济、财富、机遇、资源……各有差异,每个人都有不同层面、不同高度的人生起点,艳羡旁人轨迹、向往其他命运亦是徒劳,最终都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去谋划筹算、开拓创造。前国足李明的孩子李嗣镕自然更容易走上父辈的道路,普通人家的孩子却没有充足的条件和资源闯荡足坛;名校倡导素质教育,以华坪女高为代表的一类学校则以“走出大山”为旨要。我们不必纠结于无法更改的起跑线,不必恼恨于无法弥补的匮乏与艰辛,唯有承认不足,直面短缺,尊重现状,才能以冷静沉着的头脑、勇于拼搏的坚毅、稳扎稳打的节奏透视困局,掌控人生。

力至“天花板”,是对丰盈生命的渴望,是对改变命运的信仰,是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去实现最大可能的激情,是以个人行动为工具去开创不俗功业的力量。身陷沟壑,却能以傲世苍穹的姿态仰望长空万里;足踏泥淖,却能以屡败屡战的韧性登顶风雪千山。或许穷尽心力,也无法到达另一个更旷阔的渡头,但这种生生不息、昂扬进取的奋斗之气足以慰藉平生;或许耗尽光阴,也无法进入另一个更夺目的世界,但这种不屈不挠、追求理想的锋锐之气足以构筑未来。也许“寒门学子”眼界狭窄,也许“小镇做题家”不善交际,但人生本就是由无数个从起点到终点的生命阶段构成,立足“寒门”“小镇”,奋力前行,考取众人歆羡的名校、实现第一阶段的梦想之后,大可以再以此为“地平线”,又向下一个阶段的“天花板”继续进发,创造下一个不凡之功,开启下一段闪耀旅程。

立足“地平线”,理想无须即时成真;力至“天花板”,人生尽可逐步求全。好高骛远、怨天尤人只是弱者无力改变逆境的喟叹,着眼现实、奋力拼搏才是强者迎战世界的风骨。让我们卸下心中不平,放下烦恼千般,妥善筹划,行稳致远,实现人生“跃层”,尽现人生“高光”。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更多资料,请关注作文选刊)

考生在分析材料时要完成几方面的分析,一是“何为小镇做题家”,顾名思义,“小镇”指的自农村或者小城镇,“做题家”,貌似有个“家”,却并非褒义,而是指这些没有什么背景和资源的人只能通过努力做题改变命运。二是我们该如何看待“小镇做题家”,材料前半部分,有人对“小镇做题家”持嘲讽态度,认为他们出身寒门,进入大学后因为缺乏交际能力、眼界和视野不够而很难出众;然而张桂梅校长却肯定了“小镇做题家”,因为当我们没有其他资源的时候,只能靠自己努力做题改变命运。考生应当对“小镇做题家”有自己明确的态度,对于出身寒门,没有太多资源的平凡者,靠自己努力争取更好的未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也应当向他们致敬。三是为何会出现“小镇做题家”,背后恐怕还是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有关,考生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谈自己的看法。

综上,我们可以梳理出以下角度:

1.每一份努力都不该被嘲讽。

“小镇做题家”背后是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坚信“奋斗改变命运”,面对现实困境也不自暴自弃,他们选择扼住命运的咽喉,创造底层逆袭的奇迹并实现人生的梦想。这样的努力不该被嘲讽。

2.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

“小镇做题家”有梦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云南大山里,张桂梅校长说,“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说,“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他们感动全网,或唤起“读书改变命运”的价值力量,或展现“诗和远方”的浪漫梦想。(更多资料,请关注作文选刊)

3.教育公平

从热血拼搏到对自身发展局限的无奈,“小镇做题家”的焦虑与迷茫体现了横亘于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也叩问着教育公平的深层次含义。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首先就要做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主力军”的角色,通过国家法令优化(教育法修正)、教育领域改革(“双减”政策实施)、加快学校建设(加强学校标准化及均等化)、师资力量调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鼓励教师对口交流)等常规手段补齐教育资源短板。其次,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能够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更多资料,请关注作文选刊)

4.青年成长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坚韧的青春无不是迎着困难和迷茫披荆斩棘,出生于哪里从来都不是影响人生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相信,穷且益坚、磨砺以须才是出彩青春该有的模样;我们相信,自嘲为“小镇做题家”的年轻人,能将这戏谑的自嘲当作分析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开端,重拾自信,乘着梦、追着光、挟着勇气,继续跋涉。

写作时可选择一个角度写,应当先肯定“小镇做题家”的奋斗、拼搏精神,可以列举寒门出贵子的例子,论述任何时代奋斗都应是青春出彩的正确方法;接着批驳那些以出身论英雄的观点,可以正反对比论述,出身并不是决定成才的关键,有些资源很好的所谓“贵族子弟”也并未成才,有的反而沦为阶下囚;最后可以给“小镇做题家”提出建议,不要自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相信“小镇做题家”不比别人差。(更多资料,请关注作 文选刊)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林语堂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马丁·路德·金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沉默之下,是人心的冷漠。

2.花开无声,沉默可颂。

3.愿作震雷,响彻沉默。

4.适时沉默,不畏发声。


优秀范文

何时无声,何处惊雷

朱自清说:“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可范仲淹也在《灵乌赋》中言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沉默还是发声?是以无声湮没世界的喧嚣,还是以惊雷劈开黑暗的苍穹?——其实,何时无声,何处惊雷,并无定论,均应酌情。

当个人力量尚不具足时,沉默是一种韬光养晦。面对困难,卒难应付,于是积蓄实力,养聚内蕴,暂时的沉默是为来日背水一战作下的铺垫与准备;人生常有起落,时见高低,在低谷时默默努力,埋头苦熬,不争不鸣,待到时机成熟,冬去春回,方绽放山花烂漫,撷取胜利果实。当身处纷乱不明真相时,沉默亦是一种包容体贴。世事纷纭,复杂多变,个体受限于不同的立场与视角,难辨乱象,困于乱局。与其从道听途说中探得一二话头便义愤填膺、或是被“带节奏”人云亦云胡乱呼喊,不如保持沉默,清心直视,在无法怒目行凶者时,至少能做到不向更弱者抽刃。

周国平说:“凡有志于探究人生真理的人,首要的功夫便是沉默。”人际关系中,沉默予人以回旋的余地、变通的空间、留白的宽容和善意的体贴。有时候,沉默是一种对他人自尊的保护;有时候,沉默是一种对他人生活的尊重;有时候,沉默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成全。

然而,一味沉默,却不可取,当发声时,不妨惊雷劈空。鲁迅先生放下手术刀,以笔发声,刺破了笼罩着民众的黑暗阴霾,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点点光明;何香凝先生走上广州街头,以呐喊发声,争取妇女解放,将革命信念贯穿毕生;政协委员高晓笛作为听障人士,以手语发声,为残疾人群体的教育,就业和养老问题谋福;赵德馨教授捍卫权益,以法律发声,替所有注册作者讨回应有的公平。

当罪恶被乌云遮蔽,弱小被强权欺压,真相被只手遮蔽,阴暗被谎言覆盖,自然应当声如洪钟,振聋发聩。正是因为世上存在着有理想、有担当、有态度、有分量的发声者发出英勇、正义、公平的呐喊,替弱者请命、为真理呼号,秉笔直书,为民喉舌,敢怒敢言,振聋发聩,罪恶才能曝于阳光之下,弱小才能寻得容身之所,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阴暗才能被世人看见。因此,当发声时,且不可沉默。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何处应有惊雷,何时应当沉寂?沉默是金,但一味缄口却未免流于懦弱;发声是刀,但时时亮锋却未免过于激进。愿我们都能在喧嚣扰攘、未知全貌时沉默,在强权威慑、邪恶狞笑时发声,寂静之处,亦藏惊雷。(更多资料,请关注作文选 刊)


