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菊坛雅韵》全集

来源:中华大课堂

广播剧《菊坛雅韵》,其品在“雅”,其神在“韵”,在众多的广播剧中别开生面,是一部反映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奚啸伯先生艺术生涯的历史长卷性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含量。

广播剧播放列表

《菊坛雅韵》第一集

《菊坛雅韵》第二集

《菊坛雅韵》第三集

《菊坛雅韵》第四集

《菊坛雅韵》第五集

《菊坛雅韵》第六集

《菊坛雅韵》第七集

《菊坛雅韵》第八集

奚先生对京剧自幼耳濡目染,从而热爱京剧艺术,他广采博览,孜孜不倦,刻意求精,刻苦加上天份,终于创造了为广大京剧观众所喜爱的奚派艺术,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被誉为我国京剧“四大须生”。这部广播剧紧紧围绕奚先生“爱戏”、“学戏”、“演戏”三条线索展开情节,起伏跌宕,曲折感人;同时,对我国从二十年代的社会生活、人情世态、艺坛轶闻多有涉及;对京剧名家言菊朋、杨小楼、梅兰芳诸先生的艺品、人品亦有点睛之笔;从这部剧中,还可欣赏到许多精彩的京剧唱段,显示着京剧作为我国“国剧”的无穷魅力。总之,它是我国近代京剧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我们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的今天,这部广播剧无疑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史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当然,我们赞美《菊坛雅韵》,并不单纯因为它利益于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机缘,更在于它多侧面地、成功地塑造了奚啸伯先生感人的艺术形象。它从奚啸伯幼年落墨,一直写到他1977年逝世。这里面充满了矛盾冲突,悲欢离合,血汗泪雨;既表现了他刻苦学艺的精神及艺术成就(例如他表演上着重刻画人物,唱法上长于喷口吐字,讲究口劲,还表现了他对“一七”辙运用的造诣等),还表现了他在旧时代国难当头时不畏强暴的铮然风骨;既表现了他敬业乐业精神,也表现了他尊重观众、热爱观众的风范。总之,显示出奚先生的性格魅力和人格力量,给当今的听众以多方面的启迪。奚先生在解放后长期献艺于石家庄,年长的观众可能对他的演唱艺术还记忆犹新,倍感亲切,这部广播剧将唤起他们遥远而温馨的记忆。

谈这部广播剧取得的成功,不能不谈到编剧、导演和演播人员、制作人员的创造性的劳动。广播剧是舍弃了可视具象的听觉艺术,完全依靠声音来状物、叙事和抒情,因此,必须千方百计挖掘声音、音响和表现潜力。本剧历史跨度长(20年代——70年代),空间距离大(京、津、沪、宁、石等等),人物众多(30余人),情节复杂。要把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故事讲清楚,让听众闻其声而明其人、知其事、感其情,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可喜的是编剧、导演举重若轻,表现了较强的驾驭能力和叙事本领。导演选用北京人艺演员作为演播人员班底,利用他们的台词功夫,用不同的音质、音调、音色、音高,把不同人物的身份、情态以及特定状态下的情绪等等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来,闻其声见其人;再加上不时插入得当的唱段,使全剧说唱兼备,张弛有致,听来让人入神,因而不觉疲劳;为了消解整部作品京腔京味复沓而形成的听觉单一和疲劳,剧中安排了一个讲天津话、一个讲上海话的角色,从而使语音体系错落有致(当然以京腔为主)。至于时空的转换,导演精到地选择具有地域特色或特指内涵内涵的语音、音响体系,如鸽哨声、火车声、上海关的钟声、歌声……而加以渲染,这样就简捷、自然、贴切地交待或转换了时空,避免了那种单纯介绍性的旁白。声音表达潜力的深度挖掘和巧妙运用,是这部广播剧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总之,《菊坛雅韵》是一部主题积极、格调高雅、声情并茂、赏心悦耳、制作精良的广播剧佳作,是我国广播剧创作的一个可喜的新成果。

阅读533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