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各科冲刺备考攻略

来源:中华大课堂

2024年语文学科高考备考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试题结构和2024年九省联考基本相同,考察方向将继续强调深化基础,着意关联教材,创新试题形式;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生体验,关注价值取向,注重实际应用,考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的生活化、能力化、情境化趋势告诉我们,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维、全新的备考方式来对待语文学习,才能赢取高考的胜利。

一、整体复习策略

(一)明确考试要求,把握复习方向

备考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考试的要求和范围,了解考试形式和题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习计划。了解每个知识点的考察要求,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去查漏补缺。

(二)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语言积累

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考生在高考复习备考的做题过程中,遇到不熟悉的基础知识,要及时查缺补漏,做整理归纳,再通过背记,理解等方式反复进行强化。

(三)强调阅读练习,提高理解能力

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在复习备考中,考生要能抓住文体,从文体的角度去宏观把握;要形成对不同文体文本的解读思路;重在读懂文本,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要能审请题目要求,按要求清晰作答;要在大量的做题中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做题遇到新题好题剪下来粘在笔记本上,批注分析思路,研究标准答案;对阅读题中的典型题目要打通试卷和教材做梳理归纳。

(四)加强写作训练,提升表达能力

写作是语文考试中的另一大重点,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写作训练,提高表达能力。首先是书写,漂亮工整的卷面一定是作文的加分项。其次是素材和好词好句的积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做摘抄,要对时评热点关注并进行评论,要通过写片段作文来训练清晰的表达和充分的论证。此外,要利用好模拟训练,提高考场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写作的速度。

(五)多做历年真题,熟悉考试模式

通过做真题,可以熟悉高考命题思路;可以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易错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做真题也可以帮助调整心态,增强应试能力。

二、各知识板块复习策略

(一)信息类文本

1.文本类型选取要多样化。

2.重点复习文本层次划分,提高概括梳理整合能力。

3.明确文本观点,重点把握文外例证与文内观点的契合。

4.重点复习情境应用题。

(二)文学类文本

1.文学类强调文本情境,注重因文设题,所以要特别注重对小说散文主旨的把握,以便统摄各类题目。

2.教材内的小说复习,可以打乱教材顺序,按照时间脉络重组小说学案,掌握各个时期小说的特点。

3.教材散文复习,可以按照散文分类重组学案,精简教材重难点,以教材为本,带出高考考点。

(三)文言文阅读

1.进一步夯实基础,抽出专项时间进行教材文言挖空练习,强化文言基础。

2.强化文言意识——古今异义意识、字字直译意识、语境意识等等。

3.以时间或地点等为标记,划分文本层次,紧扣对应区域,重点突破高考语文第12题概括分析题和第14题解答题。

(四)诗词鉴赏

1.教材内的诗歌,可以按照作者和朝代重新整合学案,课堂讲解,结合新课标和高考真题,重点突出,一诗一得,既熟悉教材内的诗歌,又掌握高考考点。

2.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比较鉴赏等高考重点考查内容进行重点复习,掌握基本答题规律与方法。

3.诗歌鉴赏的前提与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大量读诗,做诗歌题,提高对诗歌的解读能力。

4.名句名篇默写,关键在于情境关联分析。对于容易书写错误的字,要形成纠错本,勤翻勤看勤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此专题是高考试题命制的试验田,各类题型都要练到,可以通过早读练习和课前练习进行穿插训练。

2.推荐使用多使用名校卷,多练典型题。

(六)作文

1.多渠道积累素材,如巧妙利用短视频了解热点新闻,关注央视经典节目打开思路,多阅读作文期刊丰富认知。

2.每周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单周进行片段训练,双周进行整篇训练,重点进行审题立意训练、开头结尾训练。

3.关注多元关系作文的审题立意,准确分析关系型作文中关键词的内在关系,遵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行文。

4.向经典议论文学构思,如名家手笔(《过秦论》《六国论》《敬业与乐业》《拿来主义》《咬文嚼字》《谈骨气》等)、权威报纸(《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


三、“三大回归”复习法


(一)回归笔记

分类加温技法模块,提升思维水平。这里以高考最常见的“体会含意类试题”为例。

1.提问模式

(1)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2)请简析该句的内容。(3)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六看”思维模式

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的表达特点。

句外三看:一看该句位置特点,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

3.知识模式(储备)

4.答题模式

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

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

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如果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等修辞手法,体会时应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

对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进行切分,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

(二)回归教材

在梳理回归教材中活化知识。

(三)回归练习

突出纠错重点,查缺补漏。客观题天天练,综合训练贯穿始终。


数学

2024高考即将来临,数学科目一直是学生们备考的重点之一。根据九省联考信息,不难发现,部分省份数学高考命题试卷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高考试题数量在减少,单题分值加大,最后一题难度也加大。在数学考试中细心很重要,稍不留神就会被拉开差距。

尽管如此,也不必过分紧张。众所周知,目前高考数学试卷,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占70%左右的分量,只有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才能占领高考阵地。那么在高考最后冲刺阶段想要提高数学成绩,该如何应对呢?