审题本题为引语式话题作文题。

材料共有三则。第一则材料引林语堂的话,认为如果只是用发声来对抗发声、用言语来回击言语,不如适时沉默。发声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有时候“沉默”比“发声”更有力量,“沉默”也许是一种无声但有力的回击。第二则材料引马丁·路德·金的名言,认为相比坏人的可憎,更应该反对“好人的沉默”,认为沉默是一种消极行为:沉默代表着逃避和怯懦,意味着麻木和冷漠。所以面对黑暗与不公,我们应敢于发声。第三则材料引《荀子》章句,认为只要处理得当,有利于当时的情况,沉默和发声都是明晓事理的行为,都是明智的。

第一则材料赞同沉默多于发声,第二则材料赞同发声多于沉默,第三则材料辩证地看待了沉默和发声的关系。如果以第一则材料为立意点,可以对沉默的意义进行阐释:沉默让人能获得更多思考和沉淀的空间,也能培养人隐忍坚毅的优秀品格,在伤害、攻讦他人时选择沉默,是一种善良、温暖、正义;在境遇不佳、人生低谷之际选择沉默,是一种从容、克制、豁达。所以,沉默自有其力量。如果以第二则材料为立意点,可以对发声的作用进行论述:发声是英勇、正义、公平的呐喊,是坦率、凛然、磊落的体现。替弱者请命、为真理呼号,秉笔直书,为民喉舌,敢怒敢言,振聋发聩,发声者无疑是时代的先驱。正是因为有人发声,罪恶才能曝于阳光之下,弱小才能寻得容身之所,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阴暗才能被世人看见。因此,发声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如果以第三则材料为立意点,就要辩证地思考沉默和发声的关系。不是所有的沉默都值得鼓励,在该发声疾呼时选择沉默即是对罪恶的包容,在该反抗时缄口不言即是对暴力的纵容,一味沉默即是懦弱、逃避、无视、冷漠的象征。同样,不是所有的发声都有积极意义,如果在外部条件不成熟、客观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冒险冲动的发声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僵局和险境;不仅如此,发生者的立场、境遇、角度、格局也决定着发声是否得当、正义、无可辩驳、充满力量。因此,一味追求发声也是不可取的。正如材料所言,在恰当的时候沉默或发声,才是明智的。(更多资料,请关注作 文选 刊)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小女孩骑自行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奔驰车,司机让她给家长打电话来处理问题,女孩儿紧张得哭了起来,路人纷纷过来围观。有人觉得司机不近人情,劝他不要为难孩子。司机说赔偿事小,但要让女孩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懂得担责才是成熟。

2.讲人情,亦要讲规则。

3.现在“为难”,将来无“难”。

4.“弱势”不是违规的挡箭牌。


优秀范文

懂得担责是成熟

网络作家素履在《责任的重负》中说过:“自己承担起自己自由行动的责任。……我无法寻找借口或推脱责任,因为,那是我的自由的后果。”小女孩长大之后,也许会真诚地感谢那个坚持让她叫来父母处理事故的奔驰车主。因为,懂得担责是成熟的表现,正是奔驰车主的坚持,让小女孩学会承担责任,更快地成长、成熟。

小女孩违章骑车剐蹭豪车事件,没有再现“穷有信”孩子的敢于认错、敢于担当,也没有豪车车主的善意“不计较”,而是坚持让孩子给家长打电话来处理问题。按说这名小女孩从小到大,肯定没少受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她能骑自行车独自上路,想必已经有上路的经验和常识了,可她还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直到剐蹭了别人的豪车,才知道后果严重。那么责任在谁?在逆行的小女孩!既然如此,小女孩承担责任,无可非议。

有人说这个小女孩还是个孩子,奔驰司机也太不近人情了,何必为难一个孩子?批评一下把她放了就行了。话虽如此,但是,孩子终究要长大成人,如果从小不教她学会承担责任,那么即便活到百岁,终究无知无畏,没有担当,不够成熟!

正如司机所言,要是这样就让小女孩走了,会影响她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她会觉得犯了错也没有关系,就没有承担错误的责任和勇气。有错就要承认,不管是剐蹭了奔驰还是QQ,豪车也是人家花钱买的,这就跟公交车上让座是一个道理,免赔是情义而不是本分。损坏别人的东西就应该主动赔偿,这才是正理。这不叫不近人情,司机的做法没有任何过错,虽看似无情,却是在帮助孩子走向成熟,健康成长。

也许有人误认为小女孩“违规逆行”是小事一桩、不足挂齿,但成年人在职场上的“倒行逆施”与小女孩的行为有本质区别吗?一个从不懂得承担后果、承担责任的人,也往往是个任性的、肆无忌惮的人。

中国著名作家老舍曾遭到了女作家草明的恶劣、致命的“逆行”。草明在批判老舍之时曾信口开河、深挖细剖,把老舍往绝路上狠狠推了一把。同样身为作家的草明,想到过后果与责任吗?想到过“逆行”的底线与危害吗?想到过自己的自由任性与他人的痛苦遭遇吗?当然,那是一个鼓励“逆行”、“逆行”光荣的时代,但那个时代并没有完全远去,至今仍有人为之欢呼、为之神往,却不清楚“集体逆行”也是逆行,“集体逆行”的结果是集体受罚,他们本以为不必承担什么后果的,但他们连能量守恒都忘记了。

承担责任,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此为成熟的标志,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现代公民就是要懂得“自由与约束”“做事与承担”“游戏与规则”,而不是一味大讲“我以为这样”“我觉得如此”。

所以,让一个儿童或少年、初入职场者、初握权力者,能真切地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才是对他(她)最好的关爱,也是其成熟的必经之路。否则,他(她)总有一天会为自己的任性付出或早或晩的代价。


【审题】这是一则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叙述了一个交通事故,小女孩骑自行车违规逆行,剐蹭了奔驰车,引起路人围观。对于司机让女孩给家长打电话来处理的做法,女孩儿紧张得哭了起来,有人认为司机不应该为难孩子,而司机却认为要让女孩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事件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小女孩承担责任。对此有三种态度:司机坚持让小女孩担责,并要求小女孩联系家长来处理;路人觉得司机不近人情,劝司机不要为难孩子;女孩紧张得哭了起来,暗含的态度是害怕承担责任。那么,小女孩犯错要不要认错担责?司机的做法是不是不近人情?这就涉及到过错与担责、人情与规则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对“过错与担责”的态度。现实生活中常见现象是犯错后想方设法掩盖过错,害怕担责,或者推卸或逃避责任。当然,也有勇于认错,敢于担责的人。二是对“规则与人情”的权衡取舍。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的现象是因为“人情”、不顾“规则”而放弃“惩罚”,或者只重“惩罚”、不讲“人情”。与此相反,也有人会遵守“规则”犯错后主动承担责任;“人性化”执法的事情也有耳闻。三是对“弱势与规则”的态度。有同情“弱势”,不顾规则的;也有以“弱势”为由,违背“规则”(章法)逃避责任(不愿担责)的。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从小女孩的角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奔驰车,紧张得哭了起来。为什么?缺少交通法规意识,没有承担错误的勇气。从这个角度来看,人要有社会规则观念,要学会冷静处理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担责是成熟(成长)的标志。从司机的角度:让孩子给家长打电话处理问题,认为“要让女孩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什么?这样才能让女孩接受教训,增强责任意识。从这个角度来看,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生因担责而美丽(成长、成熟)。从路人的角度:认为“司机不近人情,劝他不要为难孩子”,为什么?同情孩子,孩子还小,对孩子要“宽容”“不为难孩子”才具有人情味。考生需要思考:司机是“不近人情”“为难孩子”吗?显然不是,讲人情,也须遵守规则;人情不能作为违规的理由;现在“为难”,正是为孩子将来无“难”;(肯定)讲规则,要看对象,对孩子要多点宽容,少点惩罚;仅靠惩罚效果小。

