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3-6年级知识点

来源:中华大课堂

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汇总

三年级
图片




第一单元   水




一、水到哪里去了

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

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

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

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7.水蒸发的规律:

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

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

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图片


二、水沸腾了

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

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 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水沸腾时温度为 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 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 3℃;

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

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 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 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

②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

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7.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如已烧焦或不平整,要用剪刀修正;

②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酒精最少不少于 1/3;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④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最好用火柴点燃;

⑤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外焰加热;

⑥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盖两次),不能用嘴吹;

⑦万一酒精撒出并燃烧,应立即用湿布或者沙子扑盖。


三、水结冰了

1.凝固:0 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这一过程叫凝固(液态→固态)。

2.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维持在 0 摄氏度。

3.水结冰时,水温降低,即水向周围放热;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4.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可以制造更低温度。

5.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图片


四、冰融化了

1.融化: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固态→液态);

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的温度慢慢升到 0℃,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靠近冰块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3.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直到全部融化成水之后,温度会慢慢升高。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5.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

图片


五、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溶解:像糖、盐这样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溶解。

2.水能溶解食盐、小苏打、白糖和红糖等,不能溶解沙子、食用油等。

3.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得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一杯水中可以溶解的食盐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的溶解的多有的则少。

5.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两杯一样多的水中,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为了保证公平,食盐和小苏打一样多,水一样多,要等第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份。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天平。


六、加快溶解

1.搅拌、加热、压碎可以加快溶解。

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食盐溶解越快。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是否搅拌有关,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

物体的颗粒变小可以加快溶解,比如生活中的味精,咖啡,洗衣粉等都是很小的颗粒。2.做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实验时,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如在探究加热能否加快溶解时,两个杯子一个加热一个不加热,其余条件完全相同。



七、混合与分离

1.沙子混进食盐里,如何将它们分离?

①溶解:用水分离沙子和食盐,食盐溶解于水中;

②过滤:用滤布或滤纸通过过滤,将沙子分离出来;

③蒸发:将盐水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水分蒸发后收集的白色颗粒就是食盐。2.怎样分离木屑和铁屑?

①磁铁:利用磁铁将铁屑吸引出来,剩下的就是木屑。

②水:浮在水面上的就是木屑;沉在水底的就是铁屑。


八、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1.很多物体都在变化,但很多变化之后,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比如水结冰,水还是水。

①橡皮泥:形态发生改变,本质还是橡皮泥;

②折纸:形状发生改变,纸还是纸。

2.生活中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①空气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夏季轮胎、皮球不能充气太满。

②柏油路面,夏天高温下会变软。

3.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









第二单元   空气





一、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

1.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会流动、看不见摸不着等;空气的作用:人类呼吸、植物生长、玩具充气等。

2.空气和一般物质相比具有这些特征:容易泄漏、 很轻、可以使袋子鼓起来,让袋子鼓起来

以后摸起来软软的,会流动.抓不住.....

3.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

会流动;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 形状;空气、水蒸气是气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4.生活中和空气有关的物品有气球、皮球、轮胎 等。


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1.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2.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小结:空气占据空间。)理由:

第一次,杯底的纸团没变湿 ,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内的 空间,导致水无法进入杯内。

第二次,杯底的纸团被完全浸湿 了,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 泄漏出去,

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 空间。第三次,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 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

又重新被 空气占据。

3.乌鸦喝水的故事, 乌鸦用小石子把瓶子里的 空气挤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越来越少,

瓶子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


三、压缩空气

1.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2.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也容易被扩张;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扩张。

3.发现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被压缩的越厉害弹性越强;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扩张,

被扩张的空气有回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由此也会产生一股力量。

4.空气为什么容易被压缩呢?

原来,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大,是很容易改变的,因此很容易被压缩。 在压缩过程中,

微粒的 大小和数量 保持不变。

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比较, 质量不变,空气空气微粒的间隔变小了。被扩张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比较, 质量不变,空气空气微粒的间隔变大了。5.空气压缩枪利用了被压缩的空气产生的弹力把“子弹”发射出去。

8.利用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制造了充气轮胎、充气城堡,充气坐垫等。

9.吹气球时是什么让气球变大?空气。压一压气球,气球的形状会改变,这是为什么?空气占据空间。

10.空气占据空间(体积)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即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11.会产生弹力。

