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乡民的禁忌很多,这些禁忌,用现在的眼光看,有的属于迷信,有的则是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有的类似于道德规范和礼节,有的则是属于崇拜和纪念。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行业禁忌和生活禁忌。
(一)、行业禁忌
1、煤窑不准打口哨,煤只能用铣铲,不许用镢创。
2、商人不许打蚰蜒(当地方言称“木扫扫”)
3、医生 初一、十五不扎针。
4、理发业农历七月十三不营业(据说此日是剃头祖师罗真人的生日,理发者停业以祭祀)。
5、砖瓦窑不许说“红”字。旧时砖瓦窑烧制出来的砖瓦都是青砖青瓦,谁要是烧红了,就难以卖出。
6、船夫 不打老鼠。唱戏的坐船不收钱。
传说过去,一唱戏班子坐船去某地,行至江中,实然发现船帮漏水,船主当时手无木料修补,唱戏的便立即拆开“牙子”(一种用高质量木板制成的打击乐器,亦称“拍板”)帮船主钉住漏洞,避免了事故。船主为了答谢唱戏的补船之恩,决定不收渡费,以后便相沿成俗。
7、食品行业煮饺子、元宵等食品,破了不能说“破了”,要说“挣了”。
8、木匠尺和尺不能叠在一起比试,意为木匠不能比“吃”(“吃”、“尺”同音)。
(二)、生活禁忌
1、杨公忌日:
全年共十三个,七月两个,其余每月一个。从农历正月十三日算起,往后每月向前推两天,即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腊月十九。逢忌日,不事嫁娶,不动土木,不走亲友。目前,民间对这些忌日是否都记得那么准确,倒也未必,但对于正月十三这个忌日,却还执行得此较认真,象正月开始的建房、给新嫁出去的女儿送节,无论如何都要避开这一天。
杨公忌日,是为纪念北宋名将杨继业出师失利而专设的忌日。日期排列虽有些机械,但便于记忆和推算,具有实用性,故能流传至今。
韩城在北宋时,同杨继业镇守的晋北一样,同为抗辽前方。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使百性对抗敌英雄倍加关切和敬仰。加之韩城与晋地仅一河之隔,当地居民又多由晋地迁来,晋文化的影响更加深了百姓对杨家将的怀念,特别是在韩城陷于辽、金、元的统治之后,这种怀念便通过“杨公忌日”而演变成为一种卧薪尝胆不忘国耻的精神支柱,这就是虽历近千年,韩城民众仍不忘杨公忌日的主要原因。在韩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能年年月月对一位英雄进行心祭,唯此一例。这不能不说是韩城民俗的又一重要特色。
2、其他禁忌
(1)六月、腊月不动土,不搬家。
(2)初一、十五不看望病人,下午不看望病人。
(3)正月初五不走外婆家。
(4)妇女生孩子后第四天、第六天不去看望。
注:旧时医学不发达,初生婴儿易染四六风,故乡人忌四六以避嫌疑。
(5)妇女熬娘家或走其他亲戚,过节前必须回家。
(6)嫁出去的女儿不许在娘家生孩子。
(7)新媳妇下轿(车)时,四种人应当回避。
A、孕妇;B、寡妇;C、新婚不过百天的男女;D、服丧不过百天的男女。
(8)麦场上不能在碌碡上坐,簸箕不能朝天。
(9)借药锅不能送,要请人家来取。
(10)不许头戴孝布进别人家门。
(11)丧仪和上坟后的蒸食,回家进大门前必须掰破。
(12)丧事后头一年春节不许贴红春联。
(13)客人走后不许扫地。
(14)客人吃饭时不许刮锅。
(15)逢宴请,父子不同席,师徒不同席。
(16)年龄不过12岁的儿童,其衣服不许搭晾在露天过夜。
(17)盖房禁忌:①院子不正不能盖房。②不能颠梁、倒柱、交间椽。
注:此指盖木房。以木作梁,必须大头朝外,有向内“发”之意;以木作柱,必须大头在下,有向上“发”之意;以木作椽,两头必须在上下檩条的同一位置,不能上头在这间,下头又在另一间。
3.不准“大口”对“小口”。
注:“大口”指门,“小口”指窗。如盖东房,必须与西房门对门,窗对窗。倘门与窗相对,则被称为“大口吃小口”,为建房之大忌。
