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学习规划

来源:中华大课堂

一二年级

一二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父母的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能够让家长的努力产生事半功倍之效果的也就是一二年级这个阶段了。父母在一二年级的时候给孩子灌输的学习观念、培养学习习惯等,是孩子一生中对学习的“第一印象”。

一二年级关注重点:

1、字迹工整

写字是语文学习的起始,也是终身学习的一项必备技能。字写的好,是语文成绩提高的“敲门砖”,减少老师的误判,令老师批改时心情愉悦,酌情加分。

如果一二年级不重视孩子的握笔姿势、笔画顺序、字迹工整等细节,一旦走上了字迹潦草的路,想改也就难了。

首先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其次再让孩子从楷书、隶书、篆书入门,临摹字帖。最后每天坚持40分钟,先练3个月,定型后每周坚持练1小时即可。

2、写作业速度

写作业速度年级越高越重要。低年级时考验的就是孩子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时间安排能力、书写速度等综合能力,而到高年级时直接就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如果一张卷子都答不完,何谈高分?

让孩子根据作业顺序预估各科时间,建议与课堂时间一致,写到45分种后休息10分种。

把写作业当成考试,写作业的过程中不允许看课本。关于这一点也可以折中,比如在写作业之前可以先让孩子复习一下课本上的内容,家长们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检查!让孩子自己检查,而不是家长帮着检查。家长可以在第二天查看孩子作业错题情况,和孩子一起分析探讨原因。不要让孩子认为检查作业是家长或老师的事情。

鼓励孩子做完作业就可以玩,越早完成,玩的时间越多。除了不能玩电脑玩手机,其他都行,特别鼓励跟小朋友玩。

三四年级

从学业的角度,三、四年级开始增加难度了。因为比起一二年级的基础教育,三年级以后,语文增加了作文,数学增加了小数、分数,还开设了自然科学等科目,孩子需要兼顾的更多了,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考试很容易“受伤”!

不仅如此,据专家跟踪研究了近千位学生(从一年级直到高考)得出的结论:高考成绩与学生三、四年级的成绩是成正比的。

三四年级关注重点

语文

汉字量: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

自学能力:会使用字典、词典、工具书等;

关联词:能够熟练运用;

上课会记笔记、作文能够记叙完整事件;

阅读:学会默读,能够体会课文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会复述课文,会略读

理解词语:先弄清每个字的意思,在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运用近义词反义词来解释;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数学

数学运算:每天最好有5分钟口算练习,做对奖励,做错找原因;

认真审题:建议三字审题法“读、画、想”,手脑并用;

空间和图形:概念的定义和公式的推倒是这时期的难点,因此反复背诵才能从容面对;

试着归纳题型;学有余力可以接触一点奥数,拓宽知识面;

建立一个错题本,把作业、考试中的错题分门别类地整理起来;

英语

英语除了口语测试,还加入笔试检测,内容分为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同时,词汇也需要逐步积累、牢牢掌握。

所以,三年的孩子还是应该多读一些英文绘本,提升兴趣,在读绘本的过程中开始识记一些基本词汇。

五六年级

对于五六年级孩子的家长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小升初考试了。家长则要做好后援工作,密切关注全市升学政策和各校报名信息。最重要的还是“提高孩子成绩才是硬道理!”

调整好心态也很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小升初,大部分刚开接触的家长都是茫然和焦虑。家长要调整好心态,别把压力和焦虑的心情传染给孩子,影响孩子的学习。名校是好,但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

五六年级关注重点

1、树立信心

这一时期大部分孩子会提前进入青春矛盾期,主要表现在对学习缺乏兴趣,以及在学习中没有成就感,家长切不可再这时候一直批评训斥,那只会更加重孩子的厌学情绪。那么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厌学的孩子。

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谈话不断地挖掘出孩子身上一直以来被家长所忽视的优点,或者是让孩子做以前让他觉得很有成就的事情等,给他肯定。

让孩子能够不断地体验到小的成功,哪怕平时做题多对一题,每次考试只前进了一名,都值得庆贺,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

不要拿他与其他优秀的孩子比较,只要他相比以前有所进步,都可以给予表扬,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都要对孩子表达出来,孩子会从家长的肯定中获得自信。

2、强化基础知识,保持孩子良好心态

进入五六年级,孩子的功课会比之前更重一些,再加上学校老师也会反复强调五六年级的重要性以及升学的压力,孩子在这个阶段,心理上也会承受一定的压力,所以,保持孩子学习成绩的平稳,让孩子保持好的心态去学习,也是家长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由于孩子在五六年级容易产生叛逆和厌学心理,有些时候甚至会和家长对着干,所以,在督促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家长也要“软”着来,不要硬碰硬,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

阅读483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