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爱自己,才是高级的活法

来源:中华大课堂

在民国诸多文艺才女中,丁玲无疑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曲折的红色道路,她是左联作家,是国民党监狱的女政治犯,她在延安时被毛泽东称为“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她获得过斯大林文学奖,还被经历过被发配,蹲监狱。

她是旧式家庭出生的大小姐,也曾祖上辉煌,家里有足够的钱财。但在丁玲4岁时,庞大的家产便被父亲挥霍散尽,这位父亲自己也撒手人寰。

丁玲的母亲,是一个新潮、心理强大的女子,她在30岁的时候,不顾众人眼光走进了女子师范大学读书。这样的母亲,必然对女儿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纵观丁玲的一生时,你会发现,她孤独过,彷徨过,走错过路,爱错过人,但她一生都具有的强烈反叛意识,让她从不低头认命。丁玲,是一个热爱生命的女人。


不屈服于命运,敢于选择自己的人生

母亲带着年幼的丁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寄住在姥姥家。姥姥当然是开心的,但是她们却要受着舅舅与舅妈的白眼。

那个时候,母亲在外求学,丁玲与弟弟便像小包裹一样,被寄存在母亲的娘家。寄人篱下的日子,让丁玲学会了看人脸色,但她并没有像林黛玉那般柔弱。相反的,她像一株无名的小野草一般,没有人会关注到她,她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姥姥临终前,把丁玲许配给了舅舅家的儿子,丁玲的表哥。年幼时,丁玲并不知道爱情与婚姻是怎么一回事,但她以未来儿媳的身份住在舅舅家时,就理直气壮多了。丁玲并没有多喜欢表哥,但表哥的心里,已经住进了这个小表妹。


后来,丁玲外出求学,剪短了头发回家后,被舅舅呵斥,被舅妈阴阳怪气的指责时,她意识到,自己是不能屈从于这样的婚姻的。

丁玲对母亲表示,自己要上学,不想结婚。母亲是理解女儿的,她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的新潮女性,当然不愿意拘束着女儿在家只是相夫教子。最后,丁玲决定与同门师姐去上海求学,她提出解除婚约。

当然,表哥是强烈反对的,他喜欢这个表妹,他想让她做自己的妻子。但是,强扭的瓜不甜,丁玲才不管那一套,直接一走了之。

丁玲这样的做法,让母亲与舅舅结下了梁子,从此再无往来。但是,她却因此获得了自己想要的自由与生活方式。母亲是理解女儿的,她支持女儿的决定,当然,也为女儿的勇敢而自豪。

如果丁玲选择了屈从,那么,她终日需要面对的,无非就是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男人,还有一对时时要把她这个人与思想束缚住的公婆。


为了爱情,愿意拿出最大的勇敢

丁玲的一生,经历过四个男人,她勇敢的追爱,无论是不是会有结果,都遵从于自己的内心。

遇见第一个男人胡也频的时候,丁玲只觉得他长相秀气,一身的儒雅气息。但是,也只是因为他的气质与自己暗恋过的,后来成为闺蜜丈夫的男人相似,所以并不讨厌他。

胡也频对丁玲是一头热,当丁玲因为求学失利而伤心地回老家常德时,他马上千山万水地追着这个女孩而去。

见到丁玲时,他脸色苍白,头发蓬乱地像茅草一般,身后的车夫催着他付车费。但即便是这样,他仍然手里拿着一枝玫瑰花来见丁玲。

后来,丁玲与胡也频同居,两个人之间更像是两个能玩到一处的孩子一般。直到有一天,丁玲遇到了冯雪峰。她马上感知到,什么是属于自己的爱情。丁玲追着冯雪峰,从北平到上海,又从上海到杭州,甚至,她提出“三人一起生活”的主意。


面对着爱情,丁玲无疑是勇敢的,虽然她知道这样做对不起爱自己的胡也频,但却无法让自己放下心中的挚爱。虽然,丁玲与冯雪峰最终各自结婚,但冯雪峰在晚年的时候承认,自己早已对丁玲一见钟情。他之所以压了下自己火热的爱,只是因为不想夺人所爱。

丁玲如此勇敢追爱的勇气,到了中年时候仍然如此。

那个时候,胡也频早已离世,她也因为第三个男人冯达的出卖而彻底与他分手。她孤身处于延安的时候,认识了比她小13岁的陈明。

她与陈明是上下级的关系,但她不管不顾,主动示爱,不在乎地位,也不在乎年龄。

最初,对于她这样火热的爱情,陈明这个小男生是有些害怕的。但是,当他自己匆匆经历过一场婚姻后,才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丁玲这个大姐姐。

最终,两人相守50年的岁月,直到临终前,丁玲仍然放不下陈明,害怕他受苦。

还深情地对他说:“你再亲亲我。”


无论何时,都要懂得珍惜自己

丁玲的一生,两次入狱被监禁。第一次是国民党监狱的女政治犯,第二次是被打成右派进入秦城监狱。

在第一次入狱中,她的内心是装着美好的希望的,因为她知道,有人在外面等着她,有志同道合的同事们要营救她。那个时候,她身怀六甲,在监狱中生下了女儿。虽然她并不知道,自己何时能重见天日,但那个时候的她,异常坚定,心怀希望。她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也知道如何与他们周旋。她的内心,哪怕涌起多少的愤怒,表面上仍然风平浪静。她不会把自己搞到危险的境地,她爱着自己,给自己希望。

如果说,第一次入狱,只是对精神上小小的磨砺,那么,第二次入狱对于丁玲来说,就是精神上极度的摧残了。她自问,一生都对得起自己的信仰与事业,没想到,六十多岁了,却要遭此大难。


丁玲在秦城监狱一关就是五年的时间,在那漫长的时间里,她见不到丈夫,也不知道他好不好。

她一个月只有一次放风的时间,之后的日子,便是终日对着冷冰冰的高墙。

有人问丁玲,那个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了百了,丁玲说没有,她相信自己的清白,她要等,等着一个公道。

在监狱的日子里,丁玲不能让自己的身体与思想退化。于是,她就一遍一遍地读着仅有的几张报纸,大声地背唐诗。报纸翻来覆去地看够了,她就把纸揉成一个大纸球,当篮球一样往墙上拍。

当时,看守她的人,只是认为这个胖胖的老太太一定是精神不正常,一个人逗着自己玩,还玩得这么起劲。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丁玲正是用这唯一可用的方式,让自己的思维与身体都不老化。


写在最后:

晚年的丁玲,又重新活跃起来。75岁高龄时,她又当选为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联成员,回归到她魂牵梦绕的文艺界。

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她庆幸自己的腿脚还能动,她要去采风,要去看望老朋友。她去了天津、上海、浙江,到了沈阳、大连、西安等等许多地方。

在她生命的最后七年时间里,她几乎马不停蹄地在采风与讲演。她本可以安静地度过晚年,但她不愿意像风烛残年的老人那样,整天昏昏沉沉地等着自己老化下去,她要在夕阳下发出最灿烂的光。

这就是丁玲,一个热爱生命,活得热烈的女子。

阅读628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