12.注射器里的空气和水的变化说明:空气占据空间(体积)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而水占据空间不会

13.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打气筒,打篮球。洗手液瓶子。


四、空气有质量吗

1. 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空气总会充满各处。2.简易小天平可以用来

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3.天平一端放上充气的皮球,另一端放上豆子,如果平衡了,说明充气的皮球和放上去的豆子的

4.质量是相等的。

5.给皮球继续充气,小天平会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空气有质量;增加了空气,

6.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就大于豆子的总    质量了。

7.给充气的皮球打入 10 筒空气,小天平另一端继续增加豆子,小天平恢复平衡的时候,

8.打入的 10 简空气的质量等于增加的豆子的质量。

9.把皮球里的空气放掉部分,小天平会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空气有质量;把气放走了,

10.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就小于豆    子的总质量了。

11.把相同体积的水、空气、石头按重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石头>水>空气.


五、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1.用回形针或者绿豆等越轻越小的物品来调节称空气,结果越准确。

2 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天平、电子称等工具测量出回形针、绿豆等轻小物品的质量。


六、我们来做“热气球”

1.加热前后,袋子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

袋子体积由扁变膨胀,表面温度升高,手拿袋子力度增大,袋子表面变紧,袋子会飞起来,

然后后会掉下来。   

2.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怎么解释?后来又慢慢落下来,为什么?

袋子里的空气 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袋子里空气体积缩小变重又下降。

3.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制作的。


七、风的成因


1.模拟实验怎么做的?

图片

观察到的现象:点燃蜡烛前,蚊香的烟雾流动方向是向上的。点燃蜡烛后,蚊香的烟雾从纸盒左边   圆洞横向流入纸盒中,再从纸盒上面圆洞 向上垂直流出 ,纸盒上面圆洞处的纸条会 飘动。以上现象说明什么?点燃蜡烛会使空气 受热,空气就会流动。

4.模拟实验中的风如何形成:空气受热会上升 ,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进盒子 ,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风。

5.大自然中的蜡烛是什么?大自然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大自然中的蜡烛是 太阳。太阳的热量使空气冷热 发生变化,冷热不同的 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6.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八、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1.空气是种物质,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2.

图片

3.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4.空气作用:动植物需要 呼吸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 燃烧,能形成风,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空气。

5.

图片








第三单元   天气





一、我们关心天气

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不同的天气跟我们生活息息相    关。

2.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这些情况是可以观测和记录的。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4.天气状况总在不停地变化着,有时变化非常迅速,有时候变化比较缓慢。

5.科学家利用工具观测天气、发现规律,告诉我们天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6.制作天气日历,是我们长时间坚持观察记录天气的好方式。


二、认识气温计

1.太阳是地球获取热量的最主要来源。

2.温度是观察和记录的重要内容,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3.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也叫寒暑表;测量体温的温度计叫体温计,

测量水温的温度计叫水温计;它们的结构功能是有区别的,都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天气冷热每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样,我们可以用气温计准确测量。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

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

5.气温计上有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信息。

6.除了常用温度计,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还会使用到水温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

7.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使用时要将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测量气温

1.要知道气温是多少,或者了解一天中气温是怎么变化的,需要我们利用气温计进行测量。

1.气温计的使用方法:①要将气温计悬挂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空气中;②悬挂在空气中;

2.③让气温计保持干 燥;④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⑤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天气预报通常会报一天 24 小时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 2到 3 时,

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四、测量降水量

1.除了下雨,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

2.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

3.我们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的多少。

4.用简易雨量器测降雨量时要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

记录数据时要以    “毫米”为单位。

6.降雨量等级标准通常分为 6 级,根据一个地方 24 小时降雨量的多少进行划分:0.1~9.9 毫米为小雨,

10.0~24.9 为中,25.0~49.9 为大雨,50.0~99.9 毫米为暴雨,100.0~249.9 毫米为大暴雨,

250.0 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五、观测风

1.观测风的时候,我们主要观测它的大小和风向。

2.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风旗、风向袋等知道风的大小与方向。

3.制作简易风旗时,我们要选择薄而轻的布,这样制作出的风旗才能更准确的进行测量。制作简易风向标时,

4.要注意风向标能够灵活转动。

5.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8 个方位来描述。

6.我们常用蒲福风力等级表记录风速。

7.气象站使用专业的风向标和风速仪进行测量风速和风量。


六、观察云

1.云是小水滴或小冰晶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云的多少与天气关系很大,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

