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病机篇(一)
正 邪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受伤,邪气始张
邪气胜者,精气衰也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未有正气复而邪不退者
未有正气竭而命不倾者
正不胜邪,虚则善变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正邪相搏
阴 阳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
阳虚不该大发疮痍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阳失位,浊阴上干
三阴之病偏左,三阳之病偏右
阳虚恶寒于日,阴虚发热于夜
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阴虚生内热,热胜则风生
上损从阳,下损从阴
阳外泄为汗,阴下注则遗
汗多伤阳,痢久伤阴
阳气旺一分,邪气去一分
阳气不到之处,即是水湿盤踞之所
阳气式微,则背寒足冷
阳虚则气滞,气滞则不能导血归经
阴不足则阳乘之,其变为热,阳不足则阴乘之,其变为寒
大汗积劳都是伤阳
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
卫阳失于外护则汗多,浮阳越于驱壳则身热
阳虚热冒于上,阴虚精髓遗于下
阴邪伤阳,阳邪伤阴
阳实者多热而恶热,阴实者多寒而痛结
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阳受风气,阴受湿气
阴不足则阳上升而致病,阳不足则阴内胜而致病
阴虚者阳必凑之
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
脱阴者目盲,脱阳者见鬼
水亏其源则阴虚之病叠出,火衰其本则阳虚之病叠生
阴虚者阳不能独足,阳虚者阴亦必有亏
阴胜于下者,原非阴盛,以命门之火衰也
阳胜于标者,原非阳盛,以命门之水亏也
久泄久痢,既能伤阴亦能伤阳
清阳不升,则头为之重
阴液亏耗,无资作汗
咳嗽天暖则轻,遇寒则甚,是阳虚留饮为患
阳气虚,不能生化津液,故口渴
阳虚则湿胜
水肿之反复,皆当贵人阳虚
劳烦伤阳,阳虚则饮聚
阳气不布乃湿阻之也
阳气有余则无汗而寒
午前发热为阳虚,午后发热在阴分
背恶风者阳不足也
昼热夜静者,是阳气旺于阳分,昼静夜热者是阳气下陷入阴也
素体阴虚,湿从热化
虚阳迫津外泄为汗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言不避亲疏而不欲食
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脓
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
阳胜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
阳扰于内,卫虚于外,故汗出岑岑
清阳之气日虚,浊阴之气日盛
阴虚则阳无以附
阳虚则悸,阴虚则烦
清气在阴,浊气在阳,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则为霍乱
胸中阳气不足,则阴寒痰浊,痹结胸中,而为胸痹
阳虚不能作汗
阴愈枯,阳愈结
阳气日微,则浊阴踞守
阳浮不潜,魂梦不安
昼则心悸是阳动,夜则气坠是阴亏
重阳者狂,重阴者颠
热久不退,乃阴亏无资作汗
人身阳气旺,邪随火化而归阳明、阳气虚,邪随湿化而归太阴
昼发热而夜安静者,是阳气自旺于阳分
昼安静而夜热燥者,是阳气下陷与阴中
昼夜发热烦躁者,是重阳无阴
夜恶寒而昼安静者,是阴 血自旺于阴分
夜安静而昼恶寒者,是阴气上溢于阳中
昼夜恶寒是重阴无阳
邪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之饮食轻处,阴阳喜怒
湿胜则阳微
病日轻夜重者皆属阴邪
诸阳为狂,诸阴为颠,阳气衰者为狂阴气衰者为颠
阴阳气不相顺接是为厥,厥者四肢逆冷是也
阳胜夜恶火光
阴虚损在形质
正虚浮阳上扰,则目视畏光而作胀
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病
气 血
壮火食气
劳则耗气
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守血者无汗,守汗者无血
血气少者属于心
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
气血亏损,腠理不固,外风引动内风
气虚不能托邪外出,血虚无以流通脉络
营血亏耗,不能营养经脉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心气虚则悲,精血不足则恐
气泄则津枯,津枯则瘀滞
新病在经(气),久病入络(血)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暴厥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