一、高考数学冲刺复习要点

(一)掌握基础知识点

高中数学作为基础科目之一,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打牢基础,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题目。因此,在备考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点上,回归课本,梳理归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基础知识点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点点

(二)明确备考重点

高考数学考查的知识点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明确备考重点,把握考试的核心内容。例如,函数和导数、圆锥曲线、数列、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立体几何等知识点是高考数学的必考内容,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重点复习。

(三)重视存题、务必要重做错题

高考数学复习的最后阶段无非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扎实学科基础,另一个则是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是要靠“做存题”和重做错题。

所谓的“存题”,就是现有的、以前做过的题目。高考数学的复习资料里有一些归纳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的资料,考生可以重新翻看这些资料,把过去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和“温故”。

另外,要重拾做错的数学题,特别是大型考试中出错的题。错题重做是查漏补缺的很好途径,这样做可以花较少的时间,解决较多的问题。

(四)每天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数学限时训练以客观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和解答题为主,其训练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时间把控;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传统知识板块的保温;解选择题填空题的策略;学会“难题小做”;对知识网络交会点处的“小题大做”。

在解题过程中,读题很关键。读题一般强调解读结合,边“解”边“读”,以“解”为主。“解”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印象:“读”就是将已经熟练了的部分跳过去,单刀直入,解决最关键的环节,起到省时、高效的效果。答题时可以采用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不同的方法,还可以借助图像、表格等形式来帮助理解题意。每天多练习,熟悉各种题型,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五)重视高考模拟考试,提高实战能力

无论是省市模考、学校模考,还是考生自行限时模考,各位考生需要高度重视。一方面,它营造仿真的考试环境,限时完成。另一方面,要在正确率上下功夫,以稳取胜,当正确率得到保证以后,速度会自然而然地提上去。此外还要调节数学考试策略,适当分配各部分试题的答题时间,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把握答题节奏,正确对待难题和容易题,学会放弃很重要。

为了避免答题不规范而失分,建议大家练几套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的模拟卷(包括近几年高考数学卷),并且自批自改,精心研究评分标准,对照自己的习惯,力争减少无谓的失分,保证会做的不错不扣分,即使不完全会做,也应理解多少做多少,增加得分机会。

二、高考数学答题技巧

(一)巧解选择、填空题

解选择、填空题的基本原则是“小题不可大做”。

选择、填空题是知识灵活运用,解题要求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逆代法、估算法、特例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尽显威力。关于选择题,若能把握得好,容易的一分钟一题,难题也不超过五分钟。一点思路都没有的要直接跳过,思路似有若无的也要及时放下,在完成后面会的试题后再回头做解答,避免因时间不足导致会做的没有时间解答。

(二)细答解答题

1.规范答题很重要。

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拖泥带水,高考评分是按步给分,关键步骤不能丢,但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步骤。答题时,尽量规范使用数学符号,这比文字叙述要节省时间且严谨。即使过程比较简单,也要简要地写出基本步骤,否则会被扣分。经常看到考生的卷面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造成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相差很多。尤其是立体几何中的“跳步”书写,使考生丢分,所以考生要尽可能把过程写得详尽、准确。概率统计部分没有必要文字表述只有结果,这是大忌。

2.分步列式,尽量避免用综合或连等式。

高考评分是分步给分,写出每一个过程对应的式子,只要表达正确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有些考生喜欢写出一个综合或连等式,这种方式就不好,因为只要发现综合式中有一处错误,就可能丢过程分。对于没有得出最后结果的试题,分步列式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过程分,由此增加得分机会。

3.尽量保证证明过程及计算方法大众化。

解题时,使用通用符号,不易吃亏。有些考生为图简便使用一些特殊方法,可一旦结果有错,就会影响得分。

(三)高考数学答题时间如何分配

对于高考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重在保简易题。鉴于高考数学客观题部分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点的考察,可以稍稍放慢速度,把时间控制在50-60分钟,力求做到准确细致,尽量保证70分的基础分不丢分。之后的三道简易高考数学解答题每题平均花10-15分钟完成。至于后两道高考数学大题,建议先阅读完题目,根据题意把可以联想到的常考知识点写出来,例如涉及函数单调性、切线斜率的可对函数求导,圆锥曲线的设出标准方程、数列里求出首项等等。如果没有其它的思路,不要耽误太多时间,把剩下的时间倒回去检查前面的题目。

高考数学题要认真仔细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所以,在高考数学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三、高考数学答题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二)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1/3以上得分,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三)快与准的关系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四)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卡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这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英语

2024年高考即将来临,英语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成绩往往直接影响到整体分数的走向。只要考生踏踏实实利用好最后一个月时间,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1.坚持地道语言的输入

