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数字成语你真的懂吗?

来源:中华大课堂

近日阅报,看到一文中说“有人算了一笔账,认为‘学富五车’的知识量,相当于小学毕业”,还说“学富五车”的说法出现于战国时期,那时的汉字是写在竹简上的,“一条常规竹简大约能写三十字左右,即便按五十字计算,现今十五万字的一本书,估计要用三千余条竹简。按照战国时期规制,一辆马车或牛车,大约能装六百余条竹简。三千余条竹简,足可装满五辆车了……六年制小学生所有课本加起来的文字,书写于竹简上,也可装满五辆车”。因此,算这笔账的人得出了“学富五车”相当于小学毕业的结论。

作者的意思是说账不能这样算,阅读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读书人要有灵活性,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我非常赞成作者的观点,确实不能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理解成语中的数字。

图片

带数字的成语何止“学富五车”?汉语成语中的数字相当多,不外乎两类:一类指具体数量;另一类是概数、虚数,表示很多、众多。不论是具体数还是概数,成语中的数字多半不表示正常的数量概念,只是一种形容、比喻而已,这是汉语成语的一个显著特点。

为了说明问题,特举如下五例:

才高八斗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五代时期李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dàn),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这里的“石”和“斗”均为古时的容量单位。

谢灵运为南朝宋诗人,开文学史上山水诗一派。他对天下的“才”作了比拟,说共有一石,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植独得八斗,他得一斗,全天下的其他所有人共分一斗。

由此可见,谢灵运除佩服曹植外,自认为其才华盖过天下其他所有人。其实,人的才华怎能像量粮食一样用石和斗来计算呢?只不过是个形容而已。因此,对成语“才高八斗”中的“八斗”就不能按原来的数量意义去理解,只能将其看作一个比喻,形容人才华极高。

图片

才贯二酉 据《中国成语大辞典》的注释,这个成语出自《镜花缘》第十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另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载,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这个成语中的“二酉”已不是原来大酉、小酉两座山的概念,而是表示成语“才贯二酉”是从“大酉、小酉二山藏书很多”的传说演变而来的。“二酉”变成了比喻的载体,因此,仅以“二酉”原来的两座山之义,无法理解整个成语的含义,只有了解了成语中“二酉”这个语素的来历,才能明晰成语的意思。

朝三暮四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狙”指一种猴子,“狙公”指养猴子的人,“赋芧”意为“给猴子吃橡子”。

王先谦集解引《列子·黄帝篇》说:“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用现在的话简单地说,就是:有个养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对猴子说,早上给每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都生气了;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听了都高兴了。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朝三暮四”原来指用愚弄的手法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反复无常、变来变去。

图片

由上述文字可知,这个成语中的“三”和“四”这两个数字已不具有原来的数量意义;但若不知其中“三”和“四”的来历,就无法确切地理解这个成语。

韦编三绝 据《中国成语大辞典》解释,“韦”指熟牛皮。古时候用竹简写书,竹简用牛皮带编连起来,称“韦编”。“三绝”指多次断绝。《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意谓孔子晚年爱好《周易》,反复研读,以致编连竹简的皮带因经久摩挲而多次断绝,后用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由上述可知,“韦编三绝”中的“三”这个数字并非指“三”的原有数量概念,而是指“多次”“反复”之义。“三”的这个用法还是不少的,如“三人成虎”“三人行,必有我师”。前者中的“三”并不是说只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城里就有虎了;而是说城里本没有虎,传言有虎的人多了,人们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能蛊惑人心。后者中的“三”也不指三个人,而是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意谓应善于向他人学习。

成语中的“三”常常含有“多”“几”“反复”之义,但不知每个成语中“三”的来历,照样不能准确理解整个成语的含义。

一言九鼎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古代传说夏禹铸造了九个大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宝物,后借指极重的分量。

一言九鼎,是说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作用很大,也泛指所说的话能起重大或决定性作用。这个成语中的“一”和“九”所指不是一句话和九个大鼎,表示的均不是原有的数量意义,而是一种象征意义。

图片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所说的话具有极重的分量,能起很大作用。不知“九鼎”的来历和所指,也就不易领会其“极重的分量”之意。

上述仅对五个成语中的数字或数量词进行了简单分析,其实汉语成语中的数字或数量词多的是,远不止这些。以上五例足可说明数字或数量词在成语中的地位,让我们明白应该怎样去理解。

笔者认为,我们既不能像本文开头所引理解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那样,机械地、钻牛角尖地理解汉语成语中的数字或数量词,又不能不了解其来历。仅从字面上看,很难理解某些含数字的成语意义(当然,不仅是含数字的成语,其他一些成语同样如此)。

因此,了解成语中的数字或数量词的来历,了解成语的出处或典故,进而理解成语,把握成语的确切含义,才是正确使用成语的路径。

阅读647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