2.天空中的云主要有三种形态:大团、堆积的云,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纤维、羽毛状的云。

4.天空中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记录为晴;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记录为多云;

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记录为阴。

5.我们可以用适当的符号观测记录天的云量。


七、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1.通过分析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我们可以通过云量、

气温、风速、风力、降水量等方面进行描述天气。

2.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9.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八、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未来的天气状况是可以预测的,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制作气象预报主要的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降水量,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

特殊的灾害性天气等信息。还包括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洗车指数等。

















四年级
图片


第一单元 声音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P5)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

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

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

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 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

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

小会

其镇听钟

鼓膜。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

会 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

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

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把振动传达

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声

音。

1-5用不同力度敲打音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强,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弱。

1-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

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

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6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 振动越快,发出的 声音越高。越长、越大、越多、越

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6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1-6 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1-6 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报

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报动的快慢改变

了。

1-6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

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趙低·

1-7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

音越低。

1-8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1-8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新版小学科学四上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 呼吸和消化

2-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文气管、肺、横膈膜等。

2-1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 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 排出二氧化碳。

2-1吸气。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

气,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2-2呼出的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增加了,氯气不变

2-2一个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20 次左右。每分钟心跳80 次左右。

2-2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

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2-2人体需要的 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 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2-2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

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

液。

2-3经常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2-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2-3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2-4除了呼吸之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

2-4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藎菜、肉类、奶制品、水果、调味品等:

2-4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分成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根据食物的食用方式可以分成生食

和熟食:根据食物的重要性可以分成主食和副食。另外,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

2-4我们常吃的主食有米饭、面条、馒头等,副食有肉、蛋、奶等,夏天常吃的凉菜中包含黄瓜、

粉丝、粉皮等食物,从食物来源上分类,属于植物类食物。

2-4植物类食物有:谷物、水果、蔬菜等:动物类食物有:奶、奶制品、蛋、肉等。

2-5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5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5淀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

2-5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支持生长发育。含有丰富蛋

白质的食物有:大豆、牛肉、鱼肉、鸡蛋、纯牛奶、开心果等。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

2-5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防和糖类。含有丰富脂肪的

食物有:食用油、花生、核桃、猪肉、巧克力等: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有:大米、面条、果汁饮

料、、烹调淀粉、马铃薯等。

2-5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它们的各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

养。藁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西红柿、四季豆、南瓜、

花菜、芹菜等,盐是一种矿物质极其丰富的食物,水也是人体最基本的营养成分。人体所需要的

营养从食物中来。

2-5 如果把食物放在白纸上挤压、滑动,白纸上留下了油渍,说明这种食物含有脂肪。在食

物上滴碘酒,是为了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说明这种食物含有

淀粉。

2-5想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我们可以采用看标签或查责

料的方法。

2-5 食物的种类很多,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持合理营养,才能使身体健康。

2-5人的生长与活动需要营养,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6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2-6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2-6膳食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运

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等。

2-6只有营养均衡,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的生活和成长。

2-6各类食物在均衡营养中的地位和比重是不一样的。

2-6手指脱皮、口腔溃疡时,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6谷物类、油脂类食物含有糖类和脂肪,可以给我们提供能量。

2-6奶制品、豆类、鱼虾类和蛋类等含有蛋白质,可以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

2-6蔬菜和水果类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让我们保持健康。

2-6不偏食、不挑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营养获取

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

2-7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做消化。口腔是人体

的消化器官之一。

2-7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

n%

的。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

臼齿(20个)。

0

2-7 门齿:用来切割食物:白齿: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用来撕碎

食物。

2-7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

物在体内消化。

门%

2-7如果 牙齿不妊,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牙流的分布排列图

2-7 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

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很有意义。

2-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

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

2-8口腔:食物初步消化:食道特点:光滑且直,作用:输送食物到胃部:置特点:肌肉发

达,有胃酸。作用:把食物变成食糜:小肠特点:5-7米长,有很多消化液,作用:消化和

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储存食物残渣,并吸收少量水分。

2-8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2-8 食物的旅行线路:食物>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一体外

2-8人体按工作类型分类可以分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运动系统:(骨骼、关节、肌肉)

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血液循环 系统:(心脏,血管)

呼吸系统:(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新版小学科学四上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3-1物体都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3-1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