从“思考和感悟”可知,文体更倾向议论文。考生最好选取一个角度来写,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分析这个角度的观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分析这个原因所透射出来的本质,最后指出本质背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和社会影响。也可以直接亮明观点,运用并列式结构阐述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思考。切忌面面俱到,这样只会浅尝辄止,没有深度。当然也可以写记叙文,中心要突出鲜明,写人叙事的重点应该放在“承担责任”上,可以运用细节描写、心理刻画、对比衬托等多种手法来凸显主题。(更多资料,请关注作 文选 刊)



(贵州省遵义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鸡血沸腾。如职场白领逃离大城市,转身回到三四线的家乡,从此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日常工作中,没有什么目标感,每天应付完成基本任务即可;大龄男女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车、不买房,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当下社会,“躺平”已成为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

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致辞时说:“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宋儒吕祖谦有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

以上论述有哪些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①“躺平非缴械,重在适己行。

悄悄努力,默默积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奋斗姿势。

理解你的躺平,更期待你的奔涌。

国不可一日无奔跑者,人不可一日无精气神。

青春之我,当拒绝丧文化,不做躺平者。

起而行,青春姿势,壮时代声威。


【优秀例文

苟且躺平不如奔向远方

近来,躺平一词在网络上掀起热潮,更有不少青年发出已躺平的呼声,这于当代青年而言,真的是所谓的生存智慧吗?

在我看来,躺平不过苟且一时,我们更应该奔向诗和远方。

躺平一词引发我的深思,当代青年主动躺平究竟是利亦或是弊?在这个时代的背景里,很显然,弊大于利。躺平一词背后折射出的是不少互联网所带来的弊端。在互联网全面化,而时代却在内卷化的今日,多少青年苟且于眼前,成为一名节奏划水大师。原本于古人而言所不可预知的事情,却在互联网时代可以预先测试,生活渐渐地失去了惊喜感与仪式感,变得千篇一律,导致不少青年形成知天下事的思想。

我迈开步子,奔赴下一场山海。这是我曾见过所能触碰到我内心深处的句子。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一味躺平又怎能奔赴山海、收获幸福呢?躺平一词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同样爆红的佛系一词,二者显然师出同门。我并不否认适当的躺平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但无疑奔跑更有一番风味。

倘若威廉·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亦选择躺平,拘泥干稳定的工作与美满的家庭。又怎会留下震惊后世的画作?假使张瑞敏安于现状躺平,又怎会把海尔推上世界电器舞台,成为家电行业一大巨头?假如杨丽萍躺平,又怎会创作出享誉世界的瑰宝——《孔雀舞》呢?所谓胸有凌云志,敢为天下先,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胸怀大志,奔赴山海。

生活不可无标准。而躺平的低标准更不应该出现在当代中国青年身上。若是苗家刺绣传承人麻兴姐不以高标准约束自己,如何传承苗家刺绣精髓所在?若陈陆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如何能在救洪之时将生死置之度外?若陈薇不以高标准对待科学,如何研发新冠疫苗?

人不可躺平,国家更不可。国际格局无时无刻不在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估算的。如今世界趋向于多极化格局,美国对中国设下的考验时刻警醒着中国万不可躺平!在这时代洪流之中,更应开拓进取,奔向远方。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躺平只能逃避一时的身心受损,却永远都无法抵达诗和远方。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必须意识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年初至今中国失去了十四位院士,这无疑向当代青年宣布时代的重担已然交付到我们手中。时代的重担已沉甸甸的压在我们肩头,那我们,又怎能躺平?

迈开步子,奔赴山海,一览山河美景,岂不比躺平美哉?


审题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要求,运用联系、发展、辩证、全面的观点观察并分析、思考并领悟问题,进而根据材料要求进行写作的能力。学生需要综合材料所有信息,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全面辩证的思维去分析判断并准确立意。

本题围绕躺平来分析立意。对于躺平,有人否定,认为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理解,认为这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不一定意味着放弃理想和追求。但程民生教授、马克思和宋儒吕祖谦都指出躺平还是需要警惕的,对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来说,躺平还是有一定危险。

据此可知,立意时,彻底否定躺平或许会忽视弱势者处于困境的诉求,完全支持躺平势必产生消极颓废的情绪;既不失关怀的温情,又能保持理性的冷静,立意才能深刻。论证时最好能由事及人,将认知的触角由具体的现象延伸到人生追求、社会风气、国家发展、文明走向的广阔空间,从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视角去思考生活,写出深度和高度。

(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 试卷)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柏林洪堡大学的校训是马克思的一句话:书斋里的哲学家们一直在解释世界,但更重要的是去动手改变世界。

杨万里有诗云:“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句话倡导文艺工作者走近人民走进生活去创作。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的学习、生活、工作都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 材料综合起来看,强调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启发考生凡事都不应止于思考和研究,应多动手多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获得改变的力量。

学以致用不仅对个人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也有紧密联系。所以,写作时,可以从小到大,逐层深入。如,对于个人的作用:真正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掌握好知识,而不是学了就忘。而对于社会与民族的作用,则可结合材料二马克思的话来论述:空想、空谈不能兴国,唯有将所学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行动中,在基础建设、制度完善等方面落实到位,社会才能真正向前发展。


立意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所学须力行。

2.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3.以行化知,知行合一。

4.要想改变世界,需将书手结合。

5.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创造未来。


【优秀范文】

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杨万里有诗云:“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他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

学贵于知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

学更贵于行之。千古以来仕子入世的终极理想便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由此可见,空谈向来误国,实干方能兴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陆游领悟的行大于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是苏轼的知行合一。的确,只有当毕生所学付诸实践,才谓成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才叫学有所成。

知行合一,方为大成。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药,向药农询问;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巴尔扎克为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的品性和毅力,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亲自前去战场观察。这些事例反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

知行脱节,实为未知。记得《奇葩说》中曾有一位清华学子梁植,他的学业成绩完美到令人惊叹,但他却在节目中询问自己该找什么工作,怎么找工作,令人啼笑皆非。这可是从清华园中走出的国之栋梁,却不知除了学习自己该做什么,更不知道学后如何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毫无目标的求学生涯,即便成绩再好,又怎称得上成功?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学无止境,行更无止境。所以,我们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知行合一,贵于行之。惟其如此,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国之栋梁。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申怡飞15岁考入全国三大“少年班”之一的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学习信息科学与工程。大三结束,他19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成为该学院始建以来唯一拿到年级第一的少年生。此时,他得知我国半导体行业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没有自己的“芯”,大部分科技产品都靠别人,他感慨万千:“在这样受制于人的局面下,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工作者,应该主动站出来,做行业的开拓者,以制造中国芯为己任!怀着科技报国的理想,17岁的申怡飞师从“中国4G掌门人"龙肖虎教授,加入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攻5G技术中十分重要的极化码技术。2019年初,申怡飞团队开创的极化码方案,被写入5G行业标准。只有21岁的他,成为我国5G技术最年轻的开创者。

在新时代青年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岗位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武汉市青山区“90后”音乐教师华雨辰就是其中一员。在疫情期间,她瞒着家人去做疫情防控志愿者,接送医护人员,为医院运送物资……哪里需要,她就在哪里。她说:“不管需要多久,我们誓与武汉共进退!”这就是她的选择,她的誓言!

