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师叶企孙的传奇人生

来源:中华大课堂

对审讯自己的人说:“我是科学家,我是老老实实的,我是不会说假话的。”而对自己的学生说道:“以后你见到我,就离得远远的,不要再理我了。”此人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叶企孙,他一生未婚,将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科研上,培养出了七十多位院士(李政道、杨振宁、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王淦昌、赵九章、王大珩、彭桓武),但是他的晚年生活却饱受磨难,最终孤独离开了人世。

这时,大家一定会对这位兢兢业业的先生充满了好奇,想要知道叶企孙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叶企孙明明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如此之多的贡献,培养出了如此之多的栋梁之材。

为何落得一个如此悲惨的下场,难道都没有人伸出援手,去帮助他吗?

接下来,让我们去了解叶企孙轰轰烈烈的一生,去看看他为了教出优秀学生都付出了多少。

发现物理奇才,用尽心力培养

那是在1923年,叶企孙学成归来之后,就顺利进入到了东南大学做物理副教授,在课堂上的叶企孙总是会用一些有趣的实验和语言,让学生们对他的课堂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在1925年9月的时候,叶企孙成为了清华大学的副教授,后来物理系成立之后,他就身兼两个职位,一个是系主任,一个是教授。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合影,这张照片中有11位未来的中科院院士。前排左四为叶企孙

面对繁重的工作,叶企孙并没有觉得劳累,反而始终都在乐观地面对生活,对待科研事业更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一心想要推动我国的科研事业。

因此,在1929年的时候,叶企孙又建立了物理学院,物理学院中涵盖的学科范围与物理系想比,就会现得非常广泛。

与此同时,叶企孙对于任何一个对知识渴望,对学习向往的学生都会悉心培养。

例如钱学森和李政道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当时在1934年8月份的时候,钱学森以***的成绩顺利毕业,毕业之后的钱学森参加了由清华举办的一场考试。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叶企孙通过钱学森的试卷成绩发现了钱学森是一个可造之才。

要说当时钱学森在此次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很高,甚至数学都没有及格,但是钱学森的航空工程却取得了高分。

正是这门课程的成绩成功引起了物理教授叶企孙的注意,于是叶企孙破格录取了钱学森,让他有机会可以在清华大学读书。

面对叶企孙的赏识,钱学森的内心非常感动,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因此,在学习中的过程中,钱学森就会比其他学生更加努力。

终于在他的努力之下,对我们国家的军事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钱学森的存在,他对我们国家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工作进程至少向前推进了20多年,并且会被人们称之为“火箭***”。

也许,如果当时钱学森没有遇到叶企孙教授,也许一切都将会变得不一样。

因此,在后来,钱学森的心中对叶企孙老先生心中始终都保持着感恩之情。

当然叶企孙除了具有慧眼识珠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也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的老教授。

例如对李政道的教学方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曾在1945年的时候,叶企孙当时在联大教授物理课程。

正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叶企孙发现了一个举止奇怪的学生,这个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总是低着头看书,很少去听老师讲课,于是,也叶企孙为了测试这个学生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课,便会在上课的时候,故意对他多提问几遍。

可谁知,这个学生面对叶企孙的提问,完全可以做到对答如流。

就这样,这个学生成功引起了叶企孙的注意,于是,在课后叶企孙特地去了解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原来这个学生的名字是李政道,是从浙江大学转过来的插班生

在听到是插班生之后,叶企孙本以为李政道是因为还没有熟悉环境,因此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于是他便在这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对李政道的行为进行过多的干涉。

久而久之,叶企孙认为李政道这样下去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于是,在一次课堂上叶企孙特地走到李政道的面前,看了看李政道手中的电磁学高级教程。

对李政道说:“你现在在读这本书的教程吗,那你以后就别来上课,来上课岂不是浪费时间。”

李政道在听到叶企孙不让自己来上课的话语之后,非常紧张,便对叶企孙支支吾吾地说道:“老师,我以后会好好听讲的。”

面对李政道的态度,叶企孙笑了笑,并拍了拍李政道的肩膀,对他说:

“我没有要怪你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你对这些基础的电磁理论知识已经掌握了,因此你就不用再这里来上课,浪费自己的时间,你可以去图书馆学习这些高级教程,只要你能按时来参加实验课程就好。

在听到教授的解释之后,李政道终于松了一口气,同时也被叶企孙开明的态度所折服,在此后的日子里,李政道对这位老师可谓是毕恭毕敬。

虽说当时李政道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是实验部分却是有所欠缺,叶企孙为了能让李政道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便特地在一次考试中,特地对他的理论成绩降低了两分,其实,李政道当时的理论成绩完全可以达到满分。

在这种情况,李政道特地找到叶企孙为其原因,为何要降低自己的成绩,于是叶企孙便对李政道说:“你的实验成绩不行,因此,我才会降低你的理论成绩,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做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在经过了这件事情之后,李政道在做实验上下足了功夫,正是在叶企孙的这种督促下,李政道在物理方面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