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1在做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实验时,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3-1 提供动力可以使小车启动,有阻力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3-2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3-2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3-3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

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3用橡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寓越远:橡皮筋绕的圈

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4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3-4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仲得越长,示数也越大”的特征制成的。弹簧秤由:(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弹簧)五部分组成。

指针一

3-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

力。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3-4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量。

3-4跳板、健身球、撑杆和海绵垫、蹦床等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3-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

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3-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

力。

3-5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5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

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3-5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利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

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3-6飞行的子弹将物体击穿,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奔腾的江水

驱动水轮转动··.它们都具有能量。

3-6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

3-6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能量,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

橡皮筋·······都具有能量。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五年级
图片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5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一   种子发芽实验(一)(二)

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 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 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二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   蚯蚓的选择

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四   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6.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7.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8.写出水田中的5条食物链。

老鹰   狗尾草   水稻   小鸟   老鼠   蝗虫   蛇

    ①狗尾草→老鼠→蛇→老鹰     

    ②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

    ③水稻→老鼠→蛇→老鹰

    ④水稻→蝗虫→小鸟→老鹰

    ⑤水稻→蝗虫→小鸟→蛇→老鹰

9.写出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①草→兔→鹰

    ②草→兔→蛇→鹰

    ③草→蝗虫→鹰

    ④草→鸟→蛇

    ⑤草→蝗虫→蛇→鹰

    ⑥草→鸟—→蛇→鹰


五   做一个生态瓶

1.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六   改变生态瓶


七   维护生态平衡

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3.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4.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 (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水分)、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 包括(同这种生物有关系)的其他生物。

5.在草原上鹰、兔、草有一方少了,会怎样?

如果那样,草原的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草原的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其他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6.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

在我国的北方,由于我们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特别是草原的生态平衡,至使一些草原沙化,遇到大风就形成了沙尘暴。


八   资料库

1.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2.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1956)年。








第二单元   光





一   光和影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没燃烧的蜡烛不是光源。

2.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3.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4.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二   阳光下的影子

1.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正午)最短,(清晨和傍晚)最长。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离光源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小);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的影子。

4.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其原理是(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三   光是怎样传播的

1.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需要(8)分钟。

2.科学家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3.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四   光的反射

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生活中我知道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梳妆镜)、(倒车镜)、(太阳灶)、额镜、反光镜、潜望镜等等。

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五   光与热

1.太阳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物体在吸收阳光的同时也吸收(热)。

2.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3.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4.在我国,人们很重就知道用凹面的铜镜取火。现在,我国仍然大力提倡使用以凹面镜原理做成太阳灶,以充分利用能源

5.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支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六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1.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在阳光下,物体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物体按(与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七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1.在同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光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个介质,传播路线(可能发生变化)。

2.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3.影响太阳能热水器效能的因素有:(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性质)、(接收太阳光的位置)和(角度)。

4.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只得到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5.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一   地球表面的地形

1.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常见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湖泊)等。

2、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3、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二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2、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单人床,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3.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4、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5.什么是大陆漂移说?

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三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四   土壤中有什么

1、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3.土壤中含有腐殖质和盐分。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他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4、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五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2.(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3、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4、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六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七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2.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这是为什么?

因为河流从上游冲下来很多的泥沙,当到下游和中下游的和入海口时,水流变慢了,所以发生了沉积,因而形在了平原。

3、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4、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八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一   我们的小缆车

1、由于(地球的吸引)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拉力或压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2.水往低处流,人从滑梯上往下滑,向上抛的物体最终要落回地面……..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

3、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二   用橡皮筋制作动力

1、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2、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当他们恢复到原来形状后,弹力就消失。

3.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三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四   测量力的大小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2、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五   运动与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即滚动还是滑动”)有关。

4、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六   滑动与滚动

1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18、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七   运动与设计

1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20.   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去(增大它);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去(减小它);

21、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计花纹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


八   设计制作小赛车

22、赛车的设计特点:(1)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动力要大)(2)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不会翻车)。(4)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

六年级
图片




第一单元   工具与机械





第一课   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   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   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省力小。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

(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省力小。


第五课   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   滑轮组

1.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   斜面的作用

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省力越少。

3.斜面机械:大桥的引桥、螺丝钉、楼梯、斧刃、盘山公路…

4.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5.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降低斜面的坡度,使汽车上山更省力。

6.实验:斜面能省力吗?

