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阿炳:吸食鸦片、赌光道观、被花柳病弄瞎双眼。你所不知道的阿炳:私生子、五毒染身,被花柳病弄瞎双眼,晚年落魄自尽身亡。
曾几何时,一曲《二泉映月》感动了一拔又拔的听众,这首乐曲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成为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
而《二泉映月》的原创者瞎子阿炳,则成为二胡爱好者的不二偶像。但是,有谁知道,被誉为民间艺术家的阿炳,一生竟会如此荒唐,“黄赌毒”一样不拉:爱赌博、抽鸦片、逛窑子,败光了香火旺盛的雷尊殿;因为生活不检点,身染花柳病,结果病瞎双眼;道观被败,无处栖身、流落街头,乞讨为生;晚年身无分文,悬梁自尽而逝……
一、阿炳的身世
1893年8月17日,,是阿炳出生的时间。那天一个大户人家,传来一阵男婴嘹亮的啼哭声,然而这个男婴来到人间,却是如此的不受欢迎,除了他的父母,也许没有人希望他来到这个世上。
阿炳的母亲原本是一户无锡富贵人家的媳妇,但命运不济,嫁入夫家,没过多久丈夫便因病去世。年纪轻轻就守寡,阿炳的母亲显然对命运的不公表示抗议。
在丈夫丧礼之上,阿炳的母亲认识了做法事的年青道士华清和,这名道士是当地一位道观之中的当家。因为法事,阿炳的母亲和华清和结缘,并且相爱了。显然这份爱情是不受世俗祝福的,尤其在那个深受封建礼教约束的旧社会,更加被世人所不齿。
阿炳的母亲一心追逐爱情,不管不顾和道士频繁约会,还怀了身孕。怀的就是阿炳。身怀六甲的母亲不得不为了孩子,深居简出,怕招周围人的谩骂,整日躲在家中不出门,不与人接触。
可是被家人认为德行不好的母亲,逃脱得了外面的流言蜚语,又怎么能堵住大户人家众人的嘴,为此在家中也是受尽了冷眼和嘲笑。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阿炳的母亲还是坚持生下了阿炳,并为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华彦钧。阿炳四岁之时,母亲因为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和众人的谩骂,就上吊自杀了。
阿炳睁着一双迷茫的双眼来到姨妈家,寄人篱下生活了四年,八岁那年,阿炳被姨妈一家送到了一个道观,也就是父亲华清和所在的道观,成了一名小道士。
二、子承父业
阿炳本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他的父亲华清和是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当道士,除了有香火钱外,还得外出做法事补贴道观开支,所以,华父在道教音乐上也很擅长。父亲的这项专长,后来也直接影响了阿炳。
只是,阿炳的童年是不幸的。母亲去世后,做道士的父亲不能扶养他,就将他送到同族的婶母家,直到8岁时才被接回雷尊殿,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阿炳的父亲华清和并没有告诉阿炳,自己是他的亲生父亲,而是选择隐瞒阿炳的身世,将阿炳收为徒弟,留在身边。其间,他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来跟着父亲学习道教音乐。
阿炳有很强的音乐天赋,12岁时已能熟练地演奏鼓、笛、二胡、琵琶等多种乐器。技艺有成的阿炳,17岁时就开始随父亲外出做法事,因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三、出家人的堕落
1918年,阿炳的父亲去世,25岁的阿炳与堂兄华伯阳接掌了雷尊殿,成为当家大道士。雷尊殿由于地处无锡的旧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因而香火非常旺盛,每天的进项颇丰。雷尊殿的香火收入,由阿炳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持收起。
有句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这话放在有些人身上,还是至理名言。当家道士阿炳的人生,正好可以铨释这一点。人一旦有钱了,就有许多酒肉朋友找上门来,几番恭维话下来,阿炳就晕得不行,人也飘飘然起来,出手大方,成为朋友中的仗义哥。
