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家族出35个宰相的家规

来源:中华大课堂

在历史上,中国有最为知名的十大家族,其中琅琊王氏榜上有名。

《二十四史》中明确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培养出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被称为“中华第一望族”。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王氏家规仅有6个字,为“言宜慢,心宜善”

然而,仅仅是“言宜慢”3个字,就让这个王氏始祖王吉在险恶的官场上顺利地渡过各种难关,10年间从一名知县成为朝廷重臣、西汉名臣。此后,王吉就把这6个字定为王氏家规,让这6个字造福王氏子孙后代。

一、言宜慢

“言宜慢”,是公元前77年王吉从七品知县调任昌邑王府中担任五品中尉时从一个老人那里得到的秘笈。

昌邑王刘贺虽然是汉武帝的嫡孙,却荒淫无度喜怒无常,身边聚集的全是一些溜须拍马的小人。

在这样险恶的官场中,王吉当然会感到非常忧愁。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指点他走出迷津的老人,送给了他“言宜慢”3个字。

凭借着这3个字,王吉居然渡过了一次次惊险,在官场上获得了很好的声誉,被汉宣帝刘询任命为谏议大夫,成了朝廷重臣。

说话,体现着一个人的智慧。特别是年轻人,由于人生经验不足,经常在说话上吃亏。

《论语》中,孔子讲了这样一句话:“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没轮到你讲话时,你抢着说,这就犯了“躁”的毛病。

孔子曾与几位侍坐的弟子闲谈,让他们谈谈志向。子路性子急,孔子话音未落,他就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大套。可子路万万没想到,他这一通情感流露,却让孔子转身就赏了他一声冷笑,这热脸可是大大地贴上了凉屁股。

说话是一门艺术,一定要谨慎。历史上因为说错话而得罪人、甚至付出惨痛代价的人不胜枚举。

言宜慢,就是告诉我们,说话要经过认真思虑再出口,这样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谨慎、稳重和冷静,练就我们成熟大气的人格;其次就是说话语调要舒缓,这样听的人才会感到受尊重、亲切,更舒服顺耳。

二、心宜善

“心宜善”,是王吉在公元前67年再度经过昌邑时,老人送给他的3个字。

原来,随着官位的升高,王吉出现了利用职权打击报复政敌的心理,将政敌整得很惨,害得很苦。比如说,长史赵珞,就因为与王吉政见不和,被王吉恶意弹劾,最后被罢官归乡,不久就郁郁而终。在老人的劝谏下,王吉痛改前非,不再整人害人,而是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个人,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在险恶的官场上一生顺利平安。而这个送给王吉六字秘诀的老人据称就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宰相公孙弘。

心宜善,与人为善,必有福报。

《孟子》上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心善的人,乐于助人,救人危难。周围的人都愿意与他交往,更愿意帮助他。《道德经》上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心宜善,能生发人的阳气。

我们中国文化有一句名言:“行善最乐”。四个字,大家都知道,平常看了这四个字,大家不大在意,因为把它看成是一个传统式的教条条文,把它当做鼓励别人的话。

其实,人的心理非常怪,我们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理会不安、不快乐,内心不对劲,这个不安不对劲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慢慢脸色神气就会变坏,精神也就走样了。

假使你真正无条件绝对地行善,帮助别人,有利于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乐。那个快乐,不是道理上讲得出来的。

言宜慢,心宜善。年轻时就该“言宜慢”,这样才能深思熟虑少犯错误,从而保护自己谋求发展。而人到壮年,心智成熟、实力雄厚,这时就应该“心宜善”。这样才能少树敌手,泱泱有长者风范,受人尊崇。

这六个字看似简单平淡,却饱含了古人做人做事的道理,从中我们能看到仁爱之心,进退之道。能做到这六个字,就拥有了成熟大气的人格。

阅读564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