我的猜想:斜面能省力。

研究的材料: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方法: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小车所用额力,并记录;

(2)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沿斜面拉动小车所用的力,并记录;

(3)比较直接提升小车和沿斜面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

7.实验:斜面坡度大小与省力的关系

我的猜想:斜面坡度小,省力多;斜面坡度大,省力少。

研究材料:坡度不同的两个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改变的条件:斜面坡度的大小

不改变的条件:玩具小车的轻重、斜面的光滑程度

实验方法: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在较小的斜面坡度上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并记录;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在较大的斜面坡度上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并记录;

(3)比较在两个斜面坡度上拉动滚轮所用力的大小。


第八课 自行车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的特点: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是依靠(人的力量)前进的,(链条)与两个(齿轮)的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2.大小齿轮: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3.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杠杆:刹车、车铃按钮、后架上的弹簧夹

轮轴:车把手、小齿轮和后车轮、脚踏板和大齿轮

滑轮:车轮和车轴、脚蹬板和脚蹬轴

斜面:螺丝钉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第一课   抵抗弯曲

1、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宽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强)。

2、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厚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

3、横梁的放法:横梁一般都是(立着)放的,这样更能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4、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横梁的材料)、(横梁的长短)、(横梁的宽度)、(横梁的厚度)等因素有关。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实验: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

我的猜想: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纸梁厚,抗弯曲能力强;纸梁薄,抗弯曲能力弱。

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厚度

不变的条件:纸梁的宽度、放垫圈的位置、书本的距离

实验材料:厚度不同的纸梁、垫圈、书本、记录纸

实验过程:

(1)把薄的纸梁放在两堆书上,在纸梁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2)把厚的纸梁放在两堆书上,在纸梁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3)比较厚度不同的纸梁承载的垫圈数。


第二课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材料改变形状的目的: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的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的。

2、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方法有:(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形状)三种。其中最能增加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是(改变形状)。


第三课   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载重量的特点:拱形承载重物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古代的城门、桥梁造成拱形,是为了:(更加牢固)。


第四课   找拱形

1、圆顶形的特点: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2、球形的特点: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3、圆顶形、拱形、球形承载压力从大到小的是:球形、圆顶形、拱形。

4、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肋骨、足弓、乌龟壳、蛋壳、贝壳。


第五课 做框架

1、框架结构: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中的斜杠,起着(推或拉)的作用,从而不易变形。

2、框架结构稳固的原因:框架结构中,斜杠使长方形的框架变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使框架更牢固。


第六课   建高塔

1、框架结构的铁塔不容易倒塌的原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框架结构能有效减小风的阻力)。

2、塑料瓶怎么放不容易倒:塑料瓶(倒放)容易倾倒,是因为(上大下小);塑料瓶(正放)不容易倒,是因为(上小下大);如果(在塑料瓶内装一些水),塑料瓶就更不容易倾倒,是因为(上轻下重)。


第七课   桥的形状和结构

1、现在大跨度拱桥的特点:拱一般在桥面的(上方)。这样的桥,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2、桥的分类:桥根据建造桥的材料分,有(石桥)、(木桥)、(钢铁桥)、(混泥土桥)等;根据桥梁的结构分,有(拱桥)、(钢索桥)等。

3、钢索桥的桥塔建那么高是为了:(减少钢缆的拉力)。


第八课 用纸造一座“桥”

1、许多植物的茎、动物的的骨头、生活中的钢管都是空心的,是因为:(同样多的材料,空心的管状比实心的棒状粗得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能力都相同)。

2、实验:比较普通报纸和普通白纸的抗弯曲能力

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抗弯曲能力比报纸强。

改变的条件:纸的材料

不变的条件:纸的宽度、厚度、长度,放垫圈的位置,书本的距离

实验材料:长20cm、宽20cm的报纸和普通白纸各一张、垫圈、书本、记录纸

实验步骤:

(1)把普通白纸放在两堆书上,在纸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2)把报纸放在两堆书上,在报纸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3)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承载的垫圈数。

注意事项:

(1)纸的长和宽要合适;

(2)摆放垫圈时要轻轻放;

(3)垫圈摆放的位置和书本的距离不能变。







第三单元   能量





第一课   电和磁

1、第一个发现电磁现象的科学家是:丹麦的(奥斯特),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且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2、做通电导线短路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时,要注意: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第二课   电磁铁

1、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的特点是: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3、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等因素有关。

4、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吗?