正是在那一帮狐朋狗友的引诱下,阿炳的人生一步步陷落,赌博、吸食鸦片、寄身青楼,开启了人生的荒唐模式。由于沉溺于黄赌毒,道观也疏于打理,结果,香客越来越少,每天的进项是入不敷出,结果让一座本来红红火火的雷尊殿人去香绝。
四、流落街头的说唱者
屋漏偏逢连阴雨。由于经常流连于风月场所,阿炳身染梅毒,34岁那年,更因梅毒而双目相继失明。道观里的香客跑了,失明后的阿炳又不能继续外出做法事,为了生存,他只得流浪街头,靠着一手道教音乐技能,靠给听众说唱卖艺为生。
正是在卖艺为生的时期,阿炳创作了《二泉映月》。据著名作家陆文夫先生的介绍,阿炳的《二泉映月》并不是他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风月场中主客之间调情时的黄色小曲《知心客》。并且,阿炳拉胡琴并非勤学苦练,只靠悟性,同一曲子,每次拉都不一样,任凭他即兴发挥!这样的真相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五、悲惨的谢幕
1947年,阿炳的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度日如年。
1950年,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专程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三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三首琵琶曲,这才让阿炳的作品得以流传。
1950年12月4日上午,没工作、没收入的阿炳,在雷尊殿最东面的一间小平房内上吊自尽,终年57岁,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1979年5月,墓遭破坏,由无锡市博物馆原地拾骨。1983年迁葬惠山东麓、二泉之南现址。墓地面积742平方米,主体由墓墙和翼墙组成,状如音乐台;旧墓碑现藏市博物馆,彩墓碑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无锡市文联立,杨荫浏书,墓前瞎子阿炳铜像,由钱绍武雕塑。
阿炳自尽说,是源自阿炳妻子董催弟的口述,而《无锡市地方志》则说他是患病身亡。
据他妻子董催弟说,阿炳是上吊自尽的。他虽给天津客人(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二人从天津来),录了《知心客》等曲子,一个铜丸(铜钱)亦没有捞到。那天起身,阿炳想弹弹三弦(家中仅有一把破三弦),取下一摸,咦,蒙上的蛇皮,被老鼠啃了一个大洞,阿要触霉头!阿炳又犯瞎心思了,他想,这样寒冬腊月,怎么还会有老鼠出现?一定老天爷跟他过不去,不准他弹曲,不让他活下去啦,再加上烟瘾发作,呵欠连连,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家中断粮已久,颗粒全无,借贷无门,饿得实在受不住。趁催弟出去讨点冷粥冷饭的当口,一个想不开,抽出道袍上的腰带,梁上一挂,去见阎罗王嘞!
关于《二泉映月》名称的来历
围绕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流传有许多故事,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松寿孩童时期和阿炳是邻居,少年时喜好二胡,在演奏技法上常常得到阿炳的点拨。后来他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一天天很冷,他在老师琴房外活动手指,随手拉了支阿炳教他的乐曲。一曲终了,过来一个人讯问他拉的是什么曲子。老师告诉他,这位问他的先生是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的杨荫浏教授。黎松寿说这乐曲是家乡一个民间艺人教的,没名字。杨荫浏说这曲子好,还说他们正在收集民乐,要用刚从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这样好的民间音乐。黎松寿和杨教授约好,回到家乡一直等到9月份,杨荫浏和曹安和两位教授才来到无锡。这次他们带来的任务是录制无锡的道教音乐。等录完这些道教音乐,黎松寿坚持请他们去录阿炳的乐曲。等阿炳拉完一曲,杨荫浏教授轻声问这曲子的名字,阿炳说没名字。杨教授说没名字不行,要想一个。阿炳接着说那就叫《二泉印月》吧。杨教授又说,《印月》这名字跟广东音乐重了,要不叫映月,无锡有映山湖么,阿炳说,好,你的学问大,就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