语言的输入并不是指一定要通过做题这种形式。语言的输入有很多种形式:看报刊新闻,听时事要点、名人演讲,读背时文美文、教材课文……大量的听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言知识的积累,加强对英语表达的敏感度,语感也会随之增强。同时,接触和熟记各类文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熟悉话题,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牢记常用词汇、句型及固定表达法。

2.词汇语法的查漏补缺

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学科的基础,是掌握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前提。近两年高考对词汇量的要求明显提高。在复习词汇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准确记忆高频词汇的意思,更要熟练掌握核心词汇的用法。尤其注意词形转换,动词短语,介词搭配,不规则动词变化,同近义词辨析,一词多义,常用句型等基础知识。对于易忘和易混淆的琐碎知识点,可以用背默的形式将它们系统归纳到笔记本上,每天进行反复记忆,直到高考。而最后一个月对于语法的复习,则在于对核心语法知识的系统掌握,如:复合句,时态语态及非谓语动词等。可依托历年高考题中出现的语法知识点,对知识脉络再次进行梳理,查漏补缺,看是否真正掌握。避免做偏题怪题。

3.真题限时训练和反思

阅读技巧主要是体现在如何运用所学词法和句法知识理解篇章、定位信息和分析篇章结构。而完形填空考查重在理解、逻辑和词法。在备考中,首先,学生们每天可以阅读一些词汇使用地道、语篇结构清晰、内容有深度且不同题材的语篇,话题可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技、生物或广告类。如,限时完成精选模拟题的阅读或完型试题,或是时文美文等,以保持对语言的敏锐感。其次,每周保证有二套高考阅读真题限时训练,增加对高考真题的适应度。完型可通过专项训练来提高,一次性连续做3--4篇。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通读文章,领会大意,瞻前顾后,通过上下文语境的暗示来选择答案。避免受到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将每个空都依据汉语意思进行选择。最后,习题完成之后的总结归纳尤为重要。要根据正确答案的思路来调整自己,设法从命题人角度去深度理解试题,找出"题点",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将文章中使用地道的词句,及涉及熟词新意、常错搭配等句子摘抄下来,反复记忆。

4.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

书面表达答题的规范性会对分数起到重要的作用。书面表达可以在最后一个月里有显著的提高。近年来的新高考短文写作命题更趋向于半开放式的写作,即进行经历描写并表达观点类作文。教师可以精选题目进行训练;学生可每天练习一篇作文交给老师进行面批。练习中注意书写规范,卷面美观,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平时可以按话题多背范文,甚至可以改写范文,多积累话题词汇和句型。在备考过程中,还可加大阅读与中国特色文化有关的文章,拓宽文化知识面,加强文化意识。读后续写应加强素材积累,侧重动作链和情绪描写训练,同时融入创造性思维能力、把握短文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能力、对篇章结构把控能力训练。

5.强化听力训练技巧

听力训练采用泛听+精听原则,课堂+课后原则,每天坚持听10-15分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实践听力策略,如:通过关键词推断场景和地点,数字和时间题需要运算和筛选,针对文本中出现的转折词进行推理判断等。

6.调整心态,从容应对

考试临近,同学们要稳住心态,从容应对,继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如果遇到困难,及时向老师、同学或家长寻求帮助。相信同学们终会克服困难,蟾宫折桂,取得高考胜利!


物理


一、整体复习策略

(一) 注重教材,强基固本

要认真阅读教材,挖掘教材中习题、阅读材料、思考与讨论等栏目的原理指向,弄清课本插图中所包含的物理信息、所反映的物理规律或意义,做到“扫除盲点、面面俱到、颗粒归仓”。加强对重点知识板块的保温,对基本规律和重要结论要记清悟透,典型题目要重新熟悉思路,重要物理模型要经常梳理。忌盲目刷题,忌好高骛远,要通过查漏补缺弄清自己的短板。

(二)回顾笔记、勤能补拙

做过的错题、典型题不能只看,要动手做,要有计划、有总结、有规律,按部就班,稳步推进。

(三)加强训练,保持节奏

学理科类科目一定不要怕做题,学到的知识一定要实践才能烂熟于胸,光听不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保证每天都要有落在纸面上的题目,兼顾各种题型,瞄准自己的薄弱点,强化限时训练,保持做题手感,提高做题速度,提升答题的准确率。要学会舍弃,没必要把考场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解决不了的题目上。对待每一次模拟考试要像对待高考一样,在实战演练中提升学科思维能力、读题审题能力、规范答题能力,在训练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做题节奏。

(四)调整情绪,稳定心态

可以通过室外运动、与同学谈心、跟家长或老师交流等方式,排遣内心不良情绪,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专注当下的具体事,解决具体的学科问题,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短期目标,并为之付出行动。

二、答题技巧

答题之前,先将试卷浏览一遍,特别是要浏览选择题说明。认真审题,审题过程中要注意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学会排除干扰因素。答题时,先易后难,熟题生做、生题熟做,要在准确的基础上求稳。做完题后还要检查和验算。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1.筛选排除法

