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为何隐婚?

来源:中华大课堂

众所周知,印度这个古老传统的国家有着严苛的等级划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想要实现阶级的跨越,简直是难如登天。

然而,有志者事竟成,在印度仍有许多出身底层的人凭借自身的努力与才气实现人生的逆袭。其中,底层出身的总统莫迪便是一个典例。

都说,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人。莫迪也不例外,只是,他背后的女人——妻子贾苏达本的伟大之处显得有些“特别”。

莫迪在印度人民心中的政治威望极高。一方面是因为他卓越的政治能力,曾在基层摸爬滚打的他深刻地了解群众心理,尤其善于煽动群众力量为己所用,团结群众意识。

另一方面,莫迪极度虔诚地信奉印度教,被称为“印度教之子”,终生禁欲,极端自制,甚至拒绝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

毫不夸张地说,莫迪一生完全奉献给了国家,他唯一的追求就是改变印度。这也就导致了其妻子贾苏达本令人唏嘘的不幸经历。

(一)名存实亡的“无效”婚姻

莫迪出身低微,其姓氏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是低等姓氏。他的父亲是一名摆茶水摊的摊贩,莫迪幼时便开始帮父亲在火车站卖奶茶。

在此过程中,接触到了不少新鲜的人和事,在与客人的交流中增长了见识,这也为他此后出走闯荡埋下了兴趣的种子。

莫迪虽然出身贫寒,但自幼抱负远大,他喜欢读书,善于辩论和演讲,对于新事物有着高度的探索欲。尽管如此,在印度的严格的阶级限制下,莫迪还是很难寻求向上发展的道路。

转机出现在莫迪八岁那年。那年,他接触印度教组织,成了一名狂热的印度教信徒,他严格遵循教内“灭人欲”的教条。

莫迪12岁时便加入了当时印度最具影响力的宗教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印度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信仰,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莫迪也因宗教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当然,出尘的志向总还是免不了世俗的干扰。印度有按照姓氏指配童婚的习俗。在莫迪幼时,家族便为他安排了童婚,对象是尚一岁的贾苏达本。

根据当地风俗,莫迪13岁时与贾苏达本举行了婚礼。对于这桩封建的婚姻,莫迪自然是抗拒的。

相反,贾苏达本对于这桩婚姻却是格外忠诚。贾苏达本是个传统的印度女性,对于家族安排的婚姻,她是理解且顺从的。从她懂事时起,她便知道自己未来的丈夫是莫迪。

贾苏达本12岁时,便被父母告知他们即将正式结婚了——因为莫迪成年了,这也意味着贾苏达本要辍学了。

贾苏达本对于这样的安排并不意外,她紧张又有些许期待地来到莫迪家,以为自己即将和印度众多女性一样,婚后便温顺地在丈夫身边开启人生的下一阶段。

不想,对新生活的畅想在新婚第一天便幻灭了。莫迪如实地告知了自己的信仰和梦想,贾苏达本了解莫迪在政治上的抱负,也知道他所在的组织提倡禁欲。

她隐隐约约意识到自己的婚姻可能不想曾设想的那样顺利,甚至,这桩名存实亡的婚姻可能会成为莫迪追求理想的绊脚石……

他们结婚三个月以后,莫迪离家出走了。

(二)各自乘流 互为人间

莫迪的出走,是对信仰的追随,对理想的坚守,但对于他的家人,尤其是贾苏达本而言,大概算是一种背弃吧。

莫迪的离开并没有改变贾苏达本对婚姻的态度。贾苏达本明白莫迪的理想,也自心底崇拜莫迪的才华。

虽然自己妻子的身份不得莫迪的认可和接受,但贾苏达本对莫迪却是十分爱慕,她认定自己此生就是莫迪的妻子。

在那之后的很多年里,贾苏达本坚持为莫迪祈祷,会守在新闻栏目寻找丈夫的身影……莫迪在贾苏达本的人生中停留不过三个月,这个名字却深深镌刻在贾苏达本的生命里。

莫迪走后,贾苏达本还回忆起他曾多次提到自己不应该为了婚姻而中断学业,应该继续接受教育。

“福兮,祸兮!祸兮福兮?”纵观贾苏达本的一生,不可否认,情感上,莫迪的决定耽误了贾苏达本的一生,但从事业看,倒也不失为一种成全。

贾苏达本继续学业的初衷是希望她名义上的丈夫可以更接受她。为了获得莫迪的肯定,贾苏达本重拾课本继续学业。

贾苏达本由于出身贫寒,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在此前她不过读了五年书,学习基础比较薄弱。

