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城虽为一州首府,却地地道道是一座以山水见长、民族风情独具的美丽小城。其东傍溜溜的跑马山,东北毗邻险峻的郭达山,西靠子耳坡九连山,折多河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在郭达山前与雅拉河汇流,形成三山环抱、二水中流的地理格局。整个城市依山沿河而筑,层层叠叠,渐行渐远,城中六座石桥一气贯通,使得城内终年凉风习习,空气清爽,在以苦寒闻名的青藏高原,的确是难得的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康定
一曲溜溜的《康定情歌》蜚声中外,溜溜的康定城、跑马山也因之使人神往。如今《康定情歌》唱遍了全世界,在首届中国西部康定情歌节上,《康定情歌》当之无愧地选为“中国第一情歌”;同时,《康定情歌》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唯一一首民歌,成为世界十大经典情歌之一;而且她早已超越世界和种族,成为地球人类的心灵之声,被送上了人类发往太空的宇宙飞船,作为人类寻找宇宙生命问候的声音。
跑马山
关于《康定情歌》的声誉,传闻很多,诸如:全世界60亿人口中,就有五分之一的人会唱这首歌,她是世界歌曲中,人们会唱率最高的一首歌。国外访华文艺演出团体,十有八九都要表演《康定情歌》,使之成为中国民歌乃至中国的象征之一……
《康定情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平实朴素,情真意节,雅俗共赏,是一首情爱颂歌,一幅风情画卷,古今中外无数人士,因为《康定情歌》与康定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卡雷拉斯、帕瓦罗蒂,中国声乐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首唱《康定情歌》的喻宣萱教授、首演《康定情歌》女主角的“三奖影后”陶红等已成为康定“荣誉市民”。
但是,围绕《康定情歌》的作者问题,张大哥、李大姐的原型问题,始终存在争议。
2004年,根据《康定情歌》来源演绎的22集电视连续剧《康定情歌》在央视播出,取得央视电视剧收视率第二的不俗成绩,估计有两亿人收看,由此又在大江南北掀起《康定情歌》热。某名音乐家的后人又借机提出作者之争,视野开阔又自尊心颇强的康定人走进央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时,邀请到女主角陶红作甘孜州的旅游公益形象大使并授予其康定荣誉市民称号,借机又把当地着实宣传了一把。
那么,《康定情歌》的作者是谁呢?《甘孜日报》曾以悬赏万元重金寻求《康定情歌》的作者,引起州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奇,虽众说纷纭,最终仍成为一个谜。但其曲调起源于康定这方特殊水土却是肯定的。故人曾经对康定的一些景观大加赞美,并且将其归纳为“康定十景”,其中之一就叫“子耳樵歌”,它是康定人民喜欢唱山歌、对山歌的一个缩影。 “樵歌”不单子耳人唱,雅拉沟人也唱,远处的榆林、折多人也唱,而且有众多的变调(笔者在康定就听到过多种都称是“原汁原味”的溜溜调),这是康定民众对于《康定情歌》曲调最初源于“溜溜调”的普遍统一看法。
关于《康定情歌》的改编者,经过《甘孜日报》郭昌平总编的苦心查访,终于有了结果:1947年,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吴文季受该校“山歌社”的影响,到当时的西康省会康定采集民歌,在那里收集到这首“溜溜调”。他回到南京后,就找当时该校的教授江定仙先生为这首歌编配。江先生对此非常热情,投入了很大精力,编配了这首歌,写出了钢琴伴奏,并出版了五线谱的民歌集。这样,《溜溜调》便成了《跑马溜溜的山上》。江先生当时还将民歌集送给了他的同学——一位后来享誉中外乐坛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俞宜萱。正是这位声乐界的老前辈,为《康定情歌》风靡国内外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8年,在湖北农学院的一次大型广场演唱会上,俞宜萱老师演唱了这首《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民歌和爱国歌曲。她台风洒脱,音色明丽透亮,音质纯净,咬字清晰,热情奔放,听起来亮丽圆润,令人耳目一新。