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先将明显错误或不合理的选项逐一排除,最后只剩下正确的选项,注意有时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那就是排除正确的选项。

2.特例赋值法

有些选择题,根据它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的一般情况,难以直接判断选项的正误时,可以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代入到各选项中逐个进行检验。凡是用特殊值检验证明是不正确的选项,一定是错误的,可以排除。

3.极限思维法

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从而作出科学的推理分析,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该方法一般适用于题干中所涉及的物理量随条件单调变化的情况。极限思维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是逆着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或者由果到因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可逆性物理过程中(如运动的可逆性、光路的可逆性等),或者运用反证归谬、执果索因进行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有时可以使解答过程变得非常简捷,特别适用于选择题的解答。

5.对称分析法

对称情况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这种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快速解题。

6.反证例举法

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中,带有“可能”、“可以”等不确定词语,只要能举出一个特殊例子证明它正确,就可以肯定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中,带有“一定”、“不可能”等肯定的词语,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驳倒这个选项,就可以排除这个选项。

7.二级结论法

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二级结论”,熟记并巧用一些“二级结论”可以使思维过程简化,节约解题时间。非常实用的二级结论有:(1)等时圆规律;(2)平拋运动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3)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轨迹重合;(4)直流电路中动态分析的“串反并同”结论;(5)平行通电导线同向相吸,异向相斥;(6)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改变极板间距离不影响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强度等。

8.作图分析法

根据题目的内容画出图象或示意图,如物体的运动图象、光路图、气体的状态变化图象等,再利用图象分析寻找答案。作图类型主要有三种:(1)函数图象;(2)矢量图;(3)几何图。

9.等效替换法

等效替换法是把陌生、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或关系相同的前提下,转化为简单、熟悉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研究,从而认识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等效替换法广泛应用于物理问题的研究中,如: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效场、等效电源……

(二)主观题答题要领

1.必要的文字说明。

2.必要的原始公式。

3.突出物理推理过程及明确的演算结果。

4.数学方法的应用和表述要规范。

5.使用各种字母、角标要规范。

6.物理语言要规范、准确,有学科特色。

7.绘制图形、图像要清晰、准确。


化学


在最后的关键阶段,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提升,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一、整体复习策略

(一)回归课本,筑牢化学基础知识

经历以基础知识梳理为主的一轮复习,可能会有知识点太多而整理不过来或者记错记混等情况,但若能建立起知识结构框架,熟记知识点在课本中的位置,可以减少梳理知识的时间。遵循高中课程标准编制新教材、命制新高考,新教材有趣又有用,对于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中学生遇到的陌生知识点,应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到出处,如KMnO4(H+)与H2C2O4(aq)的反应、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酰胺类物质的命名、X射线衍射等内容。通过再次回归教材,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再次犯错。

(二)体验真题,熟悉化学命题趋势

多分析历年的高考真题,明确考试方向和命题趋势,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其次,总结历年真题的相同点、找出不同点,不要抱有之前考过就不会再考的侥幸心理,能自己总结出高频考点。如,元素化合物以钠、铁、氮、硫、氯为主,情景素材更加关注生产环保和学术探索、计算题主要涉及反应原理的内容、新教材中新加入的内容往往是高频考点。

(三)强化训练,提高化学解题速度

最近一个月以压轴卷为主,勤练习多反思,解题时多想命题的意图,同时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提升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让秒杀化学的梦想照进现实!强化训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审题规范、书写规范、表达规范,少失分就是多得分。最后一个月的强化训练是会做题、拿高分的关键点,但也要减少“机械刷题”,新高考题更加注重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如Kp的考察代替了Kc的考察,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不再局限于浓度差除以时间差,陌生的方程式代替教材中的方程式。

(四)分层教学,发掘学生最大潜能

化学的必备知识为化学语言与概念、反应变化与规律、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和方法等五个方面。每部分内容的知识点被考察的频次划分为低、中、高。在以往的模拟考试中,赋分为C和D的学生,知识漏洞较多,应紧抓高频考点;赋分为B的学生,粗心失误较严重,应紧抓中、高频考点,更加关注纠错和反思;赋分为A的学生,知识网络清晰,应不放过任何频次的题目,避免细节丢分。

(五)放平心态,学会调整情绪

高考只是人生中一次小小的绽放机会,不必过于重视结果,更应沉浸于备考的过程。紧张是正常的,若高考时碰到繁难偏怪题或简单基础题,要有“我难人亦难,不要畏难;我易人亦易,不可大意”的心理,戒骄戒躁,养成良好的备考和应试心理。

二、化学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

1.“细”就是要“细致”,审题要细,切勿漏看条件,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找到突破口。

2.“活”就是解题时方法要灵活,面对四个选项,要扬长避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3.“准”就是要准确。在选择题中涉及到“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很普遍,要看准题目要求,切勿答非所问,选准正确选项。