贾苏达本的学习之路也是很坎坷,但学习的压力和新环境的挑战,最终也没能阻止贾苏达本在学业道路上的前进。

几年后,贾苏达本中学毕业。她继续遵循莫迪的建议——当一名教师。于是,贾苏达本继续在学习上的投资,她在自己的努力下最终考出了教师从业资格证,后在农村当了一名教师。

此时的贾苏达本完成了莫迪所有的“期待”,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意义。

贾苏达本所在农村教育资源极为匮乏,她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老师之一,很受学生喜爱。虽然生活依旧清贫,但贾苏达本在这里仍收获了很多命运的惊喜。

莫迪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改变印度的理想,在仕途上把握机遇,不断向上,凭借自己的实力迈进了主流政坛;贾苏达本过着艰苦却安宁的乡村生活。

莫迪一直以单身形象活跃在政坛上,这为他的政治生涯增添了不小的筹码。结婚后的50余年里,二人对自己的婚姻都缄口不语,他们的生活像框在一张纸上的两条平行线,似乎没有什么交集。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不知不觉,贾苏达本也成为了双鬓斑白的老人。二人的婚姻关系似乎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封存起来。

然而,莫迪还是迫于形势率先打破了这样奇妙的平衡。

(三)衣带渐宽终不悔

2014年,莫迪迫于竞选总理的需要,在婚姻状态那一栏写下了妻子贾苏达本的名字。

这一消息也引起了印度人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莫迪一直以单身形象示众,他的一切似乎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面对贪污腐败的质疑,他也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只身一人,无利可贪,他也因此深得人民信任。

莫迪此前隐瞒婚姻的真相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与质疑,媒体的目光也纷纷聚焦在这个突然曝光的总理夫人身上。

二人隐婚四十五年,婚姻期间二人从不联系,身为总理夫人,却委身在一个落后破败的农村。对此,有媒体称,贾苏达本是活在莫迪阴影之下的女人。

婚姻公开意味着莫迪对贾苏达本身份的认可,贾苏达本显然是开心的。但贾苏达本一时被推上风口浪尖,她平静的生活因此撕开了一道口子。

顺着舆论的风波走向,媒体找到了贾苏达本所在的村庄对她进行采访。可以说,贾苏达本的态度对莫迪选举的结果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贾苏达本与村里的其他妇女看上去并无不同,脸上、身上的皱纹是她饱经风霜的印记,清苦孤独的生活环境与旁人无异。

面对镜头和媒体,贾苏达本多少有些紧张。她坦然承认自己与莫迪的婚姻。对于自己和丈夫对婚姻的态度,她平静地表示理解,对于自己的现状,她十分知足,喜欢目前的生活状态。

记者们还了解到,贾苏达本为了支持莫迪选举,特意斋戒、不穿鞋为他祈祷。提及莫迪,贾苏达本总是愉悦又崇拜,她对莫迪竞选总理毫不意外。

她有些自豪地说,她相信莫迪一定会成为总理,那是他的使命与责任。对于记者的各种追问,贾苏达本幽默地回应,“我是不会说丈夫一句坏话的。”贾苏达本还积极地为莫迪拉票。

后来,莫迪顺利地当选了印度总理一职,印度警务团也为莫迪的家属提供安保服务。可贾苏达本的生活随着莫迪公开婚讯被严重打扰。

贾苏达本需要负责保镖的三餐,这无形之中加重了她的生活负担,除此之外,她的出行也受到严重干扰。

贾苏达本的亲属曾向媒体忿忿地表示,贾苏达本不需要这种优待。的确,过度的曝光是这对她平静人生的二次伤害。

退休后,贾苏达本靠退休金堪堪维持生计。莫迪的成功对贾苏达本生活本身没有任何正向的改善。她一人蜗居在一间没有窗户、环境简陋的房间里,独自生活,从不求人。她从未抱怨莫迪的不是。

相比之下,莫迪的态度却是一如既往的冷漠。甚至在贾苏达本遭遇车祸险些丧命时也不闻不问。在末地当选总统后,回到家乡探望母亲,也未曾看望苦等几十年的妻子。

贾苏达本似乎从未进入莫迪的生活,可她仍然无怨无悔地默默付出。她曾经明确表示,只要莫迪需要,她随时可以回到她身边。

贾苏达本对莫迪的感情就像飞蛾扑火,忠贞、热忱、决绝。她身上温柔而坚毅的品格是印度女性典型的特征。

据说,贾苏达本在莫迪当选总理后一年,由于生活被严重打扰,申请出国护照,但由于婚姻相关证件不齐全而被拒。出国的计划只好草草放弃。

莫迪反对他与贾苏达本的婚姻,他致力于实现所有印度人的梦想,他想拯救印度的女儿,可在此同时,他有没有一瞬间想起,自己的妻子也是封建包办婚姻的受害者,是印度社会制度的受害者呢?

莫迪的铁血无情对于印度而言是一种幸运,但对贾苏达本,只是无奈和不幸。莫迪追求理想的自由,是建立在贾苏达本的牺牲与苦难之上的。

阅读592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