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是指哪三不孝?

来源:中华大课堂

常常听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影视剧中,也以此为由敦促子女成家或纳妾,那“不孝有三”,除了“无后”,其他两孝是指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说的。

传说中,舜帝的父母不贤,导致舜帝一直没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孟子评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在孟子的原话中并没有讲明其他的两种不孝是什么。

汉代经学家赵歧所做的《十三经疏》,对孟子的话进行了注释,说:“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意思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正确释义是:不孝的表现有很多种,但以不尽做后辈的本分为最。

其实,还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认为“不孝有三”是: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三不孝。

第二种解释,认为“不孝有三”为:“生不敬孝,一不孝也;死不礼葬,二不孝也;无后绝祀,三不孝也。”

第三种解释,认为“不孝有三”中“三”只是个虚数,并不是指只有三件。按照孟子的《离娄章句下》解释,“不孝有三”其实有五件:惰其四支(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只顾老婆孩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放纵情色享乐),以为父母戮(lù,让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可见,古人认为要做一个孝顺的儿女,进入仕途或者娶妻生子才是正道。这是古代的一种观念,在现行社会当然不是唯一的途径。

当然,孟子的说法也好,赵岐及他人的解释也罢,其所宣扬的孝道,是中国历来所宣扬的崇高思想品德之一。我们应注重的是如何尽好孝道,而不必过分纠结个别字词。只要你以自己的方式关心父母,都是一种可歌的孝道。

总之,不管怎么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到今天还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很多家庭坚持要生男孩,就是为了男孩可以传宗接代。当然现在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男生女都一样,丁克家庭也不再被当成另类。

从精神继承的角度,“无后为大”的观念倒是可以用于事业接班人,即一个人再能干,从事业传承的角度,选接班人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否则在世时事业做得再辉煌,如果没有选好接班人,也会让自己的事业及身而亡。

但这里讲舜不告而娶,主要就权变的角度而言,类似于“嫂溺援之以手”,正常情况下,作为孝子,是应该征的父母的同意再娶妻的,但舜面临着家庭困境,如果告之父母,可能就娶不成媳妇了,自然也就无子,所以权衡之下,才不告而娶,虽然形式是不孝,但实际上恰恰是真正的孝。

阅读828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