在2020年考入中原工学院的众多学子中,有一位特殊的学子,他是郭家宝。母亲早年患病去世,在他5岁时,父亲又因意外事故导致高位截瘫。从2014年家宝上初中起,他便把父亲带在身边读书,同时照顾父亲。如今他依然选择带着父亲读大学。他说:“父亲在,家就在,将来不管去哪儿都带着父亲。”

身处高三的你,即将迈入成年人的行列。成年,意味着什么呢?请结合材料内容,完成一篇在成人仪式上的发言稿。不少于800字。


立意

1.十八而志,担当以行。

2.诵担当之诗,歌奉献之章。

3.成人当自立,责任肩上扛。

4.选择责任,就是选择担当。


【优秀范文】

奉献根植芳华,责任厚栋华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十八而志,逐梦前行,胸怀感恩报父母,心系家国践己志,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奉献根植芳华,责任厚栋华夏”。

臂膀肩负责任,托起家庭希望,反哺父母之恩。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成年意味着担起肩上的责任。中原工学院的郭家宝,从初中起就带着高位截瘫的父亲上学,十几岁的肩膀肩负着学业、家庭、未来的责任。远在明代,归有光无父无母,家境败落,致使年幼的他奋发攻读。每念及祖母持象笏至项脊轩探看,他总长号不已。为家族复兴,他先后参加九次会试,终在花甲之年中了进士。试想,如若心无责任,年幼的他们怎会抵得住生活的重压?如若心无责任,贫寒的他们,如何经得起岁月的凌寒?十八岁的我们,当树立担当家庭责任的意识,用我们的臂膀托起家庭的希望。

心中谨怀奉献,共筑集体辉煌,回馈社会之义。

同学们,如何才能让一滴水永不干涸呢?对了,就是把它融入江河。心中谨怀奉献,方能自我集体双赢。面对疫情,武汉音乐教师华雨辰瞒着家人做志愿者。用行动释义奉献,用奉献注解青春,用青春回馈社会。而如今社会上却有部分人,胸怀私怨,提刀挥向无辜儿童;贪图财钱,据社会捐款为己有;目无责任,地震时,舍下学生“率先”跑掉。这些不是我们应该有的模样。弱冠之年,我们深知唇亡齿亦寒,独木难成林,只有扎根大地,奉献力量,拥抱集体,回馈社会,才能绽放青春。

胸中根植担当,助力复兴梦想,传承华夏之源。

内忧外患之时,梁启超愤然呼吁“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呼唤大家觉醒;社会动荡之日,一批年均27岁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团结一致共谋革命;青黄不接之刻,安徽凤阳小冈村农民大胆分田到户,为农民创收保驾护航;新冠突降当头,钟南山院士等一批志士,奋战一线,定神安邦;河南驻马店市高考状元吴思琪舍热门专业而选电子工程,志在抗衡美国制裁,为国家贡献力量。担当已是融入中华血脉的精神信仰,每当挑战来袭,每当考验来临,我辈总能勇敢面对,肩负担当,奉献力量。

同学们,你我皆已成年,责任和奉献作为青春的第一份贺礼,已悄然而至。奉献根植芳华,责任厚栋华夏——让我们一起谨遵、践行。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介绍了三位新时代的青年代表。申怡飞,是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始建以来唯一拿到年级第一的少年生,但是为了制造中国芯,他主动站出来,成为我国5G技术最年轻的开创者。华雨辰,主动做疫情防护志愿者,誓与自己所在的城市共进退。郭家宝,带着父亲读书,不离不弃。

虽然三位青年代表的事迹各不相同,似乎毫不相关,但在他们三位的身上却体现了新时代青年身上共有的担当责任的意识和大是大非面前正确的选择。申怡飞,在祖国半导体行业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大部分科技产品受制于人的局面下,放弃成绩优异的专业方向,毅然决然地承担起制造中国芯的重任,把祖国的需要当作自己的需要,把自己的未来融入祖国的未来。这是一次有担当的选择,这是一位对民族负责的青年。华雨辰,疫情当前,危险就在身边,但是她心中无我,胸怀大义,主动承担疫情防控工作,这是一次有勇气的选择,这是一位对社会负责的青年。郭家宝,面对祸不单行的家庭,依然勤奋于学业,用尚稚嫩的肩膀担起家庭的重担,对父亲不离不弃,这是一次有温度的选择,这是一位对家庭负责的青年。三位新时代的青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向我们诠释了当代青年面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民族时的选择、担当和责任。这正是成年的内涵,也是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秉性,更是实现伟大复兴梦的保证。

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在成人仪式上的发言稿,可以首先明确成人意味着担当和责任,然后运用层进式结构从家庭、社会、国家三个层面谈备受呵护的青年们成人后应该承担的责任。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成人后的青年在面对生活的时候,如何进行明智正确的选择。同时,注意发言稿的格式:标题、称呼语、问候语、正文、结束语。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我们还需要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勿为偶像遮望眼,认清英雄才是真。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

3.英雄是时代的脊梁,英雄是国家的财富。

4.新时代更需要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图片

5.民族大业的复兴靠的是各行各业的英雄。

6.和平年代的英雄同样值得尊敬。

7.善待英雄,我们的民族才有未来。

8.尊重英雄才能成为英雄


【优秀范文1

当今时代还有英雄吗

易卜生曾言:“社会是一艘船,每个人都要做好掌舵的准备。”在很多人眼中,英雄便是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呼风唤雨的人。今天这个时代,硝烟散尽,于是有人便发出了“英雄无觅”的感慨。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答案是肯定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是卫国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是航天英雄;袁隆平是农业英雄;钟南山是抗疫英雄;苏翊鸣是冬奥英雄……乘着改革开放的锐意进取之风,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千花齐放,百舸争流,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这个多元化的新时代里成为主宰发展的一份子,实现己身之价值,成为英雄。

那么,在这样一片大好的时代背景下,为何有人发出了“英雄无觅”的感慨呢?

诚然,在和平年代里,“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英雄早已不复存在,因此古典诗词概念中狭义的英雄的确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英雄只是在战场叱咤风云的人物吗?不!在今天这个时代,英雄早已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英雄,是每一个以平肩担道义,推动着时代的巨轮不断向前的人。

在各美其美的时代里,英雄,早已不再只是人们心中那不可企及的高山。英雄,可以是放弃高薪毅然回乡,带动白云村经济发展的耶鲁村干部秦玥飞;英雄,可以是在“备份”位上默默奉献的航天员邓清明;英雄,还可以是六十多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的老战士张富清……英雄,在这个时代里,可以是那些仅以平肩担道义的微小个体。他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不如别人璀璨耀眼,但只有他们共同努力,才能推进时代不断向前。他们微不足道,但他们又不可或缺。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平凡英雄。

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平肩担道义”是我们共同的时代责任。习总书记如是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然而,在物质条件愈加优越的背景下,追星时尚日渐风靡,青年人因为盲目崇拜以“流量明星”为代表的偶像,而没有对真正的英雄给予应有的重视。然而流量再多,娱乐圈中的活动再博人眼球,也无法与那些身担道义的人所做的贡献相比。时代要发展,我们便要争做那默默奉献的个体,而不是盲目崇拜以流量堆砌的种种虚名。新一代青年应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正确看待“偶像”问题,明确人生的方向。

乘着时代的长风,你我都可成为破浪会有时的英雄。愿我们在英雄辈出的时代里以己之身,担当道义,凭己之力,争做时代英雄!


【优秀范文2


装上一个英雄的内核,才能成为真的偶像和偶像崇拜

英雄与偶像必然矛盾吗?而假定了他们对立也好,当偶像不是英雄,英雄不被视作偶像的时候,能形成思考驱动,英雄成不了偶像意味着被埋没,为什么?什么样的偶像才更值得我们去崇拜?

其实并不复杂,“漫威”里的钢铁侠如果可以被称为英雄,不只是胸口装了一个核动力的芯,其内心也是满满的英雄内核。

英雄的内核或者说内涵是什么?古今所同者,是拯救与引领,慈悲与抚慰。今天的袁隆平们,让亿万民众吃饱肚子,然后大家才有精力欣赏偶像;程开甲们,默默奉献于国防,捍卫国土安全,然后才有大众放心听演唱会的静谧的夜晚。当然世俗所谓“偶像”的古天乐,捐助的希望小学遍中国,这个时候,他也是英雄。

当然今天的英雄未必都得如诸葛亮有大功业,也不一定都得如孙仲谋身份显赫。只要有英雄的内核。火场上逆行的消防队员;大雨中在下水道口作标记的路人;还有台湾金马奖颁奖仪式上大家口中的世俗偶像,他们抵制台独口号的时刻,也是英雄的样子。

是不是英雄辈出?

