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膨胀,也称学历通胀,是“学历通货膨胀”的简称,也可以成为学历过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也随处可见,与此同时不少高学历者却不得不面临失业或者低聘就业的境遇,上述现象被称之为“学历的通货膨胀”,简称学历通胀。
1、现象
有个段子说:“现在三千块你雇不到一个农民工,只能雇一个大学生”。大学急剧扩招,大学生到处都是。以前金贵的本科生已经不值钱了,硕士生才开始上班,许多博士找不到工作,留学生回国也没有以前抢手了。
随着硕士、博士学位的人越来越多,中国人追求高学历已使得中国深陷“学历通胀”的困境,“学历膨胀”问题严重,加重了社会负担。中国社会对学历的偏见仍旧根深蒂固,学历膨胀现象已经成为社会负担加重的一个严重问题,学历通货膨胀反映的是社会仅重视学历的表徵,大学生找工作难,实际上就是文凭贬值,就是“学历通胀”。
2、形成背景
在中国,大学生人数的迅猛增长,八十年代大学教育是免费的,学生学习不但不用交学费,国家还给他们补贴,各个高校招生多少人都是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高校每多收一个学生还会赔钱,这种生意他们自然是不会做的。进入九十年代后,学生再上大学就得交钱了,而且费用还在逐年攀升,这时高校招生开始变得有利可图,在利益的驱动下,高校招生的积极性开始空前高涨。只要坚持教育产业化的政策,大学生人数还会不断增加。新一代的学历水平,“人均大学生”并不夸张。学历通货膨胀的原因还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劳动力数量巨大,大学生就业困难还有用人单位观念上的问题。一方面用人单位不是唯才是举,而是唯文凭是举。
3、主要弊端
劳动力市场呈现着严重的供需错位,一边是急需招聘普通职员和蓝领工人的中小企业;另一边是瞄准大企业白领职位的高学历毕业生。为了谋得饭碗,高学历者不得不去应聘较低的职位。当学历通货膨胀开始产生,最危险的就业族群其实是在职场已累积相当工作经历的资深员工,现在学历只犹如微薄的本金,如果想在本金上不断生利息,就得从职场不断学习、不断变化才有办法赢得竞争。学历通胀带来了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双重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指导大学生妥善考虑、设计人生之路,不要盲目追求高学历。
4、措施建议
大学的这种状况还培养出一批高不成低不就的夹心层,有的大学生自认为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家庭花费巨大,到头来却只能和那些普通的农民工一样去从事脏、苦、重、累的体力劳动太划不来,干脆蜗在家中,也不去“苦力的干活”。
这种文凭贬值,“学历通胀”的现象,除了让少数单位、少数人获得巨大利益以外,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来说并没有积极作用。它不仅妨碍了中国大学的健康发展,让中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越来越远,让中国大学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梦想越来越难。而且,还造成了人才和资源的浪费。对一些大学生及其家庭来说,还有可能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国家应该从体制上、政策上进行反思,把教育事业从产业化的思维中解脱出来,不再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再以多发文凭为根本。建立一种符合中国国情,适应中国发展的有序、健康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要以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为根本,要让文凭物有所值,让人才各得其所,干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