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改革的美术联考要求考生除了要有扎实的速写基本功、丰富的艺术积累、审美修养、创作能力等基础能力外,综合能力、命题创作、美术史素养、美术鉴赏能力、艺术想象能力这些一直出现在美院考试要求里的字眼,在美术联考中也成为了必备要求。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提高艺术素养、审美修养、美术鉴赏能力,我们在这里为大家精选出了美术生必知的国外名画,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备考。
《蒙娜丽莎》
Mona Lisa
Giottoda Vinci
1503-1517
《蒙娜丽莎》的姿势,已经升华为一种神圣的符号,它不仅仅是艺术规律问题,不仅仅是对文艺复兴人文思想粗糙大潮的冲击,而是心灵回归者、觉醒者心中的一个崇高细致理想的显现。《蒙娜丽莎》具有另一种难以说明的象征意义,如佛的坐势、站势、讲道姿势,菩萨的动势,基督的几种象征性姿势:如两手摊开,一手持十字,一手指天,这有某种非世俗的意味,不是做作,而是不得不是如此,是最不自然最自然,最不简单最简单,最轻松最沉甸甸的样式,你无法赞美它,又无法挑剔它,它就是这样,原始的样子,人们只能沉醉其中,而不能有条理地褒贬它。
《星月夜》
The Starry Night
van Gogh
1889
梵·高通过这幅画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来反衬出人类的渺小,令人类生出畏惧之心,而是传达出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天空中飞卷的星云,好像在旋转着跳舞,好像鲜花一样怒放,那柔韧的枝条虽然力量微薄,却无畏地抽向天空。而直上云端的巨大柏树,形如一团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奋力伸展着枝叶。传达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忧郁。也表现出人类的挣扎与奋斗。
《最后的晚餐》
The Last Supper
Giottoda Vinci
1494-1498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最初创作构思起步于卡斯塔尼奥的作品。在达·芬奇的草图中,一字形排开的构图,犹大独自坐在长桌的另一边,耶稣正把面饼递于犹大的面前,众人的注意力都转向了犹大。为了形成众人对犹大的压倒一切的气势,达·芬奇在草图中升高了视平线,学习了卡斯塔尼奥的做法,让门徒约翰伏在桌上。而以前传统的画法是根据圣经原典的描述,让约翰投于耶稣的怀中。
图上的每一个人,几乎都照搬了来自生活的素材,人物都具有剧烈的情态,动作幅度较大,却少有相互的联系。达·芬奇继承了卡氏对宗教题材的情节化的处理方式——在画中讲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这种宗教题材的世俗化倾向在15世纪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当时,许多画家喜欢把圣经故事展现于此时此地的现实环境中,并常常在其中画上自己和朋友的形象,以此为荣。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Het meisje met de parel
Jan Vermeer
1665
画中少女的气质超凡出众,宁静中淡恬从容、欲言又止的神态栩栩如生,这种既含蓄又惆怅的、似有似无的伤感表情在维米尔的笔下熠熠生辉,惊鸿一瞥的回眸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平实的情感也由此具有了净化人类心灵的魅力。
画面另一个令人瞩目之处,在于少女左耳佩戴的一只泪滴形珍珠耳环,在少女颈部的阴影里似隐似现。既是点睛之笔,也有特殊寓意。珍珠在维米尔画中常象征贞洁,因此有专家认为该画很可能画于少女成婚前夕。
《日出·印象》
Impression Sunrise
Monet
1872
该画描绘了晨雾笼罩中的日出港口景象,用美妙的光的变幻与运动展现了迷人景色,以及画家用轻快跳跃的笔触刻画了光在宽阔的海面上反射与颤动的生动景象。现藏于巴黎马尔莫丹艺术馆。
该幅作品突破了传统题材和构图的限制,完全以视觉经验的感知为出发点,侧重表现光线氛围中变幻无穷的外观,是莫奈画作中最典型的一幅,也是日后最具声誉的经典画作,是印象画派的开山之作。
《大宫女》
La Grande Odalisque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814
该画作尊崇严谨的古典风格,以头包土耳其头巾、手拿孔雀羽扇的奥斯曼帝国的宫女为主题,整幅画面散发着美轮美奂的异国情调。《大宫女》画面描绘了一个裸体的东方土耳其宫女形象。画土耳其女性裸体形象,是当时法国上层流行的审美趣味。
画中的土耳其宫女,背朝画面躺在柔软的绵垫子上。她把左腿放在右腿上,面朝画外,头上裹着土耳其式头巾,五官端庄优美,眼睛中有一丝温柔而贤淑的神色,是通常印象中标准的东方美人脸庞。她的肌肤光滑而富有弹性,身材丰满、修长,滚圆的右胳膊放在身上,右手拿着一把古典的孔雀毛扇子。画中大宫女身下蓝色的枕头、白黄色的床布与她黄色的皮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格尔尼卡》