而如果说没有英雄只有偶像,或者说英雄辈出却视而不见,是因为崇拜者也缺少了那个英雄内核。鲁迅曾说:“拿破仑的战绩,和我们什么相干呢,我们却总敬服他的英雄。甚而至于自己的祖宗做了蒙古人的奴隶,我们却还恭维成吉思汗……”当下那些以极端分子为偶像的青年,甚至穿着日本的军服照相的精日分子,行为上的偶像崇拜,皆因骨子里视极端者为英雄。而这比简单的以金玉其外的小鲜肉为偶像更可怕。他们自身黑化了那个本发着光的内核。

所以,我们担忧真正的英雄被冷落,也担心大家崇拜的偶像其实不配成偶像。更担心偶像崇拜本身就很低水准——被所谓偶像带低,然后不识英雄。

就如我们有没有认识到钢铁侠成为偶像不该是核动力的内核驱动下的强大武力征服我们,而是他还告诉了我们那个英雄内核驱动他对谁使用武力。

不止如此,我们还应能辨清,可以把为救人命而闯红灯的司机当英雄,但绝不能在马拉松赛道上去递送国旗。这个时代的英雄(偶像)和英雄(偶像)崇拜,不止不脱离英雄内涵,也绝不再是粗放的线条轮廓。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围绕“英雄”审题立意。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借助古诗词来阐释“英雄”的概念,借助杜甫和辛弃疾的诗句诠释“英雄”的内涵,立足大我,胸有家国,并为之而努力奋斗,这为考生思考今天英雄的内涵和标准指出了方向;第二部分是联系当下,思考当今时代到底有没有英雄。材料涉及当今“英雄”的有无、“英雄”与“偶像”的比较、古今英雄的异同。古典诗词中的“英雄”聪明杰出,无私奉献,英勇无畏,那么当今时代的英雄呢?考生需要厘清在当今时代洪流中“英雄”的概念。

写作上,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

第一,从是什么的角度思考,什么人算英雄?英雄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为弱者发声,艰苦奋斗攻克科技难题,精益求精铸造大国重器,坚守平凡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冲锋在前杀敌报国马革裹尸,坚守正道宁死不屈,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扶贫济困声援弱者……这样的人都是英雄。

第二,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英雄?(英雄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比如:榜样的力量;模范的引领;个人成长的需要;家国发展的需要……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会出现迷茫,一些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现象可能凸显,一些青少年对审美、对精神气质的追求可能偏离正轨。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我们弘扬英雄精神。对个人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思想净化、精神补钙的过程。对一个社会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激浊扬清、净化风尚的需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战胜险阻、实现梦想的动力。

第三,从怎么办的角度思考:如何看待英雄,如何评价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新的时代,我们要崇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致敬英雄,为英雄正名;追随英雄,让英雄情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尊重英雄,铭记英雄,不能让英雄流血有流泪。

文体上,本题要求写议论文。要求回答“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我们还需要英雄吗?”考生可以先分析当代英雄的特质、内涵到底是什么;接着指出和平年代我们该怎样对待英雄,新时代怎样继续传承和发扬英雄精神、英雄情怀,可针对现实中的现象进行反思,如偶像在聚光灯下接受万人崇拜,英雄却在民间默默无闻,时代发展不应该让英雄被遗忘,我们应该把崇拜的目光投到身边的英雄身上;最后发出呼吁,回应开头。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以下材料,写一篇文章。

1)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参考立意

1.团结是必须,科学协作价更高。

2.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科学分工的力量更是无穷的。

3.众志成城泰山移,合理分工造泰山。


【优秀范文】

做好团结与统筹的学问

有人说:“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所以,团结是帆船的船舵,携以团结,才可到达彼岸,成为人生赢家。

中国改革开放后,许多企业为了扩大资金链,扩大生产而选择了对外融资,而与此同时不少国外资本家为了投资也愿意大掏腰包,这种一拍即合的合作使大量企业腾飞,使国外财团也享受到了投资收益。试想一下,若少了这份合作,如今的国内市场甚至世界的金融环境还会有如此繁华与活力吗?就如我们中国讲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结果:既能得到合作伙伴,又能收取利益,成就一笔好买卖。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也是团队团结合作的喜人成果。她带领团队展开科研攻关,同事们和屠呦呦一起翻阅中医药典籍、寻访民间医生,从蒿族植物的品种选择到提取部位的去留存废,从浸泡液体的尝试筛选到提取方法的反复摸索,如此种种,最终发现青蒿素。为了实验青蒿素的效果,同事们和屠呦呦也心甘情愿地在自己身上验证。取得青蒿素这一结果,若不是屠呦呦和团队经历过一起合作探究摸索的艰辛过程,恐怕也无法浮出水面。这就是团队之间的团结协作、互利共赢的结果。

一个合唱团中,前面的指挥员,一挥手,节奏一起来,合唱者们就顺势开始唱歌。若合唱者与指挥员之间没有合作,那指挥员还未挥完棒,合唱者中就有声音想起来了,那场面会有多难看,真是不敢想象。所以团结合作、互利共赢不仅是国家间的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

可是团结若是无序,若是不讲方法,那也无法起到“聚水成江”的作用。就如三个和尚合作挑水。表面上似乎都有事可做,但实际上谁也不想受累去挑最重的那一头。如此分工,这般合作,一来挑水的效率低,二来甚至有可能谁也挑不上来一担水。长此以往,能者劳者难免会有怨言,庸者惰者终会自食苦果。

团结合作是一门大学问,合作中的分工统筹也是一篇大文章。分工的合理与否终会影响最后的效果,统筹的科学与否是决定最终成败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各个行业都进一步细分,一个人生产一件产品的时代或许已经一去不返了。只有工厂流水线上不同工种的工人恪尽职守,共同努力,才能快速制造生产出有独特竞争力和高辨识度的产品。产品的制造是如此,对于个人而言也是如此。我们每天要面对各色人等,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经历纷繁复杂的事情,如果我们在团结中还能学一点统筹法,对我们的学业进步、个人成长也有莫大的好处。

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国家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风”;中国熟语讲“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个人与个人之间,我们都要友善团结,科学协作,如此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意思是三个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协力、集思广益,也能提出比诸葛亮还周到的计策。这则材料强调不仅自己要有本领,还要齐心协力,善于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而材料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问题,则是由于全责不明,没有相关制度规定,个人素质不高等出现的消极怠工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开展,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员之间要协调,要有“人心齐,泰山移”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综上,两则材料都强调了团结协作的作用,并且逐层深入,不仅强调了要“团结协作”,还指出了应该如何“团结协作”。

由此,写作时,在歌颂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呼吁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应努力团结协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外,还应冷静思考:怎样的团结才是有效的团结,怎样的分工协作才能真正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若有余力,还可对此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如:(1)在工作中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做到权责一致;(2)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考评机制,定期考核和检查等。


(江西省瑞金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卞之琳的《断章》中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小诗写得很有意思,你在看风景的同时,也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不然,生活中处处都有风景,山水可入文章,人间烟火亦是风景。

