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的含义与由来

来源:中华大课堂

什么是内卷?

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内卷现象举例

1.办公大楼上行电梯总是满员,三层的人想去第十层总是挤不上去,于是三层的人就按了下行电梯,先跟着电梯先到负一层,再上十层。在这个过程中,电梯运行时间更长,去负一层花费的时间也更多,但整体结果没有改变——公司大楼一层里依旧有很多人挤不进电梯。

2.明明大家都可以本科毕业去工作,但是那些考研的就有更好的工作。所以现在每个人都考研了,到最后研究生的工作跟以前本科生的一样。

3.电影院的观众席上,大家都在安静地看电影。忽然第一排的人先站起来看了,被他挡住的第二排不得不站起来看,之后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也陆续站起来了。

4.有个网络游戏原本不用充钱也能玩,有个人为了能虐其他人,充钱玩游戏买了高级装备。被他虐的人之后也不得不充钱反击,到最后,很多人为了能虐人都跑去充钱。游戏的最后,菜鸟充钱依旧是菜鸟,但游戏公司赚钱了。

5.男生A表白女生的时候,当众送了一颗价格昂贵的钻石,其他男生看到后也争相模仿来取得心仪女生的欢心。导致所有男生男生都花了很多钱给女生表白,最后只有卖钻石的人赢了。

6.抢车票的时候,有一个人用了抢票软件,其他人也不得不用这个软件来抢票。但是票的总数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很多人都抢不到票,但这个抢票软件的开发者赚了。

7.原来每个学生一天只学习四小时,大家相安无事。后来有个孩子,每天学六个小时,然后考上了清华。家长们一看,这还了得,于是孩子们都开始每天学习六个小时。这样一来,所有人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就像课外补习一样,一个孩子补取得了效果,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补习,最后就是所有孩子都补习。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但是教育回报却不升反降。

内卷一词的出处与由来

据考证,“内卷”原本还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最早由人类学家吉尔茨在《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一文中提出,意思是“边际效用递减、没有发展的增长”。后来,中国的历史社会学家黄宗智用“内卷”来研究长江三角洲的小农经济,据此解释为什么当时的社会运行没有出现大突破。

如今作为网络热词的“内卷”,显然没有那么深奥的学术含义,而是带上了调侃的意味,其最早流行可能源于几张清华学霸的照片,有同学边骑自行车边看电脑,因其过分努力的行为给旁观学生带来焦虑和压力,被称为“清华卷王”。由此生发的网络用法层出不穷:可以作为名词,如“人生是张饼,内卷是宿命”;可以作为动词,如“今天你又内卷了吗”;也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如“这个人也太内卷了”。

从字面意义上的“内卷”,到学术意义上的“内卷”,再到网络语言中的“内卷”,它经历了一个语义指称对象泛化,同时语义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在网络语言中,“内卷”主要表达以下几种隐含意义:

1、竞争的白热化导致竞争的无序化

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尽全力,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竞争优势,但最终却会导致竞争的无序化,让整个群体在这种“不良竞争”中受损。比如外卖小哥原本有10分钟送餐时间,结果有人通过提速、占道等不良竞争行为,提前几分钟抵达,公司通过大数据计算,觉得他们还能再快,就会进一步缩短送餐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外卖小哥尽管已经非常努力,甚至因闯红灯等行为有生命危险,但规定的送餐时间却越来越短,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化。这里把外卖小哥整体送餐时间的缩短、竞争的残酷激烈形容为“内卷”,便是第一种语义的抽象。

2、过度精益求精带来无意义的重复

比如新时代的母亲们在育儿活动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往粗糙的养育方式被过度精细化取代,各种紫外线消毒奶瓶、针对婴儿不同部位的护肤品层出不穷,各位母亲绝不敢让娃输在“起跑线”,这被戏称为“母职的内卷化”。

再如996公司的加班制度,很多职员花费了大量时间“磨洋工”,虽然回家越来越晚,看上去人人都很努力,公司的整体效益却并没有提升。这个层面的含义与学术意义上的“内卷”有共通之处,都是指过度的精细化带来的内耗。

3、大众身不由己地被裹进无处不在的竞争

这里的意思强调了“内卷”不是主观努力、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出自被逼无奈、不努力就被别人甩下的恐惧。这一点在“教育内卷”“育儿内卷”“职业内卷”上都有充分的体现,比如补习班广告就利用这一点:“您来,我们培养您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这样的广告词,立刻使家长产生一种焦虑,从而被胁迫进入内卷轨道,结果“越能吃苦,越过却越苦”。

理解了“内卷”,就可以发现“努力”“奋斗”“拼搏”不等于“内卷”,“内卷”指的是那种在不合理竞争中为了胜出,不择手段的无序竞争。对我们来说,该如何做到努力拼搏而不陷入内卷呢?

首先,我们不能盲目跟风,要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其次,不要一味迎合别人的评价体系,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最后,不要总是陷入无意义的比较,稳扎稳打,安心走好属于自己的道路。总之,需要我们扪心自问,做出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

阅读768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