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能的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
定亲
儿子长大成人后,父母就要物色一位年龄、长相、针线、营生都般配的姑娘,作为儿子的配偶。接着就请一位媒人去女方那儿说亲。通过几次来往,确定以后,双方父母就可以互相走动,选择一个吉年吉日,围绕八卦举行一个“开婚”的仪式,同时商定迎亲、挽头的具体时辰,尔后双方便可以向亲朋邻友发出婚宴的邀请了。
分别出嫁
迎亲的队伍将在傍晚时分出发。新郎身着红绸长袍,腰束金黄宽带,脚蹬高统马靴,由领头人、祝颂人陪同,来到蒙古包前的玛尼宏棋杆下,由祝颂人领头,在场宾客和韵,唱起欢乐的迎亲歌:“成吉思汗时代许下的婚礼,是草原上最欢乐的时机。抬出那肥壮的牛羊,摆上那丰美的奶食,让我们在这丰收的季节里纵情欢乐……”之后,迎亲的队伍扬鞭策马向新娘家驰去。
新装娶亲
结婚那一天,男家附近另设一座披红挂绿的蒙古包,作为新房。包里包外都是穿著鲜艳的蒙古袍、欢声笑语的男男女女,新郎也换上崭新的装束,忙碌着准备去迎亲。新娘则在自己家的蒙古包内梳洗打扮,迎接新郎的到来。
闭门迎婿
按照传统的礼节,迎亲队伍在新娘所在的浩特先骑马绕跑一圈。正待在新娘的蒙古包前下马,欢聚在新娘家的亲友便迎上来,寒暄之间,迎亲的祝颂人还未来得及下马,他手捧的哈达就给新娘家的一位厨师用烧火棍接过去。
这时,新娘的亲友们在包外围成一个半月形圈子,作出拒娶的样子,还用一条丝带将迎亲者挡住,这叫“彩带隔门”。于是善于辞令的祝颂人便高唱鄂尔多斯民歌发问:“你家天天关门,还是见我们来了关门?是嫌我们来的人多,还是因为错过了时辰?”口齿伶俐的伴娘就会用民歌反唇相讥。这样,双方一唱一答,充满情趣,直到最后,伴娘才收起彩带,放迎亲者进包。
献羊祝酒
进包后,祝颂人拿出送给新娘的首饰和衣物,请女方父母亲友过目,并敬献上奶酒和全羊。之后,新娘家举行盛宴,招待迎亲的人。蒙古包内,男女老少围坐一堂,杯盏交错,歌声不绝,直到深夜。
母女惜别
第二天,新娘要离开娘家时,往往泪如雨下,似乎很伤心。其实这是婚礼中的“哭嫁”习俗。这时,祝颂人领新郎“抢亲”。陪亲的姑娘将新娘保护起来。男方好言相劝不成,便挤进人群中“抢”新娘,场面十分热闹。
跪拜公婆
新娘下马后,先在蒙古包前的玛尼宏旗杆下举行“跳火”仪式,取兴旺之意。新娘进入蒙古包,祝颂人要向新郎的父母发问,新媳妇蒙头盖脸,能不能见人露面?回答后,婆婆揭开儿媳的蒙头纱,然后赠送礼品,并给新娘起新的名字。接着,全羊席开始,持续到天明。
在蒙古,娶媳妇要设三次喜宴才算过门。第一哈达宴,第二送羊宴,第三娶亲宴。
哈达宴。即要是男女两家父母都觉得对方孩子合适的话,就共同选择一个吉日,然后男方媒妁带着哈达、烧酒等行聘事宜。哈达不仅是吉祥福物,而且还是定情信物,所以用哈达为头礼来定儿女亲事,也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了。
送羊宴。祝颂人在进包后就拿出送给新娘的首饰和衣物请女方父母亲友过目,且献上奶酒和全羊。然后新娘家举行盛宴来招待迎亲的人。在蒙古包里,男女老少围在一起坐着,杯盏交错,歌声萦绕,夜半不觉。当年长的客人离开之后,新郎就会被要求掰断刚刚端上来的羊颈骨。为了戏弄新郎,伴娘往往会将一根筷子塞进羊颈骨里,当新郎把羊颈骨掰断之后才识破伎俩,然后他要当众和新娘分着吃,那样的话意味着他们的爱情会像羊颈骨那般紧紧相扣。
娶亲宴。要先跪拜公婆。然后在蒙古包前的玛尼宏旗杆下举行“跳火”仪式,取兴旺之意。新娘进入蒙古包后,祝颂人要向新郎的父母发问,新媳妇蒙头盖脸,能不能见人露面?回答后,婆婆揭开儿媳的蒙头纱,然后赠送结婚礼品,并给新娘起新的名字。接着,全羊席开始,持续到天明。
诈马宴被誉为蒙古族第一宴,是蒙古族的满汉全席。现代的“诈马宴”也是蒙古族原生态音乐的盛会。
蒙古族的男婚女嫁至今还留有远古时代抢亲婚礼习俗的烙印。如:布里亚特的抢枕头,鄂尔多斯的抢折羊脖胫骨,科尔沁的抢羊胫骨等,就是作为婚礼仪式的戏剧性场面保留下来的古老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