4.槐木、柳木不上房。
在乡民的观念中,“槐”字有“鬼”,“柳木”容易成精,即人常说的“柳树精”。房上若有“鬼”或“柳树精”,家中便不会安宁,故盖房忌用槐、柳。
实际情况是,槐木生长期长,旧时为不可多得的硬木料,多用来制作器具,故有“寸槐,不可烧柴”之谚。用其作房木,似有大材小用之嫌。柳木恰好相反,为速生树种,属软木料,不结实,又易生虫,故亦不用其作房木。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些常识,古人便将其以禁忌的形式流传下来。
5.民谚曰:“东高不算高,西高压断腰”。
意思是如果东、西两家房子并列,东边的房脊比西边的高出一点还有情可原,若西边的房脊高出东边的房脊,则认为是欺人。
6.院中水必须从大门前流过。
7.厅房、门房间数必须是三、五等单数,不能为二、四等双数。
预兆
过去,由于迷信心理的驱使,人们把一些意外或非常的现象,均认为含有预兆。这种预兆,至今还在民间流传。如:
(一)有人突然打喷嚏,便认为是谁在念叨自己。
(二)有人感觉耳朵发烧,便认为是有人在骂自己。
(三)喜鹊在自家房上叫,表示要来客人。
(四)过去晚上点灯使用青油灯(青油即食油,在灯碗中添上食油,旁边压上一根用棉线捻成的灯芯,点燃即可照明)如灯芯结下灯花,即认为有喜事临门。
(五)听见猫头鹰在附近叫,预示村里要死老人。
(六)年龄逢明“七”暗“九”为不吉之年,特别是对“暗九”特别警惕。所谓“暗九”,即年龄为“九”的倍数。而在这“暗九”中,最重要的是三十六岁和四十五岁,所以一般人认为这是人一生中的两大门槛,为了平安过关,身上大都要佩戴避邪物。
(七)韩城有民谚曰:“男跌晴,女跌阴,老婆跌倒下连阴(雨)”。意思是下雨天,男的滑倒了,预示天要转晴,女的滑倒了,天晴不了,要是老太太滑倒了,就要下连阴雨。
(八)梦见蛇,可能会得到钱(蛇是钱串子的象征)。
(九)左眼跳钱,右眼跳拳。意思是如果左眼跳,就可能要得到钱;左眼跳,可能要与人吵嘴打架。
咒术
咒术在民俗学中,也称“魔术”(这里魔术的含义与现代杂技中的魔术含义截然不同),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一种迷信的驱邪手段。古代的巫士使用的咒术名称繁多,现择其尚留残余者,分类简述。
(一)招魂法
在当地人的认识中,人的魂与肉体是密不可分的,人活着,魂就附在肉体上,人死了,魂也要与肉体随之而去。于是,便产生了“招魂”法。
1、引魂人死之后,在大门一侧上方挂一长七尺、宽七寸的蓝色绸(或绢)带,上书“魂兮来归”,名曰“引魂幡”,其辞出自屈原弟子宋玉的《招魂》赋。七日出殡时,引魂幡又要走在灵柩前引路,棺木下葬后,将引魂幡铺在棺木盖上,方才完成使命。
2、叫魂当地人俗称“冠魂”。即某人在庭院之外遭遇横祸,或亡或伤,家里人便派三名不同姓氏的妇女,抱上公鸡,拿上秤及患者衣服,择夜静更深、满天繁星之际,悄然走到出事地点,一人用秤秤衣服,一人拍打公鸡,让鸡叫,然后回家,路上一人不断叫“××回来啦”,另一人则答“回来啦”,如此一叫一答直到走进患者寝室为止。关于以公鸡引魂,在韩城婚俗中也有此例,前边章节已有交代,此处不再赘述。还有一种引魂术,即小儿病重时,让一老妇人上至房顶,坐在房脊上,一边敲锣(无锣者敲脸盆),一边喊患儿名字,其做法与前面的做法大同小异。
3、求雨这实际上也是招魂术的一种,其理论依据是民俗学中所谓的“感应律”。旧时天旱,乡民便求雨于龙王,民间称之为“祈雨”。祈雨的做法各地不尽相同,多数离不开龙王和水。具体做法是先打听哪里的龙王灵验,然后派人到该处的井或泉中汲水一瓶,并将该地龙王像悄悄“偷”走,村人则派锣鼓队至村外迎接。迎接人皆赤足,头戴柳圈,将迎回的龙王于村中设坛祭祀。在祭祀过程中,将龙王像曝晒在太阳之下,有的地方还派人打扫涝池,洗庙门前的石狮子等等。总之,对龙王恩威并施,使之感动,降下霖雨。设坛一般五至十天,失败了,重新设坛请龙王。如果灵验了,降下雨来,村人则又敲锣打鼓谢龙王。谢龙王时的气势要比请龙王时大得多,鼓声震天,铳炮齐鸣,旌旗飘飘,神楼狂奔。贾可亭先生于二十年代为沟北七社谢神鼓乐队撰写的一副对联,便描绘出谢神的热闹场面和乡民的欢乐心情:“五池降灵雨,爱稻梁遍野,黍稷盈畴,共庆丰年歌大有;七社行大傩,看金鼓喧天,旌旗映日,聊酹圣德悦同人。”