Guernica
Pablo Picasso
1937
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采用了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
《维纳斯的诞生》
The Birth of Venus
Sandro Botticelli
1485
画面所表现的是西西里岛的一个美丽的传说:一片漂亮的大贝壳漂浮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上面站着纯洁而美丽的维纳斯,翱翔于天上的风神轻轻地将贝壳吹到岸边,等候在岸边的春之女神正张开红色绣花斗篷,准备为维纳斯换上新装。维纳斯身材修长,容貌秀美,双眼凝视着远方,眼神充满着幻想、迷惘与哀伤。体现了在佛罗伦萨流行一种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从非美中产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
《创造亚当》
The Creation of Adam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510-1512
《创造亚当》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壁画中的重要部分。因为他在佛罗伦萨的盛名,当时的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他参加制作教皇陵墓,后又中断。1508年他被迫接受了西斯廷礼拜堂屋顶壁画的任务,他当时的心情是悲愤的,不料此壁画后来成为他生平最大杰作。画中亚当的形象体态健壮,气魄宏伟,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显示了艺术家在写实的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予同时代人深刻的启示。
《亚威农少女》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Pablo Picasso
1907
《亚威农少女》的创作是因为当时有很多人在性病中死去,画家本意是要通过这幅把放纵性欲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画作,警告人们性病的危险,以警示那些放纵性欲的人们。因而,这些丑陋、病态、变形的女人形象,确实给人一种看后可怕的艺术表现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左边的人物先画成,像是一些西班牙史前雕刻,右边两个似乎与其他人无关的人物,则像是西非黑人面具。
《犹大之吻》
Kiss of Judas
Giotto
1305
从1305年至1308年,乔托在帕多瓦的斯克罗威尼礼拜堂创作了一组壁画,在教堂的左、中、右三面墙上一共绘有37幅连环画,其内容是描绘圣母及基督的生平事迹,《犹大之吻》是其中之一。
《犹大之吻》是《圣经》故事之一,犹大是出卖耶稣的叛徒。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耶稣指出他是出卖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他以亲吻作为暗号。油画表现的正是这一个故事场景。
《纳税银》
The tribute money
Masaccio
1427
《纳税钱》是一幅描绘宗教主题的大型壁画(当时壁画在意大利是十分流行的绘画样式),也是马萨乔的代表作。不同人物、不同场景,都显得十分真实,富于体积感。人物各自的神态和动作都是从表现他们之间的不同关系和心理状态出发来刻画的。在那些合乎线透视法则的建筑和自然环境中,人物位于各自的位置上,就像生活的真实场面一样。这儿丝毫没有那种强调画面装饰性的安排、追求优美的线条和色彩的国际哥特式绘画的影子,饱满的人物形体也许有点儿笨拙,但却非常实在,直线性的造型节律,加强着壁画的纪念性。真实而有气势,正是马萨乔艺术的特色。
《阿尔诺芬妮夫妇像》
Arnolfini portrait
Jan van Eyck
1434
该油画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逼真地刻画了阿诺芬尼夫妇肖像。该画用色十分细腻,画中的主人翁是阿尔诺芬尼和他的新婚妻子。阿尔诺芬尼举着右手,似在宣誓。他的妻子则虔诚地微低着头,伸出右手表示永作丈夫的忠实伴侣。
画家对环境一一进行刻画。真实地描绘了典型的资产者形象,不仅再现夫妇的外貌和个性特征,而且对室内的环境什物作了极其逼真的描绘,显示了画家特殊的造型才能。《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不但是新型油画深入表现的最早尝试,也是后来发展起来的风俗画和室内画最早的先例。
《人间乐园》
The Garden of Earthly