请以“风景”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立意】

1.做志愿者,让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风景。

2.风景之美,只在平凡之美。

3.最美的风景,是生命的激情。


【优秀范文】

慧眼识好景

很久以前便听说,皖南宏村附近不远处,有个村庄叫塔川,有着中国最美的秋色。于是,这个假期,我迫不及待地理好行李,带上相机,跨越山水来到了这里。

未到塔川,我的眼帘便被这层层叠叠的不同的红,不同的黄渐染。眼前所现,就像光辉璀璨的彩色宝石,又像天地间五颜六色的湖泊。这五彩斑斓的红,交相辉映的黄,不自觉地吸引我向着那片红与黄深入。踩着落叶,我听见那咯吱咯吱的清脆之声,仿佛听见了秋天的呼吸,如此明朗,又如此清晰。

慢慢走着,我便看到了塔川这个村庄的真身。一片粉墙黛瓦的古民居,飞檐翘角,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进入村庄,走在村子里的羊肠小道上,还能见到家家墙头屋上精心呵护着的老柿子树、小花盆栽。虽是古老村庄,我却隐隐看到了无尽生机。

可是,正当我有如此想法的时候,我却又发现,似乎房前屋后劳动着的、坐着的,都是老人。看来,即使是一个旅游村落,年轻人远走、老人空巢现象也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啊!我不禁感叹。想是这样想,我却见老人们却又自是一股安详之态,甚至偶尔身边还总会走过几个高声谈笑、“雄赳赳气昂昂”的老太太。

这是为何?我不禁跟了上去。

到了一个小广场上,我却见到一副热闹的场景,似乎与塔川村外的秋色格格不入。在这里,老人们一个个兴致盎然地排练着节目,似乎要为什么盛典做准备。在这其中,一个格外年轻的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她似乎在指挥着这些老人们。走了这么久,我还是第一次在村子里看到年轻人,我不仅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趁他们休息的时候,我走到这个年轻人身边,与她攀谈起来:

“姐,您这是在指挥他们做什么呀!”“哦,这不马上就是重阳节了嘛,也是老人节,我就想着让村里的老人们一起演演节目、看看节目,大伙热闹热闹,心里也开心些。”攀谈一番,我才得知她就是塔川村的大学生村官,在外地大学毕业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虽然在外面看到了很多灯红酒绿,但我还是喜欢家乡的这个塔川小村。所以就选择了回家当一个大学生村官。不过,我也发现,现在村子里确实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就像我们,虽然也是一个不错的旅游乡村,但大多数人只是在外面拍拍照就走,大部分还是去宏村的。所以我们村里少有的几个年轻人,也都是去宏村开店,没有留在这里的。整个村子,就只剩老人了。所以,我就想着让村里的老人们过得开心,生活丰富一点……”

原来,在这个宁静的古村落里面,还有这样一颗年轻而热诚的心,有这一群身老心不老的老人们。正是她,正是他们,造就了这隐隐若现的粉墙黛瓦,保护了这个古老村老的人烟与生气,创造了这片好景。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许,需要的不是一个昂贵的相机镜头,不是一双冷眼,而是那一双慧眼。


【审题】这是一道给材料的话题作文。

由材料可以看出,我们看风景时,殊不知自己也已经成为了风景。所以,风景并无形体限制,也并非只能被动看见和接受。因此,对材料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你在看风景的同时,也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说明我们不必只顾观赏外界的风景,我们亦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奉献,让自己的美展现出来,成为一方风景。“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不然,生活中处处都有风景,山水可入文章,人间烟火亦是风景”。这说明我们对风景之美的判别眼光应丰富多样,而不能仅限于固有眼光。就像材料中说的,山水是风景,人间烟火是风景,而更多的能让我们看到美的事物,就都是风景。

试题要求以“风景”为话题写作文。可以写议论文,除了自然风景的美好以外,也可联系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中或社会中别具一格的美展开议论,如自然界中“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奋进坚强之美丽风景,社会中那些无私奉献的静默之美丽风景等;或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如写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行动,展现思想或道德闪光点,让自己成为一方独特的风景,则不失为新颖之作。

在行文思路上,如写议论文,开篇可以提出世间人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论点。然后展开具体的论述,如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而内在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人们往往因年龄、身份、阶级以及地域的不同而以为他们各不相同,以为他们生活在相互隔绝的世界里,而事实上人们永远处于你中有我,我中亦有你的相互联系的状态,只是有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联系而已。论证过程中可以运用例证和引证法进行说明,最后总结全文,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跌进别人的眼睛或坠入别人的梦里,别人可能使你的生活变得美好,你同样可给别人以福音。因此人物、事物之间总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06

作文选刊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希腊对门窗的作用,一般重其通风、采光或围闭效果,而中国古代建筑还重视屋内屋外空间的交流和景物的借换,往往是实用与审美兼而有之,比如园林建筑中的漏花窗,便是为了充分显示环境之美而设计的。中国饮食烹饪也讲究滋味之外的艺术,注重食名优美、食器精美、环境雅致,将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统一起来。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文质相济,内外相兼。

2.实用之效成于外,尚美之用盈于中。

3.物质与精神兼具。


【优秀范文】

要面包,更要水仙花

勒内•托姆曾与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古人为何要保存火种。两位古人类学家说是为了取暖御寒,获得鲜美的肉食。勒内却给出了另外一种答案:为了欣赏灿烂的火光。

同一个问题却有两种不同境界的回答。古人类学家研究古人类多年,脑中充斥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他们严谨科学,得到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人类的答案;而勒内却与这两位常年浸泡在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忘记了“美”的古人类学家不同,他身为著名数学家,拥有一颗理性之心的同时,却同时拥有一颗诗意的灵魂,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两种回答两种心态,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差别。实用主义注重人的物质生活,注重使生活要素有机组合以便利人民生活;浪漫主义注重人的精神生活,注重以美的要素充实人们的心灵。实用与浪漫,物质与精神,两对矛盾,鲜明对立。

究竟哪一种更好更优呢?实用主义可以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没有实用主义,哪有生产工具的进步,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开展?哪有如今便利的交通,发达的互联网,先进的航空航天?人类哪能从原始状态发展成为今天这般模样?而浪漫主义可以充实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没有浪漫主义,我们哪能阅读那么多精奇梦幻的故事,哪能看见那么多神奇美妙的绘画,听见那么多震人魂魄的音乐?由此可见,二者虽是对立,但我们不能缺失其中任何一方。二者在这方面是统一的,共同改变了人类,发展的人类。

然而现实往往是,人们更多注重物质富足,却轻视了精神陶冶。有些家长认为厚重的文学书籍无用浪漫,浪费时间,不如买教辅;有些房主在布置房间时以为花草盆栽、绘画摆设无用,不如多买几张桌椅,几个电器;有些城市认为绿地森林无用,不如多建几栋工厂,发展经济、从个人生活到社会生态,实用主义似乎独占鳌头。

非也,我们不能这样生活。我们要财富,要便利,要富足,我们也应该要鲜花,要鸟鸣,要美好心灵。我们也许能够这般生活:放下课本习题,走进经典名著中人物的悲欢生活;停下忙碌脚步,去浏览世界各地,探访江河湖海。我们的城市可以有高楼大厦,也要有鸟语鸣唱,绿意葱茏。我们要有创造富足生活的理想,更要记得诗和远方。

有哲人曾言:“我宁愿不要赖以生存的面包,也要一株芳香馥郁的水仙。”我认为,面包是生活所需,当然要;而那娇丽的水仙,我更当要。要面包,更应要水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迈开脚步,头顶星光,永恒美好前程和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中国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为载体,间以东西文化对比,启示考生探讨“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多元关系。

“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就像是“面包与水仙花”的关系,人既需要面包填饱肚子,也需要水仙花愉悦心情,也就是说,对于人来讲物质与精神都是不能缺少的,少了物质人不能生存,少了精神人不能脱离低级趣味。海德格尔曾说,“人,诗意地栖居”,“栖居”是物质,而“诗意”是精神。“实用与审美”也是相同的道理,人需要追求实用,但是人不能只是追求实用,也需要有审美追求,这样的生活才更有滋味。

