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学生上课经常会用到电子设备,看作业通知、对答案,稍不注意就玩起来,无法专心学习,心里只想着玩手机。
到学习的时候,左看看右摸摸,喝口水上厕所,“懒驴上磨”,难以集中;一旦玩起手机,神采奕奕,不吃不睡,眼珠转动还要靠家长去提醒,你如果不干涉他能玩个通宵......
为什么孩子能专注打游戏玩手机,却没法专注学习呢?
1.无形中的管制干扰了孩子注意力
孩子还小的时候不懂事,喜欢一些脏乱的东西,会经常遭到家长喝止;或者他自己一旦玩点什么,家长们总喜欢跟着后面不停地说话,怕磕着碰着,又怕弄坏什么东西,不管干什么都管着。等到了孩子上小学,需要通过做题练习思考、发展专注力的时候,很多妈妈就陪在身边监督作业。孩子一停顿,妈妈们就开启追问模式:哪道题不会吗?要不要妈妈来帮你?
注意力和深度思维,都需要通过孩子的独立思考才能发展。这种长期处于干扰环境的孩子,在这两方面的能力势必会遭到损伤!现在的小学生成长在电子网络的时代,电子产品比起书本,更能收割孩子的注意力。
在争夺孩子注意力方面,电子产品的内容生动、感官丰富,孩子很快就可以沉浸其中,享受快乐。
如何在孩子需要关注的领域培养他的注意力呢?关键就在于:主动性,就如同成年人需要内驱力一样。
孩子学习尤其需要主动注意力,只有主动的观察思考,才能把书读好。而最破坏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孩子感觉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为别人做的。
为什么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涣散,而在打游戏、看电视、聊天的时候却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呢?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他们会觉得“我学习不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应付任务,只有玩游戏时,时间才属于我自己。”
这个逻辑大家是不是看着眼熟?我们成年人是不是很多人喜欢报复性熬夜?为啥,因为觉得白天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务都是在完成“任务”,只有晚上躺床上玩手机才属于自己。
这时候很多家长可能急了:“学习怎么不是你的事?我们辛苦做这么多还不是为了你?你怎么就搞不懂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呢? ”
说到底,孩子是未成年人,这个认知的树立源自培养孩子的方式和外在环境,削弱了这种主动性。但注意力的养成很简单,把孩子的事情交给他自己,让他自己明白无论是成果还是后果,都将会并且只能由他自己承担。
让他摸爬滚打,让他随便玩,让他脏兮兮,让他自己摔跤,让他自己吃饭,让他乱七八糟给自己穿衣服,让他自己写作业,让他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间……允许他以孩子的节奏和方式去成长。把他的事情交给他自己的同时,就交给了他一份自由和一份责任。自由是成长所需要的空间,责任是成长的战利品。
2.没有兴趣与热爱,只能玩游戏
每个人都愿意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投入时间和精力,甘之如饴。
喜欢=好奇心+获得感。
凡是容易成瘾的事物势必存在高获得感,人的本性趋向于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快乐,而各种电子产品都恰恰符合这个原理。
不同之处在于,通过长期努力后获得的成功,会获得更多的自我满足和社会认可。短暂的获得感则会让人在使用后迅速进入莫大的空虚,这之后更加厌弃自己,无法迈出新一步,所以我坚决不认可“逃避虽可耻却有用”这个观点,逃避会造成更大的问题。
说回孩子们,我问过很多玩手机上瘾的学生:你们真的快乐吗?为什么一直玩手机?
他们大多数人都在说:“ 因为没意思。”生活太枯燥,没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一旦学习就感受到莫大的挫败感,很痛苦。爸爸妈妈还在责问自己,只能靠玩手机逃避现实。但长此以往,感觉自己越来越烂泥扶不上墙,好像整个人都废掉了······
家长这时候可能又想问:为什么不能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呢,非得觉得没意思?
以下是很多家庭里出现的画面——爸爸妈妈躺在沙发上,咧着嘴刷手机,嘿嘿直乐,一边头也不抬地训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打游戏、看视频,不好好读书,像你这样以后能干嘛?
孩子说:以后想跟你一样,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打游戏、看视频。
当你在质问孩子为什么没有更高雅、更优质的乐趣时,先问问自己:你的乐趣是什么?你喜欢读书并能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快乐吗?你喜欢运动天天坚持健身,身材矫健吗?你喜欢画画,闲时偶尔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吗?你喜欢学习,你能保持学习习惯,每天收获新的能量吗?
总是让孩子认真学习,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与成就,你在工作中主动热情了吗?获得快乐与成就了吗?
这看起来可能像是指责爸爸妈妈们,不是的,人无完人,人的精力也有限,但大人们同样也也需要成长和进步。
我们剖析原因是为了解决问题,很多问题最后都归于潜移默化的态度上。
我很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学习力要从改善陪伴孩子的行为开始。大人如果在家心不在焉、敷衍、天天玩手机、没耐心,那么孩子的品质不够好,或许你就是他的榜样。对吧?
反之家长自己先做到好好生活、认真工作、培养小爱好、不沉迷垃圾快乐,在家中散发正向的能量,相信孩子也会很优秀!
如果孩子认为,学习是老师和家长交给自己的艰苦任务,那就想办法让他把学习变成他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动脑子解决问题,明明白白地承担后果。这一点也许就是大家一直在追求的内驱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