后来,李政道在叶企孙的帮助下,进入了芝加哥大学学习,并且还和自己的师兄杨振宁在美国获得了华人的第一个诺贝尔奖。

李政道面对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所收获的种种,他的内心始终都非常感恩自己的老师叶企孙。

甚至在1998年的时候,李政道特地去上海敬业中学去参加了叶企孙诞辰100周年大会,并且对着众人说道:“叶企孙老教授就是我人生中的启蒙老师,是我一生科学成就的恩师。”

力排众议,挑选好老师

叶企孙除了对学生的栽培上非常用心之外,对每一位教师的选择也非常用心,也为叶企孙的内心非常清楚,要想教好学生,那么就必须要有好老师,毕竟老师就是学生的第二代父母。

叶企孙曾为了找到好的老师,付出了很多心血,当时叶企孙听说吴有训的鼎鼎大名之后,就想要将吴有训邀请到学校授课,教书育人。

当时的吴有训正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不得不说,叶企孙之所以会选择吴有训要学校授课,其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吴有训不止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对于物理实验的追求更是精益求精。

吴有训在哈佛学习期间,曾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一个实验他能够反反复复做几十次,因此,这样的吴有训受到了导师康普顿的赏识,在导师的帮助下,他发表了一系列轰动物理学界的论文。

吴有训在学成归来之后,叶企孙特地向吴有训发出了邀请,希望他可以来清华大学授课,而此时此刻的吴有训正愁找不到一个可以做实验的地方,而清华大学的实验室无非就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吴有训答应了叶企孙的请求,于1930年的时候进入了清华大学授课。

1941年清华大学校庆时领导合影。右起:叶企孙,冯友兰,吴有训,梅贻琦,陈岱孙,潘光旦,施家炀

在吴有训进入清华大学之后,身为系主任的叶企孙非常开心,为了表示对吴先生的敬重,以及对科学的敬重之情,于是,叶企孙就为吴有训开出了便自己还要高的工资。

很多人都被叶企孙的这种做法所折服,纷纷感慨道:“这比叶主任的工资都要高呀。”

在进入清华大学之后的吴有训也没有闲着,除了带领学生们学习之外,他还时时刻刻地泡在清华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内,在短短的四年之内,吴有训就发表了8篇重要论文,为国内的物理学发展以及对学生的教导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曾对即将踏上社会的学生自谦地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

“我教得不好,真是有一些对不住你们,但是***一点能够对得住你们的是,我请来教你们的先生一个个都比我强。”

潜心钻研,孤独离世

难道叶企孙真的如他自己所说的一般,是一位平庸之辈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知道叶企孙曾在1911年2月的时候,就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学堂,当时他仅仅只有13岁,可谓是一个神童。

但是在清华学堂的求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时的他仅仅在清华学堂学习了半年多的时间,就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叶企孙只好暂时放弃了学业。

直到辛亥革命结束之后,清华学堂被改成了清华大学,在这种情况下,叶企孙又一次通过参加考试顺利进入了清华大学,因此,叶企孙的实力不容小觑。

在进入清华大学之后,叶企孙心中牢记父亲的教诲,慎重交友,潜心研究。

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之下,终于在1916年的时候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术论文《考证商功》。

后来在1918年到1923年期间,叶企孙开始了自己的留学梦想。

在1918年的时候,叶企孙进入到了芝加哥大学的物理系。

后来在1920年的时候,叶企孙凭借努力又顺利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在这里,叶企孙遇到了物理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布里奇曼,而此人恰好是叶企孙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布里奇曼对叶企孙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布里奇曼的带领下,叶企孙在1921年3月的时候,确定了用X射线短波***法***测定基本作用量子h值并且受到了世界上很多物理学家的认可,甚至被称之为最准确的h数值。

在1923年,叶企孙学成归来之后,就顺利进入到了东南大学做物理副教授,在课堂上的叶企孙总是会用一些有趣的实验和语言,让学生们对他的课堂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在1925年9月的时候,叶企孙成为了清华大学的副教授。

后来物理系成立之后,他就身兼两个职位,一个是系主任,一个是教授。

面对繁重的工作,叶企孙并没有觉得劳累,反而始终都在乐观地面对生活,对待科研事业更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一心想要推动我国的科研事业。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叶企孙任教以来,直至1940年,就仅仅一个物理学院,叶企孙就培养了很多科学院院士,有的则被选为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其中我们熟知的钱学森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除此之外,叶企孙还为我国的军事武器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叶企孙将所有的精力都投身于科学的发展上,一生都未成婚,很多人都被他的科研精神所感动。

但就是这样一个时时为学生和国家考虑的学者,最终却锒铛入狱,等出狱之后的他已经面目沧桑,身患重病,无依无靠的他,整日以乞讨为生。

1995年4月,叶企孙纪念铜像在清华大学落成

最终在1977年1月13日的时候,叶企孙老教授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在人生最后的时刻,叶老口中仍喃喃自语道:回清华园...

虽说叶企孙的一生坎坷多波折,最后还带着遗憾离开人世,但是他为祖国培养的栋梁,为祖国各项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无法被替代的。

叶企孙始终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身上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学习他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其发扬光大,让大师风范永存于世间。

阅读654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