5、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吗?


第三课   电磁铁的磁力(一)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关。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关系的实验。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


第四课   电磁铁的磁力(二)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关系的实验。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大,磁力大;电流小,磁力小。

3、制作一个强磁力的电磁铁,方法有:增加线圈的圈数、增大电流、增粗铁芯。效果最好的是(增加线圈的圈数)。


第五课   神奇的小电动机

1、电动机: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2、电动机中换向器的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3、小电动机的组成:小电动机由(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组成。外壳中有(磁铁),转子中有(线圈)、(铁芯)和(换向器),后盖中有(电刷)。


第六课   电能和能量

1、电能:电具有的能量,叫(电能)。能量的主要形式有(电能)、(热能)、(声能)、(动能)、(化学能)等。

2、用电器: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七课   电能从哪里来

1、电池的种类:干电池(化学能—>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能);蓄电池(化学能<——>电能)

2、电动机和发电机:(电动机)把电转化成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移动。(发电机)能够把磁转换成电。所以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它(发电机)了。

3、用手转动小电动机,线圈中的指南针会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小电动机发出电来了。


第八课   能量与太阳

1、煤的成因:煤是几亿年前的(植物)被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长期受(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的。

2、石油、天然气的成因: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的(低等生物)被埋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3、不可再生能源: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存储的亿万年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4、可再生能源:我们今天大力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沼气)、(地热)、(核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课   校园生物大搜索

1、物种数量: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超过(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该有(200万—450万)种。

2、寻找动植物时,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可以: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再编上号。


第二课   校园生物分布图

1、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有的地方校园生物种类太多,写不下时,可以:给生物编号,写号码。

2、珍惜动物的分布区域:

藏羚羊:西藏、青海、新疆    扬子鳄:浙江、江西、安徽、江苏

大熊猫:四川、山西、甘肃    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

珙   桐:贵州、四川、云南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

1、科学家分类植物的方法:科学家主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如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2、植物的种类:在植物中,已发现的种类约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3、不开花的植物: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菌类)不能自己制造养料。

4、举例:

开花的植物:月季、凤仙花、桃花、水仙、玫瑰    蕨   类:金钱蕨、铁线蕨

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海藻          苔藓类:葫芦藓、地钱、青苔


第四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

1、科学家分类动物的办法:(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2、动物的种类:在动物中,已发现的种类有(150多万)种,(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3、动物分类:

脊椎动物

鸟类

身体上长羽毛

鸽子、麻雀、大雁、老鹰、燕子

哺乳动物

直接接生小动物,用乳汁喂养小动物

人、牛、狗、猪、鲸鱼、蝙蝠、海豚

鱼类

终生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

鲤鱼、黄鱼、泥鳅、带鱼、金鱼

爬行类

肚皮贴地爬行

扬子鳄、乌龟、蛇、壁虎

无脊椎动物

昆虫类

身体上有三对足

蚂蚁、蝗虫、蜜蜂、蚊子、蝉


第五课   相貌各异的我们

1、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世界上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第六课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1、生物的形态结构: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仙人掌将叶退化成尖刺是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香蕉长着又宽又长的叶子是为了(加速体内水分的蒸发),调节自身温度。

2、猫的爪长有厚厚的肉垫是为了(减少行走时发出的声音)

鸟的爪长成钩状是为了(便于抓住树干和捕食),

鸭的蹼脚是为了(便于游泳时划水),

苍耳的钩刺是为了(便于钩住动物的皮毛传播种子)

莲子的外壳是为了(便于在水中漂流)

在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是为了(便于随风飘散传播种子)。


第七课   谁选择了他们

1、生物与气温的关系:生物学家发现,同一种生物,越冷的地方,个体就(越大),身体越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2、地球从出现简单生命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主要原因。人类对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家猪是由(野猪)驯化来的;

家鸭是由(野鸭)驯化而来的;

(水稻)和(稗子)杂交形成杂交水稻;

金鱼是由(鲫鱼)培育而来的,以上这些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长颈鹿)、(北极熊)、(北极狐)、(青蛙)等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八课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3、《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世界已经有(180)多个国家是《生物多样性条约》的缔约国。

4、已经灭绝的生物:拟斑马、袋狼、卡罗莱纳鹦哥鸟。

阅读595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