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有那么大号召力?

来源:中华大课堂

高祖刘邦未发迹的时候是出了名的无赖,整天不事生产好酒及色。谁料想就这么一个身处平民阶层,人品恶劣的大龄中年人,却带领众人手持三尺宝剑建立大汉基业。这难免让人有个疑问,刘邦一介布衣,能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吗?你看丰沛父老愿意跟着他创业,就连有一面之缘的项梁也毫不吝啬的借兵支援他。种种迹象表明,刘邦不是纯平民出身,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刘邦壮年时通过考核当上了泗水亭长,大致相当乡镇派出所、警务区一类的,职责是维护辖区内治安、缉捕盗贼等。亭长属于小吏,但官小责任大,上级部门是县尉,这就有机会跟县令助理萧何,监狱长曹参相结识。

如果刘邦只是个小混混,谁会瞎了眼举荐他当亭长,恐怕连考核这一关都过不去吧。淮阴的韩信家贫饭都吃不上,就没人举荐他当小吏。这说明刘邦家里有钱,还有一定的背景,这样就说得通了。

刘邦每次押送一干人去咸阳服徭役,县里官员都给刘邦300钱,唯独萧何对刘邦最好,每次都给500钱。萧何跟刘邦都是丰邑人,对刘邦特殊照顾可以理解,但是能一直多给钱,似乎又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一般。萧何一个县官员为何要对一个小吏那么好呢?

有一次,沛县县令为好朋友吕公办乔迁酒席,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庆贺,刘邦不拿一分礼金,随口一句“贺钱万”语惊四座,还挑个上座来坐,弄的县令下不来台,场面一度陷入尴尬。按照一般的逻辑,一个小吏敢得罪县令,试想以后还能在沛县混下去吗?奇怪的是,事后县令没拿他怎么样。我认为原因有两点。

首先,刘邦类似于社会人,县令哪里敢招惹。刘邦年轻时候行走江湖,曾经去大梁做过张耳的门客,拜沛县地头蛇王陵做大哥。还认识很多市井之徒,比如樊哙、周勃等,同时刘邦还有一帮自己的小弟,经常为了躲避仇家,带他们去大嫂家吃吃喝喝。上到大名士下到三教九流,都是刘邦结交的对象,可以说在沛县的江湖上,有刘邦的一席之地,妥妥的社会人。后来刘邦又当上派出所所长,更是黑白道通吃。县令只能敬而远之,拿他也没办法。

其次,刘邦的出身不简单,县令不想太为难他。《汉书高祖本纪》说刘邦的祖父当过魏国的丰公,丰公是丰县令的意思。《新唐书宰相表》说刘邦的四世祖当过魏国大夫,迁徙到大梁。到了刘邦的祖父这一代,又迁徙到丰县,当了个丰县令。后来秦灭魏国,刘邦家沦为富农,比一般家庭有钱。刘家毕竟有丰县的父母官的背景,威望和人脉还在,刘邦被人举荐当秦朝小吏,也在情理之中。萧何都偏袒刘邦,县令自然不想太为难刘邦。

刘邦的祖上是贵族,祖父又在丰县为官,有一定的威望和人脉。如果刘邦仅仅是个无赖小混混,没有任何背景,谁会理会他呢?更谈不上有什么号召力。就是因为刘邦拥有背景和社会人的身份,沛县的父老乡亲才愿意跟着他打天下,就连项梁都助他三分。

阅读879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