考生可以从题目出发,向个人修养、文化建设、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等层面拓展。文题也在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特点与文化建设、文化风格与文化自信等之间的关系。文章重点应在辨析实用与审美的辩证关系,展现思维水平。

在写作时,不能一味否定“物质”或“实用”,因为这是基础,应该在肯定这个基础之后,再进一步阐述,指出“精神”或“审美”的重要性,从辩证的角度对这个话题进行论述,这样更严密。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灯永远不能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前程的,是你的才华。——韩寒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于他的衣饰。——雨果

世界上唯一扛得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李安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画卷上施展自己的才华——马克斯·韦尔莫尔兹

对“才华”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800字。


审题

【限制性】1.“对‘才华’,你有怎样的思考”:作文题限定了写作角度,文章必须围绕“才

华”这一关键词展开“思考”。

2.绝对不能以“才华”为话题自说自话。材料中的四则名言,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关涉对“才华”的理解:才华与前程、才华与价值、才华与时间、才华与每个人。这是非常关键的写作

引导,新材料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作时紧扣材料中一个或多个方面,才

“切合”或“符合”题意。

3.明确文体(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但要有明确的文体特征,一定注意括号的提醒。

【开放性】1.题目允许考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因而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的前提下,有自由拓展的空间。

2.要求考生“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所选的角度可以是材料所揭示

角度中的一个角度,也可以是任意角度的不同组合,能自圆其说即可。

3.文体是开放的,“思考”可以是理性地表达看法,写成议论文;“体验与感悟”可以代入自我,写成记叙文。

解题

审读四则材料和题干要求,可以提炼出关键词“才华”。四则材料实为同质材料,都在肯定

才华的价值,这个价值判断不能否定。四则材料分别关涉:才华与前程、才华与价值、才华

与时间、才华与每个人。写作时,要在读懂材料和写作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立意和构思。


【参考立意】

1.才华照亮前程。

2.才华提升个人价值。

3.只有才华才能让个人魅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4.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能凭借自己的才华成就各自人生的精彩。


用才华照亮前程

韩寒曾说,照亮你前程的,是你的才华。曾经的他通过写作彰显了自己的才华,并红遍大江南北。在我看来,我们也应该如此,用才华去照亮前程。

用才华照亮前程,需要我们注重内在,不为外在所扰。雨果曾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于他的衣饰。”中世纪的欧洲帝王拿破仑,虽身材矮小,但他依然凭借自己的军事才华,征战四方,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为后人传颂;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先生,虽其貌不扬,但他照样凭借自己的商业才华,在网络世界中开疆辟土,做出淘宝等一系列网络平台,成为中国第一大电商;“雀之恋”旗袍创始人崔万志,虽一出生就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他不曾放弃自己的创业梦想,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旗袍先生,天生的残缺并没有阻碍他展示才华。不为外在所扰,注重内在的提升,我们便能用才华去照亮前程。

用才华照亮前程,需要我们相信自己,不为人生设限。马克斯·韦尔莫尔兹曾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画卷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当身高只有一米八三的艾弗森第一次踏入职业篮球场时,周围所有的人都不看好他,教练对他说,你要做的就是每场得十分和五个助攻,因为你不可能主宰这里。”面对众人的怀疑,艾弗森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他坚信自己能够将才华施展于球场之上。他用极其苛刻的方式对自己进行训练,速度比一般后卫快三倍,每个投球绝不丢分,最终成为 NBA 历史上最矮的状元秀,十一次入选 NBA全明星阵容。艾弗森的成长告诉我们:只要能坚定自己的内心,便能用才华去照亮前程。

用才华照亮前程,需要我们在经受挫折时,不为岁月所动。国际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曾说:“这世界上唯一扛得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而李安自己的经历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李安在第一次捧起小金人后,似乎江郎才尽,陷入了创作的低谷期。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无数夹杂着恶意的质疑,轻视乃至于指责蜂拥而来,而李安没有选择去回应,也没有去反驳,他相信他能够用才华证明自己。终于,在经历了六年的蛰伏后,李安再度登上了领取小金人的舞台,再次向人们证明了自己。历经岁月的淘洗,我们依然能用才华去照亮前程。

“红灯永远不能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前程的,是你的才华。”只有立足于内在的修炼,直面人生的困境和岁月的洗礼,我们才能用才华照亮前程,无限接近人生的梦想。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网友用几颗麦芽,拼出了惟妙惟肖的舞者形象(如图),每一幅画面都令人惊艳!简单的事物结果拼凑竟如此曼妙。

图片

针对这则新闻,微信公众号“山城学术圈”的“生活家”栏目发出了时评征稿通知。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简单之美。2.融合之美3.创新之美。


【优秀范文】

简单,是一种美

桃源中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怡然自得;中国汉字“人”,一撇一捺,笔画精简,却内蕴丰富。洞察古今,细究人事,至善至美者往往简单。因为,简单,是一种美。

于卷帙典籍间,于万千世界中,观书览世,览古阅今,我们可见简单中寓含着大美。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在简单生活中,书写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湖水明亮了他双眸,也明净了他心境。梭罗,与自然同呼吸,与四季同节奏。在山水之间,自然让他走出了尘世之繁琐纷扰,而梭罗走进了于湖畔孑居的至简至约。一座木屋,一泓湖水,一孑居之人,于是有了一颗至静之心。生活少了灯红酒绿,少了推杯换盏,少了喧嚣的现代文明,梭罗却感受了生活最原始的简约之美,写出了那虑人心尘的文字《瓦尔登湖》。身心自由明净的梭罗,在简单生活中获得了与天地谐和之大美。

西子湖畔,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先生的管理理念,简单却洋溢着人情之美。江南山水,灵秀优美,褚先生却如一位燕赵大地之侠士,有着侠士之大爱情怀。他开放了杭图,摒弃一般图书馆的繁琐规定,还原了图书馆最本真面貌:社会公民共同阅读的地方。读者只要把手洗干净,就可以入内阅读。至简之要求凝含了平等之美。阅读面前无需思及身份、财富、职位等,只需要你有一双干净之手和一颗渴望阅读之心。褚先生以一种包容之心阐释了至善而至简之理念。理念简约,情怀至美。

繁华落尽,素面朝天,大美始现。想想如此,终于明白了黄霑先生在听遍百乐之后,领悟到大乐必易之真谛。大美之乐,其形必简,于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笑傲江湖》应运而生,生生不息,至今依然让人百听不厌。  

简单之美,无需粉饰。孔子言:《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文学之美,艺术之美以简单之形式存在。人们观之味之,终悟至美者往往简单,大美至简之谓也。

世间美有千种,唯有简单最美。它是没有雕琢的真实,它是线条分明的水墨。它是岁月积淀的使然,它是最贴近生命本真的颜色。它是一首明快的诗,是一曲朴素的歌;它是一袭清新的风,是一轮清澈的月。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网友用几颗麦芽,拼出了惟妙惟肖的舞者形象。简单的事物结果拼凑竟如此曼妙”,我们可以看出万物融合,造就世间大美。世界因多元而精彩,世界也因融合而进步。融合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趋势,放眼天下,政府机构在融合中精简,行业之间在融合中发展壮大,人与人在融合中共赢,人与自然在融合中共生,学问在融会贯通中增长。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今天,不同历史、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生活习俗、文化渊源、经济发展、精神思想等正在走向多元融合。