1948年7月,当时担任新疆省主席的张治中邀请俞宜萱去西北演出,原定是在兰州举行两场独唱会,谁料演出后欲罢不能,在兰州大学加演一场后仍不能满足听众要求。于是西北文化建设协会为她安排了一个场面极为宏大的露天音乐会。张治中特地让人选择了兰州市郊一个三面环山的深谷,命部下调动士兵在山坡上构筑了一层层梯形看台,演出场地简直就像古罗马的圆形露天剧场。演出盛况空前,全场挤满了两三万观众,万头攒动。俞宜萱就站在山谷入口处的一个凉亭演唱,尽管没有扩音器,听众不管坐在哪个角落,都能清晰地听到俞的歌声。俞宜萱的演唱轰动了各界,当地和其他大城市的报纸都纷纷作了报导,赞扬性的评论文章接连几天见诸报端。随后她又到乌鲁木齐举行了音乐会。于是《跑马溜溜的山上》就在全国像骏马般地奔跑开来。此后,上海大中华唱片公司约请俞灌制了唱片《康定情歌》,这首歌又随着唱片的发行进一步得到传播。
1949年5、6月,俞宜萱先后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举行了独唱音乐会,《康定情歌》是必唱曲目。这首东方的情歌,又随着俞的歌声,传播到了西方世界。1952年,康定中学的五位藏族学生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会上演唱《康定情歌》,又使之得到进一步传播。
歌中的张大哥、李大姐是否确有其人?也曾各说不一,争论不休。甚至有人在跑马山找出许多张大哥、李大姐谈情说爱的情迹。还有人问,《康定情歌》是汉歌还是藏歌?应当说,它是康定藏汉文化交汇碰撞的结果,就如歌里张大哥、李大姐可能是藏人,也可能是汉人,或者是“团结族”。2002年,茶马古道专家考察组在康定寻访到出身民歌世家的藏族民歌手毛永刚,他在为专家们演唱了“原版”的《康定情歌》之后,言之凿凿地说:早先康定城有个汉族“张裁缝”,有个藏族“李凉粉”(至今康定的凉粉都甚为有名),张裁缝之子张自才爱上了李凉粉之女李桂兰,最后终于喜结良缘。毛永刚的父亲依据这段佳话按照当地的溜溜调编成这首歌在婚礼上演唱,由此不胫而走,流传开来。康定城接受汉族文化很深,其藏族多有汉姓,藏汉结合的家庭普遍存在,情歌中汉族张大哥和藏族李大姐的爱情故事佐证了这一点。
还有人对歌词第三段“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爱哟,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有争议。有的认为与前三段有矛盾,是后人加工,而更多的人却认为整首歌是连贯和一脉相承的,本质上反映了康巴人天性的浪漫和洒脱不羁。
由此可以说,是藏汉团结的土壤,加上藏族汉族的联手创作加工,才使《康定情歌》传播开来,并盛名不减。尽管还有未解之谜,但这确是康定特有的地域文化孕育出的一枝奇葩。
康定人正将情歌文化发扬光大。从清朝到民国,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都要在此举行赛马会,所以原来的拉姆则山改称跑马山;而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辰日),为康定喇嘛寺的禁斋会(俗称吃哑巴斋),这天康定人要转大四方,出东关,登跑马山,过公主桥,经金刚、南无二寺,上子耳坡,越岭而下至北门返城,所以又称转山会。后来,政府把这两个节日合并为康定跑马山转山会或康定情歌节,并拟打造中国情歌节。正在建设的康定新城也将以情歌为主题打造“中国情歌城”,届时,豪放浪漫的康巴文化将和永恒不变的爱情主题相结合,吸引众多有情人们那多情留恋的目光……
作者简介
王怀林,藏名王·扎西尼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自考祖籍西部,母系源鲜卑后裔,故不安份,喜流徙,两次进藏工作而乐此不疲。曾主编或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四川教育卷》《可爱的四川》《香格里拉丛书》《天府英姿》《巴蜀民间节日》等书;有专著《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西部冲击——一个援藏干部的手记》《寻找东女国――从丹巴到泸沽湖的女国文化带》《魅力甘孜》公开出版发行;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并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