4.选项中的错误分为“知识错误”和“逻辑错误”、“表述错误”,其中“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应肯定是错误的选项;“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选项本身的叙述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应是错误的。

(二)非选择题解题技巧

1.化学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考点突破: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

2.化学工艺流程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图为载体,可将该试题分为两个考向:一是以矿物开发利用工艺流程为情境的综合题,二是以工业废料再利用工艺流程为情境的综合题。考点侧重于反应变化与规律、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分离、提纯、鉴别;电化学和定量计算等。

考点突破:掌握本题型的基本特征,熟悉工艺流程图的表示形式以及分析方法;掌握工业生产中常用化学术语,如粉碎、酸溶、碱洗、焙烧等;掌握条件控制的方法和目的,如温度、酸碱性等;掌握陌生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等。总之要回归课本,夯实元素及化合物基础知识。

3.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电化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的分析。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

考点突破:这类试题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以及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

4.有机推断类试题

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考点突破: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这类题可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境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


生物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生物学选择性考试旨在基于学科特质,依托学科内容,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引导考生热爱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崇尚劳动、弘扬科学方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客观认识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考查的学科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

一、复习建议

(一)注重基础知识,发展科学思维

高考前的回归教材要根据章节知识要点精读教材,尤其是概念、结构和功能、特点、意义等结论性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点的横纵比较。同时要关注教材中的黑体字、图示、思考与讨论、相关信息、资料分析、旁栏问题等,尤其是课后习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读教材的过程中领会并掌握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建立模型、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

(二)认真对待考试,注重错题纠正

在高三的快节奏复习中,你很难去发现自身哪些方面掌握得不好,考试就是暴露出不足的时机,考前一个月高密度的考试就是给你不断提供查漏的机会。因此,每次考试都要认真对待考出自身的真实水准,考后要善于总结,找出不足点并设法攻克。考试时严防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现象的发生,考试后不要只盯着参考答案不放,而要紧跟老师的分析并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高考真题,弄清主干知识

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刘芃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与其大量刷题,不如把历年真题拿来仔细琢磨,因为真题是出题人精雕细琢的产物。高考考查的是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研究高考真题你会发现哪些是命题人青睐的命题点,这些就是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是我们复习过程中必须烂熟于心的地方,绝对不能放过。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阶段容易迷失方向,思维混乱,放眼望去,书本、笔记密密麻麻,无从下手,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读起?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就是我们后期进攻的方向。

(四)努力调整心态,注重应试技巧

通过多次模拟训练,要努力树立“人易我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的意识。做到合理安排,总分最优。杜绝非智力因素失分,把会做的题一定做对,能拿的分一定拿足。无偏差地领会题目要求,如“细胞器”还是“细胞结构”,是让填“序号”还是“结构名称”,是“细胞”还是“生物体”,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括号中的词语或语句、图表的标题部分和小字注解部分等。非选择题的语言表达要具有专业性、规范性、完整性和条理性。

二、做题要求

(一)灵活解题

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解题就是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科学作答

1.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

2.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

3.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

4.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

5.关注社会热点

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沙尘暴、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等)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

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

三、做题提醒

(一)选择题

选择题的做题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要随时标记,以便复查。

1.读题,标出关键词:如”正确或错误““一定”“主要”等。

2.读完所有的选项:一是防止遗漏,二是进一步验证所选答案。

3.不确定的先随意选一个,按需要做标记。

4.做完所有选择题,先涂好答题卡。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选择占分较高,若最后涂卡,可能会因为心急造成的紧张导致涂卡出现严重的错误。

5.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现今高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题干的设置更复杂更隐晦更难把握,而此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

6.要舍得花时间(20~30分钟),不急不躁,避免忙中出错。

7.保证4个选项都要看到,不要认为含“一定”“绝对”“完全”的选项就是错误的。

8.注意有些选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要求不相吻合。

(二)非选择题

在做非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常常也就是题目的题眼。它将告诉我们试题要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回答的知识。关键词能否准确找到是能否正确解答试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题型一 :曲线类

解答曲线坐标题的析题原则可分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

1.识标

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基础。

2.明点

坐标图上的曲线有些特殊点,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行或列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

3.析线

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或超过一定范围时),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注意: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

题型二:表格信息类

1.题型特点

它属于材料题,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题。可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题型,其反映的信息相对比较隐蔽,不易提取,因而具有一定的难度。

2.表格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阅读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

(2)对表格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准确把握表格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

(3)将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证。

(4)对材料分析及与原理结合论证的过程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以起到首尾呼应的答题效果。

题型三:图形图解类

1.题型特点

生物体的某一结构或某一生理过程均可以用图形或图解的形式进行考查。这类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

2.解答该类试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意: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口。

(2)找答案:

①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要一一理清。

②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

题型四:实验探究类

1.题型特点

实验探究型试题主要包括设计类、分析类和评价类。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2.命题方向

