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的形象管理

刘振华
来源:中华大课堂

最近接触到一个新词,形象管理。我查阅了一下资料,广义上的个人形象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它包括美学、时尚学、形象设计学、色彩管理学、礼仪学、成功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哲学、人际沟通交流等等。甚至与“个人”相关的周围的人、景、事都属于的范畴。

联系到班级管理工作,其实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帮助学生管理个人形象,比如穿校服理短发、叠被子剪指甲、文明用语普通话等。之前,我对于这一些做法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规范学生行为的肤浅层面。

恰巧,前天在《人民日报》官微【夜读】专栏中读到一句话,“管理形象,就是在给自己强大的心理暗示。”读到这一句话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指导学生做的这一些,不仅仅是一种外在规范,更是给予学生一种心理暗示。比如,穿校服,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仪式感和敬畏感;剪短发,是在引导学生做事干净利落、学习心无旁骛;每日叠被子整理床铺,是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起居习惯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小事同样很重要……

这就更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实力强大的学校都是管理规范的学校。精细化的管理,不仅仅是维持学校运行的规则系统,更是在帮助学生管理个人形象,给予心理暗示,引导学生的行为更加集中和专注于学生们该有的“正业”--学习。如此,学生便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所以,学生要想学习专注而高效,就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个人形象,既包括自身也包括身处的环境,要向上,要专注。在校如此,居家网课亦然。

居家网课期间,穿校服听课,和穿睡衣听课,不一样;坐在书桌前听课,和在床上听课,不一样;因为前者给你的心理暗示是,课堂,包括网课,是一个值得敬畏的地方,不能随随便便。

洗漱完毕后听课,和蓬头垢面的听课,不一样;吃完早餐后听课,和空腹听课,不一样;

因为前者给你的心理暗示是,学习是一件严肃的事,必须做好充足准备,不能潦草应付。

正襟危坐听课,和松松垮垮斜躺着听课,不一样;开着摄像头听课,和不开摄像头听课,不一样;

因为前者的心理暗示:老师随时关注着我,我得好好表现,而后者则是:反正老师看不到我。

桌子上整理简洁听课,和乱七八糟听课,不一样;身边只留学习用品听课,和旁边摆着手机平板听课,不一样;

因为前者反映的你是一种心无旁骛的心理状态,而后者却在不断地骚扰你的“专注”。

大周末的,大清早的,以上文字,送给想要在网课期间好好学习的学生及其家长,希望新的一周,在摄像头中看到孩子们以更好的个人形象投入到网课中。

对于有些同学,如果你还在考虑着网课期间如何应对和逃避老师的监管,以便能做点其他事的话,此文也能帮到你,你尝试着去按照我的建议做一做,也许能帮你改变现在消极的心态,因为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沙哈尔说过,“正如认知影响情感和行为,行为也可以影响人的认知。”

阅读5326
分享