(二)驱鬼法
旧时乡民认为,人有了病,是鬼附了身,于是,便要采取一种手段,用武力将鬼驱走。其方法为:
1、用桃树枝条抽打病人《诗经》中有“桃之夭夭”之句,后人形容某人跑得不见影儿了,称之为“逃之夭夭”。因“桃”(逃)同音,故乡民便认为欲使鬼逃走,就必须用“桃”枝将其殴打,这是最直接的驱鬼法。
2、立柱子端一碗凉水,拿三根筷子,放至病人床前。将三根筷子蘸上水,合在一起,一边念叨怀疑作怪的死人的名字,一边用双手使筷子直立于碗中。如果念到谁时,筷子立住了,便断定就是这个死人的鬼魂附到了病人身上,也就算是把鬼捉住了。这时对鬼说些抱怨、安慰之类的话,接着把筷子打倒,然后拣起筷子,把碗中之水倒入院中水道,把碗筷在火上一燎,就算是把鬼送走了。
3、摸掠
用黄酒杯或小碗,盛满小米,抹平,裹上手帕,倒扣,在病人身体上方不断盘旋,口中并念念有词。数圈之后,取开手帕,如出现凹陷,则认为有鬼在作祟,于是用米将凹处补平,再按上述程序操作,直到到碗中之米不再有凹陷为止,然后将米碗放至灶君神龛,为期三天,即算了事。
4、谢土神
韩城乡民对谢土神非常重视,建房动土之前要谢土神,开挖墓穴之前要谢土神,墓冢封起之后还要谢土神。所谓谢土神,实际是对太岁的回避和禳制。传说中的太岁是凶煞,行于土中,遇见不吉,于是便在动土前,以鞭炮示警,让其逃走了之。倘若遭遇太岁,则让其昏醉而无行凶念头。传说太岁一般不睁眼,又嗜酒,用酒将其灌醉,铲走深埋,即可避祸,这就是谢土神时鸣炮奠酒的缘由。
(三)咒符法
除了直接的驱鬼措施外,以咒、符驱鬼,则是乡民普遍采用的另一类办法,主要有:
1、预防咒符
(1)以红色物品辟邪在乡村,当年龄为三十六岁或四十五岁时,大都要佩戴用红布缝制的小三角牌,牌里包裹朱砂。另外,在新婚洞房的门帘上也褂个朱砂牌以作辟邪用。利用红色辟邪,还有其他形式。如过去丧舆要过他村的巷道时,必须事先给沿途各家大门上系上红布条,用车辆拉运死人或棺木,在车上要系上红布。结婚日,当新娘的轿(车)快进村时,男方则要派一“拉花童”前去导引。拉花童去时手执一根荆棘,上系十二绺红布条(有闰月年份加一条),至轿(车)前,将荆棘在轿(车)上打三下,即扔掉荆棘,返身而回。所有这些,都是以红驱鬼的形式。以红色驱鬼,当源于先民对于火的使用和认识。红色的火可以驱走野兽,可以烤熟食物,可以取暖,火的使用使人类走进了文明。所以先民对火不仅无限崇拜,更对火赋予了无限的神力。而以红作为火的象征,自然便成了驱鬼的咒符。
(2)戴“抻” 对独生子脖子,脚踝戴“脚镣” 同身佩红色物品一样,“抻”和“镣”亦为乡民意念中的辟邪物。这些做法,都是利用了民俗学中“反抗律”的原理,即以较高的力去压服较低的力。“抻”是小孩脖子上戴的布圈,以驴缰绳裹红布而制成,当地人把缰绳称“抻”,以示套住之意。“脚镣”是套在脚踝部的铁环,如同犯人的脚镣,故直呼其“脚镣”,亦含套住之意。
2、禳制咒术
预防,毕竟是在可预见范围里采取的措施,而对于大量不可预见的突发性灾祸,乡民们则采取念咒画符的方法祛除邪魔。
(1)字画符有人夜梦不吉,第二天一早便在座西面东的墙上书写:“夜梦不详,写在西墙,太阳一照,化为吉祥。”以为这样就可以化凶为吉。
有的婴儿夜间多啼哭,则请人在长7寸、宽3寸的黄纸上写“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行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的咒语,同时再画一幅紧绑四蹄、倒吊起来的毛驴,贴于村外大路旁,故乡人便把这种帖就称为“吊吊驴儿”。
民间盖房上梁之日,大都要在支撑脊檩的木柱上贴黄纸一幅,上书“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以为这样便可平安无事。有的人家中诸事不顺,便请阴阳先生禳制。阴阳先生说是房子建造有问题,但不便拆除,于是便指使主人在院中某一方向的梁头钉一块木板,上画“符”以辟邪,也有不画“符”而写文字的,但都是同一道理。