设计类实验是重点,包括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实验改进方法等。

3.解答该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

(2)明确实验原理:

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到的生物学有关学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

(3)确定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4)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题型五:数据计算类

1.题型特点

考查核心在于通过定量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命题方向

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

3.解答该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知识体系,找准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

(2)谨慎思考,找出解题所需的数据,分析题目的所给信息的关系。

题型六:信息迁移类

1.题型特点

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图线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资料信息。这种题型需要考生分析和处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现的特征,进而选择或提炼有关问题的答案。

2.命题方向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

3.解题一般方法

(1)阅读浏览资料、理解界定信息:通过阅读浏览资料,明确题目事件及信息的类型,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确定解题思路。

(2)整合提炼信息、探究发掘规律:对于题干较长的题目来说,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迁移内化信息,组织达成结论:紧扣

题意抓住关键,根据整合提炼的信息,实施信息的迁移内化。信息迁移分为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

题型七:遗传推断类

1.题型特点

遗传推理题是运用遗传学原理或思想方法,根据一系列生命现象或事实,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相关的遗传学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类题型。该题型具有难度大,考查功能强等特点。

2.命题方向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性状显隐性的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导、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的区分、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等。

3.解题的一般方法

在解决该类问题时一定要充分使用“假说-演绎法”,注重推理判断,不要只执着于计算。


政治


一、大力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是得高分的底气,紧扣材料和题干是做题的关键,考生要熟练掌握出题思路,查漏补缺,巩固基础,提升短板。

一要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因此,考生应确保对基本概念、原理、观点等有深入的理解。建议考生在复习时,按照教材的逻辑构建知识体系,如按照章节、主题等组织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要关注时事,了解政策变化。政治高考经常会结合时事热点进行考查国家政策和社会动态。建议考生定期浏览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及政策背景,拓展国际视野、积累专业名词,同时注意理论发展和价值导向。

三要提取信息,培养分析思维。政治高考要求考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具备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考生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不轻易接受单一观点,不盲目钻牛角尖走偏。

四要注重技巧,提高应试能力。政治高考不仅考查知识掌握程度,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解题技巧。考生应通过练习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注意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二、借力高考真题

做高考真题的目的在于全面掌握高考考查的基础知识范畴,熟悉题型、题量,把握做题节奏,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一要多角度挖掘真题,掌握命题本质。真题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真题的使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年份,通过做整套真题卷的限时训练来全真模拟高考,锻炼考试者的心态、时间掌控能力和重难点把握情况;另一种是将真题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出高频考点,针对高频考点再遴选出典型例题和典型习题,有的放矢,突破重难点

二要多维度提升总结,做好冲刺复习。进行高考演练,积累实战经验,分析高考真题的命题思路、解题方法,探索解题规律。选择题要干枝对应,审查选择项与设问、材料的契合度,概括总结常用答题技巧。主观题要“两审一划三结合”,即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划出关键词句,考点、材料信息、时政相结合,要求学生摒弃凭感觉做题。

三、紧抓错题管理

深入研究错题是每次考试后应开展的重要工作,是科学整理、正确应用错题的前提。

一要正视错题,自我剖析反思。错题是能力提升的垫脚石,高考备考复习中,做错题不可避免,关键在于如何以错题为落点,强化能力提升。考生要正确面对每一次测验出现的错题,结合个体自主研究与教师试卷讲评,立足命题立场评析试题、高手视角解答试题,从而明确试题怎么考、怎么答、为何错答等问题。

二要以知促行,挖掘错题价值。错题是成绩提高的助力器,考生要高度重视备考过程中的错题复习,每隔一段时间可以盖住答案重新独立做然后自批,考前翻看错题本一遍。在“知(试卷分析,明晰缺漏)、改(试卷讲改,纠错补漏)、化(咀嚼反思,攻坚克难)、优(化短为长,滴水不漏)”上做文章、下功夫。

四、归纳解题方法

学会归纳方法,掌握各类试题的一般命题特点,以形成后期做题时对同类试题解题的条件反射,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一要注重内容,提高分类概括能力。考生要提高概括材料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答案的能力、组织书写答案的能力。对于选择题,在训练中一定要整理易错易混点,不用抄题直接整理出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即可。对于启示类、原因类的选择题一定要教会学生做题方法,尤其是原因类的选择题学生出错率最高,最容易犯原意重复或者倒果为因的错误,因为这种题一般四个选项说法都是正确的。

二要兼顾形式,严格做到书写要求。必须按照主观题答题规范的基本要求来书写:分列要点,注重要点间的逻辑性;思维全面,语言简练;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准确应用政治术语;理论与材料要有机统一。越是最后阶段,越要训练学生的规范作答能力,坚决反对列清单式作答,平时训练要求学生作答必修用规定的黑色圆中性笔作答,在高考阅卷中,不按照要求用笔,扫描到电脑上感觉很乱,不好辨认。