我们也可以看出创新与创意。创意和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有了创意思维,有了创新产品,人类文明才得以不断地发展和进化,我们才逐渐可以超越过往的人与事物。培养创新思维,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还可以看出简单之美,蕴于平凡、平淡之中。单纯的颜色,独特的韵致,是一种清浅,一种澄澈,是一眼便可望穿的山河。一山,一水,一花,一草,这个世界简约而美好。没有迷雾阻隔,没有烟云缭绕,一切鲜明而生动。无需考究背景之后是什么,也无需探索其存在的方式和意义。一切都是本相,真实素朴,泾渭分明。简单之美,是质朴的花朵,开在每个淡然,真实的心灵。它朴实无华,它是伸手便可掬捧的岁月。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简单之美。首先引用老子的话语“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提出中心论点,简单之美。紧接着列举英国举办有奖征文活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即将坠毁,上面所载的三个科学家必须扔下一个,请你选择”,最后获奖的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最简单:把最重的那个扔下去的例子,论证简单让我们更亲近自然与真理。最后列举孟浩然、陶渊明、刘禹锡等例子论证简单是内心回归自然,忘却功名利,返璞归真,简简单单亦是美。


01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希腊对门窗的作用,一般重其通风、采光或围闭效果,而中国古代建筑还重视屋内屋外空间的交流和景物的借换,往往是实用与审美兼而有之,比如园林建筑中的漏花窗,便是为了充分显示环境之美而设计的。中国饮食烹饪也讲究滋味之外的艺术,注重食名优美、食器精美、环境雅致,将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统一起来。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属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由材料、提示和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部分以中国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为载体,兼以东西文化对比,启示学生探讨“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多元关系。其中“实用”与“物质”、“审美”和“精神”在哲学层面有很相近,都可以归于美育的范畴,所以只需要理清关系,选取其中一组进行立意即可。而作文的难度也正在此,不能孤立地谈物质或实用的利弊,要用二元对立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部分“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我们是谁?我们就是考生们,所以这个材料作文具有一定的任务指向,那就是不能单纯地从哲学的角度来谈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还需要联系自身世界,体现自我思考,也就是一定要有“我在”,比如考生可以在行文中向个人修养(联系学习知识和提高素养),文化建设(娱乐至上和陶冶身心),社会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时代发展(富强与文明)等层面拓展,而要求部分“选准角度”,就是要求考生能结合命题指向,抓住重点进行写作。本章重点应在辨析实用与审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展现思维水平。

【精彩标题】

1.南山可种豆,采菊亦悠然

2.去追求身心的愉悦

3.在物欲的社会丰盈精神的家园

【作文素材】

名言类

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离骚》

3.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

4. 喜怒哀乐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很平凡的事,但我想,如果我们仅仅是选择在厨房放上一朵玫瑰花,生活大概就有些不一样了。我们仍然普通,但不再庸俗。——路遥

5. 人不是为了吃米而活着。——巴金

6.生活在阴沟里,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奥斯卡·王尔德

时评类

1. 追求生态和谐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环境好”是人们考量所生活城市的重要尺度。在绿色城市生活,人会感到舒心和健康。中国人开始注重生活中的审美因素,这是普遍解决温饱后的自然需求。现在的公园和绿道,不单单是种植绿色植物,而是包含了越来越多审美上的探索。(来源:光明日报)

2. 随着时代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蒸蒸日上,开始追寻审美表达上的丰富性,比如通过“物”来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潮”设计贯通着当今中国人的文化精神、美学风格和时代气象。(来源:人民网)

3. 2022年《故宫日历》开本调大,全书可以完全展平。它既是一本知识丰富的艺术、文博、历史类日历书,又是一册精美的图录,还兼具实用与审美的手账功能。读者在饱览文物之美的同时可以随心书写,提升了阅读、使用体验。(来源:北京头条)

【精彩开头】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造就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镂花窗,实用与审美兼得,将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相统一;中华传统美食讲究食物味道美的同时,不忘追求食名,食器之美,兼顾实用与审美。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诚然是行事之道。




02



河南省名校新未来2022_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胡适在他的《人生有何意义》一书中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其实,岂止追求真理应当如此,做人做事又何尝不应如此!

读了上述材料,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又有什么感受?请你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追求真理”到“做人做事”(为人处世)。胡适的话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一个问句,说明“真理无穷”,言外之意,对“真理”的追求,需要有执着的信念、坚定的行动、无所畏惧的勇气。二是用一个肯定的句子回答了前句的疑问,只要永不懈怠、永无止境地追求“真理”,总会获得真理的“青睐”,并且积少成多;与此同时,你的心灵也会得到安慰与鼓励,生命也会因此而绽放精彩。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心态浮躁,这则材料就是在引导我们由追求“高大上”的“真理”进而思考如何做人、人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执着的信念、坚定的行动、无所畏惧的勇气……而不能因害怕失败而“躺平”。否则,不仅对个人成长、家庭幸福不利,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更十分有害。这篇作文不能只就“追求真理”来谈,必须要从“追求真理”延伸出去,从做事和为人的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挖掘。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面对横亘前面的高峰,唯有冲破束缚、直面人生方能有成功的机会。首先,可以列举画家米勒、作家莫言等例子论证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摆正心态,正视困难,方能破茧成蝶、涅槃成凰;紧接着结合个人实际进行论证,成长路上,困难与挫折时常与我们相伴,我们不应逃避,而要迎难而上;最后结合新时代,总结升华,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我们应热情似火,充满希望,斗志昂扬,在困难中绝处逢生,不断培养我们的坚强意志,提升我们自身的整体素质,直面新时代的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社会进步,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青年。

【精彩标题】

1.步步前行,寸寸欢喜

2.勇于奋斗,点燃青春

3.踔厉奋发不怠,复兴路上有我

【作文素材】

名言类

1.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4.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

5.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6. 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茅盾

7.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

【精选时评】

1. 奋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和精神状态,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奋斗不总是顺风顺水,既有成长的烦恼,也有工作的焦虑,还有现实的压力,但无论顺境逆境,只有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才能确保思想不偏向、奋斗不迷航,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2.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近代以来,我们国家、我们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繁荣发展,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

3.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是激昂青春的生动注脚。史晓刚自主创业,攻克多项AR领域核心技术;杨媚扎根农村,在田野间书写青春梦想;雍朝斌选择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主动请战奔赴一线;陶建刚扎根乡村学校,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崔久秀到新疆基层工作,为各族群众办实事……从革命老区到祖国边疆,从技术创新攻坚到带领乡亲致富,他们来自不同专业,奋斗在不同领域,但这些“最美”故事的背后都诠释着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报国的奉献精神,彰显了坚定理想信念、敢于吃苦担当的青春力量,谱写出当代青年建功新时代的动人篇章。

【精彩开头】

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追求真理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需要我们有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的精神。同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我党、我国选择的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独特之路。这条路更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我辈青年无惧困难险阻,求索复兴长路。




03



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田家炳中学高三入学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但是,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老子的名言引入,引出了“利他”是老子推崇的一种情怀,接着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利利他、胸怀天下”是贤人的境界。第三句联系现实,用当前的不少人的错误观念与前面两句形成正反对比,由关键词“推崇”“贤人的境界”可知,材料的立意指向是:以天下为己任。

从材料及后面要求来看,应该从当代青年人入手,意在引导青年人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并为此努力奋斗。这体现的是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或者是“躺平”或“佛系”。青年人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但是更应该有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只有把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志向才是高远的,胸怀才是博大的。

文章可用议论文的形式进行论证,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比式。本文运用了并列式的论证方式,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国家责任应承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心也是个人的幸福所在”,然后通过实例进行论证,如:屈原、文天祥、钱学森等,文章结尾要照应开头,再次提出中心论点“让我们挑起这历史重任,以奋斗与担当写下青春诗行”。

写作时应该注意,不能对青年人担当社会责任进行否定,应该肯定这种观点,并且在文章中体现昂扬向上的激情,体现高站位,大胸怀。

【精彩标题】

1.弘扬奉献精神,争做时代青年

2.做善利万物的若水青年

3. 苟利国家忘生死,心底无私天地宽

【作文素材】

名言类

1.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白居易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

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5.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鲁迅

6.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泰戈尔

7. 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泰戈尔

8. 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出来贡献于人世,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莎士比亚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阅读8070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