在民间,谁得了湿疹,乡民便认为是着了风,是“风肆虐之所致”,故方言称其为“风肆”。医治的办法是让患者脱去上衣,请人用毛笔在左臂上写“左青龙”,在右臂上写“右白虎”,在前胸写“前朱雀”,在后背写“后玄武”,以为这样一写,“风肆”就会痊愈。
旧时,遇到下连阴雨,数日不停,乡间的老太太便会用黄纸剪些连成一串的光头男影(俗称“和尚娃”)贴在院中墙上,以为这样便可云破天开。以上所述同前面讲过的谷雨帖、车轱辘帖一样,都属字画符的范畴。
(2)物符为了辟邪,乡民大都以物为符。其典型而普遍者,是在大门内外置放石狮。在韩城乡民的观念中,狮子威武雄壮,为百兽之王。加之受了佛家学说的影响,更视狮子为圣物。故或雕双狮踞于门前,或将门墩凿为狮形,多数者,是在大门内照墙下置一小石狮,作为镇物。以为只有这样,举家才可安宁。其他以物为符者,比如认为宅院建造有问题,除了前面讲的以字画为符外,又在某一方向的房脊上用砖筑个外观象烟囱的四棱体建筑物(高低由阴阳先生说定,但一般不超过三尺),民间称之为“殽(yao)”(《辞海》注:“殽”通“效”。《礼记·礼运》:“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陆德明释文:“殽,法也”。)是以物为符,祛鬼辟邪的典型例子。另外,旧时霪雨绵绵,数日不开,乡民便把槌衣用的棒槌立在院子中央,意在刺破苍穹。还有一个例子更有意思。旧时,农家宅院如果发现了蛇,乡民不打,多以锄头驱之。办法是让蛇缠在锄钩上,然后到野外放生。为什么见蛇不打,乡民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蛇是“神虫”,惹不得。另一种有“打蛇不死,反遭蛇害”之虑,所以在旧时,极少见到将蛇打死者。至于为什么要用锄头,传说锄头是土地神的拐儿,有降蛇之功能,故用其驱蛇,就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过去,乡村丁字巷的转弯处,大都矗一石碑,上刻“泰山石敢当”。意为不是我家院墙挡住了你的去路,而是泰山之石挡住了你。这实际也是一种以物为符开脱形式。
有的人夜间多做恶梦,乡民则认为是“身弱”之所致,于是便在其枕下放短刀一把,以祛邪和安神。小儿睡觉有惊厥、啼哭现象,则在其枕旁放扫炕用的小苕帚一把,也是一种压惊措施。
(3)咒语旧时乡村流传的咒语较多,由于是口头传承,有的不但听的人听不懂,连说的人也不知所云。唯有《解破书》简单易懂,但却简单得令人可笑。
《解破书》类似月历,从初一到月尽,逐日排列。每日咒语只有三句,如“初一日病者,鬼在院子窗台上,说破大吉不用送。”“初二日病者,鬼在灶房锅台上,说破大吉不用送。”等等,各日的不同之处,只是“鬼”在庭院里的位置不同而已。如果有人某日觉得身体不适,便请人念《解破书》。念书者一手执书,一手拇指掐中指,一脚踩门槛,然后对照日期念一遍,念完后问病人:“好了没有?”病人答曰:“好了!”连念连问三次,驱鬼过程便告完成。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当小孩从炕上、凳子上或其他地方跌下时,大人为了给孩子压惊,一边用手轻轻地揪动孩子耳朵,一边口中不断念叼:“惊猫哩,惊狗哩,不惊我某某。”这实际上也是民间一种最简单的咒语。
(4)转移法
所谓转移法,就是把自己不想要的,转移给其他人或物,把自己想要的,又从其他人或物转移过来,如:
①、过去小孩让别人家的狗咬了腿,大人便用一块面团沾净伤口,然后把面团又扔给这条狗吃,目的是让病毒仍转移到这条狗身上。
②、旧时许多老太太三月十八日上象山,拜娘娘神,给儿媳求子,拜毕之后,便将娘娘怀中那个胖小子的泥“牛牛”掐一点包入纸中,拿回家让媳妇喝,以为这样便可使儿媳怀上孩子。还有的妇女结婚几年不生孩子,便悄悄与村里多子女的妇女交换裤带,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别人的孩子引到自己身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