五、回归思政教材

准确把握命题中的关键词以及关键句,并与所学原理性知识在大脑中建立起关联,进而提高答题效率,而其基础就在于回归教材。

一要明晰课本主线,切忌舍本逐末。思政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容量大、知识点多、涵盖领域广,七本书主要明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逻辑思维丰富发展运用中,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考前一周时间,考生务必回归教材,再次强化对书本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二要明确高考背景,切忌过多犹豫。政治的考题材料和题干都较长,审题能力要过关。选择题的知识的覆盖面广,建议基础知识简单时采用排除法,遇到两选项纠结时阅读分析,找关键词选出与题意最紧密的。表格题认真阅读数据和文字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法律题一定要明确法律条款和民法原则,漫画题要看懂内容以及选项相对应的哲学(或逻辑)原理等。

三要利用思维导图,切忌囫囵吞枣。主观题常以是什么(直接理论分析)、为什么(原因)、怎么办(措施)、意义、辨析、启示、建议、小论文等形式设置,综合性非常强,考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材料的能力。要积累各种类型的答题套路,要灵活运用主干知识、阅读理解、政治素养、逻辑思维。思维导图是优化主观题复习结构、提高备考效率的重要手段,平时要利用思维导图,把所复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历史


一、重温知识网络,巩固基础知识

学生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历史规律掌握的准确程度和牢固程度,以及学生掌握方法的多少和熟练程度。

(一)重温一轮通史知识架构

1.学生始终不能脱离基础知识。

2.冲刺阶段复习必须建构在一、二轮复习成果之上。

(二)科学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体系

1.将二轮专题和一轮通史框架建构成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

2.运用知识网络体系上统教材,下启集训能力提升。

(三)知识网络建构要求

1.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明确历史阶段特征

我们要通过古今贯通明确纵向的知识联系,突出中外关联明确知识的横向联系,整合重构教材,明确历史阶段特征,揭示历史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向,形成特定时期历史的时空感。

2.注重核心知识图谱构建,建构宏观知识体系

构建历史核心知识图谱,把握基本知识点及知识的脉络结构。知识图谱以专题为中心,通过关键词和线条逐级向四周发散,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整合,增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记忆力、感悟力、创造力,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站稳脚跟,应对各种试题的挑战。

3.注重史料重建历史现场,形成立体思维格局

从某种意义上说,史料就是有生命的历史。高三历史复习,我们要通过研读史料,让学生重返历史“现场”,与历史进行有效的对话,夯实核心知识,进行思维建模,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立体式的思维格局。

4.注重深耕统编历史教材,强化历史认知深度

统编历史新教材,统揽知识新体系。高三历史复习要基于统编版新教材完整构建核心知识结构,加强历史线索梳理和方法规律总结,全面升华历史知识认知水平,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仔细甄选,去除旧知,获取新知。

5.重课标抓主干,在夯实核心素养过程中升华核心知识

高考是以考标、核心素养我知道的,所以复习要以此为核心紧抓不放。

6.引导学生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衔接

历史学科与政史地语文等学科紧密衔接,要求学生复习拓展思维,跨学科运用知识。

二、聚焦特色热点、突破高频主题

服务于现实,是历史学科的传统功能,新高考尤显重要。也是历史统编教材的主旨之一。故以“五核心素养”为旨构建特色热点专题是必须的。如:

(一)主题构建

主题1 制度自信   国家治理

主题2 公平正义   民主法治

主题3 民族认同   国家统一

主题4 红色党史   百年逐梦

主题5 强国之路   体制创新

主题6 全球经贸   合作共赢

主题7 国际局势   大国博弈

主题8 传承文化   文化自信

主题9 科教创新   兴国之策

主题10 文明跌宕 社会转型

(二)链接时代特色

1.关注百姓日常生活,纵览政治经济文化渐变

2.关注社会重大变革,见证社会转型文明演进

3.关注不同学科关联,学以致用考查综合能力

4.关注史学研究动态,探究历史社会科学价值

5.关注党史国史国情,百年逐梦励志民族复兴

6.关注国际风云变迁,大国博弈搅动国际格局

三、强化考前集训,提高综合能力

考前强化集训,既是对前两轮复习成果的检验,更是提高迎考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对基础知识起到拾漏补缺的作用。

(一)训练模式

1.分题型训练:选择题、非选择题训练

2.限时强化训练,将每道题精确到分、秒级训练

3.完整高考仿真模式试卷训练。

4.参加省市级模拟训练

5.使用新高考卷训练

(二)训练要求

1.学生:练做题速度、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及解题的规范、做题的质量。坚持限时准快练,向规范要分数,向细节要分数,向严谨要分数,向书面要分数,向时间要分数。全面提升学生思维水平,让学生的历史知识、核心素养、能力在仿真模拟训练中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学生归纳训练得失,总结题型和做题经验规律。

2.教师:(1)必须批阅讲评。讲评的目的是以题目带动知识,开阔学生思路,归纳解题技巧规律。讲评必须认真分析试卷,充分掌握学情。严禁抛答案、对答案、就题讲题、一讲到底、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要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上下功夫,要把表扬鼓励贯穿评课始终,要尽量缩短训练与讲评的时间间隔,当天考完当天批阅讲评。总结不足,从知识、思路、试题类型、做题技术等方面归纳总结。

(2)教师在一、二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题型类别和相应解题方法、技巧。


地理


依据九省联考及众多模拟考试信息可知,高考地理学科命题存在以下特点:题型灵活,更具开放新颖和发展性;更加注重真实情境下知识的应用;试题设计多变,表现出“反套路,反猜题”的倾向。那么最后的备考冲刺阶段,如何高效备考呢?