Hieronymus Bosch
1500
《人间乐园》的画面色彩缤纷,各种细节的描摹十分细致,遵从了北方文艺复兴的传统。虽然是圣经题材,但画面的世俗性很强,尤其是中联。画面中的透视关系不是很明显,画面的平面感比较强。但凭着丰富的色彩和让人眼花缭乱的物象,《人间乐园》就足以征服每一个观众。
三联画从左到右,分别是“伊甸园”、“人间乐园”、“地狱”。这三个场景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分享了同一条地平线,具有颜色相似的水体,同时伊甸园最右边的苹果林一直延续到人间乐园,将画面分成上下两部分。“人间乐园”画面上方有四条河流注入一个湖中,与圣经中的描述相符。人间乐园中的人类是亚当和夏娃的后代,因为后者被告知要“多产,去充满并征服地球”。
《最后的审判》
Last Judgment
Michelangelo
1535-1541
在壁画《最后的审判》上我们看到,上帝的右手的一触就赋予了亚当以生命,我们相信上帝对夏娃的创造。米开朗基罗画的全能的上帝全身处在一种动态之中。他创造了人,把天与水、光明与黑暗分开了,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了天堂,这些神话故事在画中获得了惊人的说服力。米开朗基罗画出的每一根线条,笔下的每一种色彩,都包含着深沉的爱和对人的崇高与伟大的信任。艺术大师是在赞美战胜并征服了邪恶和黑暗的人。
《外交官们》
The Ambassadors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1533
这幅荷尔拜因的著名画作是文艺复兴艺术最让人过目难忘的肖像画作之一,充满了隐藏的意义和让人痴迷的矛盾。荷尔拜因无暇技术中一丝不苟的写实主义自身就激动人心,但事实上每个物件还有一个象征意义。画作歌颂人类的成就。但在同时荷尔拜因提醒我们尘世的成功最终是没有意义的一无论我们获得了什么,我们都将死去。
《西斯廷圣母》
The Sistine Madonna
Raphael
1513
这幅画中的圣母被世人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着的基督,她的脸上又洋溢着深厚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因为她将要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
《圣马可的奇迹》
The Miracle of St Mark Freeing the Slave
Tintoretto
1548
这幅《圣马可的奇迹》,是集中反映劳动人民凄惨遭遇的一幕情景,但画家是借着宗教的外衣把它表现出来的。《圣马可的奇迹》画的是基督教还未被统治者承认的年代的故事:一个奴隶信徒被异教徒(在基督教的精神世界里,凡不信该教的,都被称作异教徒)们抓住,在刚要被虐杀的时候,圣马可(威尼斯城的守护神)从天而降,拯救了他。在这里,圣马可的形象代表了威尼斯,全画的主题就象征着咸尼斯的独立与它那拯救基督徒的重大任务。画的构图在所有文艺复兴杰出的画家中都是罕见的。被虐待的奴隶的倒卧姿态,从上倒挂下来的圣马可的身躯,显示了画家在表达急速运动中的人体透视缩形的能力。
《迦拿的婚筵》
The Marriage at Cana
Paolo Veronese
1563
《迦拿的婚礼》最能显示委罗奈斯艺术成就的是他的一系列利用圣经题材描绘的宏大、热闹的宴会场面的作品。这幅画是画家为意大利圣乔尔乔·马乔里修道院创作的大型装饰画,画的内容取自《圣经》故事,讲的是耶稣和圣马利亚以及使徒们在约旦河畔的迦拿这个地方遇到一家人家正在举办婚宴,主人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婚宴上大家饮酒欢庆,后来酒喝光了,耶稣将坛中的水变成了葡萄酒,大家又继续喝酒欢乐。
委罗奈斯创作这个题材也远离了宗教内容,他发现这里的人们追求的并不是对宗教的虔诚,而是对生活的享乐,他尽情地、可以说是“放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兴趣,把圣经故事画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盛大宴会场面。
《油灯前的墨大拉》
The Magdalen with the Smoking Flame
Georges de la Tour
1635
这幅《油灯前的墨大拉》,便是拉图尔表现烛光的代表作品。我们看到整个画面基本处在黑暗的阴影中,只有桌上的蜡烛形成微弱的光源,散发着橘红色的光,照亮不大的一片,没有人忍心打破画面的宁静。一个女子坐在桌前,用胳膊肘托着下巴沉思,她就是墨大拉。墨大拉是《圣经》中仅次于圣母玛利亚的女性,也被称为“墨大拉的玛利亚”。她原来是一个妓女,过着放荡淫逸的生活,但是,在耶稣基督的感召下,她改恶从善,成为基督忠实的门徒。
拉图尔将墨大拉表现得朴素、哀婉,丝毫不见华丽的服饰和世俗的享乐,只有明晰、沉静的反省。若细心观察,或许你会体会出画家在构思上的一个秘密:墨大拉的头、膝上的骷髅头、桌上的书,正好形成一个三角,将中心的烛光围起来,以唯一的光源吸引人们的视线,使观者被眼前这种谧静的氛围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