血去则阴亏火旺,火旺则肝风暗动
气血不足则觉寒
血倒行者因乎气,气逆则血溢
劳则气提于上,静则气陷于下
心郁化火,肝郁化气,气火扰动,血即上溢
静则病加,动则稍安,为气血瘀阻
气泄中虚,最防客气入侵
左瘫属血虚,右患属气虚
气不收纳则喘而汗出
血不足则大便燥而秘
气有馀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血有馀则怒,不足则恐
气郁生痰,血虚生风
气有馀便是火,火不足便是寒
血燥生风,血燥则急
络虚则痛
气虚则倦怠无力,血亏则肝无所养
血虚之体,肝阳易升
气滞则血凝,气郁则痞闷
血虚则发落
血不归肝则不卧
血不足,气有馀,有馀便是火
血动则气亦动
气实者气粗而喘,血实者血瘀而痛
气併于阳,血秉于阴,则为痉厥
昼发属气,夜发属血
百病多生于气,表虚为气散,里滞为气阻
病多一日则气虚一日
童年泻血是饮食不调
自觉冷者非真冷,皆气痹不通之象
气虚不能传送,液耗不能濡润
六气能使人失血,不独一火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气弱则饮食酿痰
气燥则清窍不利,两耳失聪
血去则肝虚,怒火则木动
卧则气闭而湿聚,醒则气行湿散
浊气不降则清津不升
脾胃不足,皆为血病
气血不足则经络失养
气滞则里急
气清则鼻通,气热则鼻塞
卧着肢节作痛是血中六气不行
营血不足,络隧空虚,故诸痛俱作
血虚则麻,营虚则酸
诸痒为虚,血不荣也
诸病多生于郁
血不荣筋,寒湿下注阳明经络而成痹
喜怒忧恐,耗伤元气
气分愤郁,嗳为不爽,血分耗夺,便为不通
气虚则小便数,阴虚则小便难
气虚湿胜痰清而白
气虚则不能化生津液
痰湿则气阻,气阻则气滞
志愿不遂,气郁生痰,痰扰及包络而成颠
血症之由,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迫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惊无以存
气虚则血无以生,血虚则气无所附
肝虚则血病
惊而动血者属心,怒而动血者属肝,忧而动血者属肺,思而动血者属脾,劳而动血者属肾
蓄血在上则善忘,在下则如狂
血得热则妄行,得寒则凝
先痛而后肿者气伤血也,先肿而后痛者血伤气也
致呃之由总由气逆
诸失血后多令面黄
血气结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蠱
血虚则肝燥,肝燥则多怒多惊
久病由气入血,痛势如刺,固定不移为有瘀血
痰涎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气盛上涌则喘
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
行走多动筋,多言伤气
脉络中气血不和则痛
痛起肩胛是为络虚
血虚则风动,血着则不通
血虚则络痛
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
百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气病而血不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血病而气不病
少壮寐而不寤者此血有馀而气不足,老人寤而不寐者此气有馀而血不足
难产之人,多是气虚
血出于心,断无成口之多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
气脱者目不明,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
筋脉无血荣养则足瘘脉挛,动则作痛,卧则抽掣
暑必伤气
痰阻则气郁
营 卫
营气不足面色青,卫气不足面色黄
营虚生热,卫虚生寒
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
营卫两虚者嘈杂动悸
卫气涩而不行则不仁
经 脉
冲任亏损则经事不通
冲任有病则乳汁不足
任脉湿热则发为黄带
冲任虚损带下为纯白
冲任气虚发为漏胞
任脉为病,其内苦急,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癥聚
冲脉上冲犯胃为呕
月事不以时责之冲任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
冲气攻痛从背而上者是督脉主病,从腹而上者是冲任主病
督虚背痛
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
奇经八脉发源肝肾,肝肾伤八脉失养
督脉生病,由少腹上冲,不得前后
疝属督任病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脊强为经气阻塞
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
久病饮食如常,非脏腑之病,乃由经脉继及络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