一、复习备考策略

(一)回归教材,把厚书读薄

回归教材,有助于夯实基础知识,同时地理知识很多,过多过细的知识全部记住也不现实,在最后阶段要抓主干,纲举目张、执本末从,才能事半功倍。

地理知识主要分为三大模块,自然地理(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必修二、选择性必修二、选择性必修三)要“精”,用最简单的话语记住要点;区域地理往往借助中国或世界某个小区域进行考察,结合地形地貌、气候、人口、产业发展、资源、环境等知识点考察区域发展条件。

(二)重视地图,抓住地理的核心

地图是地理的眼睛,是地理所独有的知识载体,读图分析图形的能力,也是高考重要的考察内容。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查形式都集中在地图上,建议同学们后期做一些地理专题图形的集中训练,训练时要从图形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把图形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

(三)试题训练中注重逻辑分析

很多同学的复习更喜欢通过刷题去实现,如果一味地刷题,这是很不可取的,但刷一定数目的题又很有必要。所以建议同学们要进行刻意训练,多刷高考题,多思考,不要过于追求题目数量,更应该静心思考题中知识点的内在逻辑。

(四)三轮复习重点关注以下知识

1.重视地球运动情境化考查。该部分内容近年高考试题中单独考查相对较少,而是融入到综合题中,关注地球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地质构造(地貌),切入内外力,考查地质作用过程。地貌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过渡性的地理位置,关注两种力的作用。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该部分高考试题命题切入点小,命题难度较大,往往服务高考的选拔功能。

4.产业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这是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产业区位因素与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地理过程的分析。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命题情境来源广泛。

5.关注生态脆弱区(如水土流失区、农牧交错带、生态高寒区等)。

6.民居、聚落与地理环境,港口、航线及港区建设等。这部分与“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联系。

7.区域空间定位与尺度思想运用。区域是各种地理要素的载体,地理位置不同,区域空间特征有差异,较大空间尺度视角下,主要从宏观地带性因素分析地理问题;小尺度空间范围,往往要考虑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8.自然地理要素间的联系。该部分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便于对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

9.重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情景。如海洋发展战略、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

二、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1.等值线型选择题

解答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的前提是掌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找出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幅度→看疏密情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走向特点。等值线的判断一般需掌握“五读”,即读延伸方向、密度、极值、弯曲及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

2.地理图象解读型选择题

(1)先读图名

(2)细辨图例

(3)挖掘信息

前两点是该步骤的前提,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表分析的关键,也是解题的归宿。

3.地理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

解读坐标图,首先要能正确判读,读清坐标轴上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尺度等,明确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正确读取坐标图的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势,准确判读出各坐标对应的时间与数值;同时特别要注意峰值和谷值,分析数值的谷峰变化与地理事物的相关性。

4.因果型选择题

解答该类试题时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及题目提供信息,熟练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与因果关系,运用直选法、逻辑推理法或逆向思维法(倒推法)得出结论。

5.正误型选择题

该类试题的题干中往往有“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解题时要认真阅读各选项,充分调动和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顾其他选项。

6.比较排序型选择题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善于利用比较法进行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

解答排序型选择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出现的相对位置来推理它们的位置关系,重在比较判断再排序。

7.最佳型选择题

这样的题型四个选项可能都与题干相关,做题时要通过比较优化并抓住关键字“最”,仔细斟酌每个选项,切忌粗心大意,看到有相关的选项就盲目作答。

8.组合型选择题

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个选项;在选项中出现多的经常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

(二)主观题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要求和意图。对题型的图文材料进行信息转化(找出问题的实质-考什么)。

第二步:结合选择题的题干、综合题的设问再次提取信息,发现材料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根据试题情境和设问要求等,确定描述的思路(列模板),要全面。

第四步: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要求做到:

(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

(2)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

(3)富有逻辑:先因后果、有理有据。

(4)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

(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地理名词。

(6)简洁精炼:不啰嗦、不重复。

(7)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

(8)格式整齐:编“序号”或用“分号”(分点作答)。

2.不特殊指明时注意:

(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两个方面去想:

①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气压带和风带等。

②人文因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历史。

(2)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3)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4)回答评价类问题时,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5)区位问题: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方面分析。

(6)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

(7)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阅读4565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